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1页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2页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3页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4页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物质、运动、规律物质、运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探究世界的本原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哲哲学学辩证辩证唯物唯物主义主义历史历史唯物唯物主义主义唯物论唯物论(辩证的唯物论)(辩证的唯物论)辩证法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认识论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物质与意识辩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证关系联系、发展、矛联系、发展、矛盾盾实践与认识辩证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关系(7-107-10课)课)(第(第1212课)课)(4-54-5课)课)(第(

2、第6 6课)课)(第(第1111课)课)价值观价值观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人生观揭示世界的本原揭示世界的本原揭示世界的状态揭示世界的状态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主要的观点主要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识辩证关系人生价值在于奉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献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划清了界限与不可

3、知论划清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运动运动多样性多样性可知性可知性永恒性永恒性无限性无限性运动性运动性知识明辨知识明辨v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物质区区别别联联系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

4、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v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知识明辨知识明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v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

5、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知识明辨知识明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实在是( )A.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C.C.所有的有形物体所有的有形物体 D.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

6、的事物是按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1 1)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是的产物。的产物。2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的要素。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中伴随一起产生的。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它的物质性。(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方法论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

7、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认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识和改造自然;3.3.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1.1.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劳动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是生产力和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的统一的统一,它们,它们都是都是物质物质的的。注

8、意注意1.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 A.A.世界的本原是氢世界的本原是氢 B.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C巩固基础巩固基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2.2.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年英国物理

9、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3500光年处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存在表明( )( ) A.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10、D.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3.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 )( ) A.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C 4. 4.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所以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所以 ( )( ) A.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 B.B.自然界也是客观的自然界也是客观

11、的 C.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D.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社会制度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社会制度D5.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 ) A.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0404年广东)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年广东)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A西蒙说:西

12、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5 5分)分)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

13、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 4分)分)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说法是错误的。(2 2分)分) 考题示例考题示例请分析下列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谈谈你的看法?易传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含往则暑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含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黑格尔认为,世界的

14、发展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自我运动王夫之说: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君子有常体矣。运运 动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1.运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2.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根本属性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存在方式物物质质 运运动动主体载体主体载体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

15、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v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错误的错误v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错误的错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含义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运运 动动1 1)静止的含义)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根本性质基本不根本性质基本不变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

16、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区别:联系:联系: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最终陷入不可知最终陷入不可知论论 -都是形而上学的错

17、误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以存在、生活。 ”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A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2.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

18、属于(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 ) A.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D.神创论观点神创论观点B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3.“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的观点( )( ) A.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承认意识能

19、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夸大了物质的运动C巩固练习巩固练习4.“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的观点 ( )( ) A.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5.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

20、的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旋风”,瞬息,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他错误在于在于( )( )A.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6.6.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 )( ) A.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21、静者恒静 C.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 AD单项选择题规律规律1.1.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固有的、本质的本质的、必然的必然的、稳定的稳定的联系联系非外部力量强非外部力量强加非主观臆造加非主观臆造的非上帝创造的非上帝创造非表面现非表面现象象非偶然非偶然的或不的或不确定的确定的非多变的非多变的易逝的易逝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区分:区分: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

22、可以制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定、修改或废除模块总复习模块总复习P272 3P272 3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规律与联系)规律与联系(2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3 3)规律与规则)规律与规则(4 4)规律与定律)规律与定律2.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灭。v注意:注意:1.

23、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惩罚。2.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1.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2.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3.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4.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模块总复习模块总复习P272 4P272 43.3.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

24、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其固有的规律4.4.规律是可以规律是可以认识认识和和利用利用的的 v 利用规律的表现:利用规律的表现:1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2 2)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v注意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25、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人能够认识人能够认识 人能够利用规律人能够利用规律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

26、化,周期约为11.211.2年。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年。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太阳活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 ) A.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 巩固基础巩固基础

27、单项选择题2.20052.2005年年1010月月12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10月月1717日日凌晨凌晨4 4时时3232分,在经过分,在经过115115小时小时32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 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A.规律是

28、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A3.3.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这个观点。荀子的这个观点 ( )( ) A.A.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B.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C.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 D.D.认为人能利用规

29、律为人类造福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D 4.“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荀子这些话说明( )( ) A.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 C.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5.“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这表明(

30、)( ) A.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B.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C.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D.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BD 5.5.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 A.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D.D.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6.“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月有阴晴圆缺,

31、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这说明( ) A.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BD AC多项选择题背景背景:“卡特里娜卡特里娜”飓风肆虐美国;南亚大地震伤亡惨重;亲流感引起全飓风肆虐美国;南亚大地震伤亡惨重;亲流感引起全球恐慌球恐慌规律的含义(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易人的意规律的含义(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

32、生作用是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集中表现为他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它的志为转移的,集中表现为他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会受到它的惩要求,就会受到它的惩 罚。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规律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罚。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规律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题中观点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正确的的。题中观点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正确的巩固基础巩固基础辨析: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的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难当人们还为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人类要受到规律带当人们还为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人类要受到规律带给人类的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

33、面前是无能为力给人类的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的。人们可以认识并自觉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直到实践人们可以认识并自觉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直到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也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辨题中的观点,为人类造福。辨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是错误的。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