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接地及搭接技术_第1页
第4章接地及搭接技术_第2页
第4章接地及搭接技术_第3页
第4章接地及搭接技术_第4页
第4章接地及搭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 4章章 接地与搭接技术接地与搭接技术接地的概念接地的概念基本接地方式基本接地方式 屏蔽体接地屏蔽体接地地回路干扰及其抑制地回路干扰及其抑制搭接搭接习题习题: 4.2,4.4,4.5,4.6,4.7,4.8PHNRelativement frquentTrs rareTerrecontact indirect接地的概念接地的概念指电路或系统的电位基准面(相对电位零点)指电路或系统的电位基准面(相对电位零点)接地的两种含义:接地的两种含义:(1) 电气接地(强电):提供放电通路电气接地(强电):提供放电通路。 (2)系统基准系统基准“地地” 指电路、设备、或系统与指电路、设备、或系统与“地

2、地”所所 建立的建立的低阻通路低阻通路。如设备外壳、金属底座、屏。如设备外壳、金属底座、屏 蔽罩、粗铜线、铜带等。蔽罩、粗铜线、铜带等。什么是地什么是地?真实情况真实情况: 地线为信号流回源的路径地线为信号流回源的路径;不为零不为零.地线阻抗不为零,电流流过有限阻抗时,必然会导致电压降地线阻抗不为零,电流流过有限阻抗时,必然会导致电压降;220V0VZ2Z1U1U2机箱机箱Z1 + Z2 Z2U2 U1Z1: 高压部件与机箱间的阻抗;高压部件与机箱间的阻抗;Z2: 机箱与大地之间的阻抗。机箱与大地之间的阻抗。 若不接地,若不接地,Z2为无限大,机箱为无限大,机箱 电压就是电源电压,电压就是电源

3、电压,危险危险! 若接地,若接地, Z2 = 0,U2 = 0, 安全安全安全地安全地 地线引发干扰问题的原因地线引发干扰问题的原因V = I R地线电压地线电压地线是等地线是等电位的假电位的假设不成立设不成立1 电流走最小电流走最小阻抗路径阻抗路径难以确定地难以确定地电流的确切电流的确切路径路径地电流失地电流失去控制去控制2 较大的信号较大的信号 回路面积回路面积 较强的电磁辐射较强的电磁辐射 电路间的互感耦电路间的互感耦增加对外的敏感度增加对外的敏感度3 地线地线电路中的电位参考点(相对电位零点)电路中的电位参考点(相对电位零点)传统定义:传统定义:地线地线 信号电流流回电源的信号电流流回

4、电源的低阻抗低阻抗路径路径新定义:新定义:信号地信号地单点接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悬浮接地悬浮接地信号接地方式信号接地方式串联单点接地串联单点接地并联单点接地并联单点接地信号接地方式的种类信号接地方式的种类 1. 单点接地(低频)单点接地(低频) 基本基本接地方式接地方式332321321)()(RIUURIIUURIIIUBCABA(1) 串联单点接地串联单点接地优点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缺点缺点: 各点的地电位相互影各点的地电位相互影 响较大,最容易引起响较大,最容易引起 干扰。干扰。 实践处理实践处理: 具有最低接地电平的电路放在具有最低接地电

5、平的电路放在 最靠近接地点的地最靠近接地点的地 方;方; 敏感设备放在最靠近接地点的敏感设备放在最靠近接地点的 地方;地方; 大功率电路与小功率电路的混大功率电路与小功率电路的混 合系统,应避免单点接地合系统,应避免单点接地。N1N2N3R1R2R3I1I2I3ABC 接地点的选择接地点的选择1231()ALUIII R接地点靠近最低电平电路接地点靠近最低电平电路N1N2N3R1R2R3I1I2I3ABC接地点靠近最高电平电路接地点靠近最高电平电路N1N2N3R1R2R3I1I2I3ABC121231231()()AHUI RIIRIIIRALAHUU 串联单点接地串联单点接地 电路1电路2地

