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一、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 贵农业资源,可以说用途十分广泛。首先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占籽粒的60%左右,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其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油脂和肉食的需求不断扩大,消耗的肉类、奶类、蛋类等也 越来越多。大豆及豆饼、豆粕等优质的蛋白饲料的需求迅猛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 也越来越重要。第三个重要作用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 大豆可以作油漆
2、、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像 胶卷、脂肪酸、以及医药工业的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 造黄油、奶油等,大豆广泛的应用于轻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电子、机 械制造等行业。第四大豆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茬具有较好的肥沃性,大豆的 病虫害很少危害其他作物,大豆茬的杂草较少,大豆可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外, 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从以 上可以看出,大豆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大豆生产具有其它作物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国外大豆生产发展概况近几年,世界大豆生产发展速
3、度很快。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 廷和中国这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83.4%,总产占89.6%。美国占40%,巴西占20%,阿根廷占13%,我国占12%。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二战后世界对植物油及饲用蛋白的急剧增加,世界大豆生产获得飞跃发展,六十年代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和总产超过我国越居第 一,其后,巴西和阿根廷也相继超过我国。我国近十年大豆播种面积1.1-1.35亿亩,大豆是四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集中产区主要在东北四省区和 黄淮海的部分地区。在世界各国中,我国大豆总产少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居第四位。近年来我国对
4、大豆需求量迅猛增长,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总产量停滞不前,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比重由1961年的23.3%下降到2006年的7%。我国大豆的需求情况是: 每年对大豆的需求以15%的速度在增长,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每年以11%-13%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我国总需求量 3500-4000万吨,年加工能力6000-7000万吨,而目前我 国大豆总面积为1.395亿亩,单产在121公斤左右,总产量在1700万t。总产严重不足, 需要大量进口补充,我国已由大豆出口国变成了世纪最大的进口大国,而且进口额度越 来越大,从90年代中期的几百万吨,到2008年的3744万吨以上,进口大豆已占供应 总量的69%,200
5、9年1-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738万吨,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 27.3%,就连一直以出口为主的我省 2009 年一、二季度也进口大豆 79.8万吨,增长 2.5 倍。三、我省大豆生产情况 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已有三千年 的栽培历史, 我省的大豆种植面积、 总产、单产以及商品量都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近三十 年来,我省大豆生产有了稳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面积逐年扩大。 1978 年我省大豆 播种面积只有 2288万亩,进入八十年代大豆播种面积达到 3000万亩,2000 年进入 4000 万亩时代,从 2004年以后面积一直稳定在 5000万亩以上, 20
6、0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已 达 5713万亩,2008年为 5958 万亩,播种面积实现了阶梯性跨越性发展, 目前直逼 6000 万亩。二是单产稳步提高后徘徊不前。 70、80 年代我省大豆单产一直在 90公斤左右徘 徊,进入 90 年代后期单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省平均单产提高 30%,但自从 2000年以 后,我省大豆单产却一直在 100-110公斤左右徘徊,只是在 2005 年单产达到 118.3公斤 /亩,这是近十年的我省一个最高的产量; 三是总产增加明显。 单产的大幅提高和面积的 迅猛增加,带之而来的就是大豆总产量增加明显,我省大豆总产从70、80 年代的 200万吨左右提高到 650
7、多万吨,平均实现翻三番。我省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的北部县市以及等北部大豆产区和佳 木斯、鸡西、双鸭山、等东部大豆产区,其中农垦总局大豆面积 800 万亩,占全省大豆 面积的 25%。讷河、嫩江、拜泉、海伦、富锦、克山、巴彦等县市年大豆种植面积 120-150 万亩以上。四、省大豆主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一)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目前我省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大豆“垄 三”栽培技术是目前我省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大豆“垄三”栽培 技术小面积高产攻关可以达到 260 公斤,大面积达到 200 公斤,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在我省推广十几年来,
8、对促进我省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的。大豆 “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 术。这项新技术是在我省推广大豆精量种 (精播和深施肥 )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借鉴了“八 一”农垦大学研制 “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 ,结合七十年代我省推广深松耕 法的成功经验 ,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 ,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要点是:垄上双条机械精量点播、垄体分层深施化肥、垄体(台、底) 垄沟分期间隔深松。1 大豆“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和主体技术措施1.1土壤深松及增产作用土壤深松技术 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
