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 及对IS-LM模型内在..._第1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 及对IS-LM模型内在..._第2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 及对IS-LM模型内在..._第3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 及对IS-LM模型内在..._第4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 及对IS-LM模型内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利率决定机制探索-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和修正及对IS-LM模型内在逻辑矛盾的消除一、引 言对利率决定机制的不同看法一直处于货币经济学中许多困惑和争论的中心,而凯恩斯(Keynes)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又更是处在中心的中心。流动性偏好注1:在本文中,我把流动性偏好定义为和投机动机相关的货币需求,即狭义流动性偏好。这样做的原因,我会在后文加以解释。是凯恩斯在他影响深远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中,第一次引入利率决定的。在此之前,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实物因素决定。在通论中,凯恩斯对古典利率理论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全新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货币需求(也就是广义流动性偏好)由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组成。其中,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主要和收入相关;投机动机(也就是狭义流动性偏好),主要和利率相关。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数量。利率是一种价格,它使得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恰恰等于现存的货币量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很多争议。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在通论中,投资倾向的改变(即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利率的影响,只是表现在投资完成、收入实现后,即通过交易动机的变化在事后导致利率的变动;虽然凯恩斯没有明确指出,但他暗示投资倾向的改变在事前对利率没有影响,

3、并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可贷资金学派的俄林和罗伯特森就此进行了有效的攻击。他们的批驳可以总结如下:假设投资倾向增加,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通过乘数效应,收入水平将会上升使得投资等于储蓄;然而,在调整到新的均衡的过程中,意愿投资并不等于意愿储蓄234。在回应可贷资金学派的批评时,凯恩斯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且引入了一种新的货币需求融资性货币需求,即融资动机(finance motive),来改进他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指出,在企业家进行投资决策和他们实际实现投资之前,存在着一个空位期;在这个空位期中,企业家存在着对流动性的额外需求。按照凯恩斯的解释,融资动机是一种“循环资金”(Revolving fu

4、nd);随着投资和生产的进行,事前投资所需的资金可以由事后投资所释放的资金来提供。而且,如果公众和银行的流动性偏好不变,投资倾向增加导致的融资性货币需求的增加,将会引起利率的上升56。融资动机的提出,意味着凯恩斯承认了投资倾向的改变会在事前对利率产生影响。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在凯恩斯之后的研究文献中,融资动机几乎完全被忽略了。虽然戴维森(Davidson)重新提出融资动机的重要性7,但并未被正统凯恩斯主义所接受。流动性偏好理论至今仍然以晦涩、难懂著称,有关该理论的解读也存在着很多争议。而且,这些争议似乎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达成共识的迹象。在众多的解读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IS-LM

5、模型。希克斯(Hicks)在他的“Mr Keynes and the Classic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一文中,率先提出了IS-LM模型的原型SI-LL来阐明有效需求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关系8。而IS-LM模型真正成为一个流行的利率决定模型,主要得归功于汉森(Hansen)的工作。汉森在“A Guide to Keynes”一书中指出,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是不确定的。汉森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利率决定于总货币供求,总货币需求中的交易动机又要受收入的影响;收入反过来又是由投资决定的,而投资又是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的。这样一来,利率和收入

6、就都是不确定的9。后来,摩尔(Moore) 将此视为理论的循环推论10。为了避免循环推论,汉森引入了一般均衡方法,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就是IS-LM模型。后来,IS-LM模型逐渐由一个利率决定模型发展成为一个主流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然而, IS-LM模型也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抨击。比如,Pasinetti 就指出,不应该采用具有同时性(simultaneous)的一般均衡方法来表述凯恩斯的理论,而应该采用顺序性(sequential)的局部均衡方法。也就是说,凯恩斯理论应该被看作一个序列的、交替的在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中的决策:利率首先在货币市场中被决定,然后决定产品市场的投资和