6、电流1地电流2公共地阻抗V改进1改进2( 2 ) 并联单点接地并联单点接地332211RIURIURIUCBA优点优点: 各电路互相不影响各电路互相不影响缺点缺点: 1) 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 2)各地线间可能形成电容各地线间可能形成电容 性和电感性耦合。性和电感性耦合。结论结论:单点接地只适用于低频电路:单点接地只适用于低频电路 当当l 接近于接近于 /4时,有很强的天线效应,向外辐射;时,有很强的天线效应,向外辐射; 高频时分布电容与分布电感的影响,难以实现真正的单点高频时分布电容与分布电感的影响,难以实现真正的单点 接地。接地。各电路的地电位各电路的地电位R1R2

7、R3N1N2I1I2I3N3ABC2. 多点接地(高频)多点接地(高频)说明说明: 多点接地,应尽可能减少接地线长度,使高频阻抗减多点接地,应尽可能减少接地线长度,使高频阻抗减 至最小。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往往以镀银版作为接至最小。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往往以镀银版作为接 地子母线,以减少表面阻抗。地子母线,以减少表面阻抗。)()()(333222111LjRIULjRIULjRIUCBA各电路的地电位各电路的地电位优点优点: 接地线较短,适用于高频及数字电路。接地线较短,适用于高频及数字电路。缺点缺点: 形成各种地回路,可能造成地回路干扰。形成各种地回路,可能造成地回路干扰。R2N2I2BL1

8、N1I1AR3I3N3CL2L3R1是否有比是否有比A、B两点接地更好的接地方案两点接地更好的接地方案?如何改进如何改进? RL UNRGUG RC1 RS RC2等效电路等效电路AB22CSCLRRRR通常通常22CABGGCRUURR则则2112()()LCLNABGLSCLSCGCR RRUUURRRRRRRR故故单点接地对噪声的抑制单点接地对噪声的抑制 在信号源的接地端接入一阻抗在信号源的接地端接入一阻抗ZSG22CSCLRRRR当当222CCABGGGCSGSGRRUUURRZZ则则121()LNABLSCLCGLSCSGRUURRRR RURRRZ故故 RL UNRGUG RC1

9、RS RC2等效电路等效电路AB ZSG2SGGCZRR且且SGZ 当当 时,时,0NU 例:例:设设RC1RC21、RS500、RL10k、RG= 0.01、UG=10mV,试计算在放大器输入端的干扰电压值。,试计算在放大器输入端的干扰电压值。 若若在信号源与地之间加一个很大的阻抗在信号源与地之间加一个很大的阻抗ZSG=1M ,则,则4410110mV9.4mV10500110.014461010mV0.0095V(105001)10解:解:212()()LCNGLSCGCR RUURRRRR21()LCNGLSCSGR RUURRRZ接地干扰接地干扰电压几乎电压几乎全部施加全部施加于放大器

10、于放大器输入端的输入端的输入端输入端有效抑制了地干扰对放有效抑制了地干扰对放大器输入端的影响。大器输入端的影响。小结小结: 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多点接地适用于高频;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多点接地适用于高频;1MHzf 当当 时,时, 一般采用单点接地;一般采用单点接地;10MHzf 当当 时,时, 一般采用多点接地;一般采用多点接地; 当当 时,若时,若 ,则采用多点接地;,则采用多点接地; 若若 ,则采用多点接地。,则采用多点接地。 /20l1MHz10MHzf/20l 如果电路对电压降很敏感,则接地线长度应比如果电路对电压降很敏感,则接地线长度应比 更小;更小; 若电路只是一般敏感,则接地线

11、可大于若电路只是一般敏感,则接地线可大于 。/ 20/ 20准则准则/20 第一类接地系统:第一类接地系统: 敏感信号和小信号接地系敏感信号和小信号接地系统。包括低电平、小信号检测、统。包括低电平、小信号检测、传感器输入、前级放大、混频传感器输入、前级放大、混频器电路等。器电路等。 第二类接地系统:第二类接地系统: 非敏感信号或大信号接非敏感信号或大信号接地系统,包括高平电路、末地系统,包括高平电路、末级放大器电路以及大功率电级放大器电路以及大功率电路。路。(1)不同不同接地系统的特点接地系统的特点特点特点: 特别容易受到干扰,出现电特别容易受到干扰,出现电路失效或电路性能降低,接地导路失效或

