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后期地理复习方法策略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做到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例如下
2、列一些模板: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
3、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
4、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三、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
5、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四、宜将图文有机结合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6、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
7、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五、保证题量提高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
8、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
9、“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六、具体的复习方法和技巧:1、回忆式自我检测法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
10、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2、比较法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3、图像
11、图形记忆法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4、总结归纳法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在知识整理
12、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5、口诀法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
13、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6、疑难知识点摘录法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七、地理答题方法和技巧指导(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
14、、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观点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绝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1明确题干要求 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不要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指导语,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大洋东岸”、
15、“大陆东岸”、“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如题干中要求“根据图上信息”,则对那些表述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予以排除。对关键指导语最好用笔圈画出来。2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既要看清题干中的显性条件,更要特别注意一些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限制(或特定)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
16、因果,“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表述绝对化,“阳坡雪线一定高于阴坡”;前后矛盾,“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概念混淆“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表述错误或不完整,“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半对半错,当选项文字叙述较多,而分为多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是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5利用图像辅助解答选
17、择题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如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等,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果能画出简图,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6对照选项与题干条件,排除错误选项读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最好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后要复查。7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采用排除法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的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3项中出现多的为正确叙述。对时空排序型选择题,要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某个排序与地
18、名,排正确23个排序位置,一般就能选出正确选项。8选择题组这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一般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包括: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情境是否相同;条件是否有继承;后面的对前面是否有启示。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的解答。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则需反思第一题的选择是否有误。另外,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二)综合题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的审题主
19、要是“四审”:1.审地理图表、文字所承载的知识信息;2.审解答内容; 3.审限制条件;4.审学科之间的契合点。近年来综合题的考查一般为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迁移题,侧重考查考生临场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信息迁移以及判断、归纳、推进、预测、说明成因或创新思维的能力。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1准确审题,获取地理信息。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现代文、古文)或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
20、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仔细读图:对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轮廓、走向、经纬网位置等要关注细微之处。还应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分析。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穷尽图中有用信息。仔细审题,穷尽一切条件:试题会创设情景提供信息,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
21、了某点就可能误答或答不全。运用原理,甄别隐含信息:有些题干的条件是地理原理中必须看准的,而试题往往并不明确,而有意识间接地或以细微处表示。这其实是考查考生观察及正确掌握地理原理的能力。 明确概念,辨析理解题意:有些考生往往答非所问,表面看像是粗心,其实是概念不清,张冠李戴。(如:城市分布形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所以有必要把近似、相关、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对照比较,把握好其内涵及外延,找出内在联系及差异。2解题思路清晰,充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慌乱不随意。理解了题意后,关键是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的知识储备,解答试题。 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要坚持用完整的
22、地理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解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全面回答。理清头绪,进行逻辑推理。近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等推理习惯很重要。多角度,灵活地进行知识迁移。地理很多图形、图文之间都可以不断变化,这就使地理试题灵活多样。如:太阳高度角,就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
23、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应善于进行知识迁移,灵活运用。习惯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原理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我们要会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不要被新材料迷惑了双眼。对于不同类型的综合题,构建一定的答题模式。如特征类设问、判断类设问、原因类设问、比较类设问、措施类设问、评价类设问、意义类设问等七类综合题,首先要明确设问形式,后构建答题模板,最后是语言的组织和运用。全面理解行为动词的指示意义,巧妙地在图文中寻找答案。如什么是“指出”、“分析”、“运用”、“描述”、“说明”、
24、“评价”、“简述”、“归纳”等。如“指出”,就是指着题中要求的地方(特别是图),结合题意,看出那里的问题,看出图中地理要素的变化,并从图中找到答案。在图文信息中寻找答案这成为近几年高考综合试题答案产生的主要形式。3科学、逻辑、全面地表述答案。决不能让理解了题意,又懂得正确答案,却在表述时词不达意、没有头绪、丢三落四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出现。答题要针对问题科学表述;全面到位,有因果、上下联系;还要逻辑清晰,最好列出1、2、3点。至于答题详略,书写长短,则应根据题意要求,参考题目分值大小,适度即可。并不是写的越多越好,答的越长越好,不要抓住一点或几点,长篇大论,大肆发挥而忽略题目要求的其他意思(答案要
25、点)。那样既耽误时间,也会因要点不全,内容不完整而失分。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掌握以下技巧: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问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遗漏知识点,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将把握大的要点放在前面,把握不大的要点放在后面。如要求分析原因的,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地模糊,如问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
26、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三是条理清楚的技巧。在教学中发现,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凡出现问“原因”、“因素”、“问题的分析”等问题,回答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去分析,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科技”等,一个方面答一段,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答题要注意分段、分要素、分方面,最好标注番号。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到底答了几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答到了却得不到分。四是套用课本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
