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中学课程学习目标:一、课程基本概念、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及其影响因素、和历史上出现的课程流派(述评)二、课程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课程的设置与结构以及课程实施及其基本实施状况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一)广义: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二)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辨:课程就是某一门学科)二、课程编制一、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一)课程计划1、含义: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辨:课程计划是教学计划)2、组成部分教学科目设置(核心);学科顺序

2、;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标准1、含义: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辨: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2、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基本)(三)教材1、含义: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和工具。(辨:教材就是教科书)2、教科书(1)含义: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法要求编制的、系统的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基础性;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各学科和教材的衔接性;考虑现实性和差异性二、课程编制(设计、开发)的模式(方案)(一)目标模式(泰勒原理)1、泰勒:课程理

3、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行为目标之父2、四个基本问题: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学习结果(二)过程模式(斯滕豪斯)过程为中心;首倡教师为研究者三、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学科的依据四、课程流派(一)学科(知识)中心课程理论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巴格莱2、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3)课程应该由学科专家来开发3、优缺点: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以及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过分关注知识,关注学科的逻辑性,以致于忽视了经验、心理逻辑、实用性。(二)活动(

4、儿童或是经验)中心课程理论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罗杰斯2、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以学生的经验、兴趣为基础,学校教学要以活动为核心(3)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3、优缺点:经验主义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过于注重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对学科自身的逻辑照顾不够,容易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迪厄、弗莱雷2、观点(1)社会中心课程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2)课程内容是社会问题,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3)吸收不同的社会群体参

5、与到课程开发来3、优缺点:学校具有变革社会的功能,学校课程的设置确实应当结合社会生活,但是过于强调课程为社会服务,容易扼杀学生的主体性。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和特征一、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一)学科课程(分科课程)1、含义: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2、观点3、优缺点:能够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使学生迅速掌握人类种族经验,但是过多地考虑知识的逻辑和体系,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把握世界(二)活动(儿童中心、经验)课程1、含义: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

6、决问题,锻炼能力2、观点3、优缺点: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注意心理逻辑;但是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三)综合课程1、含义: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一门学科。2、类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问题)3、优缺点:促进知识的综合化,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师资问题难以解决二、根据课程修习进行的分类必修课程(共性);选修课程(个性)三、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四、根据课程形态进行的分类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第三节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一、课程改革

7、的背景(人力资本,舒尔茨)二、课程改革的理念(一)整体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取向);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个人取向)(二)具体的理念1、三位目标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2、综合发展观3、内容联系观4、学习方式观5、发展评价观6、校本发展观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六大方面)(一)课程功能(价值):关注过程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二)课程结构: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三)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四)课程实施(学习方式):培养能力(五)课程评价:促进发展(六)课程管理:注重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四、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

8、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性和能动性)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目的)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师生关系)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行为转变七、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八、新课程设置与结构(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

9、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品德与生活、艺术(音乐、美术);中高年级开品德与社会、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研究性学习1、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特点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概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

10、在教学理念上,它强调学生本位在教学设计上,它强调问题本位在教学评价上,它看重过程本位九、课程实施(一)含义: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二)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创生取向(三)课程实施的模式研究开发推广(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实施状况第三章 中学教学学习目标:一、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三、教学环节、方法、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述评)四、我国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趋势第一节 教学的概述一、含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二、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

11、有效途径(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三、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认识发展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重本质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中特殊性在于:间接性、间接性、领导性、教育性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教学过程的规律(一)教学过程中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应注意问题(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机制4、历史上出现的两种观

12、点形式教育论者(洛克、裴斯泰洛奇);实质教育论者(斯宾塞)(三)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应注意的问题(四)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1、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2、非智力活动又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3、应注意问题(五)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2、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应注意问题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第三节 教学环节、常用方法及组

13、织形式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先决条件)备教材(掌握教材的三个阶段:懂、透、化)、备学生、备教法(二)上课(中心)1、课的类型和结构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目的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四)课外辅导1、目的2、要求(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方法(1)观察法(2)测验法(测验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3)调查法(4)自我评价法2、方式二、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直观手段四大

14、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动作直观2、基本要求(二)启发性原则(三)循序渐进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五)发展性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八)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九)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三、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一)讲授法1、四种:讲读、讲述、讲解、讲演2、基本要求(二)谈话法(问答法)1、两类:复习谈话、启发谈话2、基本要求(三)练习法1、种类2、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四、常见的教学组织

15、形式(一)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二)班级授课制(三)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内部分组(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度(契约)(五)特朗普制五、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一)班级授课制(基本)1、含义: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优缺点(二)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辅助)(三)复试教学(特殊)第四节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一、主要观点:激进革命论和稳健改革论二、主要趋势(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1、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并重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3、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二)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当前改革的基本策略1、运用整体性观点,进行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等的全面改革和实验,使各种教学因素有机地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