12、电路性能降低,接地导线应尽量避免混杂其他电路。线应尽量避免混杂其他电路。特点特点: 必须将其与小信号接地必须将其与小信号接地线分开设置。线分开设置。3. 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按照电路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电路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按照电路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电路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 第三类接地系统:第三类接地系统: 干扰源器件、设备的接地干扰源器件、设备的接地系统。如电动机、继电器、火系统。如电动机、继电器、火花塞等。花塞等。 第四类接地系统:第四类接地系统: 机壳、设备底座、系统机壳、设备底座、系统金属构架等。金属构架等。注意注意:工程实践中,模电、数电以及信号地必须分别设置。直工程实践中,模电、数

13、电以及信号地必须分别设置。直 流与交流地必须分别设置。流与交流地必须分别设置。特点特点: 干扰频带宽、瞬态电平高。干扰频带宽、瞬态电平高。除屏蔽外,必须与其它接地分除屏蔽外,必须与其它接地分开设置。开设置。特点特点: 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工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工作的稳定。作的稳定。 ( (2) ) 低频电路的串、并联混合接地低频电路的串、并联混合接地G低电平电路低电平电路高电平、强噪高电平、强噪声电平电路声电平电路机箱、机架机箱、机架 低电平电路低电平电路串联接地串联接地 高电平、强噪声电平电路高电平、强噪声电平电路串联接地串联接地 机箱、机架机箱、机架串联接地串联接地并联接地并联接地机架机架2机

14、架机架1机箱机箱机箱机箱串联单点、并联单点混合接地模拟电路模拟电路1模拟电路模拟电路2模拟电路模拟电路3数字逻辑控制电路数字逻辑控制电路数字信息处理电路数字信息处理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线路板上的地线噪声噪声模拟模拟数字数字( ( 3 ) ) 高、低频电路单点与多点混合接地高、低频电路单点与多点混合接地低频低频:电容的阻抗大电容的阻抗大单点接地单点接地高频高频:电容的阻抗小电容的阻抗小多点接地多点接地N1N2N3低频单点、高频多点混合接地低频单点、高频多点混合接地如如:抗高频干扰的低频传输屏抗高频干扰的低频传输屏 蔽电缆。蔽电缆。低频单点、高频多点混合接地低频

15、单点、高频多点混合接地 如图,某电路,为一低电平视频电路,在从音频到高如图,某电路,为一低电平视频电路,在从音频到高频下,实现了低频单点、高频多点,避免了低频地电流回频下,实现了低频单点、高频多点,避免了低频地电流回路的形成。路的形成。音频端音频端高频端高频端N1 N2大地或车辆的接地面大地或车辆的接地面注意注意: 避免电容与引线电感发生谐振。避免电容与引线电感发生谐振。高频:高频:电感的阻抗大电感的阻抗大单点接地单点接地低频:低频:电感的阻抗小电感的阻抗小多点接地多点接地N1N2N3高频单点、低频多点混合接地高频单点、低频多点混合接地如如:多个机箱安全接地,高频电路则单点接地。多个机箱安全接

16、地,高频电路则单点接地。低频多点、高频单点混合接地低频多点、高频单点混合接地 如图,某电路,计算机及其外设,一般需要导线接地。但如图,某电路,计算机及其外设,一般需要导线接地。但是容易引起电气干扰,通过加线圈(是容易引起电气干扰,通过加线圈(1mH:f = 50Hz,Z 0.4;f = 50k 1 MHz,Z 约为约为1K )这种方式有助于抑制地线中的感)这种方式有助于抑制地线中的感应、瞬变和干扰进入逻辑总线应、瞬变和干扰进入逻辑总线浮地浮地 设备地线系统在电气上设备地线系统在电气上与大地相绝缘。与大地相绝缘。N1信号地信号地安全地安全地N2N3 利用悬浮机壳内的屏蔽层降低地回路干扰利用悬浮机

