“3_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 宁夏森林防火_第1页
“3_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 宁夏森林防火_第2页
“3_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 宁夏森林防火_第3页
“3_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 宁夏森林防火_第4页
“3_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 - 宁夏森林防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9”安宁温泉镇重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评析2006年3月29日16时45分,云南省安宁市温泉镇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奉命相继出动昆明支队、总队直属队和思茅、保山、大理支队共计1065名官兵,在地方联指的统一指挥下,与武警内卫部队、解放军驻滇部队、公安干警、消防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地方广大干部群众联合作战,连续奋战13个昼夜,转战9个火场,扑灭大小火头306个,开设防火隔离带14.8km,清理火线57km,安全转移群众700余人,保护村庄3个。全体参战官兵充分发挥森林部队主力军、突击队的作用,上一线、打头阵,扑火头、攻险段,出色地完成了灭火作战任务。实现了部队无伤亡、装备无损毁的目

2、标,创造了西南林区完全依靠人力扑灭重大森林火灾的成功战例。 (一)战斗经过 第一阶段:重点用兵,封控西线,扼制安宁片区火势(3月29日16时504月3日11时40分)。3月29日16时50分,昆明支队安宁大队80名官兵赶赴火场率先投入战斗。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植被茂密,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林火迅速向四周蔓延,火场全线告急。18时30分,在昆明支队蹲点帮建的副总队长刘天敏、副参谋长武长青率昆明支队193名官兵,分3个梯队赶赴火场组织扑救。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蔓延。31日5时,总队长孙凤、参谋长盛志行带领总队机关、直属分队、教导队共245

3、名官兵赶赴火场增援,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战术控制西南线火势。经过近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仍未控制火势。31日11时40分,总队急调思茅支队200名官兵实施跨区增援。4月1日2时10分,昆明支队支队长曹龙率西山、禄劝中队,安宁大队共160人在西线邑尾里火线东侧展开扑救;思茅支队100人在西线邑尾里火场西侧开设防火隔离带,至4月3日11时40分西线火势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阶段:阻歼林火,决战东线,控制西山片区火势(4月3日11时40分6日23时59分)。受地形、气候、植被的影响,火势继续向北、东北(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方向蔓延。根据联指部署,盛志行参谋长率总队直属分队、教导队245名官兵,采取打烧

4、结合的方式扑打东北线,至4月3日13时东北线火势得到有效控制。16时40分,由于风向突变,风力加大,瞬间形成树冠火,飞越隔离带,使原已封控的火线失去控制,火势继续向北蔓延。17时50分,根据省防火指挥部命令,大理支队200人、保山支队100人迅速机动增援火场,先后组织了状元山阻击战、锁奔多围歼战、麻炭高歼灭战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取得了全线胜利。 状元山阻击战。4月3日16时40时分,东北线产生的飞火越过隔离带迅速向状元山方向发展。联指决定:实施状元山阻击战,集中总队直属队、昆明支队、思茅支队共计705人,分3个梯队采取多点突破、分割围歼的战法。18时30分发起总攻,思茅支队200人由东南向西

5、北方向扑打;总队机关直属队由西北向东南推进;昆明支队260人,从东南方向突破火线,向北与思茅支队汇合、向南与总队机关直属队形成合围,4日12时全线明火扑灭,状元山阻击战告捷。 锁奔多围歼战。4月4日16时40分,火场突起78级西南风,火借风势迅速突破第二道隔离带,向北(锁奔多地区)蔓延,火势呈“鸡头”状。指挥部、总队前指建议联指实施“斩首”行动,集中昆明、大理、保山支队共800名官兵,分5个梯队,采取全线封控,穿插迂回,重点打击的战术,控制向北发展的林火,于19时发起攻击,全力扑打北线明火。至5日1时,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共扑灭火线15km,北线明火全部扑灭。 麻炭高歼灭战。4月5日2时

6、,在6级阵风的作用下,东北线火场产生飞火,瞬间越过第三道隔离带,在麻炭高一线形成新的独立火场。经请示联指同意,将北线火场交由地方专业扑火队、武警内卫部队看守清理,集中全部兵力围歼麻炭高火场。参战兵力编为5个梯队:昆明支队233人(含禄劝中队40人)为第一梯队,配属解放军22分部50人,负责北线扑救任务;大理支队200人为第二梯队,配属消防总队50人,负责火场北线扑救任务;保山支队100人为第三梯队,配属消防总队50人,负责火场东北线的扑救任务;思茅支队为第四梯队,配属消防总队50人,集中力量控制火场东线;总队机关直属分队、教导队245人为第五梯队,配属解放军22分部50人,在火场西北线组织扑救

