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1.gif)
![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2.gif)
![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3.gif)
![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gif)
![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4daaca93-e8f9-4c4e-8d2e-0232acf8efa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谱存在和传统本体对比提 要: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哲学史上3种典型的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理念本体论、心灵本体论)与广谱存在论的联系与区别,剖析了传统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征,阐明了广谱存在论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广谱存在论;传统本体论;比较 广谱存在论(the Broadspectrum Theory of Existence)是广谱哲学的本体论,它用人类多重观控变换下的不变性来研究客观存在和事物的客观性,用广义量化的方法为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模型,提出了一批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广谱存在论和其他本体论的联系和区别,这里选择几种典型的本体论,就其主要观点做些比较。 一、物
2、质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是以物质概念为基石的本体论,它是一切唯物主义(如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理论的共同基础,区别在于对物质概念的概括程度、抽象程度不同。其中概括程度最高、普适性最大的是辩证唯物论,它把物质概念概括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个概括撇开了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如物体、分子、原子、微观粒子、实物和场等等),使一切唯心主义没有任何空子可钻,没有一点退路可逃,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不可动摇的基石。 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是:物质是客观存在,但客观存在是不是物质?即“物质=客观存在”吗?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样吗?例如,张三和李四是好朋友,这是一个客观
3、事实,这个事实满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朋友关系说成是物质或物质关系。又比如,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它可以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思想文化斗争等,它也满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条件,但我们不能说阶级斗争是一种物质或物质斗争。诚然,我们可以说,它们也是以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的,但载体本身与载体的性质、结构、功能、运动等等绝不是一回事。 列宁把物质定义为客观实在或客观存在没有错,但后人把物质等同于客观存在就简单化了,混淆了它们的区别。其实,在列宁的定义中,“物质是的客观存在”,这种定义形式采用的是“被定义项
4、种差属”的方法,其中“物质”是被定义项,物质的“属”(即被定义对象所属的类)是客观实在或客观存在,种差揭示的是物质的性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理解为“物质客观存在”,而不能理解为“物质客观存在”。换言之,客观存在概念的外延比物质概念的外延要大得多。客观存在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子类,除了物质之外,客观存在的概念还包括了事件、性质、次序、关系、过程、结构、系统等等,只要它们满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紧接的问题是,既然客观存在是一个更普适的概念,那么,如何定义客观存在?其实,把列宁的物质定义稍作变换,我们就可
5、以给出客观存在概念的一种定性描述。按照列宁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或客观实在),把宾语“客观存在”变成主语,那么,“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任何对象”。 在广谱存在论中,把“任何对象”规定为可观控的对象,把“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抽象为可映像原则,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变换为等价性原则,并把这些内容转换成精确的数学模型,就使我们获得了全新的形式。可见,广谱存在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虽然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和许多具体结论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广谱存在论与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