17、壳内的屏蔽层降低地回路干扰 可以避免安全接地回路中可以避免安全接地回路中 的干扰电流影响信号接地的干扰电流影响信号接地 回路。回路。 可以减少由于地电流引起可以减少由于地电流引起 的共模干扰;的共模干扰;优点优点:缺点缺点:N1信号地信号地安全地安全地N2N3 减少由于不当的接地而产减少由于不当的接地而产 生的干扰;生的干扰; 对传导干扰也有较好的抑对传导干扰也有较好的抑 制作用。制作用。 不能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特不能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特 别是对于一个较大的电子系别是对于一个较大的电子系 统,对地的分布电容较大,不统,对地的分布电容较大,不 能做到真正的悬浮;能做到真正的悬浮; 雷击、静电

18、感应时,会击穿绝雷击、静电感应时,会击穿绝 缘,甚至引起弧光放电。缘,甚至引起弧光放电。地回路干扰及其抑制地回路干扰及其抑制1. 地回路干扰地回路干扰 由地回路中的共模干扰电压在受害回路输入端引起的干扰由地回路中的共模干扰电压在受害回路输入端引起的干扰电压。电压。 地回路干扰的来源地回路干扰的来源: : 共地阻抗的共模干扰;共地阻抗的共模干扰; 场对导线的共模干扰。场对导线的共模干扰。地回路干扰模型地回路干扰模型信号电流信号电流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地电流地电流IGISZG 地回路耦合系数地回路耦合系数: :(dB)20log/NGCLCUU计算地电流的等效电路计算地电流的等效电路UGIGZ

19、GZCZSZLGGGLCSUIZZZZ干扰源电压干扰源电压地阻抗地阻抗负载阻抗负载阻抗线路阻抗线路阻抗电源阻抗电源阻抗地电流的计算地电流的计算2. 地回路干扰抑制技术地回路干扰抑制技术 在信号回路中使用隔离变压器在信号回路中使用隔离变压器 在信号回路中使用中和变压器(在信号回路中使用中和变压器(共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 在信号线上使用磁环在信号线上使用磁环 在数据线路中使用光电耦合器或光纤在数据线路中使用光电耦合器或光纤 使用差分放大器使用差分放大器原理原理:地回路被隔离变压器阻隔地回路被隔离变压器阻隔分析分析:由于绕组间存在由于绕组间存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 仍会产生一定干扰仍会产生一定干扰1

20、1/()1 1/()LNGGLLRUUURj Cj CR或或21/11/()NGLUUCR讨论讨论:1LCR/1NGUU 当当 时,时,对低频干扰有较对低频干扰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好的抑制能力提高抑制干扰能力的措施提高抑制干扰能力的措施: 减少绕组间的分布电容;减少绕组间的分布电容; 降低负载阻抗降低负载阻抗电路模型电路模型隔离变压器对隔离变压器对地回路干扰的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抑制 当当 时,时,1LCR/1/ 2NGUU3dBGNUU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即,即01LCR01/(2)LfCR结论结论: 不能传输直流信号,对低频信号影响较大。因此,对直流不能传输直流信号,对低频信号影响较大。因此,对

21、直流 和低频信号电路不宜采用。和低频信号电路不宜采用。 对低频干扰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对低频干扰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有寄生电容,对高频干扰的抑制效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有寄生电容,对高频干扰的抑制效 果不好;果不好;结构结构:两个绕向相同、匝数相同的绕组构成两个绕向相同、匝数相同的绕组构成电路电路2电路电路 1扼流圈的一扼流圈的一种安装方式种安装方式电路模型电路模型信号电流信号电流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地电流地电流UGUSML1L2RC1RC2RL等效电路等效电路共模扼流圈对共模扼流圈对地回路干扰的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抑制 对于流过接地线的共模干扰电流,流经两线电流方向相同对于流

