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_第1页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_第2页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_第3页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_第4页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201600) 刘炳霞摘要: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历史教材一直作为最核心的传统历史课程资源。本文作者在二期课改新理念指导下通过补充典型史料、重新梳理线索、设计学习训练,充分开发与利用历史教材,更合理更有效地发挥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关键词:二期课改 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教材 开发与利用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紧紧地挂上了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只是教师的教本,

2、学生的学本,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必须恪守的“圣经”,但无可否认教材依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因此使用旧教材的历史老师更需要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把具体的教学活动放到更大的背景中来研究,大胆的进行教材的重新开发与利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有效的合理的课程资源。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补充典型史实材料,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重点、难点:高一历史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中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只用了极短的篇幅,极概括地作了简单的介绍。我

3、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上承洋务运动,下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及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是这个阶级,它的特点、它的局限性又影响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命运。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如何理解这个阶级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又是一个难点。但教材并未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浅出地分析,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把问题讲清、讲透。所以我选择了一些丰富生动的史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并在洋务运动讲完后单列一个章节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讲民族

4、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下为补充材料)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1(P57) 材料二:公和永怡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是年,三厂建筑告竣;越年,同时开工。斯时运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意大利)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2(P46)民族资本家外国资本主义问题: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民族资本家和外国资本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三: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

5、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因为它的加工费比用牛磨面低廉,而且磨出的面粉精细纯白,所以很受群众欢迎。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石 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修水路以代海运”。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不安本分”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3(P57)民族资本家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问题:1.如果李福明的面粉厂想要继续维持下去,他该怎 么办?2.从材料三中你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势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民族资本家与本国封建

6、势力、外国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妥协性的阶级特点就跃然纸上了。同时史论结合的基本史学方法得到了渗透,培养了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二、调整教材中原有知识点的顺序,理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一起顺理成章地分析历史。高一历史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下列三节,分别是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段历史时间跨度从19121921年,并不算长,但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难很混乱,主要是因为这一章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7、,既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还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再加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革命党人的斗争、无产阶级的壮大等众多的头绪交织在一起。如果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内在逻辑关系没理顺的话,学生感觉杂乱是难以避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一章节的线索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以下知识结构:第一节:革命党人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斗争:一、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二、北洋军阀的分裂及斗争:(略)三、反对段祺瑞的独裁(护法运动)(背景、经过、结果)这样的线索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把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散落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了,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一目了然,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为维

8、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的斗争,但斗争的对象不相同。第二:学生很容易看出段祺瑞完全继承了袁世凯的衣钵,在专制统治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军阀的黑暗统治也就不言而明了。第三: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的斗争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之争,突出了体现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学生容易把握。第二节:黑暗中孕育着光明的因素:一、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三、阶级方面: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突破了原有的知识框架,把原来的三节变成两节,并把原来第二节中的五四运动和原来的第三节合并调整形成了新的第二节。我认为正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阶级才在思想

9、文化上喊出了科学民主,才有力量掀起新文化运动,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一次振聋发馈的思想解放运动,尤其是推动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爱国运动中,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中的干将陈独秀、李大钊则领导了五四运动。经过这样一调整,第一:历史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被很好地理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凸显出来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就能接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致就浓厚了。第二:我把以上这些因素用“光明”一词概括也就暗示了他们对以后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为以后的学习作了铺垫和准备。第三:教师在这样的讲授分析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分析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同时教师

10、对教材的调整和重新梳理也鼓舞了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的意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这样在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三、努力改进学习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实践和摸索中,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我都设计了相应的反馈练习。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在课程的学习训练中努力突出史料、史法在历史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思维准则。例: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孕育光明的因素一节课后,我引用了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的话:“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设计以下问题: 1.诸多因素是指什么?2.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具备的?3.这种转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引入这段材料并设计问题,学生在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的把握及理解。再例如:针对甲午战争一章中三国干涉还辽这一知识点,我引用了香港版中国近代史教材中的一幅漫画,并设计了以下问题。看图说史: 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手持剪刀者是哪些国家?他们为什么要手持剪刀干涉渔夫? 3.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史上各国关系谈谈你的感想?这幅漫画创设了一种新情景,直观生动地将当时俄法德三国与

12、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斗争体现出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问题1、2的设计立足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认清三国干涉还辽的本质。而问题3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从三国干涉还辽而拓展到近代的国际关系,让学生的历史视角更加开阔,历史思维更具广度和深度。学习训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如何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训练,用足、用活学习空间,达到课标中共性与个性的发展目标,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综合发展效果,应是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训练及其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4(P90)。当然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实践努力的方向。四、历史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积极

13、主动地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教师是整个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也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二是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补充材料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三是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实际情况、学校实际情况和教材实际情况

14、对教材重新整合,学习训练也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盲目的开发与利用教材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哗众取宠的形式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以上是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开发与利用的一点体会,其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方案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既要用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既要当好历史教师又要超越历史教师,实实在在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参考文献:1中国近代现代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希扬·互动课堂M。北京:中国少

15、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3中国近代现代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S。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LIU Bingxia(Subsidiary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00,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

16、ackground of the second course reform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 are paid attention to more and more by people.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material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central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 all the time. Under the guide of new idea of second course reforming, this text supplements the typical historical data, combs the clue again, designs study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