7、,至6日23时,麻炭高火场明火全部被扑灭。 第三阶段:分头出击,逐歼明火,火场全线告捷(4月7日0时10日15时)。截止7日2时,火场东北线和西线还有9处明火,奉联指命令,部队于7日5时集中900名官兵,编成9个梯队,多点多路分头出击,同时向9个火点发起攻击,至9日11时,扑灭9处明火,交由武警内卫部队、解放军驻滇部队、地方专业扑火队看守清理,部队撤至前指休整。经西南航空护林中心空中缜密观察,11时,联指宣布:云南省安宁市“329”森林火灾已被成功扑灭。根据联指命令,为确保火场发生复燃,部队看守火场72小时后实现无火无烟无隐患。至此,“329”灭火作战取得了彻底胜利。4月10日15时至16时4

8、5分,部队相继撤离火场。 (二)评 析 安宁地处低纬度高原,受热带海洋季风影响,夏秋季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安宁又是全国著明的磷矿集聚区,磷矿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和多变的气象、复杂的森林植被决定了极易发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而且一经燃烧,林火具有发展快、险情多、扑救难等特点。在此次灭火战斗中,针对上述特点重点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抓住战机早出动,夜间灭火须慎重;二是上堵下压上山火,上扫下围悬崖火;三是集中兵力交替打,加强协同指挥畅;四是把握规律巧预见,科学指挥保安全。在战法运用上主要采取以打为主、打烧结合;多点突破、分割围歼;全线封控、重点打击等战术手段。

9、1. 基本情况分析 (1)火情分析。安宁林区上山火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呈跳跃式发展,加之安宁市温泉镇古村牧羊湖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可燃物载量每公顷达到1520t,具备了良好的燃烧条件,容易产生中高强度地表火、树冠火、飞火、火爆和二次燃烧的特殊林火行为。以本次灭火作战为例:3月29日,安宁市温泉镇森林火灾,发生在高危火险期,持续2个月的严重干旱,使林区植被处于极度干燥易燃状态,加之气温高,坡陡、风力大、方向不稳等原因,起火后,火势迅速呈急进高强度地表火向四周燃烧,并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树冠火呈立体燃烧之势,林火迅速蔓延,火场不断扩大,参战部(分)队无法展开灭火行动。 (2)我情分析。进人防期后,

10、全省主要林区无降雨,气温偏高,旱情严重,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气象条件与1999年极其相似,具备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条件。针对防期严峻形势:一是准备充分抢先抓早。总队党委于2005年11月2日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分析防期形势,对2006年度防期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先期发出了关于做好防期准备工作的通知,随后又下发了2006年度防期工作指示、灭火作战总体方案和跨区增援灭火作战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单位按照总队要求及时进行动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收拢人员,停止休假,加强值班,着手开展适应性训练,检修保养和补充装备、机具,从人员思想、物资和装备保障上做好灭大火、打恶战的充分准备。“329”火灾发生后,根

11、据总队预先号令,各部(分)队快速反应,按照预案,快速集结、快速开进,按时机动到安宁火场,投入战斗,确保了指挥部首长决心意图的实现。二是严抓训练提升能力。各级本着“有火灭火、无火训练”的原则,坚持火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紧紧围练部(分)队灭火作战,火场紧急避险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训练。在课目设置上重点突出了基本理论与基础动作,应用与操作,加大了智能和技战术训练力度,有目的地增加了武装越野、负重登山、三个一百等体能和耐力训练的强度。在训练对象上,突出首长机关和干部训练,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走、住、管、联”为一体的灭火作战综合能力。三是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率先垂范。火灾发生后,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孙凤山

12、少将、森林指挥部主任韩祥林少将、参谋长朴东赫少将等领导亲临火场、正确决策、坐阵指挥;总队长孙凤、政委牛喜富、参谋长盛志行等总队领导深入火场一线,与官兵一起夜以继日,风餐露宿。20多名团以上领导干部始终坚持遂行靠前指挥,在灭火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哪里,用智慧和胆略灵活指挥、沉着应战,以自己表率作用激励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用模范行动激励参战官兵的顽强斗志,实现了组织指挥零失误、灭火作战零伤亡的目标。四是装备保障及时到位。各级牢固树立“一切服务火场一线,一切为了灭火作战”的思想,精心组织火场装备器材保障,确保装备完好率达100。灭火作战中,建立以通信车为中心,手持机为辅的