22、过接地线的共模干扰电流,流经两线电流方向相同, , 所产生的磁场相长,故扼流圈对回路干扰电流呈现高阻所产生的磁场相长,故扼流圈对回路干扰电流呈现高阻 抗,起到抑制地回路的作用。抗,起到抑制地回路的作用。 对于正常信号,流过的电流相反,所产生的磁场相消,对于正常信号,流过的电流相反,所产生的磁场相消, 对电流没有影响,且不会切断直流回路;对电流没有影响,且不会切断直流回路;原理:原理:电路模型电路模型信号电流信号电流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地电流地电流UGUSML1L2RC1RC2RL等效电路等效电路 对干扰信号的抑制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设两绕组上的电流分别为设两绕组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 ,则,

23、则1 12122122GLGCUjL Ij MII RUjL Ij MII R2222212,()()CCCCCGLGLLLLR UR UIIj L RRR Rj L RRR R(令(令US0)UGML1L2RC1RC2RL等效电路等效电路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112,CLRRLLM2222221()1/NcLcGcLcLccUR RRUj L RRR Rj LRj L R2/1/ 1 ( /)NGCUUff当当 时,时,5Cff/1/5NGUU得得故故2/(2)CCfRL 扼流圈的截止频率扼流圈的截止频率I2I1 对信号的影响对信号的影响设两绕组上的电流分别为设两绕组上的电流分别为IS、I

24、G ,则,则122()()0()()SSLSGSGCSUIRjLIIj MIIRjLj MI222222()()()()CCCCCCSSLSSLLLRjL UIRRjLjLRRjL UUR RjL RRR(令(令UG0)结论结论:对高频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对高频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得得221/CSGSCCRIIIRjLjff1/5GSIIUSML1L2RC1RC2RL等效电路等效电路IGISIS- - IG当当 时时5Cff22CCRfL原理原理:同纵向扼流圈:同纵向扼流圈1()0SSSIRjLj MI111/SSSSCjLIIIRjLjff结论结论:信号电流主要流经同轴线的信号电流主要流

25、经同轴线的 屏蔽层屏蔽层得得当当 时,时,5Cff1/1SII分析分析:由:由ARSLSBA构成的构成的 回路中回路中/(2)CSSfRL同轴线的截同轴线的截 止频率止频率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MLSI1RSRL等效电路等效电路IGISABISI1IG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对对地回路干扰的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抑制 铁氧体磁环是高导磁率和高电阻率的材料,对高频干扰有铁氧体磁环是高导磁率和高电阻率的材料,对高频干扰有很好的抑制损耗,而对低频电路的损耗较小。很好的抑制损耗,而对低频电路的损耗较小。对共模干扰的抑制对共模干扰的抑制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对异模干扰的抑制对异

26、模干扰的抑制在信号线上使用铁氧体磁环在信号线上使用铁氧体磁环用光电耦合器断开地回路用光电耦合器断开地回路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 光电耦合器对信号的传输光电耦合器对信号的传输 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随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特征,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随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特征,把电路把电路1的信号变换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光敏三极管再把强的信号变换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光敏三极管再把强弱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电流,从而完成电路弱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电流,从而完成电路1和电路和电路2之之间的信号传输。间的信号传输。使用光电耦合器抑制地回路干扰使用光电耦合器抑制地回路干扰用光电耦合器断开地回路用光

27、电耦合器断开地回路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 光电耦合器对干扰的抑制光电耦合器对干扰的抑制 光电耦合器利用光来传输信光电耦合器利用光来传输信息,从输入端传送到输出端的光息,从输入端传送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件使得输入和输出在电电耦合器件使得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绝,因而能有效地抑气上完全隔绝,因而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制干扰。 光电耦合器适用于数字电路,不适用于模拟电路。光电耦合器适用于数字电路,不适用于模拟电路。 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 输出端之间的杂散电容(输出端之间的杂散电容(0.3pF10pF) 限制了光电耦限制了光电耦 合器在高频端的使用。合器在高频端的使用。使用光电耦合器抑

