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_第1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_第2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_第3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_第4页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红河小学一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五单元第 2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例3 的教学,为例5的

2、教学提供了深厚的学习基础。这些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这为今后的相关课题的纵深发展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 学情分析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清楚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在例3中学习了有关2x+2.82=10.4类型的方程解决问题,在例4中学x+2.4x=5.1两部分都用x表示的方程解决问题,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再加上学生已经学习过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本节课在以前学习的基础

3、上,理解和经历ax+bx=c、ax+ac=d用此类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三反一,让学生明确这类模型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x=c、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例,通过线段图,直观建构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2. 通过变式练习,提高灵活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3.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

4、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变式练习,提高灵活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

5、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儿童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观察法:例题5及其变式练习,围绕观察线段图,建立直观的感受,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经验基础。 2.讨论法:对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的关系

6、,以及对题目意义、列方程的依据等问题的讨论,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3.比较法:在例题5和例题5的变式问题,列出不同的方程,通过比较,体验根据等量关系式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直观的演示,发展到用线段图来表示,再通过线段图,理解方程中每部分所表达的意义,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等量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体回顾和把握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7、。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直观演示法、线段表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10分钟)出示主题组,通过主题图引出旧知,知道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并示范小林行程相关数据的线段图的示意画法,由学生画出小云行程相关数据的线段图。再求出1分钟一共行了多少千米,接着提出问题小林10分钟行了多少米?列出算式画出示意图(老师引导示范),完成以上问题后,

8、用文字表达计算过程就是小林的速度×时间+小云的速度×时间=总路程,这样就求出了总路程。完成新课的复习和导入。2. 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复习和导入中,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时候可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合作交流,画出线段图,列出方程。有

9、了前面的画线段图的示范和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线段图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认识到小林行的时间×速度+小云行的时间×速度=总路程,还可以是(小林的速度+小云的速度)×时间=总路程。从而得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式。由这个数量关系,可以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求小林的速度;求小云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从而理解用一个等量关系式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的模式。达到本节课的最终目的。3. 课堂小结:(23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一个等量关系式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由生活到数学,再由数学到生活,达到提升认识境界的作用。通过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

10、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实际问题与方例5小林的速度×时间小云的速度×时间总路程  (小林的速度+小云的速度)×时间=总路程解:设两人x 分钟后相遇。 方法一:0.25x +0.2x =4.5         方法二  (0.25+0.

11、2)x =4.5              0.45x =4.5                         0.45x =4.5     

12、60;   0.45x ÷0.45=4.5÷0.45      0.45x ÷0.45=4.5÷0.45                   x =10          

13、;                    x =1O 答:两人10分钟后相遇5. 布置作业。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第一节课的学习重在基础题,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数学书第11题、12题、13题、14题。七、说小结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强化学生用线段

14、图表示生活实际,延伸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了直观演示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结论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