27、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这类问题其实只要联系必修2“传统工业区中的鲁尔区”,套用课本上的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附录1】地理知识归纳第一板块:五大规律(是什么?) (一)地球运动规律 (二)大气运动规律 (三)水体运动规律 (四)地壳物质运动规律 (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第二板块:五大原理(为什么?) (一)农业区位原理 (二)工业区位原理 (三)城市发展原理 (四)交通区位原理 (五)可持续发展原理第三板块:五大应用(怎么办?)(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8、二)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五)流域的综合开发第四板块:选修: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二选一(一)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欣赏与评价(1)旅游资源的类型:(2)旅游资源的特征: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3)旅游资源的价值:价值 含义资源类型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自然景观科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在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人文景观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
29、效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4)旅游景观的欣赏技巧:项目欣赏要求景观特点选择欣赏位置远眺俯视高大雄伟、面积广特定位置地貌的酷似造型仰视瀑布景观俯览、远望以回环曲线构景的江河,以旷景取胜的湖海亭、榭、水边小路观赏比较小的湖沼池塘乘船山水有机组合把握观赏时机不同季节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明显不同时刻日出、日落特定时间景观出现时间特定(5)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和市场评价1)资源的价值评价:资源的质量评价: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强(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开发价值越高。景观的地域组合:强调与邻近的景点不雷同,质量上略胜一筹。资源的组合状况:强调类型丰富,搭配协调,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若一定范围内只是孤
30、立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则开发价值不大。2)资源的市场评价:客源地: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故旅游的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由于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2、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规划 1)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求:规划要求旅游景区的交通规划景区交通线路规划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旅游交通工具规划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规划规划
31、的目的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兴建的,它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路线:原则原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选择与居住地的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人们居住地与旅游地的环境差异会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正是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成为人们旅游的动力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旅游时间比是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
32、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一般来说,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在旅游线路上倾向于环路设计,追求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多的旅游地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可能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环境保护:可通过提高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环保意识,加强旅游监测、加大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力度等措施来加以保护。(2)旅游活动的设计旅游活动的合理设计,能够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时间取得最佳效果,也能保障旅游安全。具体步骤如下: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出游愿望: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能力: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33、收集信息的渠道: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需要收集的旅游地信息包括: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区的特色、旅行费用、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等以及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选择最著名的旅游地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比较大的旅游地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保证旅游安全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3)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
34、、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作用表现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3)影响区域环境:(二)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1)酸雨含义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形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来源自然
35、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固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工业污染源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移动污染源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类型硫酸型酸雨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类型硫酸型酸雨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硝酸型酸雨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对环境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使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被
36、损坏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2)水体污染现象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
37、块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或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3)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影响方向主要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细微颗粒随风飘移,造成大气污染;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缩减水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灌溉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对土壤环
38、境的影响风化、淋溶、径流侵蚀,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蓄,最终危及人体健康其他影响方面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有害废物危害人类健康(4)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方法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产生赤潮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的酸雨对长江南
39、北危害程度不同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5)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2、资源利用与生态问题(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
40、主要问题直接原因共同成因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滥采滥挖,废弃物处理不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紧张过度开采和水污染(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2)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3)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4)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6)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3)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成因分布危害植被破坏过度砍伐、开荒、放牧热带雨林尤为严重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41、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区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暴雨、土质疏松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出现石漠化,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人为原因:乱垦滥伐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干旱、大风、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如我国西北、华北(春季)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湿地退化和减少自然原因:沉积物填充河湖、河口、湖滨、海滨等,如三江平原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导致流入河流泥沙增加;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
42、溉和河流截流改向等(3)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
43、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附录2】学法指导掌握非选择题的六个题型模板1、“原因、措施类”设问(三维设计P88) “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注意: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捐资助学倡议书模板6篇
- 店铺使用权和代理权转让合同书(3篇)
-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64道压轴题专练)
- 代词-2023年中考英语知识清单(原卷版)
-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上海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作文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企业间合作战略合同模板集
- 不动产投资合作协议书应注意问题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 我的家乡安徽课件
- 原油电脱盐电脱水技术
- 小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细则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XX公司员工跟投管理办法
- 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调查处理制度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钢结构(本)不计分-3.3小测验答案
-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应急预案(精选14篇)
- 不合理处方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