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下册2_图文_第1页
汽车构造下册2_图文_第2页
汽车构造下册2_图文_第3页
汽车构造下册2_图文_第4页
汽车构造下册2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人力液压制动系 二、人力液压制动系 主缸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结构 前后压油腔分别与两个 制动管路相连。 回油阀弹簧使主缸不工 作时制动管路中的油压 高于大气压,以防泄漏 及空气进入。 不工作时,推杆与后腔 活塞之间有一间隙。 轮缸的结构 工作过程 踏下踏板时:后腔活塞前 移,其主皮碗遮住旁通孔 后,后压油腔建立液压;后 压腔液压迫使前腔活塞前 移,其主皮碗遮住旁通孔 后,前压腔建立液压。 迅速放松踏板时:旁通孔与 压油腔连末通时,环形腔内 油液经活塞顶部轴向小孔流 入压油腔,以填补真空。 当一个回路泄漏时:另一回 路相应的压油腔仍能建立液 压。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

2、密封套 真空 膜片回位弹簧 导向螺栓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 伺服制动系是在人力液压制动系的 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伺服系统,兼用人 体和发动机作为制动能源。正常情况制 动能量大部分由动力伺服系统供给,而 在动力伺服系统失效时可全部由驾驶员 供给。 一、助力式伺服制动系 (一)真空助力式制动系 制动系组成(见上页图) 随动作用: 制动踏板行程,则制动压力; 制动压力,则制动踏板力。 真空助力器 控制阀 真空阀 大气阀座 调整叉 踏板力 真空助力器(Booster工作原理: 制动踏板力 控制阀 压力差 伺服气 室左腔 真空 (低压 大气 大气阀 伺服气室 真空阀 (高压 右腔 主缸推杆 反作用盘 前壳体

3、 膜片座 膜片 外界空气 过滤环 控制阀柱塞 后壳体 控制阀推杆 分类: 助力式(直接操纵式): 人力伺服系统控制装置主缸轮缸 橡胶阀门 增压式(间接操纵式): 人力主缸伺服系统控制装置辅助缸轮缸 真空伺服式 气压伺服式 液压伺服式 状态 真空阀 大气阀 左右腔压力差 不工作 开 关 为零 踏板下踩 关 开 压力增高 压力不变 踏板停滞 关 关 (平衡状态 踏板上放 开 关 压力降低 真空助力器 工作示意图 制动主缸压力是踏板力和前后腔 压差的共同作用结果。从踏板可感受 制动压力。 一、助力式伺服制动系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 (二)气压助力式制动系 与真空助力式相类似,主要不同之处是其高压为压缩

4、空气,低压为大气压。 二、增压式伺服制动系 (一)真空增压伺服制动系 制动系组成 真空增压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阀 压力差 伺服气 室左腔 真空 (低压 主缸油压 大气 大气阀 伺服气室 真空阀 (高压 右腔 (二)气压增压伺服制动系 原理与真空增压类似。 11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 一、气压制动系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 一、气压制动系 1. 组成 空气压缩机湿储气筒干储气筒制动阀制动气室 3. 制动阀 制动阀由驾驶员操纵,以控制气压制动系是否工作以及控制制动力大小。 结构及工作过程: 制动踏板力 芯管 压力差 大气 (低压 2. 空气压缩机 及调压阀 储气筒 进气阀 排气阀 制动气室 (高压

5、状态 排气阀 进气阀 制动气室压力 不工作 开 关 大气压 踏板下踩 关 开 压力增高 压力不变 踏板停滞 关 关 (平衡状态 踏板上放 开 关 压力降低 制动气室的压力传递到平衡弹 簧,能在踏板上感受到。 3. 制动阀 一、气压制动系 类型: 串列双腔活塞式 并列双腔膜片式 4.制动气室 膜片式制动气室 活塞式制动气室 一、气压制动系 复合制动气室: 将驻车制动气室和行车制动气室复合为一体。 一、气压制动系 5.气压制动系的其它装置 快放阀:解除制动时,让制动气室迅速排 气(不经过制动阀)。 工作过程: 拉紧手制动阀:驻车制动气室排气储能弹簧使制动器起作用; 松开手制动阀:驻车制动气室进气释

