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和声学_图文_第1页
简易和声学_图文_第2页
简易和声学_图文_第3页
简易和声学_图文_第4页
简易和声学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绪言 . 3第一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 . 5第二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 . 6第三章、原位三和弦的连接 . . 8第四章、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 . 10第五章、和弦的转换 . . 11第六章、 为低音配和声 . . 12第七章、三音跳进 . . 13第八章、 乐段、乐句与终止 . . 15第九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 . 17第十章、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 . 20第十一章、原位属七和弦 . . 26第十二章、属七和弦的转位 . . 27第十三章、自然音体系和弦 . . 28第十四章、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 . 31第十五章、变化音和弦概述 . . 33第十

2、六章、离调和弦 . . 34绪言一、和声的定义与概述和声:使几个音组合成和音,并使这样的一些和音形成连续的进行,这就是和声。二、有关和声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和声学:也叫和声,就是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连接的理论和音:几个不同的音在同一时间的结合叫做和音和弦:三个、四个或五个音高和音名都不相同的音组成的和音就是和弦。三、和弦的类型及其名称1)三和弦:由三个音组成的和弦2)七和弦:由四个音构成的和弦3)九和弦:由五个音构成的和弦 四、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实际应用中,和弦可以任意排列。不管怎样排列,在三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即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

3、四六和弦。在七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就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五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三四和弦;低音为七音时为第三转位,称为二和弦。九和弦及其它高叠和弦一般只用原位。五、和弦外音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和弦以外的音即为和弦外音,可笼统地用“+”标记。2)分类:和弦外音根据所处的节拍节奏位置可分为强外音和弱外音两类。强外音有延留音(标记为“留”,见下例之a )和倚音(也可认为是无预备的延留音,标记为“倚”,见下例之b )。 弱外音有经过音(标记为“过”,见下例之c )、辅助音(标记为“助”,见下例之d )、换音(也可认为是跳进的辅助音,标记为“换”,见下例之e )、先现

4、音(标记为“先”,见下例之f )。 六、旋律的概念:特定的调式、调性的中的各音,按照特定的节拍、节奏组合而成的线条,即为旋律。在多声音乐中,旋律通常又是与声部相对应的。七、主调音乐结构与复调音乐结构多声音乐通常分为主调和复调两种基本的结构形式。1)主调音乐结构的基本特征通常是:在多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声部是主要而突出的,通常是高音声部,其它声部则主要起音响填充或伴奏的作用。2)复调音乐结构的特征则为:每个声部都具有基本同等的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每个声部都相对地具备旋律的特征。在多声音乐中,主调与复调通常有交融的关系。通常地,主调音乐中有复调的因素,或复调中有主调的因素。有时,则是主调与复调两种

5、结构的综合。第一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一、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大三和弦:由大三度与小三度,或者说由建立在低音(根音)上的大三度和纯五度构成的三和弦叫做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由小三度与大三度,或者说是由小三度和纯五度构成的和弦叫做小三和弦。二、四部和声在音乐作品中,三和弦很少用三个声部来陈述,最常见的是四部和声。与人声的四种类型相联系:女高音(高音部)、女低音(中音部)、男高音(次中音部)、男低音(低音部)。最高声部也称作“旋律”。 三、三和弦的重复音、旋律位置与排列法1)重复音:用四声部陈述三和弦就必然重复三和弦中的某一个音,这个重复音可以出现在上方三个声部的任何一个声部中。2)旋律位置

6、:和弦中的哪一个音在最高声部,这个和弦就是什么旋律位置。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根音的旋律位置;三音的旋律位置;五音的旋律位置。 3)排列法:密集排列:上方三个声部中每一对相邻声部(高音部与中音部,中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是三度或四度。开发排列:这种距离是五度、六度或八度。*特别注意:无论哪种排列,低音部和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从同度一直到两个八度(有时可以更远)。为了使各声部看得更为清晰,应在每一行谱表上写两个声部,其中较高声部符干向上,较低声部符干向下。 4)声部交叉:所谓声部交叉就是次中音高于中音部,低音部高于次中音部或者高音部低于中音部。无论是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三和弦

