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_第1页
《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_第2页
《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_第3页
《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_第4页
《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礼中的商业税收制度研究         06-04-14 08:15:00     作者:朱红林 关晓丽    编辑:studa9ngns【英文标题】Researches on the Commercial Tax System in the Zhouli【内容提要】周礼一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中所记载的商业税收制度对于研究先秦商业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 要 题】古代经济史研究【英文摘要】The book of

2、 the Zhouli is a great work in the Pre-Qin days,in which the commercial tax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study the commer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e-Qin days especially in the Warring States.【关 键 词】周礼/商业税收制度/农业税/商业税the Zhouli/commercial tax system/agricultural tax/commercial tax【 正 文】周礼中

3、的商业税收被称为“关市之赋”,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周礼·天官·大宰提出国家九项税收,称为“九赋”。其文如下: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九赋”之征相当于后世的地税。其中前六项都属于农业税,第七项“关市之赋”则属于商业税。所谓“关市之赋”即关赋和市赋,也就是关税与市税。关税由司关、司门征收,市税由司市负责,具体由司市属官廛人、肆长征收。 一、关税关税,在这里实际上应是“门、关之税”,由司门、司关征收。门,在周礼中指王都之门及诸侯国国都之门。关,一般

4、设于边境地区及国内险要通道。周礼·地官·司门载:“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郑玄注说:“正读为征。征,税也。犯禁,谓商所不资者,举之没入官。”(注: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02页。)这就是说,司门盘查出入行人,征收货物税,同时对于商人贩运的违禁商品要予以没收。周礼·地官·司关载:“掌握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司关所说的“征廛”指“征”与“廛”两项税收。前者指过往的商品税,后者是指如果商品在

5、关口停留,则征收仓储税。如直接过关不停留,则无廛征。门关之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左传文公十一年载:“宋公以门赏班,谓之门。”这是“门征”明确见于春秋者。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注:国语·晋语四。),齐桓公“使关市几而不征”(注:国语·齐语。),臧文仲“废六关”(注:左传文公二年。),也间接或直接证明春秋时期门关之赋已成为商业税收的一项常规项目。晏子所说的“介之关,暴征其私”(注:左传昭公二十年。),则说明春秋后期齐国的关税之重已让过往商旅苦不堪言。战国时期关市之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显得更加重要。孟子·滕文公下载宋国的大夫戴盈之说:“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6、。”这不应仅仅理解为统治者的贪得无厌,而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关市之征”已经与农业上的什一税同样重要,无法取消其一。春秋时期统治者把门关之征赏给贵族,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这项收入的数额是有限的,在国家经济收入中的比重并不大,到战国时期这种局面就完全改变了。韩非子·爱臣说:“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这就是说,国家的商业税收严格掌握在国家手中,禁止私人染指。(注:韩非子原文作“不得藉威城市”,俞樾诸子平议说:“威字衍文,藉当读为籍。”“籍”即征税之意。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说:“此文不误。藉同借。藉威城市,谓借城市以成其威,如共叔段借京以成其威,即其例。威谓威势。俞氏泥于对

7、句,非。”(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我们认为,俞樾说是正确的,陈说非。因为“大臣之禄”与“藉城市”说的都是经济收入问题,“党与虽众”与“臣士卒”说的则是政治势力问题,前后相成相对。杨宽先生战国史即从俞樾说。(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4页)战国策·魏策三也说:“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共有其赋,足以富国,”一关之赋可以富国,这固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战国时期处于交通要道的关卡其关税收入之多则非虚言。     08-05-28 11:41

8、:00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_hasgo122四、渗透教育性: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

9、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案例: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国均取=3,如我国周髀算经就说“径一周三”,后人称之为“古率”。人们通过利用经验数据修正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分别得到=3.1605和=3.125。后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圆内接和外接正多边形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得到当时关于的