13、信息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卫星通信、运动通信等多种手段,实现基指、前指到火场一线指挥员通信联络的紧密链接。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性能,合理编配机具,较好地实现了人与装备的结合。 (3)地形分析。火情发生在高山林区,坡陡箐深,交通不便,主体火场坡度高达60以上。火环境复杂,林火行为多变,潜在的险情较多,加之作战分队开进困难,在短时间内难以实施规模化扑救,形成强劲的攻势。因此火场安全保障难度加大,当林火遇到迎头阵风时极易突变产生树冠火或二次燃烧(回头火),火场形状及火线极不规则,火头多,火线长,内线火和外线火层次交错不清,且极易产生立体燃烧,跳跃式发展。 (4)气象分析。安宁林区属

14、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多样,小气候特征十分突出。此次灭火作战,林火发生在高危火险期,火场气温在45以上,风力56级。起火后,火场一直持续高温、风力不减、风向不定,在强风力的作用下,已控制的火区内频繁发生飞火,失去控制,引发新的火点,从而改变林火发展态势,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5)林相分析。林相郁闭度、可燃物载量、种类、分布、大小、易燃程度等直接影响到林火种类及火行为,并影响灭火战法的运用。此次森林火灾,火情发生在密灌、地盘松林区,特别是近10年未发生火情火灾,林下腐殖层厚达40cm。加之,安宁是全国重要的磷矿基地,火场位处矿区,土壤层富含磷矿

15、,对腐殖层具有助燃作用,致使火情异常复杂,扑火队员无法接近火线直接扑打,导致林火燃烧时间长,过火面积大,损失严重。 2. 战法运用及特点分析 灭火战法是参战部(分)队在执行灭火作战任务过程中,为达到歼灭林火,减少森林受害面积而采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快速反应,按时到位。火灾发生后,昆明支队安宁大队80名官兵仅用40分钟先期到达火场投入战斗。根据火场态势,总队迅速调集机关直属队、昆明、保山、丽江、思茅、大理支队943名官兵集结安宁,增援灭火。各单位反应迅速,24个中队在10个小时内先后到达火场,最远机动距离达500km。参战部队在林火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部位,投入重兵,加强力量,形成封控态

16、势。 (2)控制重点,打攻坚战。此次灭火作战,针对火势向西和东北两个主要方向的火头,总队前指确定了“控东打西”的战略,先阻歼西线,后封控东线,缓解对重点目标的威胁。首先,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采取打隔并举、多点突破、边打边清的战术手段,兵分三路相向扑打,有效地控制了西线林火,确保了重点目标的安全,保证了西线林火在短时间内达成合围,取得全胜。其次,针对东线火势,重新调整兵力部署,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攻坚战,力克状元山、锁奔多、麻炭高三个重点方向的林火,成功地保住了小妥吉、大妥吉和百王寨三个村庄,实现了扑火总前指的决心意图。 (3)全线封控,迅速合围。4月9日11时,火场东北线和西线还有9处明火

17、,总队前指根据火情,确定了“就近用兵,全线封控,以局部胜利赢得全线告捷”的战略战术,集中900名兵力配属驻军1000,余人分赴火场,利用夜间,温度低,风力弱有力时机,采取多点突破,多路扑打,穿插迂回,递进超越等战法,快攻猛打,确保了个任务的全胜。 3. 指挥特点分析 此次灭火作战,由于火场地形复杂,林内植被茂密,荆棘丛生,风力、风向变化无常,各级前线指挥部始终把握火场发展态势,科学部署兵力,合理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审时度势,活用战法,重拳出击,适时攻坚。 (1)指挥方式评析。灭火作战指挥应根据客观实际,周密计划、果断决策、科学部署,灵活指挥,这是高山林区灭火作战组织指挥的核心,是实现上级总体作战

18、意图,圆满完成灭火作战的关键环节。此次灭火作战,随着火势的迅速蔓延扩大,投入火场兵力逐渐增多,指挥协调难度加大,为确保指挥顺畅,成立了联合指挥部由国家林业局、森林指挥部、当地政府和各参战部队指挥员组成,具体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便于指挥员统揽全局,实现决心,更有利于参战单位有效完成灭火任务。 (2)指挥手段评析。指挥手段是指挥员根据火场态势,合理运用灭火战术,确保任务完成的重要环节。此次灭火作战,为了准确掌握火场一线情况,提高指挥的时效性,总队立即派出前指遂行指挥,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垂直的指挥机构,各级始终坚持靠前指挥,战斗在一线。针对夜间灭火作战容易出现的判断火情失准、