7、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第二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一、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大小调调式各级音上构成的和弦,可以分为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1)主和弦:定义:建立在音阶的I 级,也就是主音上的三和弦叫做主三和弦或主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这个三和弦是调式的主要支持标记:大调中用“T ”标示小调中用“t ”标示2)属和弦:定义:在音阶的V 级上构成的三和弦称属三和弦或属和弦。标记:用“D ”标示,因为在音响中它总是大三和弦3)下属和弦:定义:在音阶的IV 级上构成的三和弦称作下属三和弦或下属和弦。标记:大调中用“S ”标示小调中用“s ”标示在自然大调中,是T 、S 、D ;在和声小调中,是t 、s 、D

8、 。主和弦、属和弦与下属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因为它们反映了音响的调式特征。在自然大调中,它们都是大三和弦(大调调性的);在自然小调中,它们都是小三和弦(小调调性的)。二、进行的公式进行、进行的公式:1)定义:几个和弦的连续就构成了和声进行。2)和声进行的一些最简单的表现方式:I 、正格进行:由主和弦和属和弦构成的进行T-D 、D-T 、 T-D-T 、D-T-D 、T-D-D-TII 、变格进行:由T 与S 和弦组成的进行T-S 、T-S-T 、S-T 、S-T-SIII 、完全进行:包括所有三种功能的进行T-S-D-T 、D-T-S-D-T*这个进行有一些重要的特点:主和弦的返回被推迟了,不稳

9、定(紧张)状态延迟了;形成了两种相对的不稳定功能S 与D 的冲突,这个冲突在回到主和弦时才得到解决;调式揭示得更加全面,因为它的所有的基本功能都已涉及到。第三章、原位三和弦的连接一、声部进行的关系种类1)声部的进行:平稳进行(级进):声部作一度、二度或三度进行叫做平稳进行跳进:声部作四度、五度、六度或更大音程的进行称为跳进2)两个声部同时进行也有三种类型:同向进行:两个声部向同一方向进行,独立性较弱; 斜向进行:两个声部中,一个作向上或向下进行,另一个保持不动,独立性较同向进行强 反向进行:两个声部作相反或相背方向的进行,独立性最强; 3)四个声部的组合关系四个声部的组合关系,以下三种是均良好

10、的:同向(包括平行)进行与斜向进行的组合; 同向(包括平行)与反向进行的组合; 同向(包括平行)、反向进行与斜向进行的组合。 另外,还有一种进行,即四声部同向进行。四声部同向进行简称为四部同向,由于四部同向的声部独立性差,以及声部之间不平衡,因此,除了结束(终止)处可以使用外,其他地方一般均须避免 。二、和弦关系及共同音和弦关系通常是指和弦之间的根音关系。和弦关系有以下三类:四、五度关系: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有一个共同音,七和弦则有两个共同音;三度关系:三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七和弦则有三个共同音;二度关系:二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七和弦则有一个共同音。三、三和弦的

11、连接法两种连接法和声连接法:和弦连接时,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中。旋律连接法:和弦连接时,没有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即使在有共同音时也是这样四、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1)四、五度关系和弦的连接:既可以用和声连接法,也可以用旋律连接法。和声连接法的步骤是:低音四、五度进行均可,上方三声部中的共同音声部保持,其余两个声部均为级进进行;旋律连接法的步骤是:低音作且只作四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向地平稳进行。2)二度关系和弦的连接:因为无共同音,所以只能作旋律连接法。连接的步骤是:低音作且只作二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地平稳进行。第四章、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一、配和声定义:给一个声部(旋

12、律或低音)配上合乎逻辑的、连续的和弦进行,这就是为指定的声部配和声,配和声必须以对这个声部各个音的功能意义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的理解作为根据。二、步骤1)首先要确定调性;2)判断选择和弦: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除了属音可配主和弦或属和弦,主音可配主和弦或下属和弦,需要作出选择外,其它音则只需要判断即可需要做选择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 开头一般配主和弦,弱起时也可配属;2. 结束的音一般均配主和弦;3. 避免D-S 的进行;3)确定排列法:旋律位置低,宜用密集排列;旋律位置高,则宜用开放排列。4)根据所选和弦及旋律进行判断连接法:二度关系的和弦连接,只能采用旋律连接法;四、五度关系的,则要