6、的联系和差别。 表1 方面 类别 核心概念 认识方式 本质特征 判 据 可 知 性 客观性 的表现 定义特点 描述方式 哲学派别物 质 本 体 论物 质复写、 摄影、 反映、不依赖 于人的 感觉、 意识、无能为人 的感觉 所感知唯 一 性摆脱了 一切具 体物质 形态自 然 语 言唯 物 主 义广 谱 存 在 论客 观 存 在观控 变换 (广义 映像)多重 观控 变换 下的 不变性 等 价 性可 观 控 性多 叶 性取消了 任何 实体 性的 概念数 学 形 式唯 物 主 义 (1)它们两者在基本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例如,表1中的第、项等。其中第项和第项在两种本体论中,实质上
7、是对应项的等价转换。第项的“唯一性”和“多叶性”看起来相悖,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广谱存在论的“多叶性”是针对不同种类的观控方式而言的,当指定了某一种观控方式后,“多叶性”就退化为“单叶性”即“唯一性”,因而“唯一性”(“单叶性”)是“多叶性”的一个特殊情形,并不影响实质的一致性。 (2)广谱存在论发展了一种“没有物质概念”的唯物主义。从表1第项上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彻底摆脱了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只保留了“客观实在性”,这是哲学史上物质概念的最大突破。无论自然科学以后发现什么样的新的物质形态,它都不会过时。因此,它为自然科学家在物质新形态的可能发现面前,坚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奠定了不可动摇
8、的基石。 广谱哲学用多重观控变换下的不变性(等价性)取消了任何实体性的概念。因此,第一,它也不会为任何新的物质形态的发现所动摇,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是一样的。第二,它对任何科学新发现(新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关系、结构、性质、功能等)、任何客观存在形式(事件、过程、过去的存在和未来的存在)都将保持一致性。第三,尽管广谱存在论取消了任何实体性的概念,但由于它规定了可控观察、多重观控、等价观控等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 (3)广谱存在论把“客观存在”概念建立在了可操作的基础上。它用可映像原则(可观察、可控制)代替“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或列
9、宁讲的“复写、摄影、反映”),用多重观控下的不变性取代“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感觉”这种不可操作的描述,用等价性给出了客观性的定位。这些改造,使广谱存在论的“客观存在”或“客观性”的概念,建立在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在可检验、可重复的基础上,因而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原则。 (4)广谱存在论揭示了事物客观性的多方面的质和整体结构。广谱存在论不是宣布“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就完了,也不是宣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就完了。它通过引入多种观控方式(f:=1,2,n)去探测事物多方面的客观性,揭示事物多方面的质,从而获得了多叶客观性定理。这种多叶性,每一“叶片”构成一个等价类,是“多元归一”,而不同
10、的“叶片”互不等价,所有这些“叶片”的集合组成了事物客观性的商集结构。 (5)广谱存在论与真理观发生了互相映照、互相补充的密切关系。本来,任何彻底的本体论与任何彻底的认识论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列宁的物质定义就体现了意识、感觉等等的作用。广谱存在论不仅引入了人的观控方式、人的能动作用(如先控后观方式、人的多重观控等),而且用多叶客观性定理具体地揭示了传统真理观的依据。例如“真理只有一个”的说法,只在观控方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的n个观控结果落入同一个等价类内的意义上才是正确的。而在观控方式可变的情况下,“真理可以有多个”。又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广谱存在论揭示了它与客
11、观性的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的内在联系。这样,广谱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就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僵硬板块,而是互馈互补的统一整体。二、理念本体论 理念本体论是指把“理念”作为万事万物的基础的本体论。在哲学史上,通常把它们归属到客观唯心主义一类。 理念本体论的突出代表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中国古代二程(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南宋朱熹的“理本论”等。例如,柏拉图认为,任何特殊的东西都有它的“一般”,他把这个一般叫做“理念”。他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它是永恒不变的真实的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实具体的世界,它是变化无常、不真实的世界(如图1)。柏拉图的这套“