9、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以 25-30 厘米为宜。 1111深松根据深松的部位不同,在垄作条件下,垄台、垄沟、垄帮均可以进行局 部深松。垄沟深松,在秋收时、播种的同时、后大豆幼苗期均可垄沟深松,在我省第一 次中耕时深松效果最佳,因这时正值雨季来临,可以蓄积大量雨水。总之,垄沟深松应 在雨季前进行,若松后没有降雨,反而加重土壤失墒。垄底深松,在倒垄时, 现在原垄沟深松而后倒垄, 苗期垄沟在进行深松。 垄帮深松, 在第一次中耕时,结合垄沟深松的同时以 2cm 宽的深松铲在垄帮上深松,深松深度 14-16c m,可消灭部分生格子。根据深松的机具不同,现在可以分为几种: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浅翻深
10、松、心 土耕作。1.1.2 深松的增产作用 首先,土壤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有利于大豆根系的 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据德都县调查“垄三”栽培的大豆根系多分布在030厘米土层中,而没有进行深松的地块大豆根系分部在 015厘米土层中,侧根沿地表水平方向 伸展,扎根深度深松比不深松的深 13cm。深松地块的大豆单株根数较未深松地块的大 豆多57条,根长增加6.2-15cm,根鲜重增加5.6克,根瘤数增加12个。其次,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垄沟深松,可以起到放寒增温,疏松土壤,减轻前期低 温对大豆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大豆早生快发的作用。促使大豆早熟。据调查,在 出苗至第一复叶展
11、开期间,深松地块 020厘米耕层的地温较未深松的高 0.51 度,复 叶展开提前 1-3天,秋季调查深松地块比未深松地块可提早成熟 23天。第三,深松可以创造一个虚实并存在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 力。据虎林县农技站在旱季调查, 020厘米耕层含水量深松地块为 24.5%,未深松地 块为 21%,深松地块比未深松地块高 3.5%;在雨季调查,深松地块 020厘米耕层水 分含水量为 31%,而未深松地块为 34%,深松较未深松低了 3%。既能贮存一定数量的 水份,又能排除过量的饱和水,起到了渗水排涝、蓄水抗旱的作用,缓解了因水份过多 或过少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矛盾,改善了大豆根系
12、在土壤中的生存条件,增强了根系 吸水、吸肥的能力,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1991年 7月在呐河市连续降雨的情况下, 我们对全市的大豆地块进行了大面积调查,结果发现大豆平作垄管未深松地块积水严 重,造成大豆死苗,而大豆垄作深松地块则无积水现象,大豆生长旺盛。可以说,垄作 深松是一项耕作水利,她幼小的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使大豆在干旱年份 或灾涝年份都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1.2 化肥深施及增产作用1.2.1 化肥深施技术化肥做种肥,施肥深度要在 10厘米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 5厘米处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1520厘米,即施在种下1015厘米处为宜。化肥深施的
13、增产作用化肥深施克服了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现象,同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充足、稳定,肥 料不易挥发和流失,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 肥利用率 1015%;肥料还可以将大豆根系引向深层土壤,提高大豆的抗早能力,收到 根深叶茂的效果。另外,可以做到合理地增加化肥施用量,延长供肥时间,满足大豆生 育全过程对肥的需要。桦川县农技站在东河乡兴安村调查“垄三”栽培的地块平均施肥 深度在 812厘米,其中种肥施在种下 5厘米处,约占化肥施用总量 3040%,做底肥 的施在种下 1016厘米处,占化肥施用量的 60-70%;化肥利用率可提高 10%以上;嫩 江县在伊拉哈镇试验调查,
14、在亩施纯氮 3 公斤、纯磷 6 公斤的条件下,在播种量相同的 情况下,深施肥处下比种肥同信施入的对照,平方米株数多4.5 株,保苗率高 16.9%。另据市调查“垄三”栽培的大豆,公顷施用二铵的数量一般在175225公斤,而一般种法的大豆, 公顷施用二铵的数量在 1 00 1 25公斤“垄三”比一般种法可多施 75100 公斤。据萝北、虎林、讷河等到县(市)反映,化肥深施做底肥的地块,大豆生育后期 长势普遍良好,而未进行深施化肥又没有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大豆均出现脱肥现象。分 层施肥还解决了因种肥同床而造成的大豆前期肥足使大豆快速生长, 后期脱肥使大豆生 长缓慢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了肥效,使大豆在整
15、个生育期的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的土壤 深度都能得到充足而全面的养份供给,保证大豆的均衡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经测试 分层深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15%20%。1.3 精量播种技术及增产作用1.3.1 精量播种技术 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空、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目前机械精量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 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1.3.2 精量播种的增产作用大豆实行精量播种一是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匀,解决了以往大 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匀、缺苗断空的问题;二是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环境,使群体结 构进一步
16、趋于合理,较好地协调了光、热、水、肥的矛盾;三是增加了单株营养面积, 提高了单株生产力。虎林县调查,精量播种地块大豆净光合率提高21.945.1%,叶质重增加 7 1 2.1 %,百粒重增加 0.4 克;嫩江县苗期调查精量播种的大豆叶面系数为 0.26,比对 照高 13%;开花期叶面积系数为 3,比对照高 25%;鼓粒期叶面积系数为 4.2,比对照高 9.1%. 另据全省 14个县(市)试验结果,精播比扣种、 种、耢趟种等习惯播种方法增产 15%、比 机械平播( 45厘米平播)增产 7.6%,比垄上双条非精量播种增产 4.5%。 2主要配套技术措施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