13、判断出是和声连接法还是旋律连接法。5)完成各声部的进行:一旦判出连接法后,即可按照和弦连接方法,完成各声部的进行。*注:1. 最好不要在后一小节的强拍上重复前面弱拍上的和弦,在复拍子中或在单拍子一拍分几个音时,在次强拍上也最好不要重复前面弱拍上的和弦;2. 低音应当在一定的音域内,在一至一个半八度,最多两个八度的范围内作波浪型进行,这应通过交替使用上行与下行来做到,但不允许同一方向作两次连续的五度进行(尽可能也不用四度)。低音除了作四度与五度的跳进外,在同和弦重复时,还可作八度跳进。第五章、和弦的转换一、和弦的转换及其作用定义:和弦在反复时改换另一种形式叫做和弦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是旋律位置的

14、改变,也可以使排列法的改变,或者是二者同时改变。作用:旋律从一个和弦音换到另一个和弦音的旋律位置的转换,这对旋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可以再不变换和弦的情况下保持旋律与节奏的运动,从而避免由于过多地变换和弦而形成和声杂乱。二、和弦转换的方法当旋律作三度或四度进行时,可以有两种情况:中音部与次中音部向同一方向转换到最近的和弦音,排列法不变(平行转换) 中音部保持不动,次中音与高音部分相互作反向转换(反向转换) 第六章、 为低音配和声一、为低音配和声的步骤和要点:1)根据低音准确地判断出调性及和弦;2)为使旋律动听而富有艺术性,要注意以下几点:恰当地选择开头和弦的旋律位置,在随后的和声进行中并可

15、通过和弦转换来进行有目的的处理;恰当地选择连接法。(和声or 旋律)更多地运用和弦转换。具体地,当低音时值较长、或同音反复、或八度转换时,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和弦转换方式。二、给低音配和声的实践指示1)和弦的转换最好用在这样一些情况下:低音重复时低音作八度跳进时 低音有很长时值(可以设想是几个较短的音符用连线连了起来)2)但也不能滥用和弦转换:为了避免和声的过分杂乱,一拍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和弦。例如:在4/4拍中,一个四分音符不超过一个和弦;在6/8拍中,一个八分音符不超过一个和弦。此外在安排总的节奏时,必须考虑到整个速度,还要注意到小节强拍上和弦的长度不应短于弱拍上的和弦,至少也应相等为了避免声部

16、进行的错误,还要注意,低音在作四度进行时,可作和声连接,也可作旋律连接,但在低音作五度进行时就只可作和声连接。第七章、三音跳进1、三音跳进的范围或条件:当四、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时,可以在高音部或次中音部使用三音跳进。2、三音跳进的声部进行:三音跳进的连接与平稳的和声连接法相比较,相同点在于均为和声连接法,即保持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的进行不变;不同点仅在于原来级进的两个声部互换而已。3、分情况讨论1)高音部的三音跳进当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如T-D 、D-T 、T-S 、S-T )作和声连接时,在高音部可以由一个和弦的三音跳进到另一个和弦的三音。这样形成的向上或向下的四度或五度跳进称之为三音跳进。

17、 2)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当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如T-D 、D-T 、T-S 、S-T )作和声连接时,在次中音部可以由一个和弦的三音跳进到另一个和弦的三音。 3)中音部不采用三音跳进因为那会使和弦形成错误的排列 第八章、 乐段、乐句与终止一、乐段、乐句定义:只用一个主题陈述、只包含一个单一乐思的最简单的完整音乐结构就是乐段。它一般又划分为两个等长的(四小节)结构,叫做乐句。这两个乐句用句逗分开并用两个不同的、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终止作为结束。二、乐段中的终止1)定义:结束一个音乐结构和结束一个乐思(或它的一个独立的部分)的陈述的和声进行,称为终止。2)分类:从乐段中的位置来看,终止可以分为两

