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_第1页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_第2页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_第3页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_第4页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关键词肾移植慢性排斥血管病变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9岁,因肾移植术后45个月,血肌酐(SCr)进行性上升24个月,蛋白尿12个月,于1999-11-05日入院。缘于1994年初因头晕至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21.313.3kPa(160100mmHg),尿常规检查蛋白2+,隐血2+,SCr 560 molL,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当时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原发病因不明)”,行降压保肾等对症治疗,肾功能进一步恶化。1995年2月开

2、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透析15h。透析治疗1年后即1996-01-20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髂窝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3天肾功能恢复正常(SCr 109 molL),尿量2500 ml24h,血压偏高18.012.7kPa(13595mmHg)。术后常规环孢霉素A(175 mgd)、硫唑嘌呤(50 mgd)、强的松(10 mgd)、雷公藤多甙及心痛定联合治疗。血压控制在16.010.7kPa(12080mmHg),肾功能稳定,尿液分析未见蛋白尿及血尿。术后第1个月移植肾常规肾活检示移植肾改变(即正常)。继续上述治疗。1997年3月(术后14个月)SCr由155molL升至

3、191molL,无明显诱因,临床不伴发热及移植肾区胀痛,尿量2000ml24h,当时患者未按医嘱行肾活检,自行将CsA由150 mgd增至175 mgd,但SCr仍继续上升,术后17个月SCr升至213molL,尿量波动在2000 ml24h左右,移植肾活检诊断为急性排斥(间质型),经甲基强的松龙(MP)0.5 gd×3d治疗,SCr曾一度恢复正常,尿量15002000ml24h。此后病情稳定,未按时随访。1998年11月(术后33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2,定量0.81.10g24h,SCr进行性上升由231 molL逐渐升至404 molL,尿量未见减少仍在2000ml日左右

4、。1999-11-05再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310.7kPa(13080mmHg)。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轻度营养不良,慢性病容,贫血貌,意识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无黄染及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颈部无异常,胸廓无畸形,肺部无干湿?NFDCE?音,心脏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右下腹有一长15cm的手术瘢痕,肝脾肋下未及,未闻及血管杂音,移植肾质地中等,无压痛。双下肢轻度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B超显示移植肾大小为104mm×44mm×48mm,未见肾盂及尿路扩张。胸片未见异常,心电示窦性心律,T波改

5、变。1 肾小球袢开放欠佳,节段基质增多,节段囊壁增厚()(PAS×200)2 肾小管数量减少,腔内少量蛋白 ,偶见“小管炎”()(Masson三色,×400)3 间质灶性聚集的浆细胞()(Masson三色,×400)4 弹力层分层部分断裂()(PASM×400)5 血管内膜明显增厚(PAS,×400)6 内膜泡沫细胞()偶见核变异的内皮细胞(PAS,×40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68gL,WBC3.8×109L,N 0.77,L 0.21,Pt 630×109L,血生化检查:AG40.626.4gL,GPT12U

6、L,GOT18UL,CH7.5mmolL,TG3.45mmolL,BUN19.9mmolL,SCr434molL,电解质正常,Ccr10.3mlmin,乙肝相关抗原及抗体检测均阴性,丙肝抗体检测阴性。血环孢素A浓度98.4gL。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1.19 g24h,尿沉渣红细胞计数0.8万ml,尿C3,尿-2M阴性,尿溶菌酶9.1 mgL,尿NAG酶13.2U(g*cr)。治疗方案:CsA50mg,2d,强的松7.5 mgd,硫唑嘌呤50mgd,科索亚50 mgd。2肾活检结果光镜:取材尚好,镜下1条皮质及1条皮髓组织,12个肾小球,无分叶及硬化。细胞数8090个球,为肾之固有细胞,节段系膜

7、区增宽,基质增多,袢开放,包囊壁增厚、分层(插页1)。PASM-Masson未见周边袢双轨。肾小管数量减少,上皮细胞扁平,腔内蛋白管型,萎缩的小管基膜增厚,偶见“小管炎”(插页2),间质区域增宽,皮髓交界处尤其明显,Massontrichrome染色亮绿色成分增多,一处浆细胞聚集(插页3),一处弓状动脉病变明显,弹力层分层,部分完全破坏(插页4),弹力层消失,血管腔几近闭锁,被大量增生的组织所充填(插页5),另处血管内皮泡沫变性(插页6)。免疫荧光:C3+,Clq呈颗粒状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血管袢,IgG,IgA,IgM,C4,阴性。根据病史、光镜及免疫病理诊断:移植肾慢性排斥。3讨论慢性排斥反

8、应(ChronicRejection)(简称慢排)是指移植后无特殊原因,肾功能缓慢地进行性地减退1。与慢排相关的同义语包括闭塞性动脉病变(Obliterativetransplantarteriopathy,OTA),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从定义中可知,慢排的诊断为排除性的,必须排除CsA慢性中毒,新生的疾病(deNovodisease),复发性疾病(recurrentdisease)及移植前存在的疾病(pretransplantdisease)等,组织学改变包括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闭塞性动脉病变1,2。慢排是当今移植肾失功最常见

9、的原因。它的发病机制不甚明了,既与免疫性因素相关,一些非免疫性因素也起到诱发或加速慢排发生的作用。现在认为慢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持续性的、亚临床状态的免疫性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非免疫性因素包括:供体年龄、并存疾病、高血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移植肾的负荷、供肾与受体的比例(如体积小的肾脏移入体格较大的受者),蛋白尿、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病毒感染等2。31发病率Zollinger认为慢排的发生率为30%,移植后2个月肾组织形态学就可证实出现慢排、移植后2.5年慢排的发生率最高3。32临床表现慢排患者常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发现SCr逐渐升高,多数患者肾血流减少。若同时伴有移植肾