17、,不仅仅是深松,深施肥和精 量播种三项技术的简单组合,必须和其它栽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增加 潜力。3存在的问题: “垄三”栽培技术在我省推广主要存在着技术不标准、深松浅或不深松、达不到分层施 肥、播种质量低等技术不规、到位率低的问题。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着力 解决“技术跑粗走样”的问题,在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提高到位率、保证质量,实行规 化栽培,充分发挥出其增产潜力。 目前省全省大豆单产仍然不高, 667米 2产量仅有 120 千克左右,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跑粗走样,不坚持标准。因此在推广“垄三”栽培技术 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坚持技术标准、保证技术到位。我省地域广阔,大豆种
18、植围广,面积大,土壤类型较多,雨量分布不均,生育期长 短不一。因此,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是在地势低洼, 含水量充足的平川地可以采用深松播种,但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和旱岗地、跑风地不要采 用深松播种, 以免因失墒、 种子下窖而抓不住苗 ;二是深松深度要根据耕作基础和土壤墒 情来确定。在没有耕翻和深松基础的地块, 深松时不能一次过深, 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 逐渐加深。墒情不好,耕层干硬,春季深松时易起大块,垄体架空跑墒,因此深松深度 要浅些,以能达到深施肥的深度 (20厘米左右 )为宜。(二)大豆 45cm 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1. 大豆 45cm 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集成
19、背景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是无须质疑的?那么如何才能把这项先进的高 产栽培技术能够在我省扎下根来,为了在密植的条件下,能够找到一条适合省现有生态 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大豆增产栽培技术新途径,自 2003 年起,我站认真借鉴美国依 靠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实现大豆单产飞跃提高的成功经验, 认真总结省大豆生产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制约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瓶颈的基础上, 针对大豆垄三 栽培 (包括精量播种 )生产上保苗株数不够以及植株分布不匀、群体增产效果不好和窄行 密植的平作密植、大垄密植二种形式与省农村部分生产条件(包括拖拉机、品种、耕作制、整地质量 )等不相适应的问题,我站采
20、取边试验、边示、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 广泛消化吸收各地的研究成果,将“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有机结合,以 改革传统大豆耕种方式为切入点、以节能少耕、节本增效为重点、以提高大豆光、热、 水、肥利用率为目标、以密度和施肥谐调同步增加为手段、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与配套, 通过改革耕种制度、平播垄管、垄平结合;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缩小行距、增加密度; 配套品种与密度筛选、 机械改造、深松整地、 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多项单项技术,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 试验示和组装配套, 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省利用现有机具、 品种和常规除草剂 ,进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新路子 ,自主创新形成了一项适宜我省目
21、前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大豆栽培技术新模式一一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是我站经过多年试验、示、嫁接、自主创新而形成的一项适宜我省目前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大豆栽培技术新模式。它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升华和发展,它既集成了垄三栽培的技术优势,又汲 取了平作密植的技术精华;既保留了垄作放寒增温、抗旱排涝、便于人工、机械除草的 特点,又发挥了平作省工、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保护土壤结构的优点;既符合世界大豆 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适合我省广大农村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的最佳技术措 施。该技术使农业生产的诸要素得到最优化集成。2. 主要
22、技术模式: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 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具体的模式容是以半矮秆品种为核心,深松、深翻、深施肥为 基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保证,缩小行距(由 65cm 70cm缩小至45cm),扩大株 距(由6.8cm-8cm增加到10cm-12cm),双条密植(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大行距33cm-35cm),密度增加30% (公顷保苗由20-30万株提高到35-45万株)的一项平播垄管 少耕的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3.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增产机理3.1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叶面
23、积增加叶面积及延长其功能期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条件,持续较长时间的绿色面 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的重要条件,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和确定适宜密度的基本原则。据我 站多年来的试验、示结果表明: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 期叶面积指数分别较“垄三”栽培增加0.35、1.51、2.15。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应用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增加密度后,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见表1),其相关系达显著水平。行距45厘米比行距70厘米的绿色面积增加36%,从一片复叶展平 期叶面积指数就一直比70厘米行距大,在结荚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在不同 时期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22.