18、类:中间的终止(第一句的结尾);结尾的终止(第二乐句的结尾,整个乐段的结尾)从和声的观点看,所有的 终止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功能类型:以稳定和弦T 作结束的终止;以不稳定和弦D 或S 作结束的终止。* 稳定的终止又有三种类型:正格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的D-T 进行叫做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的S-T 进行叫做变格终止。完全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的、含有两种不稳定功能和弦的S-D-T 进行叫做完全终止。*用不稳定功能和弦(D 或S )结尾的终止叫做半终止,半终止也可分为以下两种:用属和声结束第一乐句的叫做正格半终止;用下属和声结束第一乐句的叫做变格半终止。三、终止的其他形式1)完

19、满的终止:结尾的主和弦出现在小节的强拍,采用根音的旋律位置,并且是由原位的D 或S 到原位的T ,这种终止是完满的终止。2)不完满的终止:结尾的主和弦出现在小节的弱拍,或者是三音、五音处于旋律位置,或者是D 或S 在连接时采用转位的形式,这样的 终止称为不完满终止。四、实践指示:1)首先要确定调性。(根据调号、旋律的结尾音及其功能结构)2)再确定乐段中各乐句的划分。3)然后确定中间终止与结尾终止的和声与和声进行。4)注意句逗的特点。从本质看,句逗是在相互联系的和声进行中造成的一种中断印象,从而使得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和弦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个和弦没有直接的功能联系。所以,第二乐句可以从任何的和声:D

20、 、T ,甚至是S 开始。5)在习题中可能出现补充的变格终止,必须特别注意与乐段的结束终止区别开来。6)在为低音配和声时必须注意第一和第二乐句旋律的节奏型态。第二乐句的旋律可以是: 与第一句节奏相同增加对比更自由,综合上述两种方法。7)为了看起来更清晰,建议用方括号 表明乐句及补充终止的划分。 第九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一、概述1、四六和弦的特性与作用1)特性:四六和弦的低音为和弦的五音,且与上方的根音形成四度音程关系。相对于三和弦的原位、第一转位来说,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和声写作中,四六和弦不独立使用,总是依附于前后的和声进行。2)作用:四六和弦的特性决定了它的非独立性及中间性质。在

21、和声写作中,主要把它当作一种依附性、装饰性、经过性及功能交替性质的和弦来应用,给和声写作带了了新的音响及紧张度。2、四六和弦的重复音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一般重复五音。五音的重复,加强了这个和弦的不稳定性及功能上的双重性(主、属)。二、终止四六和弦:1、定义与标记在终止中,属和弦常常直接出现在一个外表上象是主三和弦第二转位的和弦之后,根据这个和弦在音乐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它上方的两个音与低音(也就是属和弦的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这个和弦叫做终止的四六和弦,用字母K (终止)加上它各音距低音的音程读书作为标记。2、终止四六和弦的特性终止四六和弦的低音及重复音均为本和弦的五音,所以它具有主

22、、属两种功能,以属功能为主,又因为它的后面与属和弦连用,又有加强属和弦的不稳定性及紧张度的作用,从而使终止更加完满。注:并不是所有的一级四六和弦都可以作终止四六和弦,它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用于终止处;用于属和弦之前;用于强拍或强位上且时值不短于后面的属和弦;重复五音3、终止四六和弦的和声手法1)终止四六和弦通常以主和弦或下属和弦作预备,以主和弦做预备在半终止中比较典型。全终止中主要以下属和弦作预备,连接的基本技巧是:低音依据和弦选择进行,终止四六的四度音即和弦的根音用同音保持的方法引入,其余二声部就近进行。2)终止四六和弦与后面属和弦连接时其技巧为:低音不动或八度跳进,重复音不动(进行到属七时下

23、行级进),终止四六的三音及根音下行级进至属和弦的五音及三音。 *注:1、终止四六和弦一般不用属和弦作准备2、终止四六和弦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解决到属和声三、经过四六和弦:1、定义与标记放在三和弦与它的同级六和弦之间的进行中,低音构成上行或下行级进而形成的四六和弦称为经过四六和弦。正、三和弦中常用的经过四六和弦有两个:经过的主四六和弦、经过的属四六和弦。分别标记为I46和V46.S-T46-S6(反之)T-D46-T6(反之)2、经过四六和弦的特性经过四六和弦是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和弦来运用的,没有独立的功能意义作为前后和弦的一座桥梁,它的声部具有平稳流畅的特点,在作品中经常运用。3、经过四六和弦的

