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_01运动的能量代谢汇总_第1页
运动生理学_01运动的能量代谢汇总_第2页
运动生理学_01运动的能量代谢汇总_第3页
运动生理学_01运动的能量代谢汇总_第4页
运动生理学_01运动的能量代谢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一)生理学(一)生理学生理学生理学 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生理学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 等等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绪绪 论论目的目的: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 (二二) )运动生理学概念运动生理学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

2、的体育锻炼影响下炼影响下, ,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并应用它指导人们并应用它指导人们合理从事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合理从事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 .是体育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1.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2.2.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3.3.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指导不同

3、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三、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 (一)运动生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法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研究水平1)整体水平研究:脂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人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各器官、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过程。如:研究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研究每个器官、系统在运动中的机能变化过程。如:探讨运动中

4、引起心率、血压等变化的因素及变化特点的研究。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主要研究运动时细胞内各亚微结构的机能,以及各生物分子的特殊理化变化过程。如:研究大负荷对骨骼肌收缩蛋白的结构影响。(二)研究方法1、动物试验法 1 1)慢性实验:)慢性实验: 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手术,暴露或破坏、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手术,暴露或破坏、摘除要研究的器官后,尽可能摘除要研究的器官后,尽可能 按原方法生活,观察其功能按原方法生活,观察其功能变化的方法。变化的方法。 2 2)急性实验)急性实验 急性在体实验:在无痛条件下,剖开动物,对其急性在体实验:在无痛条件下,剖开动物,对其 一两个器官一两个器官 进行实验

5、观察。进行实验观察。 急性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内取某一器官或组织,置于人工生急性离体实验:从动物体内取某一器官或组织,置于人工生 理环境中,对其进行某一功能的观察。理环境中,对其进行某一功能的观察。2、人体实验法 1 1)运动现场测定法:)运动现场测定法: 在运动现场直接对运动者在运动前、在运动现场直接对运动者在运动前、 运动中及运动后恢复的某生理变化进行测定的方法。运动中及运动后恢复的某生理变化进行测定的方法。 2 2)实验室研究法:受试者按研究者目的设计训练方案,在)实验室研究法:受试者按研究者目的设计训练方案,在实验室内用一定器械实验室内用一定器械, ,训练一定时间,并在训练前、中、后恢训

6、练一定时间,并在训练前、中、后恢复期内,对研究的生理功能进行测定的方法。复期内,对研究的生理功能进行测定的方法。(三)在健身领域的应用(三)在健身领域的应用1 1、健身运动处方、健身运动处方2 2、运动与疾病的防治、运动与疾病的防治3 3、运动与康复、运动与康复4 4、运动与航天(失重下的肌肉萎缩)等、运动与航天(失重下的肌肉萎缩)等(四)在竞技领域的应用(四)在竞技领域的应用1 1、运动与脑机能监测(无损伤检测仪)、运动与脑机能监测(无损伤检测仪)2 2、运动与疲劳、恢复的研究应用、运动与疲劳、恢复的研究应用3 3、运动与运动选材(从遗传基因角度)、运动与运动选材(从遗传基因角度)4 4、运

7、动与营养、运动与营养5 5、生物芯片与运动基因特征研究等、生物芯片与运动基因特征研究等四、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展望四、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展望(一)发展(一)发展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生理学是20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学科。当时英国的希尔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学科。当时英国的希尔出版了出版了肌肉活动肌肉活动等三本名著,被誉为等三本名著,被誉为“运动生理之父运动生理之父”,同同时期,苏联的克列斯托夫尼柯甫出版了时期,苏联的克列斯托夫尼柯甫出版了运动生理学论文集运动生理学论文集。自。自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来,北欧的运动生年代以来,北欧的运动生理学研究硕果累累;理学研究硕果累累; 我国自我国自2020世纪

8、世纪4040年代开始发展,到年代开始发展,到5050年代末,出现第一次年代末,出现第一次飞跃飞跃(二)现状(二)现状1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 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3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 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 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 9、运动与控制体重、运动与控制体

9、重1010、运动与免疫机能、运动与免疫机能五、运动生理的若干基本概念五、运动生理的若干基本概念(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方式。 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调节基本方式:反射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反射弧组成: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