24、5行距各期的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了中部植株绿 叶面积对光能的利用率。表1不同栽培方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同栽培方式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45cm双条2.334.225.33垄三栽培2.184.084.91较垄三增加0.150.140.42表2 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单位:(万株/hm)密度6050454030与密度相关与产量相关开花期0.920.830.890.710.570.91*0.80结荚期4.403.783.413.041.900.98*0.76鼓粒期3.374.644.593.062.440.280.80表3不同栽培方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同栽培方式叶面积LAI上中下45cm双条47.34
25、0.212.54.113垄三栽培77.920.21.93.805据北安市在大豆结荚期测定。改善了光分布由于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使植株分布得更均匀,克服了宽行的大行距、小 株距的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因而单株受光更均匀,也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 件。据我站多年来的试验、示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上、中、下三层,光照强度分别为 8840、5210、480,平均光照强度为4843;而垄三栽培的上、中、下三层,光照强度分 别为8250、2000、410,平均光照强度为3553,三层平均光照比垄三栽培增加 36.3%。 这说明,应用大豆45栽培技术后使植株个体及群体在田间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
26、。 而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与中上层叶面积比例和中上层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光合面积增加和光分布合理是我们这项技术高产的重要生理原因。3.2增加了单位面积根瘤数、根瘤重量据我站多年来的试验、示结果表明:由于增加密度,单株的根瘤数和重量减少,但 是单位面积群体根瘤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均与密度呈正相关,根瘤鲜、干重除结荚期外 也与密度呈正相关趋势,根瘤数的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系的固氮能力,增加了根系的养 分吸收,这也是大豆高产的重要基础。每平方米根瘤鲜重可较常规垄作增加 2.7g、3.4g、 3.8g;根瘤干重增加 1.3g、2.0 g、2.5g。表4 不同密度大豆根瘤生长状况及与产量的关系性状'
27、密度 万株/公 顷'结荚期(7月22日)鼓粒期(8月6日)根瘤数 万个/公 顷根瘤鲜重kg/公顷根瘤干重kg/公顷根瘤数 万个/公 顷根瘤鲜重kg/公 顷根瘤 干重 kg/公顷60357628250769064445042702309554701065570453573333153429785548140323628012847567804283025952971443975645378与密度 的相关 系数0.73-0.28-0.440.750.760.53与产量 的相关 系数0.81-0.13-0.320.620.750.72根据海伦农科所材料(2000 2003年)统计整理3.3增
28、加了单位面积干物质重量密度效应。据我站多年来的试验、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尽管单株的干鲜重 下降,但群体的干鲜重在不发生严重倒伏的情形下,呈增加趋势。如表6,在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测定不同密度的干鲜重,干重和鲜重与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9和0.9 &表6不同密度的群体干鲜重(g)生育 时期密度(万株/公顷)与密度的 相关系数605045403045干重鲜重干重鲜重干重鲜重干重鲜重干重鲜 重干重鲜重干重鲜重开花期168 820141 633130 644.0 112.0 553.2 94.8 420.0137.2 505.00.98*0.73结荚期512 2180 472 21
29、00586.8 2265 4381 852 376.8 1799535.5 22540.59 0.70鼓粒809 3200 775.5 3966 710.1 2094 623.6 2533-27180.59 0.73期850.5 3205窄行效应从各地干物质垂直分布研究中可以看出,随着行距的缩小,大豆45 cm平播垄管、少 耕节能栽培技术各层干物重都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总干物重的增加更为明显(见表7)。 从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看,较常规垄三栽培分别增加84.7、171.2、204.8,从而为大豆45 cm平播垄管、少耕节能栽培技术增产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总干物重较常规“垄作”分别增加 84
30、.7、171.2、204.8 g/m2。表7两种栽培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单位:g/m2不同栽培方式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45cm双条密植222.7789.81074.5垄三栽培.0618.6869.74.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创新点:4.1种植方式上实现创新,营造出匀株的高光效群体结构将传统垄作65cm-70cm行距缩小至45cm,其平均行距32.5cm-35cm缩小为22.5 cm, 株距从6.8cm-8cm提高到10cm-12cm,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株距也是10cm-12cm, 从而构建出“等距、匀株”的群体结构,在保证群体优势的基础上,使大豆群体单株营 养空间趋于更