24、和声手法1)经过四六和弦要放在比前后和弦相对弱的拍位上,且时值不能长于前后和弦。2)在I-I6或I6-I 之间运用经过的V46,在IV-IV6或IV6-IV 之间运用经过的I46.3)经过的四六和弦与前后和弦连接的技巧:低音声部上行或下行级进,共同音保持,高声部与低声部反向进行,最后一个声部作辅助音式进行。 注:要完成以上声部进行,经过四六前后和弦必须重复根音。补充:注意:T-D43-T6(D34当经过用) 三、辅助四六和弦:1、定义与标记放在两个同级原位三和弦之间,低音保持不动,并由于上方有两个声部构成上行辅助音而形成的四六和弦称为辅助四六和弦。正三和弦中 常用的辅助四六和弦有两个:辅助的下

25、属四六和弦、辅助的主四六和弦。分别标记为:IV46和I46.S-T46-S;S6-T46-S6T-D46-T;T6-D46-T62、辅助四六和弦的特性辅助四六和弦是作为前后原位和弦的一种装饰补充来运用的,没有独立的功能意义,它能在低音不动的情况下使和声产生轻微的色彩性变换。3、辅助四六和弦的和声手法1)辅助四六和弦要放在比前后和弦相对弱的节拍位置上,其时值不能长于前后和弦。2)在两个I 级原位和弦间运用辅助的IV46,在两个原位的V 级原位和弦间运用辅助的I46.3)辅助四六和弦与前后和弦连接的技巧:低音重复音保持不动,其余二声部作辅助音式进行。 *注:1、辅助的下属四六和弦可作为变格补充终止

26、的一种新形式来运用。2、大调的辅助下属四六和弦可运用和声大调结构,使其成为小三和弦,与其前后的I 级大三和弦形成色彩上的对比。第十章、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一、正三和弦的六和弦1、定义与标记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做六和弦,六和弦的标记是在功能标记下面加一个数字6.2、六和弦的重复音及排列法正三和弦的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最好不重复三音。六和弦的排列法不仅有密集的和开放的,还有混合的。(上方声部中有一对构成密集排列的音程,而另一对则构成开放位置的音程. )3、六和弦的应用六和弦由于自己音响上的特点,它没有原位三和弦那样稳定,因此它主要应用在结构的中间,使陈述更为流畅。一般来说,任何用来结束一个乐句或乐段

27、的终止都不用六和弦作为结束和弦。4、声部进行 平行八度(一度)平行八度在四部和声中是禁止的,因为平行八度(或一度)破坏了声部进行的独立性。在任何两个声部之间都不允许出现平行八度(或一度)。5、平行五度当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可能出现另一种被禁止的进行平行五度或反行五度。平行五度是由于在同一对声部中,由一个和弦的根音和五音进行到另一个和弦的根音和五音造成的。6、六和弦与四、五度关系三和弦的连接T S6、T6S ;T D6、T6D规则:A 、三和弦重复根音,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B 、采用和声连接法,上三声声部之一共同音保持。C 、各声部平稳连接。 7、六和弦与二度关系三和弦的连接S6D 、S D

28、61)S6-D规则:A 、三和弦重复根音,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B 、采用旋律连接。C 、各个声部平稳进行,避免平行五、八度。 2)S-D6规则:A 、三和弦重复根音,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B 、采用旋律连接。C 、上三声部平稳进行,低音做减五度下行,避免平行五、八度。(低音做减不做增 3)当S-D6连接时,下属和弦如果采用五音旋律位置,那么,为了避免平行五度,属和弦的六和弦必须重复五音: 4)S-D6连接时,低音应作减五度下行而不作增四度上行。低音在减五度跳进后应作与跳进方向相反的上行,这可以使声部进行更为自然,如果是低音在作上行的增四度跳进之后继续向同一方向进行就不自然了,因此在为旋律配和