7、收入;而后者反过来又去影响下一轮的货币市场的决策11。戴维森指出在加入融资动机的情形下,IS-LM模型是不稳定的12。希克斯指出,LM曲线的存量分析和IS曲线的流量分析的不协调,是IS-LM模型的重大缺陷13。Chick也从IS-LM模型的内在逻辑出发,指出了IS-LM模型存在的内在矛盾14。那么,流动性偏好理论究竟是否正确地揭示了利率的决定机制?如果是的话,那么谁又是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正确解读呢:IS-LM模型,还是对它的批评?或者说它们都不全对?进一步说,为什么流动性偏好理论会这么晦涩、难懂?抛开融资动机,能得到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正确解读吗?这些问题激励着我去探求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利率决定的

8、本质。本文第二节从分析流动性偏好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出发,提出了一个更合乎逻辑、更清楚的解读。通过把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新的解读揭示了在利率决定中引入流动性偏好分析的必要性;而且,新的解读表明,是融资动机,而不是交易动机,在利率决定中发挥着更为基本的作用。第三节指出了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一个严重错误:利率的不确定性;而且这一错误是由于融资动机的引入才得以显示出来。第四节通过把具有同时性的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逻辑统一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在这个新的模型中,利率由闲置货币的供求决定。更进一步,一个反映利率和预期收入间关系的宏观经济模

9、型被推导出来,取代存在着内在逻辑矛盾的IS-LM模型。第五节讨论了跟流动性偏好理论相关的其它一些争议。第六节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二、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新解读通过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发现长期以来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着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解读似乎都仅仅局限于凯恩斯的论述,甚至在研究构成总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时都拘泥于凯恩斯论述的顺序:先交易动机,再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最后才是融资动机。这就使得他们可能会忽略流动性偏好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在我看来,流动性偏好理论并不是凯恩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反映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凯恩斯并没有创造这个规律,而只是发现了它。因

10、为凯恩斯在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不是拘泥于凯恩斯的论述,而是从流动性偏好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研究的一个可能的出发点,似乎应该是古典利率理论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凯恩斯在通论中对古典利率理论的批驳并不成功,从而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掩盖了问题的本质。既然古典利率理论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那么我认为凯恩斯的以下论述可以成为一个更清楚、更可靠的出发点:“正如我上文所言,我最初的创新在于:不是利率(的变化),而是收入水平(的变化)确保了储蓄等于投资。引致这一最初结论的原因,与我后来的利率理论无关。事实上,我在得出后一理论之前,就已经得出了前一结论。但是

11、,这一结论的后果是使得利率(的决定)悬在半空中了。如果利率不是象价格由商品的供求决定那样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那么它又是怎么决定的呢?”5从凯恩斯的这段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凯恩斯和古典利率理论的最初分歧在于:当投资倾向发生变化时,到底是收入变还是利率变?为了看清这一分歧的本质,让我们进行如下分析:假设投资倾向增加,也就是投资需求曲线右移,那么意愿投资将会增加并且超过意愿储蓄。根据古典利率理论,在投资倾向增加的同时,利率的上升将会减少意愿投资,并增加意愿储蓄;利率将会持续上升,一直到意愿投资重新等于意愿储蓄。这样一来,利率在事前发生变化,而收入则在事后保持不变;而且,利率是直接由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

12、决定的。那么,凯恩斯所坚持的收入变,而利率不变怎样才可能正确呢?很明显,如果不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收入要发生变化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经济运营能够从别的什么地方吸引来闲置的货币(idle money),在事前来填补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的缺口。这样一来,利率在事前不发生变化,而收入则在事后发生变化。于是,关于利率变还是收入变这一争论就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争论:在经济运行之外,是否还存在闲置的货币。如果不存在闲置货币,那么收入就不会改变,古典利率理论就是正确的;如果存在闲置货币,那么收入就会改变,利率也就不能由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所决定。其实,这里所说的存在于经济运行之外的闲置货币,就是凯恩斯所说的

