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1页
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2页
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3页
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4页
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附图: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11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200022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33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1:2000附表: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 2、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件: 1、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2、委托书; 3、承诺书;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承诺书; 5、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

2、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 6、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目 录前言1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6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6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7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7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0一、自然地理10二、地形地貌10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1四、水文地质条件11五、工程地质条件11六、矿体(层)地质特征12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2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3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3二、现状评估14三、预测评估16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20一、分区原则及方法20二、分区评述20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2

3、2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22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23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24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2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27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0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2一、工程量估算32二、经费估算32三、进度安排33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34一、保障措施34二、效益分析34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36一、结论36二、建议37前言 一、任务由来 为有效地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治理,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矿业的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

4、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山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保证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义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文件及霍邱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霍邱县花园镇乌江轮窑厂特委托我公司按照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编制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该矿山为已投产矿山。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在

5、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案编制的目的 1、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矿山”,为矿山及周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控制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减轻或避免因矿山生产而引发的工农矛盾,构建和谐矿山,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有效的保护好矿区范围内及附近村寨房屋的安全和村民人身的安全; 4、规范矿区矿业活动,实现矿山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源头上减轻或避免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保护地质环境,杜绝出现新的矿山地

6、质环境问题,保障矿山经济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社会。 (二)方案编制的任务 1、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的搜集,并采用1:2000地形图进行野外环境问题调查: (1)查明矿区内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2)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3)查明矿区内矿体赋存形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范围; (4)查明、预测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地形地貌破坏、水土流失以及矿区含水层破坏、水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等。 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确定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对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做出现

7、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做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做出综合评估;提出相应的保护与防治措施。 3、编制方案。根据相关编制规范及现场了解情况,该矿山按已建矿山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我公司于72013年4月接受任务后,成立了项目组奔赴矿山开展工作。2013年5月转入室内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并编制提交本方案。 本次工作的程序见图1: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图0-1 工作程序框图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

8、1。 表0-1本方案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序号 工 作 项 目 名 称单位工作量1收集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份32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hm29.123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观测点个44现场照片张44绘制图件张35编制方案文本份1 项目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规范规定完成了上述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1996年08月2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2011年0

9、3月0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1998年04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3年09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04月28日; 7、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9号); 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 9、关于开展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国土资源部文件2005119号); 10、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1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

10、厅发【2009】61号); 12、关于安徽省砖瓦粘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304号) 13、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 2007年12月6日)。 (二)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性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6、滑坡防治工

11、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9、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 11、地质行业计量单位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8); 1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三)委托书 霍邱县花园镇乌江轮窑厂委托安徽宝瑞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委托书。 (四)技术资料 1、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

12、用粘土矿地质(检测)报告(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中心),2009年5月); 2、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安徽省昌昊矿山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2年9月); 3、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及业主提供相关资料; 4、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三、方案适用的年限 根据安徽省昌昊矿山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2年9月编制的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9.62万吨,矿山设计按3万吨/年,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约为3年,矿山恢复考虑闭坑后尚需进一步监测与治理,考虑期限为2年,以2012年为基准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期为3年+2年5年

13、(2013a2017a)。本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2013a2017a)。在方案适用年限内,若该矿遭遇重大环境变化或进行变更,必须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范要求修编或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 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矿区位于霍邱县城155方向约35千米(直距)处,行政区划隶属霍邱县花园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625011162505;北纬320221320224,区内有乡村公路直达矿区,西侧与花园?孟集公路相接。矿区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详见表1-1)。表1-

14、1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拐 点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 XYXY13546482.9439445096.443546434.9439445044.4423546391.9439445093.443546343.9439445041.4433546380.9439444975.443546332.9439444923.4443546481.9439444990.443546433.9439444938.44矿区面积:0.0107平方千米,估算标高:由+57.6米至+51.7米标高。 (二)社会经济概况 矿区位于沿淮准平原地区,地貌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海拔标高一般在50.0?58.