10、最好估值约为:3.1409< <3.1429;此后古希腊的托勒玫约在公元150年左右又进一步求出=3.141666。我国魏晋时代数学家刘微(约公元34世纪)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弧矢割圆术”计算值。当边数为192时,得到3.141024< <3.142704。后来把边数增加到3072边时,进一步得到=3.14159,这比托勒玫的结果又有了进步。待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层楼,计算出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求出了准确到七位小数的值。我国的这一精确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记录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

11、被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 卡西打破,他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十六位。这样可使同学们明白,人类对圆周率认识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数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我国不仅以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取得过遥遥领先的地位,创造过多项“世界纪录”,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的一项。接着我再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逐渐落伍。如今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同学们的肩上。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科学的艰辛以及人类锲而不舍的探索精

12、神,我还进一步介绍:同学们都知道是无理数,可是在18世纪以前,“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一直是许多数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直到1767年兰伯脱才证明了是无理数,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然而人类对于值的进一步计算并没有终止。例如1610年德国人路多夫根据古典方法,用262边形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5位。他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数刻在它的墓碑上。至今圆周率被德国人称为“路多夫数”。1873年英国的向客斯计算到707位小数,194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弗格森分析了向克斯计算的结果后,产生了怀疑并决定重新算一次。他从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做这项工

13、作,结果发现向克斯的707位小数只有前面527位是正确的。后来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人已经算到第十亿位。同学们要问计算如此高精度的值究竟有什么意义?专家们认为,至少可以由此来研究的小数出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对认识的新突破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几千年来,没有哪一个数比圆周率更吸引人了。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

14、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案例

1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角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概念,还具有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等有关平行线的性质。这些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固着点”,但由于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想到要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  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这是纲领性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角与角的相等、不等、两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当发现这些问题只对

16、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他们的思维可能会指向“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我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经测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指

17、出了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证明定理的启发,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又如:我在初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的最后出了一道开放型命题: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 这题是一道中考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

18、的创新思维。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通过这次讨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有强弱,但我们教师更应该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创设应用性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

19、,第二次找折     06-04-14 08:15:00     作者:朱红林 关晓丽    编辑:studa9ngns孙诒让指出:“凡商贾有屋税、廛税,又有所赍货物之税,此三者为九赋之正赋,乃正税也。”(注: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分册,第1081页。)所谓“正税”,就是说店铺税、仓储税和商品交易税构成了市税的主要内容。 三、人口税在周礼中被称为“货贿之贡”,属于“九贡”之一。“九贡”是国家向百姓征收的另一项税收,按人口数量征收,相当于后世的丁税

20、。周礼·地官·闾师载:掌国中及国郊之民、六畜之数,以人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征其赋。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凡无职者出夫布。“九贡”以实物为主。孙诒让曰:“官以职事授之民,而使各以其功为则,所以儆其惰而不强责其所无也。”(注: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分册,第975页。)商贾“贡货贿”就是家庭人口的数量按比率缴纳一定的商品。另外,周礼·地官·廛人载:“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

21、皮角筋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用于制造铠甲、弓矢、车旗等。因此,国家针对屠宰行业,不论“赋”、“贡”,都征收实物税,即皮角筋骨。孙诒让说:“屠者居肆,有牲畜之物税,又有市廛之地税,本身又有民职之贡。此赋税各有定限,倘所敛者多,溢于所当赋之税数,则亦以平价以官泉偿之矣。”(注: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分册,第1084页。)这就是说,如果屠宰者交纳的皮角筋骨超过了赋税定额,国家则以平价收购。 四、商业劳役周礼中称其为“力役之征”。“力役之征”是除赋税之外,百姓向国家负担的另一种义务,商贾也向国家负担此义务。周礼·地官·均人载:“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商贾在官府服徭役,也从事于经商或相关行业。周礼·地官·司市载:“以贾民禁伪而除诈。”郑玄说:“贾民,胥师、贾师之属。”据地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