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_第1页
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_第2页
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_第3页
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_第4页
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方回收商声誉效应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在市场机制不完备条件下,考虑声誉效应不足以激励第三方回收商的情况,建立了一个关于声誉和显性机制相结合的两期最优合同模型,并与单期做比较,对模型的最优解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第三方第一期努力水平与品牌效用(回收能力)不确定性、第二期讨价还价能力及转移支付系数正相关,实现了两期帕累托改进,并提出了发挥声誉效应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激励机制;声誉效应;第三方回收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imperfect market mechanism, owin

2、g to the third-party can not be inspired by reputation completely, a two stage optimal model is generated in which we consider the combination of reputation with the dominant mechanism. By comparing with the single-period model, the paper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optimal

3、 solution.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effort level of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third-par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rand (recovery capacity) uncertainty,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second period of the third-party and transfer payments coefficient. The Pareto improvement is

4、 achieved.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of reputation effect are proposed. Key words:incentive mechanism;reputation effect;third-party recycling 一、关于第三方回收激励机制问题研究现状 废旧物品回收再制造作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废旧物品回收方式多种多样,姚卫新1将闭环供应链回收形式划分为五类,其中外包给第三方(TPL),充分发挥了专业设备、规模仓储和高效运输团队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回收效率,但这种方式会出现

5、道德风险下第三方努力水平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第三方回收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Lim(2000)2研究了促使第三方物流商讲真话(truth-telling)的激励问题,申亮(2006)3等建立的两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将只负责回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引入到供应链协调中,肖迪、黄培清(2007)4设计出提供两份线性激励合同给第三方,但文献2-4都是研究单期激励机制,单期合作容易使第三方产生短期行为,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代理一般是持续的,因此多期合作在实际中更为常见。马新安(2001)5等建立一个两期的委托-代理模型,梁静(2

6、009)6在信息不对称下,建立了两期多委托人单代理人模型,但文献5-6的两期激励机制都未分析声誉对代理人努力水平的影响,而声誉效应作为显性激励的一种替代,可以促使代理人提高努力水平。Fama(1980)7较早地提出了两期合作激励机制,在完备市场条件下,证明了隐性激励可以作为显性激励的一个不完备替代,Holmstrom(1982)8假设代理人风险中性、无折现和线性契约不起作用,建立了一个两期“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 强调仅靠声誉不足以激励代理人,Holmstrom和Milgrom(1987)9提出了两期激励模型的一般形式,指出线性补偿形式最适合两期激励问题,Meyer(1997)等10建立了代

7、理人风险规避、无折现的两期模型,Tadelis(2002) 11提出考虑代理人道德风险且含逆向选择的动态模型,分析了声誉市场对代理人的激励效应,肖条军、盛昭翰(2003)12的两期信号博弈声誉模型,指出代理人在第一期建立声誉可以使其在第二期获得更高的效用,刘惠萍(2005)等13建立了一个声誉和显性机制相结合的经理人最优动态激励模型,但文献7-13对声誉效应下两期激励机制研究均未考虑第三方回收商的参与。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第三方回收的激励机制问题,大部分考虑单期情况,两期考虑声誉效应的研究却没有涉及第三方回收的情况。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在刘惠萍(2005)等13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声誉效应下

8、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激励模型,同一合同中包括长期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两期模型,将当期产出-未来声誉-未来收入-当期努力水平-当期产出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模型中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了单期和两期最优激励合同,并对模型的经济管理意义进行了解释,希望为企业制定激励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模型的假设条件和符号定义 本文考虑的系统是由制造商(M)和第三方回收商(T)组成的闭环供应链(MCTM)1,即由制造商生产、销售,委托第三方从消费市场上将废旧物品回收,再对回收的废旧物品进行再造销售。 参考刘惠萍、张世英13,提出符号和假设条件如下:t为交易期,t=1,2;Qt为t期回收量的货币化产出;qt为第三方第t期努力水

9、平;r为货币化的第三方品牌效用(或是回收能力),反映第三方运输效率、仓储容量等综合经营能力,短期内不随时间变化;ut为随机扰动项,表示外生不确定性因素;t为第三方在t期获得的固定报酬;t为第三方在t期获得的转移激励系数;Vt为第三方在t期获得的总报酬;C(qt)为第三方回收成本;为收入的贴现系数。 假设一:制造商为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第三方回收商为代理人,是风险规避者,风险规避系数为,s,s>0。 假设二:合作分为两期,每期回收量的货币化产出: 假设三:第三方回收商获得的总支付取线性形式:Vt=t+tQt,每期开始时,重新签订合同。与一般显性合同不同的是,因为有关第三方的品牌效用(回收

10、能力)不确定,制造商第二期开始时通过观察到的第一期产出预期第三方的品牌效用(回收能力),从而确定2,2,而第三方则可以通过q1对Q1的作用来影响这种预期,所以第一期努力水平不仅影响当期报酬,同时影响第二期及以后的报酬,从而促使第三方对自己当期行为负责。这正是声誉效应发挥作用的机理。 三、模型的建立和最优解分析 (一) 单期静态显性激励回收模型 四、 数值算例和模型的实际意义 为了检验考虑声誉效应动态激励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某第三方回收商(A公司)为例进行验证。制造商给予A公司的转移支付包括固定报酬和激励报酬两个部分,在签订合同之前,制造商对A公司的品牌效用(平均回收能力)有一个估计,即A公

