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安庆伊康医学检验所安庆伊康医学检验所 汪全龙汪全龙 血液血液 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血浆和和血细胞血细胞组成。组成。 血液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缓冲功能 3、参与体温的维持、参与体温的维持 4、免疫防御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5、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液由血浆血浆和各种和各种血细胞血细胞组成,组成,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一个健康成年
2、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保证。血液各成分的比容血液各成分的比容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蛋白质蛋白质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总量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总量为为65-85g/L65-85g/L白蛋白白蛋白 404048g/L 48g/L 形成胶体渗透压形成胶体渗透压球蛋白球蛋白 151530g/L 30g/L 免疫防御作用免疫防御作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2 24g/L 4g/L 参与血液凝固参与血液凝固 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浆渗透压、形成血浆渗透压2、运输作
3、用、运输作用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4、参与生理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参与生理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浆渗透压及其作用血浆渗透压及其作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颗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 mmolL ,主要,主要来自溶解在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血浆渗来自溶解在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的溶质颗粒数成正比,透压的大小与血浆的溶质颗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化学性质和大小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化学性质和大小无关。无关。二、血浆的理化特性二、血浆的理化特性1、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
4、,80%来自来自Na和和Cl。 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因为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因为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使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但不使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但不易通过细胞膜。这对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易通过细胞膜。这对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非常重要。和细胞的正常体积非常重要。2.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3.3 kPa (25 mmHg),由血,由血浆 蛋 白 形 成 , 主 要 是浆 蛋 白 形 成 , 主 要 是 白 蛋 白白 蛋 白 。 意义: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意义: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由于血浆蛋白不易通
5、过毛细血管壁所以在由于血浆蛋白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作用。容量起重要作用。水水水水水水0.9% NaCl 2% NaCl 0.7% NaCl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低渗溶液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NaCl溶液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比与血浆渗透压相比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低渗溶液低渗溶液34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生成部位血细胞生成部位成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源于成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
6、源于骨髓骨髓,在胚胎早,在胚胎早期从是卵黄囊造血,从第二个月起由肝脾期从是卵黄囊造血,从第二个月起由肝脾造血,第五个月起变为造血,第五个月起变为红骨髓造血红骨髓造血,出生,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骨髓造血,随着骨髓腔的,随着骨髓腔的增长脂肪细胞进入骨髓,逐步填充多余的增长脂肪细胞进入骨髓,逐步填充多余的骨髓腔,骨髓腔,18岁以后主要是在岁以后主要是在脊椎骨、肋骨、脊椎骨、肋骨、髂骨和长骨骨骺髂骨和长骨骨骺处处才有造血骨髓。所有的才有造血骨髓。所有的血细胞均起源于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1、形态:
7、、形态: 无核,呈中央双凹圆盘状无核,呈中央双凹圆盘状 12 正常值正常值 男性(男性(4.05.5)10L 12 女性(女性(3.55.0)10L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铁和和蛋白质蛋白质。成人体内共有铁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其中约,其中约70存于血红存于血红蛋白中。蛋白中。 、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叶酸和和维维生素生素B12 ,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胞的发育成熟。 红细胞平均寿命红细胞平均寿命120 天。天。 衰老衰老RBC变形
8、能力弱,脆性增加。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 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血管内破坏。内破坏。 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运主要功能:运输输O2和和CO2 主要由主要由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完成完成 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正常成年男性
9、约为正常成年男性约为120g120gL L160g160gL L 女性约为女性约为110g110gL L150g150gL二、白细胞二、白细胞 1、白细胞形态、数量和分类白细胞形态、数量和分类 是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是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正常成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人白细胞总数为(4.0(4.010.0) 10.0) 10109 9L L,饭,饭后、运动、妊娠分娩及月经期等均可使白后、运动、妊娠分娩及月经期等均可使白细胞增多。细胞增多。白细胞白细胞有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单
10、核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分类分类 百分比百分比( () ) 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5070 70 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 脓性细菌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 01 1 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 与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 14 4 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2040 40 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2 28 8 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细胞; 识别杀伤肿瘤细
11、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1、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 2、趋化性趋化性50%50%70% 70% 形态:球形,核杆状或分叶状,功能:吞噬、杀灭细菌。 0-1% 形态:球形,核形态:球形,核S形或分叶,胞质内含大小不形或分叶,胞质内含大小不一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染成兰紫色。染成兰紫色。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0.5-3% 形态:球形,核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嗜形态:球形,核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嗜酸性颗粒,红染。酸性颗粒,红染。 功能:抗过敏,抗寄生虫。功能:抗过敏,抗寄生虫。 3-8% 形态:圆或椭圆形态:圆或椭圆,
12、核肾形或卵圆形。核肾形或卵圆形。 功能: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吞噬及免疫功功能: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吞噬及免疫功能。能。 20-30%形态:圆或椭圆,核圆,一侧有凹陷,胞质少形态:圆或椭圆,核圆,一侧有凹陷,胞质少。功能功能:免疫作用免疫作用,包括包括T细胞: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三、血小板 1 1、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细胞质碎片,体积小,无细胞核。细胞质碎片,体积小,无细胞核。 正常成人血小板数为正常成人血小板数
