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_第1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_第2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方医科女曇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专业年级:XXXXXXXXXXXXXXX组另1:第X实验室实验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XXXX-XX-XX实验地点第X实验室合作者XXXX指导老师XXX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3、 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

2、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 方法。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专业word可编辑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 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 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 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层析用硅胶 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 硅醇基(-Si-OH),这种 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

3、而产生吸附.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硅醇基显较弱的 酸性,因此,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 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 C- 110 C,不能过高。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 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 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3、 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一Rf值(rate of flow ) 来表示。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即:R

4、f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三、材料与方法:(一)、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 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展开-显色剂(正 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二)、器材:层析板(5cm x 15cm )、尺子、铅笔、小烧杯、玻棒、量筒 (10ml )、吹风机、毛细玻璃管、层析缸、药匙、烘箱;(三)、方法:1、实验流程:2、操作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2)点样:标记:用铅笔距底边2c

5、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做好标记。每个样品间相距约1cm。取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取样量为毛细管柱高5cm点样:点样毛细管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轻触疾起)。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 专业word可编辑超过2mm。(3)层析: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 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层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限。(4)显色:四、结果与用热风吹干或在90C下烘干30分钟,即可显出各层斑点(一)结果: 1、实验数据:样品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及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记 录丙氨酸 甘氨酸 精氨酸 混合

6、点1 混合点2 混合点3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原点中3.402.781.751.752.853.49心的距离a(cm) 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 6.676.676.676.676.676.67(cm)根据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计算 得. 根据 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 计算,得:样品Rf值推断的氨基酸名称丙氨酸0.510甘氨酸0.417精氨酸0.262混合点10.262精氨酸混合点20.427甘氨酸混合点30.523丙氨酸2、现象:(1)点样时,点扩散后大小适中,不超2mm。(2) 层析时,浸入展层-显色液时层析板放得比较正,在层析约40min后溶剂前缘到超过达层析板的1/2处,取出并

7、烘干。溶剂前沿是一条较平整的水平线(3)在利用烤箱烘干后,层析板上出现6个的紫红色斑点,混合点2显色较浅(4)第一次制备薄层板时,涂板非常不均匀;第二次制备的薄层板薄厚较为均匀(二)结果讨论:1、结果上的误差问题:在实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混合点2的Rf=0.427却.417 (测定的标准值),混合点3的Rf=0.523丸).510 (测定的标准值)。原因可能有:(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层析板的制作是基础,硅胶分布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了实际的实验。而从溶剂前沿并不完全水平可以知道,实验所用的层析板质量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数据测定,导致实验的误差。(2) 人为误差的存在,在判定斑点前

8、沿和测量距离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了结果 上的不一致性,但这类影响较小。2、结果反思:学习制作层析板的技巧,多做多练,在练好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实验的 准确率和成功率。3、结论:薄层层析法操作较为简单,在实验的结果上也比较的精确,能有效地分离出样品 各组分。运用在本实验,效果也较好。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可见混合点1的Rf ( 0.262 )值等于精氨酸的Rf值(0.262),混合点2的Rf值(0.427)接近于甘氨酸的Rf值(0.417 ),混合点3的Rf值(0.523)接近于丙氨酸的Rf值(0.510 )。又由实验原理可得,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 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所以每一种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