15、0米之间,最高59.1米,最低约50.0米,高差约9.0米。 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9,年无霜期225天。 区内经济以农业和水产业为主,粮食以水稻、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水产以鱼、虾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来,以霍邱铁矿田开发利用为龙头的采矿业有了较大发展。 该区电力充沛、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为粘土矿的生产和经营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一)矿山开采历史 2007年11月10日,安徽省霍邱县花园镇乌江轮窑厂经霍邱县国土资源局批准获得本区采矿权,开采规模为3万吨/

16、年。矿床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逐层开采。目前矿区已形成一个长约55.84米,宽约51.32米,面积约2833.53平方米,平均采深约5.9米的采坑。截止目前,矿区范围内采出资源量约4.51万吨。 (二)矿山开采现状 1、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情况及生产能力 根据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在霍邱县国土资源局的备案知,目前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9.62万吨,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 2、开采范围 根据实地勘查矿山已形成一个采坑,平面形态为一不规则四边形,长约55.84米,宽约51.32米,面积约2833.53平方米,平均采深约5.9米,已采区最低开采标高约+51.7米,现向南部

17、方向继续开采。 3、矿山开采方式 矿床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逐层开采。 4、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 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为9.62万吨,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则剩余服务年限T为: T=9.6233.21年 5、矿山周边环境情况 矿山周边无旅游景点、无居民点分布、无国家级省级保护区。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 1、矿山建设规模 (1)设计生产规模 本矿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为9.62万吨,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 (2)工业场地用地规模 矿山建有办公生活区、矿山道路、烧砖瓦窑、砖坯晾晒场、废土场等,以上场地位于矿区外地势平缓地带。矿山工

18、业场地破坏土地面积约0.70hm2。 2、工程布局 (1)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 根据矿山的开采设计,矿山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它具有机动灵活,方便实用,施工简单,基建投资少,便于分期、分区开采等优点。 (2)工业场地选址及布局 方案设计本着经济合理、减少矿山建设投资的原则。根据矿层赋存特征,结合矿区范围内地形地貌特点,经现场踏勘,工业场地已建在矿区外部,能够满足其生产的需要。 场地内地形平缓,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现状。布置有办公生活区、废土场、砖坯晾晒场、烧砖瓦窑及附属设施等生产生活设施。 (二)开采层位 本矿开采矿种为砖瓦用粘土,开采矿种产于上更新统戚咀组(Q3q)。 (三)矿山资源储量

19、根据安徽省霍邱县红毛冲砖瓦用粘土矿在霍邱县国土资源局的备案知目前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为9.62万吨。 (四)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 本矿保有资源储量为9.62万吨,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保有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9.62/33.21年 (五)矿山开采简介 1、开采顺序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逐层开采。 2、开采工艺 剥离?挖掘?装车?外运?砖坯?窑洞烘烧?成品砖。 3、采矿方法 采用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逐层开采。 4、最终边坡角 矿山开采最终边坡角45。 (六)矿山开采影响范围 矿山建设施工内容包括办公

20、生活、矿山公路、堆矿场、烧砖瓦窑、砖坯晾晒场、煤炭堆、采场开采等占用土地,因工程本身占地面积较小,故工程建设对整个区域不利影响是有限的。其影响范围约9.12hm2,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影响带及场地建设占地影响带。 (七)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及处置情况 1、废土场 矿体局部上覆有0.30.5m厚的覆盖层。露天采场生产少量废土,矿山的废土量较少,可用于修填矿山道路,因此矿山需设置面积不大的废土场。 矿山产生的废土主要为第四系覆盖物,化学成分简单,无有害性元素,产生的废土可用于修填矿山道路,多余的堆入废土场或回填于采坑,种植植被。 2、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 矿山生产及生活用水约20m3/d,其中生

21、产用水15m3/d,矿山供水设施基本完善,可满足今后生产需要。生活及生产污水直接排放,目前未进行处理。 3、有毒有害物质组成 矿体及围岩中化学组分稳定,没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元素、放射性元素、有害气体。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 (一)气候 评估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9,年无霜期225天。 (二)水文 评估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区内无大型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仅有少量季节性干沟。区域内无地下水出露情况。 (三)土壤、植被 评估区赋存的层位为上更新统戚咀组,粘土矿地表所见为戚咀组的黄褐色粘土组成,厚度大于5米,比较稳定,其表层为耕植

22、土,厚度在0.3-0.5米之间,区域内植被较为发育。 (四)土地利用现状 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是根据准予划定的矿界和项目区所在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统计。评估区用地总面积9.12hm2。林地面积7.44hm2,耕地面积1.26hm2,未利用地面积0.42hm2(详见表2-1)。表2-1 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单位:hm2地类面积(hm2)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农用地耕地旱地1.2613.82林地灌木林地7.4481.58小计7.4481.58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0.424.60小计0.424.60合计9.12100.00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沿淮准平原地区,地貌属