28、制地回路干扰使用光电耦合器抑制地回路干扰用光纤消除地回路耦合用光纤消除地回路耦合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 光纤的优点是具有无感应性和高度隔离性,相当于在共光纤的优点是具有无感应性和高度隔离性,相当于在共模地回路中引入一个高阻抗,能从比值上消除干扰,常用于模地回路中引入一个高阻抗,能从比值上消除干扰,常用于作强电磁干扰环境中的信号传输线以及作微弱检测信号传输作强电磁干扰环境中的信号传输线以及作微弱检测信号传输线。线。光纤光纤对对地回路干扰的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抑制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当两个输入端对地平衡当两个输入端对地平衡时,即为差分平衡器件。时,即为差分平衡器件。电路连接

29、电路连接电路电路1电路电路2UGZGKU0= K(U1 U2) U0输入端输入端 U1 U212输出端输出端公共端公共端差分放大器示意图差分放大器示意图K使用差分放大器抑制地回路干扰使用差分放大器抑制地回路干扰 对干扰的抑制对干扰的抑制,则,则12,LGLGRRRR通常通常120121122()()LLNGLCSLCRRUK UUKURRRRR0SR 若若0NU ,且,且1212,LLCCRRRR ,则,则RGRC1RC2U1U2BRL2RSRL1AUG U0RC1RGRL2RL1RSRC2 U1 U2US UGBA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例例:UG=100mV,RG=0.1,RS=500 , RC1

30、=RC2=1 , RL1=RL2=10K ,求,求UN=?若?若RL1=RL2=100K时时, UN=?1211224.76mV()0.5mVLLNGLCSLCRRUURRRRR解解:1201122()LLNABLCSLCRRUKURRRRRABRR当当ABGUU,则,则RGRC1RC2U1U2BRL2RSRL1AUG U0RC1RGRL2RL1RSRC2 U1 U2US UGBA改进电路改进电路RRABABGABRUURR2111()LLSABLCSRRRRRRR其中其中如此,大为减如此,大为减少干扰,同时少干扰,同时对信号而言,对信号而言,也没有增加输也没有增加输入阻抗。入阻抗。4.5 电

31、缆屏蔽层的接地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1 ) 放大器接地,信号源不放大器接地,信号源不 接地接地 f 1MHz时,电缆一般采时,电缆一般采 取取一端接地。一端接地。 四种可能的接地方式:四种可能的接地方式: A、B、C、D结论结论:方式:方式D最好最好 方式方式A 干扰会直接流入一干扰会直接流入一条芯线,产生干扰,条芯线,产生干扰,不不合适合适。 方式方式B112112()SNGGSCUUUCC 方式方式C0NU11112SNGSCUUCC 仍然不理想仍然不理想 方式方式D DUSUG1UG2ABCD12C1SC12C2SUSUG1UG2ABCD12C1SC12C2S( 2 ) 放大器不接地,信号

32、源接地放大器不接地,信号源接地结论结论:方式:方式A最好最好小结:小结: 当电路有一个接地信号源与一个不接地的放大器连接时,当电路有一个接地信号源与一个不接地的放大器连接时, 连接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接至信号源的公共端;连接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接至信号源的公共端; 当电路有一个不接地信号源与一个接地的放大器连接时,当电路有一个不接地信号源与一个接地的放大器连接时, 连接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接至放大器的公共端。连接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接至放大器的公共端。4.6 4.6 屏蔽盒接地屏蔽盒接地 1. 单层屏蔽盒的接地单层屏蔽盒的接地 放大器输出端电压,形成反馈,此反放大器输出端电压,形成反馈,此反 馈不除,放大器将产生自激震荡。馈不除,放大器将产生自激震荡。 消除此干扰的方法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屏蔽盒与放大器:屏蔽盒与放大器 的公共端短接。的公共端短接。 注意注意:这种连接方式在放大器公共端不接地也适用。这种连接方式在放大器公共端不接地也适用。111SinNABSinj C ZUUj C Z33123SABSSSCUUCCC11/()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