13、不活动的货币余额(inactive balance)或闲置的货币余额(idle balance)。为什么会存在闲置货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引入了流动性偏好的概念:正如凯恩斯所言,为什么财富所有者宁可用没有利息的形式来持有货币就是因为投机动机的存在。把闲置货币吸引到经济运行中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把闲置货币吸引到经济运行中,也就是让财富所有者放弃手持货币;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需要利率的上升;经济运行对闲置货币的需求越大,利率上升越多。这样一来,流动性偏好分析就合乎逻辑地被引入了利率的决定。可见,在存在闲置货币的情况下,利率的决定除了同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的差额有关,还与流动性偏好曲线的利率弹性有

14、关。流动性偏好曲线的弹性越大,吸引到闲置货币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小,利率的上升就越小,收入变化就越大;反之,流动性偏好曲线的弹性越小,吸引到闲置货币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利率的上升就越大,收入变化就越小。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的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的差额,其实就是凯恩斯所说的因投资倾向增加而导致的新增的融资性货币需求。也就是说,当投资倾向增加时,融资动机首先会增加。只有当新增的融资性货币需求被闲置货币所满足,新增的投资才可能实现,收入才可能增加。如果投资倾向的增加一直持续,在乘数效应使得收入水平增加后,那部分被吸引到经济运行中的闲置货币将会转变为循环资金,使得以后的意愿投资等于意

15、愿储蓄。根据凯恩斯所说,融资动机存在于企业家进行投资决策(与此同时他们会筹措投资所需资金)和他们实际实现投资(与此同时他们支付投资所需资金)期间。我把这一期间称为“投资实现周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组成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在一个经过简化的、静态的“投资实现周期”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见图1)。生产过程签订购货合同生产决策(生产厂商)交货付款投资决策(企业家)投资实现交易动机增加融资动机增加图:一个经过简化的、静态的“投资实现周期”一个经过简化的、静态的“投资实现周期”开始于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如果此时投资倾向增加,融资性货币需求将会同时增加,从而从闲置余额中吸引闲置货币到经济运行中,造成利率的上升

16、。然后,企业家就会跟生产厂商签订投资品的购货合同。接着,生产厂商进行生产决策;他们会发现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支持更多的生产。从而,交易性货币需求会增加,从闲置余额中吸引更多的闲置货币到经济运行中,造成利率的再次上升。在生产过程完成后,生产厂商交货,企业家付款。这样,投资最后实现,一个投资过程完成。而且,如果投资倾向的增加一直持续,融资动机和交易动机的增加也会在后续的“投资实现周期”中持续下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清融资动机的本质:融资动机并不仅仅存在于投资倾向增加时,而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当经济运行不变时,融资动机是一个恒定的循环资金,在数量上等于一个“投资实现周期”内的意愿投资或意愿储蓄

17、。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融资动机的数量取决于“投资实现周期”的长短:“投资实现周期”越长,融资动机就越大。这样一来,借助“投资实现周期”这一概念,融资动机把对资金的流量需求转化为对货币的存量需求。到此为止,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关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全新解读。这一解读表明融资动机和交易动机在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同时并存于经济运行之中;当经济扩张或收缩时,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变化。因此,融资动机并不是交易动机的附属和补遗:这与Bibow的观点正好相反15。此外,我还要指出,在利率的决定中,融资动机起到了比交易动机更为基本的作用。原因如下:)融资动机把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从逻辑上统一

18、起来,从而揭示了在利率决定中引入流动性偏好分析的必要性,是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关键;)由于当投资倾向发生改变时,是融资动机率首先发生变化,所以说融资动机是流动性偏好分析的出发点。没有融资动机,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极不完整的,或者说是错误的。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融资动机在凯恩斯之后的研究文献中却几乎找不到,一直到戴维森重新强调融资动机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凯恩斯在写作通论时错误地忽视了融资动机,是造成这一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尽管凯恩斯后来加入融资动机弥补了这一错误,但通论的先入为主使得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把他最初的错误当作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创新和精华。这一误会导致他们认为交易动机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起着核心作