10、运输调节机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方式:主要是激素效应器效应器传出传出N N纤维纤维中枢中枢 传入传入N N纤维纤维感受器感受器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全身体液调节全身体液调节局部体液调节局部体液调节3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自身调节: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过程。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

11、灵敏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4 4、反馈、前馈、反馈、前馈1 1)反馈的概念)反馈的概念反馈:在活动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经处理后反馈:在活动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经处理后发放到效应器,同时,效应器也有信息回送到中枢。发放到效应器,同时,效应器也有信息回送到中枢。效应器回送信息的过程。效应器回送信息的过程。反馈信息:效应器回送到期中枢的信息。反馈信息:效应器回送到期中枢的信息。反馈调节:效应器的反馈信息对中枢的调节反馈调节:效应器的反馈信息对中枢的调节 反馈作用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含前馈)反馈作用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含前馈)2 2)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

12、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并改变它,并改变它的活动。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为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三个主要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分为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三个主要环节3)前馈 在调控系统中,有时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在调控系统中,有时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直接输出效应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这种干扰

13、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作用于控制部分,这种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为前馈。 特点:双通路特点:双通路5 5、反应与适应、反应与适应反应反应:生物体受到刺激时,其新陈代谢及外部表现发生生物体受到刺激时,其新陈代谢及外部表现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应的改变。适应:适应:生物体长期系统受到同一刺激后,其结构、功生物体长期系统受到同一刺激后,其结构、功能和形态发生持久性的变化。能和形态发生持久性的变化。6 6、稳态、稳态: :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查对稳定,并不是凝固状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查对稳定,并不是凝固状态,且各种物质不停地转换的动态平衡。态,且各种物质不停地转换的动态平衡。 长期系统训练,

14、可提高稳态的维持能力,也能提高长期系统训练,可提高稳态的维持能力,也能提高机体对稳态改变的耐受能力。机体对稳态改变的耐受能力。第一章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运动的能量代谢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 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生物能量学概要第二节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生物能量学概要一一 ATPATP与与ATPATP稳态稳态(一)(一)ATPATP分解分解放能放能 人体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人体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ATPATP分解供能,分解供能,ATP

15、ATP是是机体内可迅速直接利用的化学能形式,这种能量转化部机体内可迅速直接利用的化学能形式,这种能量转化部位在肌球蛋白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点位在肌球蛋白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点. .ATPATP ADP+Pi+QADP+Pi+Q(7 712Kcal12Kcal)(二)(二)ATPATP稳态稳态 ATPATP在肌肉中含量很少(约在肌肉中含量很少(约5 57mmol7mmol L L-1-1M M),在不),在不断分解时又需不断合成。断分解时又需不断合成。 ATPATP通过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过程,经脱氢、通过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过程,经脱氢、传递电子给氧生成水,释放能量,或传递电子给氧

16、生成水,释放能量,或CPCP分解释放能量,分解释放能量,使使ADTADT转化为转化为ATPATP,保持,保持ATPATP含量的相对稳定。含量的相对稳定。(三)(三) 机体能量的利用机体能量的利用 ATPATP分解与再合成是高能键在活细胞内的不停断裂与分解与再合成是高能键在活细胞内的不停断裂与再连接。其产生约的能量再连接。其产生约的能量60%60%迅速转化成热能散发维持体迅速转化成热能散发维持体温恒定,约温恒定,约40%40%转化成转化成“自由能自由能”贮于贮于ATPATP,供机体利用。,供机体利用。二、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二、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与吸收(一)消化与吸收1 1、食物的

17、消化、食物的消化(1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 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 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2 2)消化的

18、过程)消化的过程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口口腔腔内内消消化化物理消化:咀嚼和吞咽食物物理消化:咀嚼和吞咽食物 (主要形式)(主要形式)化学消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化学消化: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性 质:无色,质:无色,pH 0.9pH 0.91.5 1.5 是体内是体内pHpH最低的液体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分泌量:1.51.52.5L/2.5L/日日 成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

