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_第1页
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_第2页
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_第3页
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_第4页
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摘要】随着第二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在全国展开,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长兴电大教师进修学院也加入了学习和实践的行列。从2009年三月初开始,至8月底结束,为期六个月,学习实践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每个阶段分两个环节。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和地理教学实际,撰写了“地理教学与科学发展观教育”。【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地理教学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地理背景二、地理教学与科学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全球性人VI、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产生,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当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在我国的全面落实和进一步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既是地理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时

3、代发展的强烈要求。三、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地理学问题1.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研究2. 区域可持续发展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4. 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实践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对自然资源与环境应当珍惜保护,有偿使用,避免浪费和破坏,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取向;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人们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对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做无害化处理,使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少。在消费方面,要逐步形成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并且引导人们选择和支持绿色生产与消费方式,纠正浪费资源和能源、以牺牲环境来换取高额利润等不良行为,

4、参与宣传、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5. 全球化、地域联系与统筹兼顾6.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发展最终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其人本思想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张国友.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J.地理教育,2004(04):12 刘艳燕.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3 袁书琪.地理教学中怎样体现科学

5、的发展观?J.地理教育,2005(11):115高培英.环保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一对新高中地理教材第十单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05):41-43作者简介:胡立强(1978-),男,湖南常德人,现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科学知识不如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广泛性和实践性,为一般学生所畏

6、难。所以培养中学生地理科学素质即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1)产生兴趣。首先应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课堂又是地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地理教师应注重课堂上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深情并茂地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3)发

7、展兴趣。在保持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地理教师还应注重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拟问设疑、推理设疑、故事设疑、图象设疑、情景设疑、假设设疑、综合设疑等等深化地理学习兴趣。也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或寒暑假,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或实地考查,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走四方”的能力。其实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是个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它是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突出地理学

8、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1) 培养“地理眼”。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探寻和感知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将地理理论与地理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能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发现世界、了解世界。如讲到“人口的变化”就应教会学生主动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民工潮”现象,寻找出相关的地理理论知识的支持。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2) 树立“人地观”。地理教师不仅要学生掌握有关环境中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理论来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正确观念,自觉地从“人地相关性”

9、的角度关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解、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进而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如讲到“农业生产”就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联系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各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3. 培养地理学习方法(1)兴趣是前提。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兴趣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对地理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兴趣。“态度决定一切”。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摸索、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方法。(2)理解是关键。地理学的知识,即

10、使是地理事实和现象,大多也是可以通过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记住的。而关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需要理解。学习地理跟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也要多问“为什么”。有了起码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才能学好知识。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有些学生只是问题太多、怕麻烦、怕思考、怕问老师、羞于问同学,而没有深究下去。(3) 意志是保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好地理的保证。也许有些学生在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较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难而进”和“畏难而退”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别人能行的,我也行。”这句话,应该当做一个无条件的信念而深藏在

11、自己心里。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从前的我”。(1) 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鉴此,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教材中的每一幅地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于教学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如对“地球公转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转换公转方向、地轴方向、“二分日”与“近远日点”的位置区分等角度帮助学生读图和理解公转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图文结合与图文转化。指导学生做到“左书右图”,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

12、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如在进行高一“城市化”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绘制成图表、将图象转化成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知识、概括城市化特征。(2) 概括能力。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有时虽然能知道或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但对其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或把握不住。比如关于农作物有的学生只能罗列一些蔬菜、水果的名字,不知道农作物的含义,也不能进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类。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以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重视绪论课或开篇的教学,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学习的内容构成,地理事物

13、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和联系研究,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途径等。此外,当学习到某一专题时,教师也应注意首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进行把握。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明确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何地、何物、何种状况、方向如何。帮助学生处理“地理”,提高概括道理原理的能力。这是指帮助学生处理好将众多的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分布状况等)总结归纳,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如地理概念、分布规律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的地理事实材料,掌握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分布状况,以形成具体的地理表象,对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感性认识。其次,在学生有了丰富的地理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运地图、借助模型等通过具体分析

14、、比较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规律。通过“地理”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一定程度的地理概括能力。“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凡是思维都需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物质载体主要是图象语言(地图)。我们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时,一般是一个要素接着一个要素进行的,这样就有必要在一定时候进行、归纳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这时利用示意图、模式图等地理联系图表的教学就可以收到较好效果。(3) 综合能力。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指出:“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长期以来,地理科学既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成分,也要研究非自然成分的人文现

15、象,同时研究自然与人文关系。这是地理学区别于其它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容并蓄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显得重要。例如:在讲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的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时可以播放东北林区的影片,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位置,并分析讨论森林的变化会导致环境整体性变化的因果关系,得出森林破坏一一地表蓄水能力下降一一地表径流增加一一土壤冲刷加剧一一水土流失一一肥力下降的结论,在分析讨论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4) 创新能力。如果把知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它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而且都是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和被理解的,是人们在某一阶段的认识成果。知识需要得到不断的检验、发展和更新,我们教学所传授的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由此可知,教学价值不在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学生不断创新的起点,使所教知识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结构,由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的质的提升,让创造赋予它新的生命。同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原有知识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探究、实践、推理归纳、重组等方式,实现学习的迁移,构建和创造出新观点、新理念,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