10、肾病,则可发生蛋白尿甚至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慢排患者通常存在高血压。3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改变无特征性,除SCr渐渐升高外,部分患者尿蛋白阳性。34肾脏病理特点25慢排时肾组织的四种成分即肾小球、小管、间质和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急排相比,肾小球病变明显,急排仅存在单纯的肾小球炎,而慢排系膜及基膜均发生病变。急排和慢排时血管病变均较广泛,然而性质却完全不同,急排由于血管内皮炎造成血管腔狭窄,而慢排的血管腔狭窄则由内膜纤维化所致;慢排时间质广泛炎细胞浸润少见,急排(间质型)则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小管炎”为急排典型的组织学改变,慢排患者在萎缩的小管中也见炎细胞浸润,然而这种改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1、是否与急排时的“小管炎”有同样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由于本例患者慢排的组织学改变主要发生在小管间质和血管,因此对小管、间质和血管慢排的组织学改变做重点温习。341肾小管病变光镜:肾小管和间质改变为非特异的,小管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萎缩、基膜增厚及皱缩,上皮细胞扁平化,有时可见近曲小管再生,偶尔可见小管上皮细胞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可代偿性肥大。间质见不同程度、分布不规则的胶原纤维或硬化。光镜下深染(Masson三色绿色)较多纤维状或颗粒状物,或呈无结构的透明样的改变(PAS),细胞成分少。若伴有急排,则可见免疫细胞,大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荧光:Zolling

12、er报告38%的患者肾小管基膜阳性,其中补体阳性占30%,为短线状的,22% IgM阳性,IgG阳性的仅为3,沿基膜分布。间质阳性患者占40%,这些患者在光镜下均见较多浆细胞成分。342血管病变光镜:在慢排中血管病变与肾脏的存活密切相关。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类似经典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弹力纤维染色见内弹力膜不规则分层,中膜纤维化。闭塞性动脉病变为慢排所特有,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中膜萎缩,致密弹力层分层和断裂,病变活动时内膜中可见炎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少数患者血管壁内皮细胞泡沫变性。Howie等提出慢性排斥时,可出现一种新的血管病变大动脉的弹力层内可出现新

13、的具有完整的内、中、外膜的小动脉。慢性排斥时纤维性增厚的内膜中易见单核细胞浸润,存在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核变异”的内皮细胞,弹力层常断裂,内膜呈“同心圆”样增厚。免疫组化染色时,血管壁上常见各种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沉积。其它疾病引起的血管内膜纤维化则完全相反,弹力层常常是完整的,无单核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内膜增厚呈“偏心性”;组化染色一般很少存在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沉积。当内膜存在大量炎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时,则表明早期或“活动性”的OTA,晚期OTA则以内膜纤维化硬化、伴少数肿胀的肌上皮细胞及大量细胞外基质增生为特征。免疫荧光:约50%的患者动脉或小动脉见IgG、IgM

14、和C3的沉积。当存在急性血管性排斥时可见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染色阳性。电镜:内皮下炎细胞浸润的急性病变消失后,内膜增厚、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偶尔可见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此时内弹力层和中膜常无病变,但弹力层和中膜的边界模糊,交界处常见灶性巨噬细胞,内弹力层分裂、增厚变为双层或多层,内皮细胞可无损害,也可见坏死(主要急性期)。中膜肌细胞与组织分离,脱落至内皮下腔隙,产生胶原。这些病变主要见于增殖硬化期,当存在加重因素时,则血管破坏严重,肌细胞溶解、坏死,周围组织降解产物沉积。血管病变即内膜增厚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巨噬细胞和肌细胞的迁移及纤维母细胞在原位增生。343肾小球病变光镜:慢排的肾小球病变

15、可以是致病因素对肾小球直接损伤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供其血液的动脉硬化,造成肾小球缺血和萎缩。肾小球系膜区增宽,细胞数多少不一。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分层和内皮下腔隙增宽,致使毛细血管袢增厚。免疫荧光:IgM和C3沉积。增厚的肾小球基膜还见IgG和白蛋白阳性。电镜:无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肿胀,足突广泛融合及微绒毛化,内皮下见电子透亮区。一些病例肾小球改变类似膜增生性肾炎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称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即CAN或移植性肾小球病(Transplantnephropathy)。慢性移植肾肾病是慢性排斥的一部分,约25%的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0年内发生移植肾肾病,但也有不少患者肾脏组织

16、学改变仅表现为慢性排斥而非移植肾肾病,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35鉴别诊断慢排最需要与CsA(FK506)中毒相鉴别,CsA中毒时最常见小动脉透明变性,慢排则以闭塞性动脉病变为最特征性的改变,小动脉则较少受累6。移植数月后供肾带入的慢性病变不可能与慢排相鉴别,除非移植前供肾有肾活检资料。也应注意其它疾病所致肾脏的慢性改变如移植的返流性肾病,复发性疾病、高血压与慢排相鉴别。如难以确定继发于慢排还是其它原因,则可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36临床病程一般认为慢排是不可逆的,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慢排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肾小球病变对预后影响较小,即使已发展为移植肾肾病,肾脏仍能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

17、间。血管病变则对预后存在决定性的影响,它可以引起肾实质损害,肾脏高血压,最终使移植肾失功。间质病变对预后的影响也较小。本例以间质和血管病变为主,肾小球病变较轻,虽已进展至慢排,我们仍按延缓肾衰的各种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陈惠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曾彩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参考文献1,PeetersJ,RoelsL,VANRenterghemYChronicrenalallograftfailure:ClinicaloverviewKidneyInt,1995,48(s):972,JindalRM,HariharanSChronicrejectioninkidneytransplantsNephron,1999,83:133,ZollingerHu,Mihat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