6、放制动器; 踏下制动踏板:行车制动气室进气制动器起作用; 松开制动踏板:行车制动气室排气释放制动器。 继动阀(加速阀):制动时,从储气筒 直接向制动气室充气(不经过制动阀) 。 梭阀(双通单向阀):两个气源向挂 车供气时,防止高压气源向低压气源充气。 JN1181C13型汽车后轮复合制动气室 连接叉 推杆 导向套筒 回位弹簧 活塞 行车制动气室通气口 推杆 活塞 套筒 储能弹簧 螺母 毛毡滤气片 制动 驻车制动气室通气口 防尘管 行车制动气室 驻车制动气室 12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 二、气顶液制动系与 全液压动力制动系 气压式的特点(与液压式相 比较): 工作压力低,因

7、而部件的尺寸、 重量大; 制动臂、凸轮轴等使非簧载质量 增大; 气体可压缩,因而工作滞后时间 约三倍于液压制动系; 气体不需回收,无“回路”。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附着系数与滑转率的关系 车轮抱死(滑转率100%)时,侧向附着力极小。因此: 前轮先抱死,丧失转向能力; 后轮先抱死,在侧向干扰力下,甩尾严重。 要求 同步(前后轮同时)抱死; 尽量避免后轮先抱死。 前后制动力的分配 考虑附着系数、制动时前、后轴的地面法向力(与 汽车的质量、质心位置等有关)等,可得到能保证前后 同步滑移的特定汽车的“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 采用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前后制动力分配特性曲 线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8、 。 气顶液制动系 以气顶液,增大工作压力; 缩短气压系统管路长度,减少滞 后时间; 用轮缸式制动器,减小非簧载质 量。 全液压动力制动系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一、限压阀与比例阀 限压阀制动力分配特性 P2(后) 满载 一、限压阀与比例阀 (一)限压阀 1. 制动力分配曲线 P1升至 PS 时,曲线开始转折。 (二)比例阀 1. 制动力分配曲线 P1升至 PS 时,曲线开始转折。 比例阀制动力分配特性 P2(后) 满载 空载 2. 结构原理 输入端比输出端的油压作用面积小, 即 A1 A2 。 P1升至一定(PS时,阀门关闭; P1继续 升高,阀门又打开。P2则按与P1成一定比例 升高。

9、阀门开启时:P1 = P2 阀门关闭时(平衡状态): P2 = P1 A1 /A2 + F/A1 2. 结构原理 输入端比输出端的油压作用面积 大, 即A1A2 。 P1升至一定(PS时,阀门关闭,P2 则不再升高。 空载 PS PS P1(前) P1(前) 限压阀工作原理示意图 P2 A2 比例阀工作原理示意图 P2 A2 P1 A1 A1 P1 弹簧力F 阀门 弹簧力F 阀门 弹簧力F 弹簧力F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二、感载阀 感载限压阀的特性 感载比例阀的特性 工作原理: 三、惯性阀 1. 惯性限压阀 调节起始点在惯性球离开阀门 的时刻。 调节起始点取决于汽车

10、(惯性 球)的减速度(与汽车总质量有关)。 上、下坡时,起始点相应改变。 2. 惯性比例阀 原理与惯性限压阀类似。 汽车装载 量变化 悬架某元 件的变形 或运动 改变对阀 内活塞的 作用力 调节起始 点改变 13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四、制动防抱死装置 ABS控制单元与液压单元总成 ABS控制单元 电线 插口 液压泵 电动机 制动盘 四、制动防抱死装置(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组成: 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液压调节器(HCU。 前轮转速 传感器 转速 传感器 传感器脉冲轮 工作原理: 通过对车轮滑动率的检测,适时对制动压力进行增压、保压、减压过程

11、,将制 动时的车轮滑转率控制在20%左右,以获得较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 ABS系统示意图 点 火 开 关 制动压力 调节装置 电控单元 警告灯 ABS系统工作原理图 主缸 电磁阀 线圈 轮速传感器 轮缸 动画 液压泵 电动机 储能器 制动器底板 制动鼓 后轮转速 传感器 转速 传感器 传感器 脉冲轮 带低压储液器的 ABS液压单元 柱塞 液压控 制单元 电控单元 蓄 电 池 前轮速度 传感器 制动 比例 制动 制动灯 后轮速度 轮缸 分配阀 主缸 开关 传感器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 五十铃TD-D型自卸车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系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 第七节 辅助制动系 发动机缓速 牵引电机缓速 液力缓速 电磁缓速 空气动力缓速 上海S380型汽车液力缓速器 第二十三章复习思考题 一、制动系分为哪些类型? 二、制动器分为哪些类型? 三、什么是制动间隙?制动间隙的调节装置有哪些型式? 四、制动间隙的自调装置有哪两种类型 ? 五、钳盘式制动器分为哪两种形式?盘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