31、加合理。经科技查新:这种模式、技术特点在国未见报道。4.2品种筛选与应用上实现创新,实现了高密、高产的栽培技术新路线改常规喜稀植中高秆较繁茂型品种为半矮秆耐密抗倒品种,目前共筛选出合丰42、红丰11、垦丰16等一大批适于该技术的当家品种。将常规垄作公顷保苗20-30万株提高到35-45万株,有效解决了当前大豆生产上单位面积保苗株数不够的弊端,突破种植 现有品种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禁区。4.3耕种制度实现创新,集成全新的大豆抗旱少耕节能栽培技术体系改传统春起垄或原垄种为机械化伏秋深松旋耕或耙茬整地不起垄、减少了土壤散墒面积;改传统垄作播种为平播垄管、随播随起垄,播后重镇压。抗 旱
32、保墒,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我省大豆生产春季一次抗旱播种保全苗的技术难题;改传 统田间管理3-4次中耕为2次,保护了土壤结构;减少了作业环节,一般亩可降低机耕 费 8.6-14.0元。4.4技术集成与组装实现创新,引领大豆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确立农肥与化肥相结合、N、P、K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促控结合、分层侧深施肥 的最佳施肥组合和施肥技术;进一步完善配套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机 农艺配套。应用现有农村 18或 24马力等常用拖拉机均可实现牵引作业, 2BTG( 2) 3型通用播种机实现精量播种,常规犁具按照 45 cm行距要求可完成深松趟地起垄作业。5.5 主体技术措施: 合理轮作、精
33、细整地、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 选地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由于实行平播随即起小垄和中期起小垄而近似于平作, 与“垄三”垄作相比肥沃土壤不集中。因此不宜选用土壤肥力太低和低洼易涝的耕地, 应选择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平川地或平岗地,前茬最好是玉米杂粮,条件不充许的可选 迎茬或重茬一年的大豆地块。整地 合理耕翻、精细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 豆苗全苗壮的基础,是大豆增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整地时间和质量是“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大豆 45cm 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整地时间要求以伏、秋整地最佳,深松、旋耕、灭茬、 深翻、耙地都要在秋季进行, 以
34、防春整地由于动土次数增多 ,容易跑墒。 秋整地能接纳秋 季雨水,使土壤熟化 ,增加土壤的紧密度 ,是保墒抓全苗的好办法。在整地作业上,要严格 按照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进行秋深松旋耕或秋深翻耙地并达到待播状态。翻地对于没有深翻地或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每 3年要深翻或浅翻深松一次。黑土层深 的地块采用深翻的方式, 翻深达到 22厘米以上;黑土层浅的地块采用浅翻深松整地方式, 翻深1820厘米,深松深度 3035厘米;翻地地表 10米高差不超过 15厘米。翻地后要及 时耙、耢,达到待播状态。全方位超深松整地对于无深翻或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每 3年可采用ISQ-250全方位超深松犁深松一 次,深松深
35、度要达到 4050厘米,深松后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将地表整平 ,达到待播状态。 耙茬整地对于有深翻, 深松整地基础地块, 可用圆盘耙进行耙茬整地, 耙地深度 1015厘米, 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旋耕整地对于有深翻, 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 大豆、烤烟等作物可直接用 ISG-180、210、280 型系列深松旋耕机旋耕整地,玉米茬需要用打茬机将玉米茬打碎后再旋耕,达到待播状 态。整地质量窄行密植种植要求整地后土壤暄、平、碎,起垄作业要求垄直。a) 暄:要求土壤疏松,土壤硬度和容重每立方厘米不能超过 2.1 公斤和 1.3 克。b) 平:土地平整,要求 10米幅宽高差不超过 3 厘米。c) 碎:土
36、壤细碎目的是为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封闭除草的效果。要求每平方米直径4-5 厘米的土块不超过 5 个。d) 起垄作业达到 50米垄长直线误差± 5 厘米,垄距误差± 2 厘米,垄幅误差± 3厘 米,垄高误差± 3 厘米。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秆强不倒的品种大豆 45cm 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由于行距缩小,密度增大,要求选用生育期适宜、抗 倒伏、增产潜力大、抗病虫、亚有限半矮秆型品种。而历年来人们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 究多半是在大垄(60 - 70 c m条件下进行的培育的品种,大都是喜稀植的高产品种,并且通过我们多年来三因素三因子的正交试验得出, 大豆的生育进程随着种
37、植密度的增加而 有所延迟,一般比常规“垄三”栽培物候期晚15 天,密度最大的拖后日期最长,因此选种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选择比当地品种熟期略微偏早的品种,但是熟期也不宜过 早,否则浪费积温影响产量。 10年来,项目区在大量试验示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筛 选出一大批与该栽培技术相适宜的生育期适宜品种,并确定了其适宜的密度,一般中南 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338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545万株。 分层侧深施肥、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大豆45cm双条播”栽培技术,由于等距利用了更多的种植面积,较多地吸收消 耗了土壤中养分,加上封垅早,群体光合效率高,对养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大豆 45 cm 双条栽培