19、HCOHCO3 3- - 等无机物等无机物 蛋白质蛋白质 蛋白示、蛋白胨、多肽蛋白示、蛋白胨、多肽盐酸作用盐酸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此酶提供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此酶提供酸性环境 入肠后,促进小肠液等分泌及入肠后,促进小肠液等分泌及FeFe2+2+、CaCa2+2+吸收吸收 杀菌作用杀菌作用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胃容受性舒张:在咀嚼吞咽时胃容受性舒张:在咀嚼吞咽时反射性胃扩张反射性胃扩张 (可使空腹时(可使空腹时 50ml1.5L50ml1.5L,具有暂时容纳和贮,具有暂时容纳和贮 存的作用)存的作用) 蠕动:食物入胃蠕动:食物入胃5min5min后,胃以中部

20、开始出现有规后,胃以中部开始出现有规 律的肌肉收缩,并向幽门推进。(具有混合食律的肌肉收缩,并向幽门推进。(具有混合食 物利于消化,并搅拌、推送等作用)物利于消化,并搅拌、推送等作用) 胃排空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液体液体固体固体 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 水排空时间约水排空时间约101015min15min 混合食物排空时间约混合食物排空时间约4 46h6h一一 般般 情情 况况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1 1). .胰液胰液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7.8pH7.88.48.4,渗透压,渗透压血浆血浆

21、胰液呈间歇性分泌胰液呈间歇性分泌, ,分泌量约分泌量约为为1 12L/2L/每日。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1)(1)水和碳酸氢盐水和碳酸氢盐(2)(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3)(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4)(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2 2). .胆汁胆汁 胆汁内不含任何消化酶胆汁内不含任何消化酶(1)(1)胆盐胆盐: : 促脂肪消化促脂肪消化: :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促脂肪吸收: :与脂肪形

22、成水溶性复合物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促脂溶性VitVit吸收吸收: :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肠肠-肝循环肝循环(2)(2)胆固醇胆固醇: :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胆石症。(3)(3)胆色素胆色素: : 3 3). .小肠液小肠液 弱碱性液体,弱碱性液体,pH7.6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分泌量大(1(13L/3L/日日) ) 特点特点 酶种类多酶种类多 持续分泌持续分泌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1)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保护十

23、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2)(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3)(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酶。(4)(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5)(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小肠消化较特殊: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小肠消化较特殊: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紧张性收缩:加速肠内食物混合及转运;紧张性收缩:加速肠内食物混合及转运; 分节运动:由环形肌节律收舒,把食糜不断分分节运动:由环形肌

24、节律收舒,把食糜不断分 割,利于消化、吸收;割,利于消化、吸收; 蠕动:由环形肌和纵形肌收舒完成,主要向下蠕动:由环形肌和纵形肌收舒完成,主要向下 推送,速度很慢(推送,速度很慢(1 12cm2cmminmin-1-1)停留)停留3 38h8h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无重要的消化作用,主要吸收水、贮存消化残渣无重要的消化作用,主要吸收水、贮存消化残渣 分节 运动蠕动2.2.吸收吸收 (1 1)吸收的概念:)吸收的概念: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淋巴循环的过程。 (2) (2) 吸收的部位吸收的部位 食物食物

25、在口腔及食道内不被吸收。在口腔及食道内不被吸收。胃胃 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小肠 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 B1212。大肠大肠 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80%的的水和水和90%90%的的NaNa+ +及及ClCl- -。 (3)(3)小肠吸收的特点小肠吸收的特点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

26、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面积保证:长面积保证:长5 56 6米米皱褶绒毛微绒毛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00m2 2; 设备保证:酶多转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运工具运输途径; 时间保证:停留时间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长,约3 38h8h; 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具有唧筒样作用。 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吸收和短链脂肪酸吸收后进入血液;后进入血液; 而长链脂肪酸吸而长链脂肪酸吸收后进入淋巴液。收后进入淋巴液。三三 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一)糖代谢(一)糖代谢1 1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人体内糖类主要以人体