19、用,融资动机只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一来,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本质就被掩盖了,从而导致众多的争议和错误的解读。当然,这一奇怪的现象也与凯恩斯对融资动机的本质的分析不够透彻有关。如果凯恩斯在一开始就提出融资动机在事前对利率的作用,然后再提出交易动机随后对利率的作用,那么流动性偏好理论就会变得更清楚,也更符合逻辑,自然也就会消除掉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疑惑。三、凯恩斯利率理论中存在的错误引入融资动机后,凯恩斯在“Mr Keynes Finance”一文中对他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做了如下总结:“利率是由对总的货币(或流动性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总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财富所有者的信心和预期状态所决定

20、的不活动的货币需求,二是由企业家的决策导致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活动的货币需求。而活动的货币需求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企业家进行投资决策和实际完成投资这一时间间隔而产生的需求,二是由于公众获得和支配收入的时间间隔,还有生产厂商获得收益和支出之间的时间间隔,而产生的需求。经济活动的增加将首先使得第一类活动的货币需求增加,然后再使得第二类活动的货币需求增加。”16 凯恩斯没有意识到,在他加入融资动机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利率变得不确定了。现在,利率由总货币供求决定,而总货币需求中的融资动机又是由意愿投资决定;然而,意愿投资又是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这样一来,利率和意愿投资就必须同时被决定

21、。也就是说,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存在着循环推论。这里,我必须强调,从表面上看,我得出了和汉森相同的结论:在凯恩斯的利率理论中利率是不确定的。但是从本质上讲,我们推理的基础却是完全不同的。我的推理是建立在我称为“全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即经凯恩斯完善的既包括融资动机又包括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汉森的推理则是建立在我称为“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即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不包含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跟汉森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在“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反而是确定的。因为,在通论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收入概念:一个是决定交易动机,然后决定货币总需求,从而决定

22、利率的收入;另一个是被投资所决定的收入,从而也就是被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所决定的收入。前一收入是指投资实现前的收入,即事前收入;而后一收入却是指投资实现后的收入,即事后收入。在通论中,尽管凯恩斯没有明确说明,但他隐含地表示投资倾向的改变不会在事前对利率产生影响;所以,事前的利率只是由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所决定,而后者又决定于事前的收入。这一事前的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将共同决定投资和事后的收入。从而,在“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和收入并不是同时决定的,而是顺序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前文提到的Pasinetti对IS-LM模型的批驳是正确的,他的批驳是基于对“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正确解读。

23、在“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并不存在循环推论。正是融资动机的引入,才使得利率和意愿投资必须同时决定,从而导致“全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存在着循环推论。然而,凯恩斯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利率理论的这一严重错误。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汉森在研究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时犯了两个错误:1)他忽略了融资动机,只是针对“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进行研究;2)他对“片面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进行了错误的解读。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连续的错误却使得汉森碰巧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是不确定的。四、一个新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为了纠正凯恩斯的上述错误,我们需要引入一般均衡方法,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24、同时达到均衡。尽管一般均衡方法因为巧合,被汉森应用到IS-LM模型中;但他错误地把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由于在该模型中利率和收入不是同时决定的,这就导致了IS-LM模型的不稳定性和内在逻辑矛盾。在本节中,我将通过把具有同时性的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也即完整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见图2)。一般均衡方法局部均衡方法交易动机新的利率决定模型(完整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1937)后凯恩斯主义(戴维森)新古典综合(希克斯、汉森)凯恩斯(1936)剑桥学派(琼.罗宾逊、Pasinetti)融资动机图2:一般

