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建瓯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2、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

3、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一)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乃丹书帛曰( ) 发闾左適戍渔阳( ) 失期,法皆斩( ) 度已失期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

4、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导火索 根本原因 13语段从哪些方面表现陈涉不同于其他佣耕的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二)1加点字解释。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扶苏以数谏故(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旦日,卒中往往语(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 _同_ _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 _同_ (3)固以怪之矣。 _ _同_ _ 3翻译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吴广以为然。 4.你对陈胜、吴广“丹书帛曰

5、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和“夜篝火,狐鸣”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5.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还会有百姓起义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3分) (三)1加点字解释。法皆斩( ) 念鬼(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为天下唱( )以应陈涉( ) 楚人怜之( ) 忿恚尉( ) 尉果笞广( )2翻译句子。(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A. 扶苏以数谏故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画线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

6、的社会现实? 5、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问卜念鬼, 、篝火狐鸣。6、 一句表现了陈胜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7.你喜欢文中陈胜这个人物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

7、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8、也。”(一)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仓鹰击于殿上( ) 天下缟素( ) 长跪而谢之( ) 寡人谕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2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 “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特点。1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故不错意也( ) 其许寡人( )虽千里不敢易( ) 而君逆寡人者( )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文中描写秦王骄横狂暴和外强中干的神态变化的句子分别是 和

9、 4.常言道:弱国无外交。本文故事结局却是安陵国取得了最终胜利,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秦王怫然怒() 免冠徒跣()休祲降于天() 使于秦()秦王色挠( )2.翻译下列句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_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_4.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_5.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_ _ 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1) (2)

10、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 _(2)与臣而将四矣。 _ _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有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6分)(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2)秦王色挠( ) (3)寡人谕矣( )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岂直五百里哉( )(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翻译下列句子:(4分)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3.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

11、_,本文主要歌颂了_(人物)的凛然正气。4. 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5.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6.文段中唐雎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7. 在唐雎看来,真正的“士”是像_、_、_一类的人。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12、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 2文段中“此事”指什么?“亲之信之”的“之”指什么?(1)_ (2)_ 3将文段中横线上的文句补充完整。4文段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_ _。5文段作者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及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历史。后来成为成语的一个典故是_,人们用此成语比喻_ 。6、加点字解释。亲贤臣( ) 叹息痛恨( )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比较阅读【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13、,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 ) 以伤先帝之明

14、( )箪食壶浆( ) 攘除奸凶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甲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文字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答案陈涉世家答案10(4分)写 通“谪” 依据法令 估计11(4分)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12 (2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13(2分)从陈胜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

15、义口号的提出,还有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上可以看出陈胜非凡的才能。答案1加点字解释。(1)编次 (2)屡次 (3)写 (4)逃走,逃亡 (5)同样 (6)有人,有的人 (7)暗使 (8)第二天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略)3翻译句子。(略)4、肯定:这是他们善于智谋的表现。借此来树立威信,取得人们支持。否定: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为了获得人们的信任,不择手段,利用迷信愚弄他人。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加点字解释。依法,按军法 考虑 写,书写 同“倡” 首发 响应 爱戴 使恼怒 用鞭子打 2翻译句子(4分)(1) 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都对陈胜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2) 即

16、使不被斩首,去守边疆的人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 3、( A )(1分) 4、 当时兵役、徭役非常繁重,民不聊生 (2分) 5、鱼腹藏书 (1分)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分)7、略唐雎不辱使命(一)答案10 通“苍” 穿丧服 道歉 明白11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2分,重点考查“虽”“易”“岂”“直”等词语的理解。) 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重点考查“布衣”“免冠”“徒跣”“抢地”等词语的理解。)12怫然怒 色挠13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

17、王,表示要效法。(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1分)(意近即可)(二)答案1.通“措” 答应 交换 违背2.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出使。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3.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4.面对强暴要敢于斗争,强弱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三)答案1. 盛怒的样子;光着脚;吉凶的征兆;出使。屈服2. 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流五步远,天下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3. 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4. 唐雎以平民之怒与天子之怒作对比,以专诸、聂政、要离之怒为榜样,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秦王色挠,从而使安陵国自保求存。5. 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6. 示例:晏子一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墨子一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诸葛亮一舌战群儒,联吴抗曹7、(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8、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四)答案1、(1)平民 (2)屈服(3)明白、懂得 (4)交换(5)只,仅仅(6)扩充 3、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 4. 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