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究竟该作何解_第1页
《木兰诗》究竟该作何解_第2页
《木兰诗》究竟该作何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木兰诗?终究该作何解?木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歌的杰作,它生动地叙写了奇女子花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从而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常作印先生在?语文学习报?教师版20062007下学期第42期第五版上,发表了?木兰诗的主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一文,指出教参将这首诗歌的主题归结于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是不准确的,它是有悖于那个时代,尤其是当时劳动人民思想的,主题应更正为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看法能从历史上人民的角度对待历史人物,确实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化了一层,对理解作品内涵走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完善,还要再向前迈进。这首诗真的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女英雄吗?有没有

2、比这更为深沉的东西浸润其中呢?通读全诗来考虑,应该是有更深意旨的。首先,从诗歌创作的手法来说,古诗讲究赋比兴,假设仅是为了表现她女亦英雄的一面,从手法上,应该运用男战友来比衬,不只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可说是风姿毕现了。可见作品绝不仅仅为了塑造一个花木兰的英雄形象,是为了借此形象说出更为深化的意旨。其次,从全诗的详略安排和人物行动看,正如常先生所言,花木兰代父参军实属迫于无奈之举,这样才好理解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铺垫。同时,花木兰本就过着男耕女织的正常生活,做着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工作,严守妇道,从心理上是不愿代父出征的,只是为了父亲才不得不扬鞭策马,远赴战场。诗歌对这一矛盾,这一

3、选择,这一感受,写得就非常详细。接着就有了路上行军,诗歌从花木兰的情感入手,又有了较为详细的铺排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出了她孤苦无奈的军旅行程,从中也可见诗歌的主要目的并不全为突出她英雄的一面。归来后的情景尤为详尽,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身女质扮男装,急急做回女儿状,该是何等喜悦、惬意!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英雄、万里觅封侯的高官、恩赐百千强的厚禄哪有这等幸福的感觉?她热爱这种平凡而又平和的生活,或许只有这种平凡的生活在她心中才是莫

4、大的幸福。战前的矛盾心理、行军的孤苦无奈、归来的还装之喜作为详写内容,而作战过程安排为略写,更可见作品实非为塑英雄,而是为借木兰而言他。第三,就感情方面考虑,也不是仅仅为了表现木兰的巾帼不让须眉。写花木兰远赴边关的一路上,情戚戚,意怅怅,运用否认句式来呈现,浓重地传达出了她苦闷、压抑、彷徨的心理。及至回到家中,真如倦鸟归巢。欢呼雀跃处处新,浓妆淡抹人人诧。其喜悦之情、之形、之感、之神、之韵,几乎要脱诗而出了。品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她行军中的彷徨恰恰是对此时欢欣的反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诗的主题也不适于用谁说女子不如男来涵盖。第四,从隐喻寄意的构思品味,其意仍不仅落在谁说女子不如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笔者认为所强调的是傍地走的发生,导致了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结果。在肯定木兰英气的同时,也可看到从兔到人的无奈,是战争的动乱给他们带来了不能正常生活的现状。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诗歌除了要塑造一位代父参军的女英雄之外,更想借这英雄从女性独特的角度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