29、声时应当避免:8、六和弦中重复三音如果六和弦是在它自己的三和弦之后(经常是上方各声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这时在六和弦中可以重复三音:有时,在六和弦本身作转换的时候,也可能出现这种重复三音的情况:注:在所有这些情况中都必须注意声部进行的独立性,不允许由于重复三音而形成平行八度。9、低音的旋律线六和弦的应用明显地使低音部的旋律线变得更为丰富多变,在配和声时我们需要注意: 交替使用T 、S 、D 和它们的六和弦;为了终止的需要,应减少原位三和弦的使用;避免在旋律与低音两个声部中同时出现跳进;在第二乐句中,原位的主三和弦应尽可能只用在乐句的开头和结尾;在配和声时,要有一个全面的布局。二、两个六和弦的连

30、接1)根音是四、五度关系的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平稳连接T6S6、T6D6规则:A 、低音部三音到三音跳。B 、上三声部之二共同音保持。C 、最后一个声部平稳进行。 跳进T6S6、T6D6规则:A 、低音部三音到三音跳。B 、采用和声连接,上三声部之一共同音保持。C 、根音到根音跳,各自重复各自的根音;五音到五音跳各重复各自的五音。C 、最后一个声部平稳进行。 2)根音是二度关系的和弦连接S6D6规则:A 、采用旋律连接。B 、各个声都要平稳进行。C 、要避免平行五、八度(当小调S6D6进行时为避免增二度)三、三和弦和六和弦的连接1)根音是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跳进连接T S6、T6S ;T

31、 D6、T6D 规则:A 、三和弦重复根音,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B 、根音到根音跳六和弦重复根音,五音到五音跳六和弦重复五音。C 、除跳进声部外,其它声部平稳进行。 2)禁止:隐伏五、八度隐伏五、八度:两个声部同向进行到五、八度。只有出现在两个外声部并在高音部有跳进的隐伏五度才是禁止的。3)混合跳进:六和弦和不同功能的三和弦之间连接,除根音到根音、五音到五音跳进以外,还允许有混合跳进,结果会有六度、七度和减五度产生。 第十一章、原位属七和弦一、原位属七和弦的功能及特性原位属七和弦无疑使属功能组中一个非常重要而极具代表性的和弦,它对调性的明确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它还具有不协和的特征,因此在应

32、用中要注意它的预备和解决。二、原位属七和弦的结构及排列形式原位属七和弦为大小七和弦,也就是大三和弦加小七度构成。原位属七和弦标记为D7. 属七和弦有完全和不完全的两种形式。当属七和弦的四个音均不省略时,即为完全的属七和弦;不完全的属七和弦则是指省略五音,重复根音的形式。原位属七和弦也有密集、开放、混合三种排列方式。三、原位属七和弦的准备原位属七和弦可以接在主和弦、下属和弦、属三和弦及其六和弦,以及终止四六和弦后面。原位属七和弦的七音,可以从前面的下属和弦中延留下来,也可以级进甚至跳进引入。四、属七和弦的解决1)完全的属七和弦解决时:七音级进下行;五音级进下行;三音在高音部时级进上行,在其他声部

33、时可以级进上行,也可以三度下行; 根音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2)不完全的属七和弦解决时:三音级进上行根音在上方三声部中的,保持不动;根音在低音部的,可以向任何方向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七音级进下行五、原位属七和弦的应用原位属七和弦是最重要的终止和弦之一。1)在完全终止中,它一般在下列情况中使用:S-D7-T;S6-D7-T;K46-D7-T;S-K46-D7-T;2)半终止一般采用属三和弦,在半终止中采用属七和弦是在下列情况:S(6-D7; T(6-D7这样在乐段的中间需要作停顿时,如果不用终止的四六和弦就可以使用D7 。六、实践指示在本章习题中,原位的D7不仅要用在终止中,也应用在结构内部;许多