19、因天黑队员易走失、摔伤、烧伤等问题,总队前指逐一分析,逐一采取对策,强化一线指挥力量和综合保障力度,对重点方向、危险地段的灭火,总队逐级加强指挥调控,分别派出有经验的干部遂行指挥,牢牢把握控制部(分)队灭火进程。 4. 政治工作评析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是对我军政治工作和作用的确切比喻和生动概括。火场情况变化无常,官兵思想也活跃多变,针对灭火作战的艰巨性、连续性和危险性,及时有效地做好火场上的宣传鼓动和心理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火灾发生后,中央领导、武警总部首长对火灾扑救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家林业局李育材、祝列克副局长对指战员英勇奋战扑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

20、荣凯等领导多次深入灭火一线看望慰问官兵,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参战部(分)队人员士气。全体官兵把各级领导的嘱托和鼓励化作扑灭森林大火的精神动力。各参战单位坚持把火场政治工作作为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根本保证,按照“把组织建立起来、把工作活跃起来、把形象树立起来、把士气鼓舞起来”的要求,紧贴灭火作战实际,深入开展随机教育,不间断地进行宣传鼓动,确保参战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广大官兵不畏艰险,顽强奋战,特别是在灭火作战的关键时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从将军到士兵,从前线到后方,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连续奋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很多困难,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

21、考验,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5. 后勤保障评析 安宁林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给灭火作战后勤保障带来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一是物资携带难。由于部队作战持续时间长,机动转场频繁,时间地点多变,加之山高坡陡,沟谷纵横交错,昼热夜寒,无法携带能满足需要的给养物资。二是给养运送难,由于火场火线长、火点多,部队相对分散,位置不确定,给养及装备物资输送极为不便。三是就地补充难。林火发生区域交通不便,村庄稀少,居民分散,无法为部队提供足够数量的给养。针对安宁高山林区特殊的状况,着重做好了几方面工作:一是搞妇物资经费准备。坚持保障经费供应与库存物资供应相结合,统一使用与分级使用相综合的原则,对扑火被装

22、,油料、野战食品、药品做好相应的储备。防期内共储备扑火铂装2000余套、油料30余吨、野战食品2000余箱、药品50余类。二是充分发挥双重领导的优势,争取地方支持保障。今年防期为部队筹集资金300余万元,解决防火灭火各类所需。三是搞好饮食保障。立足自我,利用现有炊事机械进行伴随保障,按规定基数运行一定数量的给养物资,带足经费,搞好给养物资的筹措和补充。此次灭火作战,总队成立了装备保障小组,派出1台修理车和7名修理工,采取定点与巡回、伴随与后送、换件与拆拼相结合的方法,对部队车辆、灭火装备进行检修、抢修和后送维修,及时将油料前送至各单位。同时,按照“一切服务火场一线、一切为了灭火作战”的厉则,指

23、挥部坚持“急事特办”,紧急向灭火一线配送500个方位灯、30个强光灯、600支手电筒,补充了40台风水灭火机、200支水枪和部分车辆,有效地保障了部队灭火作战所需。坚持警地结合、自我保障为主的原则,建立了指挥部、总队、支队三级联合侣障体系,做到了拉得出、供得上、修得好、救得下。协调地方政府筹措大部分给养物资,采取警地联合,摩托化输送与马驮、人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前送物资,保证一线部队需要。 6. 灭火安全评析 灭火作战是一种紧张、激烈的高危险性作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灭火作战区灌木丛集中连片和阳性杂草连续分布,可燃物立僻分布明显,危险环境多,我们狠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准确把握林火行为变化规律。受火场小气候影响,火场内风无定向,火无定势,火头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遇有迎面阵风,还会产生二次燃烧,在山背或山顶灭火时,炭火滚落山脚易形成异常猛烈的上山火。因此,我们在作战时间上尽量避开火垓气温高、风力大、火势猛、蔓延快、险情多,直接灭火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每日1218时)时段,选择每天气温低、湿度大、风向稳、火势弱的最佳时机(每日510时)组织部队灭火。 二是准确判断火场态势。火场受植被、坡度、坡位、坡向以及风向、风力、风速的影响,林火蔓延速度、燃烧方向变化无常。因此,在战斗部署上从实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