12、理念世界”的理论,看到了事物特殊性背后的共性,看到了共性的普遍意义,即共性在同类事物中的普遍有效性,这对于二千多年前的哲学家而言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他卓越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当柏拉图把事物的共性绝对化为可以完全游离于特殊性之外的独立客体,并最终决定现实世界时,他便越出了真理的界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图1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第一,他把事物的共性所具有的客观性混同于独立的客观存在。广谱存在论讲的客观存在、客观性(如客观属性)是不同的概念,客观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物,而客观性是这个客观存在所具有的性质和属性。没有这个客观存在,也就没有客观性。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客观存在,要求这个事物具有可观
13、控性、可映像性,然后通过观控方式获得这个事物的客观性,再通过这些客观性“推知”这个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设想,离开了具体的客观物的属性可以独立存在。例如,各个具体的人是独立的客观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某些共性,例如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识等。但我们不能设想这些共性能够游离于具体的人独立存在,更不能设想既不是张三又不是李四,既不是男人又不是女人的“一般人”独立存在。又比如,所有的桃树有开桃花的属性,我们通过开桃花当然能够断定“这棵树是桃树”,但不能设想离开了桃树本身还有什么“开桃花”的属性。 第二,柏拉图颠倒了观控对象与观控结果的关系。柏拉图看到了共性是同类事物共有的性质,这个性质对同类的事物
14、都是一样的,而各个具体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但他却由此得出了共性是真实存在的,由共性组成的“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决定了现实世界的结论,现实世界反倒成了“理念世界”的虚幻影子。 从数学上看,共性是事物之间一定层次上的等价性,它显然满足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按照这个等价性,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落人同一个等价类。但这个等价性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一定观控抽象、概括出来的。也就是说,人要面向一个一个的客观事物(这是前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表现为某种客观属性)。然后,在这些共同点的意义上,把各个特殊性的事物归入同一个等价类。 如图2所示,设A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的集合,f是一定的抽象概括方
15、式,对 a,bA,当(f(a),f(b))(为A内事物间的等价关系)时,我们称事物a与b在意义上有共性。 图2 共性是一种等价性 在这个定义里,A中的任意事物a,b是可观控的,是某种客观存在物,它们的共性(等价性)是人们观控的结果(f(a),f(b),这个结果可以是客观的结果(反映不同事物a、b的共同属性),但这个共性是附着或隐藏在具体事物a,b上的,不通过人的反映是显现不出来的。柏拉图颠倒了人们的观控结果(某种共性)和对象物间的关系,认为观控结果(某种共性)决定各个对象物,把对象物看成是观控结果的影子,这在认识过程上,颠倒了程序。在认识结果上,割裂了共性寓 于特殊性之中的关系。 第三,柏拉图
16、把共性概括为“理念”,从而混淆了共性与对共性的反映。事物之间的共性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理念”、“观念”或“思想”,它是某些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不仅客观对象之间纯粹客观的共性(如桌子的共性、人的共性等)如此,就是柏拉图举的人对“美的事物”的美感也不是主观的(它是另一类客观,美虽然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观,但却是一种“价值事实”,见广谱价值论)。把事物的共性和人对共性的反映(形成观念或理念)混淆在一起是滑向 “理念本体论”的入口。从广谱本体论上看,事物的共性要通过人的反映。当这种反映是正确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共性是一大类事物的客观(属)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通过这些客观属性确定了这一类事物的客
17、观存在性。在这个逻辑链条中,反映、正确反映、客观性、独立的客观存在都是不能混淆的概念。 第四,柏拉图把共性从事物的特殊存在形式中剥离出来,并绝对化为惟一的真实存在。在柏拉图看来,事物是各个特殊的、千变万化的,但一大类事物只有一个“理念”(其实是指事物的共性),它是不变的、唯一的、真实的。这个观点除了上面说的把共性作为独立的客观存在之外,又把共性的唯一性绝对化了。 从广谱存在论的角度看,当我们把共性看成是(一大类事物共同的)客观属性时,它的有和无,它是否唯一,均要看人对事物的观控方式、反映方式是什么以及是一个还是多个。如图3的三个图形中,问哪两个图形相似?其中图(b)是缺了一个点子的三角形。 图
18、3 如何找共性 这个问题是一个找共性的问题,它取决于我们在什么样的标准下找共性。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标准:1)初等几何标准。按照三角形相似性的条件,只有三角形(a)和三角形(b)才可能相似。因为三角形相似性的条件要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至于图(b)缺了一个点子,由于点没有大小,不影响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拓扑学标准。从拓扑变换(连续的、一对一的对应)的角度看,三角形(a)和三角形(b)有本质的差别,但三角形(a)和圆(c)却没有任何差别。这是因为三角形(a)和圆(c)均把它们所在的平面分为截然分明的“内”和“外”两部分,但三角形(b)由于缺了一个点子,不能把所在平面分为“内”和“外”两部分。