13、为(100100300300)10109 9/L/L。剧烈运动、妊娠、较大损伤后可使血小板增剧烈运动、妊娠、较大损伤后可使血小板增多。多。 当血小板少于当血小板少于505010109 9/L/L时,称血小板过少,时,称血小板过少,人体可出现异常出血倾向。人体可出现异常出血倾向。 当血小板多于当血小板多于1000100010109 9/L/L时,称血小板过时,称血小板过多,则易发生血栓。多,则易发生血栓。 血小板平均寿命血小板平均寿命 714 天。天。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 1).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2 2). .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参与生理性止血和
14、血液凝固过程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一、生理止血生理止血 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大致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生理性止血大致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和附近的小血管受缩,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和附近的小血管受缩,使局部血流减少。使局部血流减少。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管受损后,血小板首先黏附聚集于受损血管受损后,血小板首先黏附聚集于受损血管内皮下,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的的聚血管内皮下,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的的聚集
15、、黏附固定于血管内皮上,形成血小板集、黏附固定于血管内皮上,形成血小板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的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的作用。作用。 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管受损可以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血管受损可以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使血浆中的速发生血液凝固,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蛋白原转变为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织,并交织成网,以加固止血栓。成网,以加固止血栓。 生理性止血过程的三个环节彼此相互促进,生理性止血过程的三个环节彼此相互促进,使生理性止血能及时而快速地进行,是机使生理性止血能及时而快速地进行,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16、。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血液凝固后血液凝固后l2 h,血凝块发生回缩,释,血凝块发生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抗凝、离心抗凝、离心不抗凝、静置不抗凝、静置血浆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血清血清血块血块(血清(血清+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血细胞(血细胞+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二、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简称凝血。
17、血液凝固的本质血液凝固的本质是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一是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使血浆中的系列酶促生化反应,使血浆中的可溶性可溶性纤维蛋纤维蛋白原白原转变为转变为不溶性不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块。血液凝固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共有子,共有1212种。种。 编号编号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 编号编号 中文名称
18、中文名称 因子因子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因子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因子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因子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激酶 因子因子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因子因子 斯图亚特因子斯图亚特因子 因子因子 Ca Ca2+2+ 因子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因子因子 前加速素前加速素 因子因子 接触因子接触因子 因子因子 前转变素前转变素 因子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二)、(二)、血液凝血过程血液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是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凝血酶血酶,最终使,最终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变为变为纤维蛋
19、白纤维蛋白。分为三个步骤:分为三个步骤:A、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 进而激活凝血酶原。进而激活凝血酶原。B、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 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 酶。酶。C、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维蛋白。相继激活、逐级放大相继激活、逐级放大”(3)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
20、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因子因子酶复合物)酶复合物) 根据根据凝血因子凝血因子X的激活途径和参与的凝血因子的的激活途径和参与的凝血因子的不同分为不同分为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如玻璃、血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如玻璃、血管内皮等接触而启动。管内皮等接触而启动。 血液与异物接触血液与异物接触 因子因子结合到异物表面,结合到异物表面, 激活激活 激活激活 因子因子a 成为成为a Ca2+ 因子因子激活成为激活成为a, a+a结合成复结合成复 激活
21、激活合物,即合物,即因子因子酶复合物酶复合物 生成生成a (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的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的组织因子组织因子()与血液接)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 a 磷脂、磷脂、Ca2+ a-组织因子复合物组织因子复合物 激活生成激活生成a 通过通过a-组织因子复合物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使内源的形成,使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联系,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凝血过程。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凝血
22、过程。 生成的生成的a在在Ca2+存在的情况下与存在的情况下与a在磷在磷脂膜表面形成脂膜表面形成a-a- Ca2+-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即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相继激活、逐级放大相继激活、逐级放大”(3)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酶的作用凝血酶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激活因子激活因子生成因子生成因子 a,使纤维蛋白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多聚体凝块。激活因子激活因子、等,对凝血过程起
23、正等,对凝血过程起正反馈促进作用。反馈促进作用。使血小板活化,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使血小板活化,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成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 (三)(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控血液凝固过程的调控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 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 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抗凝血酶 B、肝素、肝素 C、蛋白质、蛋白质C系统系统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完整,血液不会
24、发生凝血,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完整,血液不会发生凝血,即使有损伤发生时,血液凝固也仅限于受损血管即使有损伤发生时,血液凝固也仅限于受损血管的局部,并不延及未损部位,全身血液循环不会的局部,并不延及未损部位,全身血液循环不会受到影响,原因在于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受到影响,原因在于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 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有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有抗凝血酶抗凝血酶和和肝素肝素。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血凝过程中形成的血凝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纤溶酶可