38、技术密度由常规垄作 25-30万株提高到 35-45万株,单位面积上保苗株数 增加,群体光合效率高,为防止脱肥早衰和满足大豆高产对养分的需求,要实现高产再 高产,必须坚持以肥,增加肥料的投入并合理施用。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我们筛 选出了农肥与化肥相结合、 N、P、K 与微量元素相结合、分层侧深施肥的最佳施肥组合 和施肥技术。测土施肥平衡施肥这项技术由于群体密度较常规垄作增加 30%以上,因此,施肥量也要增加,具体用 量做到在测土基础上平衡施肥。做不到测土的地块,一般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用商品量 300公斤左右,其中公顷施尿素 40-50公斤,磷酸二铵 150-200公斤,硫酸钾 50-75公
39、斤 左右。要在底肥充足条件下增加钾肥用量,增施钾肥是大豆45 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增加大豆茎秆强度,防止倒伏。底肥。施肥底肥的作用在于缓慢的全面地供给大豆全生育期各种营养的需要和培肥土壤。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农肥作为一种完全肥料,可以平衡供给大豆和各生长发育时期所需 要的营养,可以改善耕层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有机 质的分解,培肥地力。所以,大豆45 cm双条栽培技术要求必须增施农肥,结合秋翻地, 每公顷施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 30立方米;化肥做底肥要深施, 深度达到种下 1416厘米, 用量占化肥总施用量的 6070%。为了土地可持续利
40、用, 要求将上茬作物 (玉米、大豆、 烤烟等)秸秆粉碎还田。种肥。种肥俗称口肥,即是在播种的同时,将肥料施在种子附近,使用种肥的意 义在于促进大豆苗期的生长发育,生育初期根系尚不发达,不能广泛地吸收利用表土层 和深层的营养,因此使用种肥以保证大豆苗期的营养的需要。在春季大豆播种时施入, 如在秋整地时没施底肥的地块,此时,在播种同时采用分层深施肥技术,第一层将化肥 总施用量的 3040%,施到种子侧下方 57 厘米处,第二层将化肥总用量的 6070% 深施到种下 1214厘米处。追肥 大豆叶片吸收养分的能力很强,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能够吸收,大豆开花结夹期 是对养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 如土壤养分
41、不足时, 可用叶面喷肥, 肥效快, 肥料用量少, 并能克服天旱时根部追肥不宜见效的缺点。 在大豆生育期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具体情况追 肥速效肥料。在大豆三片复叶展平期采用叶面施肥方式追肥 2 3次,每次间隔 7天,肥 料主要以中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及腐殖酸类肥料为主。根据大豆生育期 长势确定肥料种类 ,原则以大豆生长必需的中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腐殖酸、黄腐 酸类为主,在大豆生育期间通过叶面施肥的方式喷施 23次,大面积地块可采用航化作 业。a)第一次在大豆分枝期,主要喷施钼酸铵,生根粉(或生根宝)等。也可用菌克毒 克 1公斤加尿素 6公斤兑水 500公斤进行苗带叶面喷洒, 用来
42、防治大豆根腐病和根外追肥。b)第二次在大豆初花期,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硼肥等。第二次追肥在始 花期,公顷用尿素 7公斤加硼钼微复肥 0.2公斤或钼酸铵 23克,再加磷酸二氢钾 1.5公斤兑 水500公斤进行根外追肥。c)第三次在大豆盛花到结荚期,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腐殖酸或黄腐酸类肥料。 化学调控。大豆窄行密植后由于群体大,植株生长旺盛,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生长过旺, 可用多效唑、 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 控制大豆徒长, 防止后期倒伏。 增花保荚、 提高产量。三碘苯甲酸:初花期100ppm,公顷用45克兑水450公斤;盛花期200ppm, 公顷用 90克兑水 450公斤(中早熟
43、品种生育较差的地块禁用) 。矮壮素:群体有徒长趋 势时进行,开花期全株喷洒,1000-1600ppm5大豆丰收宝(调控型)公顷用丰收宝 900 克在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 喷洒时可先用温水将药溶解后再兑水 225 公斤均匀的喷施在 大豆上部茎叶上。当因干旱等原因造成大豆前期矮小,长势较弱,封垄晚的,要进行叶面追肥,可在 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 微量元素肥料。播种播种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苗全、苗壮、苗匀的关键,而播种 工作的好坏, 又必须建立在整地、 保墒、精选种子的基础上。 农谚有“三分种、 七分管”、 见苗三
44、分喜之说,可见播种在丰产栽培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播种前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 工作,同时还应选择在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在合理的密度围提高播种质量,为丰收打下 基础。5.5.4.1 种子处理种子精选品种选好后应进行精选。 种子精选质量将直接影响播种质量, 是实现一次播种苗全、 苗均、苗壮的关键。在精选大豆时种子要做到“三要” 、“三不要”,所谓三要是要用同 一品种、要种子整齐、要粒大饱满;所谓三不要是不要杂种、不要虫蚀粒、不要秕粒。 农谚有“母壮子肥” 、“种大苗壮”,说明了选种的重大意义,绥滨农场,选用大粒种子 比未选的产量可提高 10%以上,在同样耕作栽培条件下, 经过精选的种子出苗迅速整齐, 幼苗
45、生长健壮, 产量和种子质量都有提高, 因此播种前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需要精选种子。种子播前要进行人工粒选或用大豆选种机精选,剔除病斑粒、不完整粒、虫食粒及 杂质。在种子拌药前做好发芽试验, 发芽取样要有代表性, 要上中下、左中右全面取样, 混合均匀后再发芽。精选后种子质量达到良种以上,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w 13.5%。种子经过6毫米和8毫米两次筛选后,再用皮带或螺旋 式选种机具进行粒选。精选后要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阴干后待播,用以防 治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防止种子和幼苗受病虫害侵染,有利于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 据测定,拌种后田间可提高保苗率 8-29.5%。