34、情况下,凡可以用属三和弦及其六和弦的地方都可以用D7。只是要注意习题中配置属七和弦的音的进行是否能够保证属七和弦的正确解决。音阶的IV 级原来只是当做下属的标志,但现在如果它作二度下行到音阶的III 级,就可以看做是属和弦的标志。所以在T-S-D-T 以及T-D-T 的进行中最好加入D7。第十二章、属七和弦的转位一、原位属七和弦的转位及标记属七和弦有三个转位:第一转位时的低音是三音,第二转位时是五音,第三转位时是七音。二、转位的属七和弦的解决属七转位平稳解决的声部进行为:七音、五音下行级进,三音上行,根音保持。这样解决的结果则是:属五六和弦与属三四和弦均解决到原位的主和弦,属二和弦则解决到主六

35、和弦。 D7 T D65 T D34 T D2 T6三、经过的属三四和弦属三四和弦与经过的属四六和弦相似,可以用于T-D34-T6这样的经过进行中。与通常的属三四和弦解决不同的是,五音和七音均上行级进。第十三章、自然音体系和弦一、自然音体系和弦的范围自然音和弦包括自然大小调与和声大小调的所有和弦,也就是说,自然音和弦不含这两种调式外的变音。在大小调体系和声中,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基础调式。在每一个正三和弦的上方三度和下方三度都有一个副三和弦,这些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在功能上近似,这种近似是由二者之间有两个共同音而形成的:主功能组:I 、III 、VI (主功能)下属功能组:II 、IV 、VI属

36、功能组:III (属功能)、V 、VII1)调式结构自然大小调的调式音列与调号吻合,使用调号就不用再添加临时变音记号,和声大调式在调号的基础上降低六级音,和声小调式在调号的基础上升高七级音。2)常见和弦结构三和弦共有大、小、增、减四种结构,三和弦除了原位还有两个转位;七和弦共有七种结构,大小调体系中最常见的四种:减减七和弦(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七和弦除了原位,还有三个转位。二、自然音体系和弦的标记1)音级标记体系直接标记和弦的级数 2)功能、音级混合标记体系正三和弦使用功能标记,副三和弦根据它与哪个正三和弦存在的两个共同音同时标记处功能与音级。正三和弦

37、的性质决定了标示功能所用字母的大小写,副三和弦标记中表示功能字母的大小写也是由正三和弦的性质来决定:自然大调:T 、S 、D和声大调:T 、s 、D和声小调:t 、s 、d自然小调:t 、s 、d三、自然音体系的三和弦1)自然小调的dtIII 、d 、dVII 均为不常用的和弦2)其他和弦:正三和弦T 、S 、D 均为常用和弦S 组副三和弦SII 、TSVI 较为常用(SII 重用第一转位,TSVI 常用原位)D 组副三和弦DVII 与DTIII 不太常用*补充:D-T T-S-D-TDTIII-T (三度)柔和 T-S-D-TSVI (阻碍)DVII-T (二度)朦胧 T-S-D-S6(个性

38、)3)终止四六和弦K46:用于终止式中,偶尔也见于结构内部甚至全曲开头K46与T46音相同,区别在于 K46必须用于固定的和声语汇中,其具备以下特征: K46之前基本不会是本调的D 或D7;K46之后一般都会解决到以下某个和弦来构成固定语汇原位D 、原位D7、D2、DVII7/TSVI、D56/TSVI在这些语汇中也可插入不受强调的辅助和弦(通常是S 组或D/D组的和弦),例如下面两组和声语汇:a 、K46-F(S组或D/D组-Db 、K46-F(S组或D/D组-K46-DK46的节拍位置通常不比它的解决和弦弱,但在复拍子的作品,可以将K46置于次强拍,解决和弦置于强拍。例如在4/4拍的作品中

39、,可以出现以下和声语汇:S-K46-D7-T四、自然音体系的七和弦1)常用七和弦D7、SII7、DVII72)偶尔使用的七和弦S7、T73)不常用的七和弦TSVI7、DTIII7、d7、dVII7*具体说明1)T7 一般不用,不稳定;2)SII7 常用,SII7-D (上四下五)类似D-T,SII56、SII6低音为四级音,更具S 功能,常用;3)DTIII7 个性不突出4)S7 大七和弦,少用5)D7 大小七,唯一属七,D-T 最具动力性(上四下五);6)TSVI7 一般用VI 三和弦作阻碍;7)DVII7 属功能,加强向T 的倾向(二度);五、大小调体系和声中的四个特殊和弦1)D9九音几乎