25、均衡方法和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我们先假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如果我们把一个“投资实现周期”内的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的差额看作对闲置货币的需求,那么随着利率的下降,这一需求会增加。因为,随着利率的下降,意愿投资会上升,意愿储蓄会下降,所以二者的差额会增加,自然对闲置货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为了定义对闲置货币的供给,让我们先来定义一个新的概念“闲置货币总量”:“闲置货币总量”等于总货币供给减去交易动机,减去谨慎动机,再减去经济处于初始均衡状态时的融资动机。如果我们把“闲置货币总量”和流动性偏好之间的差额看作对闲置货币的供给,那么随着利率的上升,这一供给就会增加。因为,随着利率的上升,流动性偏好会

26、降低,也就是说财富所有者愿意持有的闲置货币会减少;从而,“闲置货币总量”和流动性偏好之间的差额就会增加,自然对闲置货币的供给也就增加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利率由闲置货币的供求决定(见图3):利率21C闲置货币供给曲线B闲置货币需求曲线A_+0闲置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数量图3:新的利率决定模型在图3中,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对闲置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数量。显然,按我们的定义,闲置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都既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在经济处于初始均衡状态时,对闲置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都为0。当投资倾向增加时,企业家融资动机的增加将导致闲置货币需求曲线右移,使得利率由点

27、上升到点。然后,当生产厂商进行生产决策时,交易动机的增加将导致“闲置货币总量”的减少,从而会使得闲置货币供给曲线左移,造成利率由点B上升到点C。这一模型建立在融资动机和流动性偏好的相互关系上,也就是说建立在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之上;然后,交易动机的影响被加入到模型之中。 在新的模型中,利率和闲置货币的供求数量是同时决定的,所以它解决了IS-LM模型存在的内在逻辑矛盾。进一步地,我还将尝试推导一个新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取代IS-LM模型作为一个有效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新模型的推导过程和IS-LM模型的推导过程完全相同:模仿IS曲线的推导,只要我们把其中的“投资”换成“意愿投资”DI(Des

28、ired Investment),“储蓄”S换成“意愿储蓄”DS(Desired Saving),“收入”Y换成“预期收入”AY(Anticipated Yield),我们就可以推导出DIDS曲线;DIDS曲线不同于IS-LM模型中表示投资和储蓄关系的IS曲线,表示的是预期投资和预期储蓄的关系。模仿LM曲线的推导,只要我们把其中的“收入”Y换成“预期收入”AY(Anticipated Yield),我们就能把“融资动机”FM(Finance Motive) 和“流动性偏好”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FMLM曲线;FMLM曲线不同于IS-LM模型中和交易动机相关的LM曲线,而是和融资动机相关的LM曲线

29、。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新推导出的DIDS-FMLM模型和IS-LM模型非常相似。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横轴表示预期收入,后者的横轴表示收入。DIDS-FMLM模型具有IS-LM模型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的优势和特点,但却没有IS-LM模型存在的内在逻辑矛盾。i利 率 FMLM 曲线DIDS曲线预期收入AY图4 :DIDS-FMLM模型五、有关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其它一些争议除去以上的讨论,还有其它一些关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争议我希望在这里做一些探讨,以加深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本质的认识。考虑到“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之争”以及“货币内生供给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关系”这两个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

30、将把对它们的讨论放到单独的论文中去。(一)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古典利率理论的关系在通论中,凯恩斯从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收入是不变的”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批驳,认为该理论存在着逻辑矛盾。然而,凯恩斯未能给出收入会改变的理由,使得他的批评很不成功。在我看来,古典利率理论并不存在逻辑矛盾;古典利率理论只是隐含地假设了没有闲置货币或是流动性偏好的利率弹性为零。如果凯恩斯想要有效地批驳古典理论,他就不应该从事后收入会改变来攻击,而应该从事前存在闲置货币来进行攻击;因为收入的改变只是存在闲置货币的结果。这样,他才能揭示古典利率理论存在的问题的本质。可见,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古典利率理论并不是不相容的。基于融资动机