46、种子包衣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种衣剂。a) 播种前 100 公斤种子用 35%多克福种衣剂 1500毫升包衣,防治蛴螬、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等地下害虫和孢囊线虫、根腐病;b) 播种前 100 公斤种子用 2.5适乐时 200-400毫升包衣,防治根腐病。c) 用 50%多菌灵或 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 0.4%进行拌种,防治根腐病。钼肥拌种土壤有效钼小于 0.5克/公斤时,用钼酸铵 50克溶于 0.8公斤水中,喷在50公斤种子上, 拌均,阴干后播种。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拌种每37公斤种子用量110毫升(每毫升含有效活菌数40亿);菌剂造 粒后随大豆种子、肥料施用时公顷用量 15-30
47、公斤。5.5.4.2 播种时间 各地实践证明,适时播种是大豆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播种过早,因地温低出苗慢, 苗势弱,容易感染病害或小苗发锈(不茁壮)。播种过晚,容易贪青晚熟,早霜减产。 表现青粒多、秕粒多、长粒多。决定大都播种期的主要是温度、土壤水分和霜期。一是温度。温度是决定大都播种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情况下, 大豆的出苗快慢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越高,出苗越快,出苗率也愈高。以地表 面5cm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 8-10C时即可以播种。二是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也是决定大豆播种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温度适宜的情 况下,大豆出苗快慢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出苗快,
48、也整齐。当 土壤水分不足时,出苗慢,不苗也不整齐,甚至不能出苗。一般黑土地区适宜大豆发芽 的水分是20%-24%,当土壤水分降低到 16%时,大豆不能发芽。三是霜期。在我省种植大豆多是无霜期较短的冷凉地区,因此霜期也是决定大豆播 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霜冻能使大豆幼苗受害,也能使接近成熟的大豆受害。一般大豆幼 苗-2-3C的低温即受害。当大豆接近成熟时遭到初霜危害,能影响产量,也影响品 质,如种子不饱满,未熟粒增多等。综合这些因素,目前我省大豆播期中南部地区 4月 25日-5月10日、中北部地区 在5月1 5月15日左右为最佳播期。总的趋势是在5月20日以前适期播种,生育正常, 产量高而稳定。在
49、5 月 20 日以后,播种愈晚,生育期逾短,甚至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 产量愈低,一般在 5月 24日到 6月初(即到芒种以前)播种,产量显著降低,芒种以 后播种,产量急剧下降,正如农彦所说,过了芒种,不可强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机进行播种用 2BJ-2(3) 、2BT-2( 3)或 2BJQ-9 型或 2BJ-3 型精密播种机、依兰生产 2BL-3D 型 45cm小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等距精量播种, 在45cm小垄上播种2行,小行距12cm, 一次可完成开沟、精量播种、分层深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大行距 45 厘米、小行 距10-12 cm,株距10-12cm,双行间距33-35厘米,垄上双行。
50、播种深度 大豆的播种深度,与出苗和壮苗有密切关系。播种过浅,影响出苗,播种过深,影 响壮苗。播种时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种满种严、不露籽、不拖堆,播深一致,覆土严实。要把大豆种子全部种到湿土上。否则都将 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干旱年份或地块镇压后播种深度45厘米,正常年份或地块镇压后播种深度34厘米。播深超过7厘米,不仅出苗慢,而且苗势弱。5.544镇压要把大豆种子全部种到湿土上,播后及时压磙子。播后隔日用“ V”型或环形镇压器 进行补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确保出苗整齐一致。这也是保证大豆全苗的关键措 施,在干旱年份显得尤为重要。5.545播种密
51、度大豆是喜密植作物,其产量是由个体产量和密度构成的。大豆单株产量随着密度增 加而减少,群体产量则在不产生严重倒伏和过分遮挡的前提下,在一定围,随着密度的 增加而逐步上升。因此,科学合理的群体结构成为提高大豆产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合 理密植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肥沃地块宜稀植,贫瘠地块宜密植;早熟品种宜密植, 中熟品种宜稀植;依靠主茎结荚型品种宜密植,依靠分枝结荚型品种宜稀植。具体播种 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地势、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而定。以我们现在的土壤条件,一般每 公顷播种38万粒,保苗35万株。北部地区密度可以在加大一些。. 6播量:每公顷保苗数(万株)X百粒重(克)每公顷播量(公斤/公顷)=
52、净度(%) X发芽率(%) X 105 X 1-损失率()田间损失率以10%计算。实播量与计算播量误差为土 3%。5.547播种质量要求播深一致、均匀无断条,20厘米无籽为断条,每5米断条不超过一处。130厘米大 垄垄上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为土 5厘米;播种行距偏差不超过土 1厘米,机组往复 行距偏差不超过土 5厘米。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大豆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田间管理,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排除一切不利的因素,创造一切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大豆各生育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 要。5.5.5.1 深松在雨季到来之前,结合趟地培土进行中耕深松,深度为1820 cm。中耕深松创造了行 间疏松
