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楚辞国学教学讲义教案_第1页
二、楚辞国学教学讲义教案_第2页
二、楚辞国学教学讲义教案_第3页
二、楚辞国学教学讲义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楚辞第一课时 楚辞产生的背景与成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2 ) 、了解楚辞的成书。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提取要点,概括叙述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 、加强对楚辞的了解。二、教学重点:( 1 ) 、 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2 ) 、了解楚辞的成书。三、教学难点:( 1) 、了解楚辞的成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以楚辞的意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和 诗经 共同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

2、审美特质, 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越的个性品质, 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 并使 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那么楚辞是怎样产生的呢, 楚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跟随者老师的步伐,走进我们新的一课,楚辞的产生背景。2、多种文化的交融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汗水。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 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 在习俗文化和审美趣味上,

3、 楚国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 楚国的文化“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普遍风气。 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 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祀有关,充满了浪漫色彩。3、楚辞的含义“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宋黄伯思翼骚序云: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 。学生根据以上表述试着翻译,并分析“楚辞”的含义,教师点评并做相关拓展: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语言、 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

4、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4 、 楚辞的编纂教师简单介绍: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并出示楚辞章句的目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楚辞的篇目作品。六、拓展延伸学生查找关于离骚的材料,以备下节课与同学分享。第二课时 离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了解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境。( 2 ) 、了解楚辞的形式和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 、在学习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中体味作者高洁的情操和爱国的赤子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 、加强对离骚的了解,增加对诗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1 ) 、 香草美人的象征及意

5、境。( 2 ) 、 离骚的形式和语言。三、教学难点:( 1) 、了解楚辞的成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以“风骚”一词导入新课,介绍离骚能够和诗经中艺术价值最高的“风”并列,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并介绍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 离骚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以离骚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白描离骚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关于离骚的作者、创作背景、主旨、语言特色、传说等内容,教师予以引导、评价和补充。此环节明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

6、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3、香草美人的象征及意境教师出示带有“香草美人”的句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并引导学生翻译,分析“香草美人”的含义。教师讲授: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妒余之峨嵋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君和夫,臣和妇, 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 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 象征着

7、政治斗争的双方。学生讨论总结香草美人的形象,并在离骚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体会。4 、 离骚形式、语言特点教师出示诗经 离骚的诗句对比,学生举手分享发现两者形式、语言的特点。教师点评引导进一步思考。此环节明确:相对诗经 , 离骚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上的。 屈原以前, 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 离骚借鉴了楚地方言的形式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这些楚语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六、课外延伸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关于楚辞其他作家、作品。第三课 其他楚辞作家和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一、教

8、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了解楚辞其他作家作品。( 2 ) 、了解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提取要点,概括叙述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 、加强对楚辞作家的了解,了解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二、教学重点:( 1 ) 、楚辞的其他作家作品。( 2 ) 、楚辞的艺术形式的影响。三、教学难点:( 1) 、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宋玉等人的记叙(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参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辞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

9、导入,引发学生对这些 楚辞作家的兴趣。2、教学流程一、宋玉等楚辞作家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关于楚辞其他作家的资料,并评选最优小组。教师讲授补充:屈原之后,出现了一批楚辞家,唐勒、景参、宋玉等人,但是只有宋玉有作品传世。据后汉书艺文志载有辞赋 16篇。现在可以基本认定为宋玉所作的,有 收入楚辞中的九辩 ,收入昭明文选中的风赋 、 高唐赋 、 神女赋 、 登徒 子好色赋 、 对楚王问等。九辩 是宋玉的代表作, 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 流离失所的悲哀, 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 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并出示九辩中对秋景描写的段落

10、:悲哉秋之为气也!蹇淹留而无成。并分析此段落: 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 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 冷落孤独之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九 辩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二、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教师讲授部分, 明确: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加自由,因此能更好地抒发复杂的情感和塑造艺术形象。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丰富。为汉代的赋体文学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体现在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地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楚辞的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