25、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变成可的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激活物激活物+抑制物抑制物- 纤溶的意义纤溶的意义 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保证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有利于收缩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血流通畅,有利于收缩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凝血和凝血和纤溶纤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过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过程,程,血液凝固系统血液凝固系统和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两个是两个对立统一的功能系统,它们之间维持着动态平对立统一的功能系统,它们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既保证血液畅通,又可防止血管内血栓的衡,既保证血
26、液畅通,又可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形成。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 将含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将含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聚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同时;同时伴有引起凝集的红细胞破例,发生溶血。因伴有引起凝集的红细胞破例,发生溶血。因此当给人体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在血此当给人体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在血管内可发生管内可发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和和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
27、(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实验前质量保证包括病人准备、 标本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 因而能否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能否做到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化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是应用最多的生物体液,血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我国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参考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有关规定,对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
28、有关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我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CCCLS)已对“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旨在通过标本方面的质量控制达到临床化学分析的质量保证。目前该“标准”文件正在待批中。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一、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二、血液标本的采取二、血液标本的采取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四、四、血清或血浆分离物质血清或血浆分离物质五、标本污染和生物安全五、标本污染和生物安全 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
29、定义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是指为完成某项或多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而采集的一定量的血液,包括抗凝及非抗凝血。二、血液标本的采取二、血液标本的采取 u采取部位 1.静脉采血: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脉。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 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mm (2.5mm), 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u标本类型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 除前者不含纤维
30、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 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时用全血, 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一)离心前阶段(一)离心前阶段 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竹签等剥离凝血块。通常于室温(2225)
31、放置3060 min 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2.血浆: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510 min 后即可分离出血浆。3.冷藏标本: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超过2h. 标本需要冷藏(28)时,标本采取后应立即将标本置于2-8冰箱中。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一)离心前阶段(一)离心前阶段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某些添加剂
32、加入血液标本中能抑制细胞代谢,可以防止血液标本贮存时分析物浓度的变化。血液葡萄糖测定时,如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血细胞未分离的情况下,葡萄糖在2225时可稳定24h,28 时可以稳定48h;但在新生儿和儿童标本,由于红细胞压积高,用氟化钠难以控制细胞的糖酵解作用;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合血糖测定;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因能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学测定。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一)离心前阶段(一)离心前阶段 5.标本采集现场:(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尤其当收集区温度超过22时此点更为重要;(2)血液标本采集后血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管中内容物
33、振动,促进凝血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3)已收集的血液标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标本管振荡所造成的红细泡破坏(溶血);溶血可引起细胞内外液浓度改变,影响测定结果。有严重影响(使结果升高)的项目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钾和血红蛋白;引起值得注意的影响的项目有:血清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甲状腺素();轻度受影响(增加)的有: 总蛋白、白蛋白、血清磷、血清镁、血清钙和酸性磷酸酶;溶血可影响呈色反应终点为红色的实验,如: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的重氮反应、尿素的二乙酰污法。 (4)应避免对光线敏感的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
34、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如 VA 、VB6 、 胡萝卜素、卟啉、胆红素等测定时,标本管应该用铝箔或类似物质包裹保护起来。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一)离心前阶段(一)离心前阶段 6.标本运送:全血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至实验室,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因分析物稳定性有影响,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往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一)离心前阶段(一)离心前阶段 7. 实验室接受标本及离心标本准备:
35、(1)要有标本收取记录(应认真核对检验中清单,对有关情况要认真记录,标本接收及处理应签字登记); (2)对接受的标本要予以分类准备离心; (3)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仍保持标本管于密闭封口、管口向上,垂直位放置。管塞移去后血中CO2丢失,会造成pH增加,离子钙和酸性磷酸酶减少,尤其pH变化会影响某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标本凝集时间要充分 ;加抗凝剂的血液标本可以立即离心;加促凝剂的标本可于采血后515 min 尽早离心;抗凝的全血标本(锌、锂、原卟啉等测定时)可以不离心; (5)冷藏(28)标本应保持这个温度直到准备离心。推荐用温度控制离心机; (6)离心标本前不主张用小木棒或类似器材去剥离附着于试管壁和管塞上的凝块,人为剥离会诱导溶血。如果必须露出试管壁或取下管塞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三、全血处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承包施工安全合同书样本
- 丙肝职业暴露课件
- 世界名城介绍
- 与静疗有关的课件
- 餐厅装修半包合同细则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逻辑学(批判性思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不动产课件教学课件
-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中药药剂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仿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结膜炎诊断与治疗》课件
-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
- 2025东风汽车校招人才测评题库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吉林2025年03月长春新区面向社会公开选聘8名各产业招商办公室负责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微风发电项目可行报告
- 2025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5套)
- 2024年东莞市寮步镇招聘特聘材料员笔试真题
- 阿尔茨海默症健康教育
- 2025年注会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