31、的流动性偏好分析把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从逻辑上统一起来: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个利率通论,而古典理论只是一个利率特论。(二)流动性偏好的确切含义凯恩斯对流动性偏好这一术语的不一致的应用是造成流动性偏好理论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在通论中,流动性偏好有时指总货币需求(即广义流动性偏好),有时又指投机动机所对应的货币需求(狭义流动性偏好)。在我看来,要想使流动性偏好理论变得更清晰,流动性偏好应该只是指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狭义流动性偏好清楚地表明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相反,广义流动性偏好既包含了货币因素,又包含了实物因素,除了引起混乱外,没有什么意义。(三)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个纯粹的货币

32、利率理论吗?自从通论发表以后,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种纯粹的货币利率理论。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利率只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并且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通论的第17章中去研究货币自身的利率。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歪曲了凯恩斯的意图。在通论中,凯恩斯首先提出了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一个既包含实物因素又包含货币因素的通用的利率决定模型,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流动性偏好分析的引入使得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在利率决定中所起的作用分开来进行分析成为可能。然后他试图在第17章中证明流动性偏好的利率弹性非常高。这样一来,他就得出了利率主要是一个货币现象的结论,或者说实物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很小。所以,流

33、动性偏好理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货币利率理论;利率主要是一个货币现象只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一个推论而已。六、结 论凯恩斯以他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地在利率决定中引入了流动性偏好分析。然而,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过程中,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他最初忽视了融资动机,二是他错误地坚持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第一个错误使得凯恩斯在通论中只是提出了基于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尽管他后来加入融资动机纠正了这一错误,但通论的先入为主使得这一错误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多数经济学家错误地把凯恩斯的这一错误当作他的理论的创新和精华。这一误会导致他们认为交易动机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扮演着最基本的角

34、色,而融资动机只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一来,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就被掩盖了,从而导致众多的争议和误解。第二个错误导致了了凯恩斯利率理论中利率的不确定性或循环推论。融资动机的引入使得这一错误和它的后果显示出来。然而,凯恩斯本人从未意识到这一错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需要引入一般均衡方法,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尽管IS-LM模型也采用了一般均衡方法,但受凯恩斯第一个错误的影响,汉森错误地把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IS-LM模型的内在逻辑矛盾。本文通过对流动性偏好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的分析,首先澄清了凯恩斯的第一个错误所造成的长期误会,并提

35、出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在利率决定中起着更为基本的作用。然后,本文指出了凯恩斯的第二个错误,并揭示了IS-LM模型存在内在逻辑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把具有同时性的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逻辑统一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在此模型中,利率由闲置货币的供求决定。关键词:利率的决定;流动性偏好;融资动机;一般均衡方法;IS-LM模型摘 要:本文尝试从流动性偏好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并提出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在利率决定机制中起着最为基本的作用。同时本文指出,在凯恩斯的利率理论中利率是不确定的,而且这一错误是由于融资动

36、机的引入才得以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把一般均衡方法和基于融资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分析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逻辑统一的、完整的利率决定模型。在这一新的模型中,利率由闲置货币的供求决定。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ttempts to reinterpret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in a more logical and clear manner, arguing that the liquidity preference analysis based on finance motive plays a more fundamen

37、tal role in determining interest rate. The paper then points out a crucial and unsolved mistake in Keyness theory of interest, i.e. interest rate is indeterminate, which is revealed by introducing finance motive into the theory. Further, the paper develops a logically consistent and integrated model

38、 of determination of interest rate by combining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with the liquidity preference analysis centered on finance motive. In this model, interest rate is determined by th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idle money.参 考 文 献1 Keynes, J.M. 193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2 Ohlin, B. 1937.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the rate of interest: Rejoinder, Economic Journal, 47, 423-273 Robertson, D.H. 1937. Rejoinder to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the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