53、,垄体紧实的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虚部接纳雨水,实部提墒供水,协调了水分蓄储 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有明显提高地温的作用。在大豆拱土后,根据天气及土壤状况进行垄沟深松 12次,深松 深度要达到 25厘米以上,天气干旱或保水差的砂土地块不要进行深松,土壤粘重地块或 白浆土地块要极早深松;大豆两片复叶三片复叶期用小犁铧趟一遍,逐垅中耕培土形 成45厘米小垅,不上分土板,想培土可以用木板或塑料布缠上一些,可以上一些土,用 小犁铧趟一遍,不上分土板,想培土可以用木板或塑料布缠上一些,可以上一些土,后 不要再进行中耕,以免伤根。灌溉适时灌水是确保“大豆 45cm 双条密植”栽培技术丰产的重要措施。大豆在分枝
54、期 土壤水分保持在 20%左右,花荚期土壤水分保持在 23%左右,鼓粒期土壤水分保持在 20-22%为宜,如低于上述土壤水分,则采用喷灌、沟灌的方法,适当灌好分枝、花荚、 鼓粒水。以减少落花落荚和秕荚秕粒,在分枝期灌水后 2-3 天,能中耕时及时中耕防止 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试验表明,在大豆盛花至鼓粒期如天气干旱,采用喷灌、滴灌方 式灌溉。增产幅度在 21-84%之间。灌水应灌好出苗水、结荚水和青豆水,灌水后要注 意松土,以消除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化除除草草荒是大豆生产的大敌。化学除草是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由于行距窄、密度大,使机械除草及人工除草受到一
55、定限制, 因此做好化学除草至为重要。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大豆播后 3天施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 90%乙草胺(禾耐斯)、72%或96% 都尔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 48%广灭灵、 70%赛克津、 5%普施特等,对于禾本科 与阔叶杂草混生地块用 90%乙草胺(禾耐斯)、 72%或 96%都尔等与 48%广灭灵、赛克 津混用。苗后茎叶处理在出苗后 23片复叶期,杂草 2-4叶期施药。防除禾本科杂草,用 5%精禾草克乳油 或用 15%的精稳杀得乳油或用 10.8%的高效盖草能乳油或用 6.9%威霸浓乳剂或用 12.5% 拿扑净乳油。防除阔叶杂草,用 25%的氟磺胺草醚、 24%的杂草焚水剂
56、、 21.4%杂草焚水 剂、 8%苯达松水剂、 24%克阔乐乳油、 10%利收乳油;对于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地块 用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 威霸、拿扑净等与氟磺胺草醚、杂草焚、 苯达松、虎威混用。 恶性杂草防治大豆菟丝子可用拉索乳油或地乐胺乳油或胺草磷油; 芦苇可用 15%稳杀得乳油、5% 精禾草克、 10.8%高效盖草能;苣荬菜、刺儿菜苗前用 75%宝收, 48%广灭灵苗前苗后均 有效, 48%灭草松(排草丹)对苗后有效。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 轮作、培育壮苗、精细管理等农业措施,利用灯光、颜色诱杀等物理措施,释放天敌等
57、生物措施及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病害防治真菌性病害 (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根腐病等 )(7月下旬 -8月初) 于7月下旬至 8月初大豆花荚期当叶片 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 65%的代森锌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10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800倍液或 70%的甲基托布津于发病始期(花 荚期)结合叶面肥开始喷药,每隔 15天喷 1次,连续喷 23次。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有2.5%的适乐时150-200ml+益微100-150ml; 35%的多 克福 1500ml+益微 100-150ml; 2%的菌克毒克 1000-1500ml+ 益微 100-150ml; 2.5%适乐时 +35%金阿普隆 20ML+ 益微 100-150ml;细菌性斑点病害( 6月下旬 7月上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物业服务管理合同(智能化系统)
- 2024年水果订购合同:柑橘专篇
- 2024年度文化产业股权并购委托转让协议6篇
- 2024年度文艺晚会导演聘用合同正式版本3篇
- 2025超市管理咨询居间的合同范本
- 2024年标准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土地平整工程与现代农业装备合作合同3篇
- 202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债权减免与重组契约3篇
- 2024年政府补贴协议书
-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11~19》课件
- 《Photoshop CC图形图像处理实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永磁耦合器行业经营优势及竞争对手现状调研报告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素养比赛语文试卷
-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同JB-T4735.1-2009)
- 法律逻辑简单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
- 开票税点自动计算器
- 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数角的个数专项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