23、剥蚀?堆积地貌类型,海拔标高一般在50.0?58.0米之间,最高59.1米,最低约50.0米,高差约9.0米。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一)地层 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基底构造层为新太古界古老变质杂岩系(霍邱群);盖层主要为中-新生界拗陷盆地的红层。出露地层为上更新统戚咀组(Q3q): 分布于区内二级阶地上。粘土沉积类型以冲积、泛溢积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为4层:浅黄色,棕黄色、棕红色和黑褐色粘土,推测矿区内厚度大于5米。 (二)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1、评估区地质构造 区内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 2、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

24、震基本烈度为小于度。区域内无活动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四、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属平原地区,水系不发育,地貌形态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海拔标高一般在50.0-58.0米之间,最高59.1米,最低约50.0米,高差约9米。 矿区内地表较大的水体为水塘和汲东干渠,干渠流向由南到北,最低标高为49.5米,大气降水一般都为地表迳流汇流入这些水体中。 矿体属表层粘土矿,粘土通水性差,含水微弱,故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不紧密,靠大气降水补给,且排泄不通畅,加之地形起伏不大,故矿体适宜露天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型。五、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属表层粘土矿,露头良好,加之粘土矿层的可塑性、低硬度均有利于机械开挖,故工

25、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但要注意当宕口开挖深度大于3米时,要留有合适的边坡角(安息角),以预防滑坡、坍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的层位为上更新统戚咀组,粘土矿地表所见为戚咀组的黄褐色粘土组成,厚度大于5米。矿体为近似水平层状矿体,厚度比较稳定,其表层为耕植土,厚度在0.3-0.5米之间,矿体可控制深度+57.6米?51.7米。 矿石矿物化学成分稳定,无毒、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区内未发现有可综合利用的其他共伴生矿产其矿石物质。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矿山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及植被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修筑对土地的开挖及压占、对植

26、被的破坏。评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工程地质性质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一)评估范围的确定 评估区范围划分原则上以矿区外围最低一级的地表分水岭或沟谷为界,结合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工程布局及采空区影响范围,或矿区范围适当外推一定距离,综合确定评估区范围。评估区面积约9.12hm2。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的确定 评估区无居民分布;无重要或较重要交通要道;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文

27、物古迹或旅游景点;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采区边线内占用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现状条件下破坏土地面积1.07hm2,破坏土地全部为林地。根据DZ/T0223-2011附录B的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 2、矿山建设规模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表D“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本矿山为小型矿山。 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采场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独立的山体,汇水面积小,矿业活动对含水层破坏较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0.5m、稳固性好;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现状地质灾害不发

28、育;现状条件下地质环境问题少、危害性小;地形地貌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人为采矿活动一般。根据规范附录C.2(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4、评估级别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根据(DZ/T0223-2011)附录A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评估。二、现状评估 (一)现状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经实际调查,评估区范围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现状地质灾害。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条件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对评估

29、区地质环境破坏较轻。 2、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 矿山已形成一定采空区,已采区面积为0.28hm2。本区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与区域含水层联系不密切。现状情况下,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破坏程度较轻。 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评估 评估区内无重要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根据实地调查,矿山已采区面积0.28hm2。山体开挖,改变了原山体结构,彻底破坏原地形地貌景观。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占地面积0.70hm2,场地建设进行开挖平整,地表修建了建筑物,切填方高度0.5m2m。该区域林地植被完全被破坏,且一定时间内处于不可恢复状态,全改变局部地形地貌结构,破坏原地形地貌景观。现状条件下工

30、业场地的建设及采区开采破坏地形地貌景观总面积0.98hm2,破坏程度严重。 4、土地、植被破坏现状评估 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及附属设施占地面积0.70hm2,采区开采破坏土地面积0.28hm2,破坏的土地全部为林地。场地建设进行开挖平整,地表修建了建筑物,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破坏局部土壤结构。建设期间受到机械设备的碾压及建设完成后建筑物、地表堆放物的压占,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孔隙度及排水量,土壤肥力下降;使该区域地表植被完全被破坏,林地面积减少,局部土壤养分下降,易造成水土流失。已采区开采完全破坏了原有的林地植被,已采区开采形成的开采边坡破坏土地很难恢复。植被被破坏,矿山生产生活污水及雨季冲刷