11、司品牌效用(回收能力)的先验期望值;每期合同期开始,制造商用A公司上一期回收量来预测其品牌效用(回收能力),根据品牌效用(回收能力)预期对下期回收量的影响大小调整固定报酬,激励报酬依赖于当期产出。参考刘惠萍、张世英13,假定系统主要参数如下:s=0.4,2=9,=0.5,代入式(5)、式(32)、式(36)、式(37),得出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数值算例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在单期静态模型中,第三方讨价还价能力对最优合同没有影响,所以这三种条件下第三方努力水平都等于制造商转移激励系数;考虑声誉效应时,第三方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高于制造商提供的转移激励系数;两个时期的最优激励系数是递

12、增的,第一期最优激励系数比单期未考虑声誉效应的最优激励系数小,但合同第二期最优激励系数比单期最优激励系数大;合同第一期第三方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高于第二期,两期合同中第三方最优努力水平均高于单期合同下的努力水平,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制造商在第二期给予第三方的分享比例高于第一期,这种递增的激励机制会促使第三方重视下一期的合作机会,在合同第一期就付出高于未考虑声誉机制的努力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声誉激励作用的机理。 需指出的是,当满足声誉激励作用有效发挥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条件时,引入声誉效应的两期合作比未引入声誉效应的单期合作的激励系数低,这是因为声誉效应发挥了长期隐性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实现声誉效应

13、的正向激励,促进第三方努力水平的帕累托改进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作为委托人的制造商应尽量创造这些条件。有效发挥声誉效应和显性激励条件下的第三方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激励期限上,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激励的关系。两期合作,第三方努力水平均高于单期合同的努力水平,制造商应与第三方保持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制定合同时,尽量避免采用一次性合同方式,可采用分期考核、分期支付报酬的形式,根据第三方表现决定下期合同内容,以充分利用声誉效应激励来约束第三方行为; 2对固定转移支付设定等级。声誉预期通过对第二期第三方获得的固定报酬进行调整并影响其总报酬,每期结束后,制造商应根据预期给予第三方

14、有差别的固定报酬; 3制造商应建立多元化的回收支付薪酬体系,降低固定报酬比例,加大浮动报酬比例,使考虑声誉的隐性内在激励和外部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相结合。 五、结论 本文考虑不完备市场机制下声誉的隐性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第三方回收商最大努力水平,建立了一个声誉与显性激励机制结合的两期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得到以下一些结论:一是单期回收模型中,第三方讨价还价能力对最优合同没有影响,努力水平等于制造商给予的转移激励,该情形下第三方回收商努力水平不足;二是两期合作中,当满足声誉激励作用有效发挥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条件时,引入声誉效应的两期合作比未引入声誉效应的单期合作的激励系数低,第三方最优努力水平

15、高于制造商提供的转移激励系数;三是两期最优激励系数呈递增趋势,第一期最优激励系数比单期小,第二期最优激励系数比单期最优激励系数大;四是两期合同第三方最优努力水平均高于单期的情况,合同一期第三方最优努力水平高于第二期,实现了帕累托改进;五是制造商第二期给予第三方更高的分享比例,这种递增激励会促使第三方更重视下一期的合作;六是第三方品牌效用(回收能力)不确定性越高,第二期讨价还价能力越强,第三方努力水平越高。 参考文献: 1 姚卫新.电子商务环境下闭环供应链的原子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3,16(1):65-68. 2 Lim W S. A lemons market An incentive

16、scheme to induce truth-telling in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125):519-525. 3 申亮,王玉燕.不完全信息下的逆向供应链中的信号博弈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 (07):65-68. 4 马新安,张列平,田澎.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1,9(1):19-24. 5 梁静.物流外包中的多边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3):121-124. 6 肖迪,黄培清.基于不对称

17、信息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4):11-14. 7 Fama,E,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288-307. 8 Holmstrom,B., 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C?.In Essay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Honour of Lars Wahlbeck.Helsinki:Swedish School

18、of Economics,1982. 9 Bengt Holmstrom, Paul Milgrom.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 1987, 55(2):303-328. 10Meyer,M,Vickers,J.Performance Comparisons and Dynamic Incentiv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3) :547-581. 11Tadelis,S. The marke

19、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443-461. 12肖条军,盛召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1) :27-31. 13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14Holmstrom,B.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9(66

20、):169-18211Tadelis,S. The marke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443-461. 12肖条军,盛召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1) :27-31. 13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14Holmstrom,B.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JRev

21、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9(66):169-18211Tadelis,S. The marke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443-461. 12肖条军,盛召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1) :27-31. 13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14Holmstrom,B.Managerial Incentive Pro

22、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9(66):169-18211Tadelis,S. The marke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443-461. 12肖条军,盛召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1) :27-31. 13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14Holms

23、trom,B.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s:A Dynamic Perspectiv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9(66):169-18211Tadelis,S. The marke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443-461. 12肖条军,盛召瀚.两阶段基于信号博弈的声誉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1) :27-31. 13刘惠萍,张世英.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78-86.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