27、内糖类主要以 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种动态平衡。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80120mg%120mg%(4.444.446.66mmol/L6.66mmol/L)。)。 糖原糖原 贮备形式贮备形式葡萄糖葡萄糖 运输形式运输形式肝糖原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2.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1)(1)糖的有氧分解糖的有氧分解 指糖原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指糖原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COCO2 2

28、、H H2 2O O并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完成。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完成。 糖原糖原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COCO2 2+H+H2 2O+ATP 1mol Glucose38molATP O+ATP 1mol Glucose38molATP (2)(2)糖酵解糖酵解 指葡萄糖和糖原在不需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指葡萄糖和糖原在不需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细胞质内进行。是机体在在细胞质内进行。是机体在缺氧时,唯一能供能方式。缺氧时,唯一能供能方式。 糖原糖原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

29、酸乳酸乳酸 + ATP+ ATP3 3 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1 1)肝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肝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 长时间运动长时间运动血糖血糖节省糖原利用,减少节省糖原利用,减少脂肪、蛋白质供能比例脂肪、蛋白质供能比例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时间时间2 2)肌糖原贮备较稳定)肌糖原贮备较稳定 正常情况下,肌糖原贮备较稳定,大量摄入糖不能正常情况下,肌糖原贮备较稳定,大量摄入糖不能提高其贮备量,只有高糖膳食和耐力运动结合提高其贮备量,只有高糖膳食和耐力运动结合引引起糖原超量恢复起糖原超量恢复才能提高贮备量。才能提高贮备量。3 3)肌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肌糖原贮备

30、与运动能力 不能说机体内肌糖原贮备越高就一定能提高运动成不能说机体内肌糖原贮备越高就一定能提高运动成绩,由于葡萄糖进入细胞或合成糖原后,不能再扩散绩,由于葡萄糖进入细胞或合成糖原后,不能再扩散出细胞,并且运动肌肉不能利用非运动肌肉的糖原。出细胞,并且运动肌肉不能利用非运动肌肉的糖原。4)4)提高肌糖原贮备的途径提高肌糖原贮备的途径 合理膳食与适宜运动训练相结合是提高机体糖原合理膳食与适宜运动训练相结合是提高机体糖原贮备的有效途径。贮备的有效途径。( (二二) )脂肪代谢脂肪代谢1 1脂肪的储存与动员脂肪的储存与动员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脂肪动员: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激素敏

31、感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组织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组织利用的过程。利用的过程。 脂肪贮存:脂肪细胞摄取血中过多的脂肪贮存:脂肪细胞摄取血中过多的FFAFFA,与甘油,与甘油结合成甘油三酯贮存起来的过程。结合成甘油三酯贮存起来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脂肪细胞中脂肪合成与分解是动正常情况下,脂肪细胞中脂肪合成与分解是动态平衡的。态平衡的。 脂肪细胞代谢的意义:脂肪细胞代谢的意义: 当体内能量来源充足时,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当体内能量来源充足时,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 在饥饿状态或糖供不足时,经脂肪动员分解成脂肪在饥饿状态或糖供不足时,经脂肪动员分解成脂肪酸和

32、甘油,供机体能量酸和甘油,供机体能量2.2.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 脂肪脂肪动员动员FAFA活化活化脂酰脂酰CO-ACO-A入线粒体入线粒体-氧化氧化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但在肝细胞内不能完全分解脂肪,生成酮体但在肝细胞内不能完全分解脂肪,生成酮体 在长期饥饿、剧烈运动时,脂肪动员在长期饥饿、剧烈运动时,脂肪动员酮体酮体骨骼肌利用酮体骨骼肌利用酮体节省糖供脑组织利用。节省糖供脑组织利用。COCO2 2 H H2 2O O ATPATP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羟丁酸羟丁酸丙酮丙酮3. .运动中脂肪代谢与糖代谢比较的特点运动中脂肪代谢与糖代谢比较的特点1 1)动员慢