19、此外,把三角形(a)套到圆(c)中,或者相反,把圆(c)套到三角形(a)中,然后从圆心向外引射线,则三角形边上的每个点可以找到圆上唯一的一个点与之对应,反之亦然。但把三角形(b)套到圆(c)内却找不到这种对应,因为三角形(b)缺了一个点子。这个例子表明,共性的“有”和“无”,取决于我们采用的标准,即观控方式。对初等几何学认为相似的图形,对拓扑学而言却可以有本质差别;反之,对拓扑学认为本质一样的东西,对初等几何而言却有本质差别。 另外,广谱存在论讲到对人的广义观控时,认为从不同的层次对人观控会获得不同的结论。例如,从力学的角度看人,人是机器(共性)。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人是高级动物(共性)等等。
20、可见,一类事物的共性是一个还是多个,取决于观控方式、层次和水平。柏拉图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只从一个层面考虑问题,因而得出了片面的、绝对的结论。三、心灵本体论 心灵本体论是指把“心灵”(人的感觉、意识、精神)作为判断万事万物是否存在的绝对标准,并进而否认离开“心灵”之外的事物客观存在的哲学理论。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休谟、中国的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本体论”等。在当代,量子力学发展起来后,围绕测量问题产生的“月亮问题”,美国的物理学家大卫牟民和中国的金观涛滑向了相同的轨道。 贝克莱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哲学家,它的著名论断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我们面前这张桌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看
21、见它,摸到它。说苹果有香气,是因为我嗅到它;因此,桌子不过是硬、黄、圆、方等等一堆感觉的集合,苹果不过是圆、绿、甜、软等等一堆感觉。我之所以把这一堆感觉叫做桌子或苹果,只不过因为这些感觉常常联合在一起出现,我才把它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以桌子或苹果的名称称呼它们,并非在我之外真的有一个桌子或苹果。不仅桌子、苹果如此,任何一物,都不过是感觉的集合,这就是贝克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我们看到,贝克莱确实抓到了一个前提,即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存在,要通过人的感觉(这当然不十分准确,应该是通过人的感觉、意识、人的反映),特别是对于获得感性认识而言,感觉是认识事物存在的直接桥梁。这一点也反映了本体论和认
22、识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贝克莱还看到了观控方式对于认识事物特性的作用(如“摸”对于软硬、“嗅”对于气味、“看”对于形状、颜色等等的作用),这些直接的观控方式对于获得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一个基本的途径。例如,儿童就是通过这些观控方式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的。但贝克莱的错误也是明显的。 第一,感觉的集合或观念是否等于存在本身?我们在上面说过,事物的存在要通过人的感觉,更一般地要通过人的意识、人的反映。按照广谱存在论的可映像原则,如果某个事物没有任何信息传达给认识主体,我们无法判断对象事物是否存在。因而可映像原则还要求对象事物可观察、可控制。但由此获得的反映结果与对象本身属于两个“世界”,即主观的世界和客
23、观的世界。例如,通过“看”苹果、“摸”苹果、“闻”苹果、“嗅”苹果,获得了苹果的完整观念,但它不等于那个真实的苹果。真实的苹果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当武器砸人,吃了以后人体发生真实的生化反应,给人提供营养,而那个观念的苹果不能吃、不能看、不能当武器砸人,不会给人体提供营养。换言之,那个“观念的苹果”已经丧失了可观察、可控制的性质。可见,贝克莱认为通过人的感觉获得了桌子和苹果的观念,然后给这个观念(一大堆感觉的集合)以桌子和苹果的名称,但“并非在我之外真的有一个桌子或苹果”,混淆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混淆了“像”和“源”的关系。 第二,人们的感觉经验是从哪里来的?贝克莱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甚
24、至具体地描述了如何获得人的感觉经验(如上面描述的苹果、桌子观念的来源),但他最终认定“观念的生产,并不必要假设外界的事物”,“我们可以任意地在自己心中刺激起各种观念来”。 人们可以一眼看出,贝克莱在这里是前后矛盾的。既然我们要通过“看”、“摸”、“闻”、“嗅”才能获得感觉和观念,因而这个感觉观念(软硬、香臭、红黄等)就是有客观内容的,并且以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前提。软硬、香臭、红黄等感觉是人的观控方式与对象事物(如桌子、苹果)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对象事物,当然也没有人的感觉经验。贝克莱宣称“我们可以任意地在自己心中刺激起各种观念来”,也就是认为人的观念可以主观自生(这已经与他举的例子相矛盾),他去掉了一个前提,即我们能够“刺激”起来的观念(其实是表象),不过是以前对外部世界的具体事物所产生的感觉信息(存储在大脑里)重新组合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从未见过、吃过、摸过、闻过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抵押合同借款范本年
- 商品采购合同范本年
- 合同协议补充模板
- 钢铁项目担保合同
- 摄影师劳动合同范本
- 商品混凝土合同书范本
- 草坪种植合同协议书模板范本
- 租赁合同申请书年
- 空置房屋转让合同模板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听课评课记录1
- DL-T+5196-2016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4年微生物检测试剂行业商业计划书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