31、废水造成沿途径流水土流失较严重。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的土地植被资源破坏为采空区及工业场地建设造成。对局部区域土地、植被资源破坏严重。 表3-1 评估区土地破坏现状单位: hm2分区 面积 破坏前地类破坏物 破坏 类型 灌木林地办公生活区0.120.12建筑物及水泥砂浆压占矿山公路0.100.10泥结石路面压占采空区0.280.28开挖机械挖损烧砖瓦窑0.240.24建筑物压占砖坯晾晒场0.090.09建筑物压占附属设施0.150.15建筑物压占合计0.980.98 由上表可知,现状条件下矿区场地建设及采区开采破坏的土地类型为林地,破坏程度严重。 (二)现状评估分区 根据上述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水

32、环境、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等影响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技术要求附录E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矿山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依据对生态环境、资源和建设工程设施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等划分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区(I)和地质环境破坏较轻区(III)二个级别二个区。分区简述如下:表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区评述分区所处位置及面积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植被资源严重区(I)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已采区及附近区域,面积0.98hm2工业场地、采场公路建设切填方0.5m2m,废土堆放高度最大达3m,切填方形成不稳定边

33、坡,雨季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采区开采破坏山体稳定性,开采形成的边坡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少量生产生活污水及场地冲刷废水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水质有轻微影响,矿石开挖,对局部含水层破坏较严重。场地、公路建设及采区开采直接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面积0.98hm2,场地内地表建筑修建、废土、矿石堆放进一步破坏原地形地貌景观,对局部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严重。占用破坏林地面积0.98hm2,使得该区域内耕地完全被破坏,且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不可恢复状态,对局部土地植被资源破坏严重;废水排放造成径流区域水土流失较严重。较轻区(III)评估区除环境影响严重区以外的区域,面积

34、8.14hm2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未造成含水层破坏。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未压占和破坏的土地植被资源。三、预测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矿业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矿山为露天台阶式开采,开采结束后最终边坡角45,山体开挖破坏原山体结构,降低了边坡稳定性,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较大。 2、建设用地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 (1)办公生活及附属设施 办公生活区及附属设施原始地形平缓,场地建设进行开挖平整,切填方高度0.5m2m,切方边坡采取加固措施,边坡稳定性较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35、、危害性小。 (2)废土场 采区及场地建设前进行了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层、开采的废土堆放在采空区,避免造成新的土地破坏。废土堆放经压实,预计未来最大堆高可达3m,堆放边坡坡度大于40,边坡下游设置挡土墙,边坡稳定性较好。雨季诱发小型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 (3)矿石场 矿石场为开采矿石堆放场地,位于采空区平地,地形平坦。矿石开采形成开采边坡,边坡岩性为厚层石灰岩,稳定性好,引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预计未来将堆放大量开采矿石,堆放边坡稳定性较差,引发小型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 3、矿山本身可能遭受现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工业场地内设施遭受废石、矿石堆放形成不稳定

36、边坡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害性大;矿山为露天开采,采区采矿活动遭受崩塌及滑坡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表土堆放边坡稳定性较差,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 (二)矿山含水层破坏影响预测评估 矿山开采深度+51.7+57.6m,目前已采区开采到+51.7m,拟采区深度+51.7+57.6m,开采矿体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拟开采矿体与地下水联系少,对含水层结构破坏较轻;矿石化学成分稳定,对水质影响较小。 小结:评估区对含水层破坏较轻。 (三)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 评估区范围内无重要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工业场地的建设对原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破坏程度严重。未来矿山不新建工业

37、场地,不会造成新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但场地的使用进一步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废土大量堆放也将彻底改变原来的地表形态,破坏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随着矿山不断开采,采空区的加大,形成的开采边坡可能引发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严重。 小结:评估区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四)对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 由于采矿活动的不断进行,工业场地内生产、生活中机械、人工进一步破坏土地植被资源,采矿剥离的表土及矿业活动中产生的废石堆放将会进一步破坏土地植被资源,破坏程度严重;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加剧和长期自然条件(大气降水)的影响下,开采边坡、切填方边坡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

38、害进一步造成土地、植被资源的破坏,破坏和影响严重;采区的开采将完全失去原有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改变该区域土壤结构,破坏林地植被;影响程度严重。 因矿业活动的不断加剧,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还会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将使采区及工业场地周边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受影响的土地主要为林地,影响程度严重。 小结:评估区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 在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进行现状与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0223-2011)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矿山

39、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依据对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破坏与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等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和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二个级别二个区,见表3-4。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I) 工业场地建设、采场公路的建设时进行了开挖平整,局部区域切填方最大达2m。矿石开采、山体开挖破坏山体稳定性,形成的最终边坡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废土、表土堆放边坡稳定性差,坡度较大,危害性较大。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场地建设及采区开采使得该区域内土地、植被资源遭到破坏,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地形地貌景观。破