33、:)动员慢:FFAFFA动员一入血液较慢,在体内糖原贮备动员一入血液较慢,在体内糖原贮备降低的情况下,才成为主要供能物。降低的情况下,才成为主要供能物。2 2)耗氧量大:脂肪分子中碳原子多而氧原子少,则氧)耗氧量大:脂肪分子中碳原子多而氧原子少,则氧化时要消耗较多的氧。化时要消耗较多的氧。3 3)能效率低:脂肪有氧氧化的速度慢,输出功率低。)能效率低:脂肪有氧氧化的速度慢,输出功率低。4.4.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1 1)提高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长期耐力训练能增加肌肉)提高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长期耐力训练能增加肌肉中的线粒体及有氧代谢的酶,有利于脂肪动员。中的线粒体及有氧代谢的酶

34、,有利于脂肪动员。2 2)改善血脂异常:长期耐力训练能血中甘油三酯、)改善血脂异常:长期耐力训练能血中甘油三酯、LDLLDL含量下降,含量下降,HDLHDL含量增加,防止动脉硬化。含量增加,防止动脉硬化。3 3)减少体脂积累:长期系统训练能增加脂肪酶的活性,)减少体脂积累:长期系统训练能增加脂肪酶的活性,加快脂肪动员,加快脂肪动员,FFAFFA供能增加而减少体脂。供能增加而减少体脂。( (三三)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1 1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原料, ,一般不占主要供能地位一般不占主要供能地位 蛋白质代谢可根据氮平衡来确定。蛋

35、白质代谢可根据氮平衡来确定。 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中的含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中的含氮量相对恒定约为氮量相对恒定约为16%16%。 氮平衡:氮平衡: 正氮平衡:正氮平衡: 负氮平衡:负氮平衡: 2.2.蛋白质分解代谢供能蛋白质分解代谢供能 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四四 ATPATP的生成过程的生成过程(一)(一)ATPATP生成的无氧代谢过程生成的无氧代谢过程 1 1、磷酸原系统、磷酸原系统 1 1)组成:由肌肉中的)组成:由肌肉中的ATPATP和和CPCP组成,组成,ATPATP的再生成由的再生成由CPCP分解

36、放能直接形成;分解放能直接形成; ATP ADP+Pi+Q ATP ADP+Pi+Q CP+ADP C+ATP CP+ADP C+ATP2 2)供能时间)供能时间 约约7 7 5s5s 3 3)供能特点)供能特点 ATP ATP 再生成来自再生成来自CPCP分解不产生乳酸,不需要氧;分解不产生乳酸,不需要氧;ATPATP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ATP-CPATP-CP分解十分迅速,输出功率最大;分解十分迅速,输出功率最大;ATP-CPATP-CP贮量少,供能时间很短(仅数秒钟)贮量少,供能时间很短(仅数秒钟)2、乳酸能系统 1 1)乳酸能系统)乳酸能系统:肌肉中肌肉中Gly

37、cogen and GlucoseGlycogen and Glucose在缺氧在缺氧分解过程中合成分解过程中合成ATPATP,同时产生乳酸的供能系统,同时产生乳酸的供能系统 肌糖元肌糖元+ADP+ Pi +ADP+ Pi 乳酸乳酸+ ATP+ ATP2 2)供能时间)供能时间 约约33s33s ATP ATP再合成由糖酵解而来,不需要氧,产生乳酸再合成由糖酵解而来,不需要氧,产生乳酸 分解速度较快,输出功率较大分解速度较快,输出功率较大 供能时间较短(供能时间较短(LALA是强酸,破坏内环境)是强酸,破坏内环境) ATPATP生成有限;生成有限;3 3)供能)供能 特点特点(二)(二)ATPATP生成的有氧代谢过程生成的有氧代谢过程3 3、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 1)有氧氧化系统:当机体吸氧量满足需氧量,)有氧氧化系统:当机体吸氧量满足需氧量,ATPATP再再 生成由糖、脂肪有氧氧化供能的系统生成由糖、脂肪有氧氧化供能的系统 糖糖 脂肪脂肪 +ADP+Pi+O+ADP+Pi+O2 2 CO CO2 2+H+H2 2O +ATPO +ATP 蛋白质蛋白质2 2)供能时间)供能时间 ATPATP再合成来自糖、脂肪有氧氧化,需再合成来自糖、脂肪有氧氧化,需 氧,产生氧,产生ATPATP多,不产生疲劳副产物多,不产生疲劳副产物 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