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_第1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_第2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_第3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_第4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本 D技术解析:选D。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C类型 D区位解析:选D。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2009年10月20日,中国绿色时报称“立体绿化构筑城市”“空中花园”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35题。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2、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2线 BAC曲线CAD曲线 DAB曲线解析:选D。AB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不可取的发展道路。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落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解析:选C。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5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控制城市化进程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分散城市职能A BC D解析:选A。城市化进程本身

3、与生态城市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不能使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各功能区太集中,否则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我国古代道教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据此完成68题。6该思想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的思想C因地制宜的思想 D天人合一的思想解析:选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7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开始于()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以后解析:选D。这种人地关系符合“和谐论”的思想,该理

4、论是在二战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人地矛盾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8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解析:选A。该理论主张人类应主动地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四个选项可以看出,只有A项是正确的。(2011年百校联盟调研)针对环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某市积极响应温总理号召,对市内服装产业进行综合规划。下图为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911题。9影响创意

5、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技术C原料 D市场解析:选B。创意产业是为服装生产服务的,离不开技术创新。10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的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解析:选C。该图显示了生产过程的联系、产品用途的联系、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等。11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 BC D解析:选C。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读下图,回答1

6、213题。12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分别表示()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解析:选B。由图中可以看出的产品供给食品、饮料厂,鱼塘的塘泥可以作为种植业的肥料供给,所以为耕作业,为畜牧场,畜牧场产生的粪便供给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13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 B内蒙古草原C南方低山丘陵 D黄土高原解析:选C。该种生态农业中有鱼塘,所以应该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并且沼气池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应用的时间也较长。(2011年嘉兴模拟)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1

7、415题。14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A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C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D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解析:选B。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不仅跟流域水土流失的强度有关,而且跟流域面积有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大,是因为其流域面积大;由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面积相当,但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大于黄河流域,所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是因为其流域总面积小,并不是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相反,辽河流域植被破坏比

8、较严重;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小,是因为流域内的植被覆盖较好。15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流域面积广围湖造田降水丰富且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A BC D解析:选C。某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形成主要与流域内的降水、土质及植被覆盖率有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是因为长江流域总面积大,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再加上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造成了在我国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结果。围湖造田不会加剧水土流失的状况,长江流域的土质不如黄河流域的土质疏松。二、综合题(40分)16读我国农业区示意图和生态农业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与图二生态模式相对应的图一的农业区是(填数字代号)甲_;乙_;丙

9、_;丁_。(4分)(2)在下列地区中,与我国农业区示意图中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2分)()A美国中央大平原 B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C巴西高原 D尼罗河三角洲(3)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图均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试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对其进行评价。(6分)(4)下列国家中,与我国农业区示意图中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一样也可以大量种植的是_。(2分)A美国B新西兰C加拿大D古巴解析:本题以我国农业区和生态农业模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各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分布在区的黄土高原;乙图为林草复合模式,分布在处的东北平原;丙处的基塘农业分布于处的珠江三角洲;丁

10、图的立体农业分布于处的江南丘陵地区。东北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四种生态模式均顺应了当地自然规律,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尊重了持续性原则。处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应分布于热带地区,四选项中只有古巴位于热带。答案:(1)(2)A(3)四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并且遵循了持续性原则。(4)D17(2011年开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

1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材料二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

12、段。材料三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石油天然气美国日本美国日本法国8.39%4.19%26.9%11.5%4.3倍11.5倍7.7倍(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简要说明“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4分)(2)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4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4分)(4)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4分)解析:

13、本题通过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的内涵,重在强调“循环”二字,即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生产物质的循环、环境友好、低排放、低污染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历史、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答案:(1)内涵:“循环经济”模式就是把资源节约技术与生产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2)从历史上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现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3)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