40、总处于最高声部,传统和声中几乎只使用原位。2)SII9极少见,偶尔见于肖邦以偶的浪漫派作品中,用法与处理方式基本同D9。3)D7-64)D (6)5)六音替代五音的D 和弦,少用。与DTIII 的音相同。6)结构内部:DTIII7)终止式:D (6) 第十四章、和弦外音与持续音一、原则分析时所有的音包括装饰音都尽量作为和弦音考虑,遇见非三度叠置结构的和音或不常用的和弦、和声进行时再考虑外音与持续音的存在。二、和弦外音1)强外音:延留音、倚音指和弦一出现就存在的或与和弦同时出现的外音,强外音需要级进解决到和弦音,标记和弦时,直接将强外音看成解决音来标记和弦。2)弱外音:经过音、辅助音、换音、先现

41、音弱外音是在和弦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外音,相对它前面的和弦来说,一般时指较短。 标记和弦时,弱外音忽略不计,只需默认是前面的音在延续即可。三、持续音1)定义:持续音是指在某声部(最常见的是在低声部)出现的某个延续或反复的音(可以只是延续的长音,也可以根据需要音型化或织体化),并相对独立于其他声部的和声语汇之外。2)特点:持续音可以是任何音级,但最常见的是主持续音和属持续音。持续音之外的其他声部可以使用各种和声进行,甚至离调、转调。 典型的持续音从和弦音开始并结束于和弦音上,在持续的过程中,可能是和弦音,也可能是外音,但至少要在一个和弦中它是外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长音至始自终都是和弦音,就不被算作

42、是真正的持续音,因为它没有独立于和声进行之外3)标记:持续音的标记是先写出持续音级的功能,再在其后标记“”。持续音如在低声部,就将持续音的标记标在和弦标记的下方,否则就将持续音的标记标在和弦标记的上方。低声部的持续音持续音的标记写在和弦下方,在持续音上方的和声语汇中,开始与结束的和弦可以写转位,中间的和弦由于没有真正的低音,在标记时都可以不写转位,三和弦统一写原位,七和弦统一写成X7。 上方某声部的持续音持续音的标记写在和弦上方,和弦则正常按照低音写出转位。 四、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1)织体中的低音与和弦分析时要根据织体找到低音线条,在每个低音的下方都要标记和弦,有时低音还不止一个和弦

43、。同一结构内若前后的和弦相同,可只标记第一个。2)织体中和弦的省略音三和弦可以省略任何音三度音程可能是三和弦省略根音,也可能是省略五音,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三和弦甚至会省略两个音,也就是说一个音也会具有某种和声背景。七和弦可以省略五音或三音在同和弦转换等特定情况下,七和弦还可以省略根音或七音,如D 或K46后的D2可省略根音,其表面看起来是DVII46第十五章、变化音和弦概述一、变化音和弦的范围变化音和弦是指含有调式(自然大小调式与和声大小调式)外变化音的和弦。所有的变和弦与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均为变化音和弦,离调和弦大部分为变化音和弦,但也有部分离调和弦不含变化音,也就是会所部分自然音

44、和弦也能在特定的和声语汇中成为离调和弦。二、常用变化音和弦1)三和弦:大三和弦:D/?、S/?、那不勒斯和弦、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小三和弦:s/?、SII/?、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减三和弦:DVII/?、sII/?;增三和弦:升高五音的D 或升高五音的D/?2)七和弦:大小七和弦:D7/?;减减七和弦:DVII7/?;减小七和弦:sII7/?(小调);小七和弦:SII7/?(大调);3)含减三度或增六度音程的和弦(变和弦):升、降五音或七音的D/?、D7/?;升、降三音或五音的DVII/?、DVII7/?(注:没有升五音的DVII );大调的升高根音的SII7(多用第一转位); 第十六章、离调和弦一、离调的基本含义离调是指在基本调的进行过程中,以调内主和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