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答案_第1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答案_第2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秋兴八首(其一)。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 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 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

2、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后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 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2、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 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 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 离开成都,经重 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 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3、文体知识。近体诗,从篇幅上包括唐代形成的绝句和

3、,句式上有五言、七言。律诗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 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_8句,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分为首联 、颔联 、 颈联 和尾联 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 偶句。律诗要求全首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要求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和“平起”两式。4、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 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

4、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咼急暮砧。、深入学习“秋兴”是“因秋感兴”之意,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作者在诗中借了怎样的秋景抒发 了怎样的情感?景交融情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老大伤悲;萧森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骇浪滔天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他日泪、“故园心”。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 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

5、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三、检测巩固反复朗诵并默写诗歌。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其三)。2、把握诗歌的情感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咏怀古迹(其三)写作背景。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 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 的同时,诗人也抒

6、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 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2、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 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二、深入学习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教师教学用书48页板书: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

7、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三、检测巩固1、反复朗诵并默写诗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 作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第三、四句都分别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为世人所谓的红颜祸水”而不平,第一首诗是作者简诉了民间人们对西施的同情和 不平;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讽刺那些谴责西施的人们来表明自己对西施的同情的!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

8、联 系 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 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 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 句作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是利用了拟声的手法,反应了民间人们以及自己对西施的同情,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二首诗中作者用讽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杜甫诗三首(第三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登高。2、把握诗歌的情感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登高写作

9、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 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 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好友李白、 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 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2、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深入学习1、登高前四句写登高所见,诗人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峡江秋景图教学用书47页2、诗歌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