40、坏影响程度严重。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III) 评估区内除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以外的区域,面积8.14hm2。占评估区面积的89.25%。该区域内未造成土地植被资源、含水层破坏及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受工业场地、采场公路建设及矿石开采影响较轻。 表3-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说明分区面积(hm2)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区0.98工业场地、采区、堆土场、采场公路及附近区域切填方边坡,废石、表土堆放引发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较大。工业场地、采场道路建设及采区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类型、破坏了原有地貌类型,影响严重该区域地表植被完全被破坏,破坏前剥离

41、了表土,造成了破坏,影响较严重较轻区8.14评估区内其他区域引发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害性较小。未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该区土地资源未被破坏 (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小结 1、矿业活动引发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大,危害大。 2、矿山开采活动可能遭受滑坡及崩塌的可能性大,危害大;工业场地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大;道路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小。 3、评估区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评估区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5、评估区对含水层破坏较轻。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一)分区原则 1、在矿山环境现状和预测

42、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的异同,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分区。 2、根据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和差异性分区。 3、根据“边开采边治理,分期治理”的原则分区。 (二)分区方法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F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表4-1),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注: 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区

43、域重叠部分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二、分区评述 根据前述分区原则及方法,将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二个级别二个区。 1、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I) 重点防治区面积约0.98hm2。主要包括矿山工业场地、矿山公路、采区及附近的区域等。该区受矿业活动影响引发地面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工业场地建设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植被资源破坏严重,对局部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植被资源影响严重;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工业场地建筑、矿山公路及林地,治理对象为建设和采矿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占用和破坏的土地。 主要治理工程措施:对不稳定边坡修建挡墙,上游修建截排水沟,工业场地外围

44、修建截排水沟,场地废弃后对其进行土地恢复;堆土场修建挡土墙,修建污废水集水池;对工业场地空地进行绿化;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取锚杆、支护及修建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对采区进行土地植被恢复。 2、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III) 评估区内除重点防治区外的区域,面积为0.98hm2。该区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对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的破和影响轻;治理对象为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可采取设置地质环境监测点方式,防治该区可能产生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治理。表4-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分 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位 置主要包括工业场地、矿山公路、采区及附近区域评估区内除重点防治区以外

45、的区域面 积0.98hm28.14hm2地质环境问题土地资源与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采区开采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场地建设及采区开采破坏原地形地貌景观;场地及公路建设切填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局部土地资源与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等影响程度现状评估严重较轻预测评估严重较轻危害对象土地、植被资源、公路、采区内工作人员及工业场地等土地、植被资源防治措施进行土地恢复、植被重建,修建排水沟、挡墙、集水池等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等进行土地恢复、植被重建,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等。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一)坚持矿产资

46、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 (二)谁破坏、谁治理原则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明确采矿权人与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金费的保障制度。 (三)坚持“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矿区外植被。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工业广场、汽车运输道路采

47、取绿篱性树种,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绿化结合起来。矿山开采破坏的林地、耕地要进行治理,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时治理,对生产及生命财产有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要彻底消除。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 (五)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的原则,在方案初期即进行总体规划,根据矿山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分步进行实施。 (六)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 恢复治理方案的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48、治理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实施,可以减少因工程建设及矿石开采对评估区及周围地质环境破坏,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着眼于未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管理机制,规范矿业活动,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矿业活动协调发展。 2、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3a2014a) 对工业场地进行保护,做好评估区内对重点保护对象所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 对临时占用的已确定不需要的平地、边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边开采边治理,有效利用已有的治理措施,做好动态监测,尽量不让污染物外排。 设置地质环境监测点,对保护、治理工

49、程进行维护,有必要时需进行补充修改以趋完善。 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系统,对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包括矿区范围内矿业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2)中远期目标(2015a2017a) 对中远期矿山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对矿山临空面采用锚固措施,防止崩塌灾害的产生。 认真落实采场及工业场地土地、植被恢复工作,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到最佳状态。 做好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工作,将矿业开采对区内土地资源的破坏,含水层的破坏降到最低。设置环境监测点,对矿山地质环境薄弱点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采区开采任务结束时应继续对矿区地质、土壤、水环境等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如果有因为矿业开发所遗留的环境问题应妥善处理完毕。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