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解读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5/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1.gif)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解读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5/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2.gif)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解读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5/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3.gif)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解读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5/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4.gif)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解读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5/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865a2f25-2148-4c25-b8be-00e7d1156dfb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08生态环境 第17卷第5期(2008年9 月)生态环境 2008, 17(6): 2107-2111Ecology and Environment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戴纪翠1,2,倪晋仁1,2*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 2.北京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摘要: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入手, 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对底栖动物尤其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利用指示物种、预测模型和底栖生物的完整性指数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水
2、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如何完善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并综合运用其他评价技术,以及结合评价结果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将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基金项目:深圳市环境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戴纪翠(1977年生),女,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通信作者:E-mail: nijinren .c n收稿日期:2008-06-13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底栖生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X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生态系统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众多学者
3、的共识。水 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产品,还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 境的功能。但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 排放强度的增大,轻视保护水资源使水环境功能遭 到了严重的破坏,并直接导致了河流断流、湿地丧 失、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 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 1'2。因此如何评价生 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水利科学、生态科学和 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4。水生态系统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 生理功能、种类丰度、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等,因此生物评价法已成为评价河流生态系
4、统健康状况 的重要手段,而以鱼类、硅藻与大型无脊椎动物为 对象的指示物种方法仍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 要研究方法。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 定居动物代表类群之一,影响着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和营养循环,如在水底能加速碎屑的分解, 并能调节沉积物-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 自净等。底栖动物群落是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淤泥质河口潮滩生态系统中, 底栖亚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态中心,而底栖动物群落在这个动态中心里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 位置。由于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对于环境条件的 保护特别敏感,因此常常被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动 物6-7,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
5、1672-2175( 2008)05-2107-05中8。本文在系统讨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研究 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底栖动物尤其是大型底 栖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及其 角色,并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 了剖析,以期对相关的生态建设、受损水生态系统 的修复技术的研发和科学管理有所指导和促进。 1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体系9。Rapport10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生态系统医学”的概念,认为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稳定且可持续 发展、没有病痛反应、随时间的推移具有活力并且 能维持其组织及自主
6、性,并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 复。之后他又首次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11,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其所具有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 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Schaeffer12等认为当生态系统功能未超过阈限时则该生态系统是健康的。 Costa nza13提出健康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活力、组织 性和反作用力,生态系统越健康,其从干扰中的恢 复能力也就越大。Mageau网提出健康的生态系统应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受到干扰有良好的恢复能力。 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在1999年将生态系统健康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预防性的、诊断性 的和预兆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
7、康之 间关系的一门科学15。在国内,崔保山16认为生态 系统健康是指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未受 到损害,关键生态组分和有机组织被完整保存,且 缺乏疾病,对长期或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扰动能保持E-mail: daijc着弹性和稳定性,整体功能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活力和相应的生产率,其发展的终极是生态整合 性,对压力是具有弹性的。目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其评价方法、生态系统健康与人 类健康的关系、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各 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方法17,其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对不同 类型生态系统,乃至宏观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8、 以及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机理的研究成为热点,研 究领域已迅速扩展到湿地、湖泊、河流和海洋等生 态系统。2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角色 2.1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陆生生态系统中对物质分解起重要作用的 是微生物,而在水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 物对物质分解起着重要作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一般都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 功能的完整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大型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亚系统,是生态系统 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积极的消费和转移者,并 通过摄食、掘穴和建管等扰动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着水生态系统。如在以碎屑食物链为主导的河口 湿地生
9、态系统中,底栖动物处于系统的中间环节, 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的 关键性作用,对区域污染物的代谢、迁移和转化,沉积物的扰动和局部生境的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底栖动物以摄食碎屑物为主,包括其中的植 物凋落物、藻类和微生物。而其自身又是湿地大多 数鸟类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19。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分布是决定湿地鸟类空 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20。尽管目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方法很多, 但是大致来说,不外乎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 价法。本文将主要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底栖动物 尤其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中的角色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分析。2.2 生
10、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方法是指通过监测一些生物或其类 群的数量、生物量、生产力、结构指标、功能指标 及其一些生理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来描述生态系 统的健康状况,其中应用较多的就是指示物种法和 预测模型法。2.2.1 指示物种法鉴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经常需要采用一些指 示类群来监测生态系统健康21。指示物种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是依据生态系统 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或环境敏感物种等的数量、 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来描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 来说,生态系统在没有外界胁迫的条件下,通过自 然演替为这些指示物种造就适宜的生境,致使这些 物种与生态系统趋于和谐的稳定发展状态。当生态 系统受到外界胁迫
11、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 影响,这些指示物种的适宜生境受到胁迫,它们的 结构功能指标将产生明显的变化22。利用指示物种法来评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前人已经做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如 Hatcher等23收集了大量数据研究 珊瑚礁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论表明人类 也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表征人类活动的 指标应包含于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 系中;Robert宙和Jessup25也分别选取海牛和南方 海獭作为单物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的指示物种。近年来,底栖无脊椎动物、藻类、鱼类、鸟类 作为一个可行的指标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底 栖无脊椎动物在90%的项目中被选择为指示性物种。
12、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是最常用的一组,可以 成功地用来评价相应地区的环境质量。这与大型无 脊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26:不易移动,可以反映其生 境的大部分条件;许多种类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占 据了几乎所有的消费者营养级水平,能完成一个完 整的生物积累过程。这些特点使得大型无脊椎动物 成为评价中的最佳选择,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水环 境评价研究中27。学者根据北美五大湖湿地的鱼类 和环境资料数据建立了湿地鱼类指数(WFI)来评价海岸带湿地质量。Braz ner31等在北美五大湖岸线的 450个点收集了大量的六类生物(鸟、鱼、两栖类动物、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湿地植物和硅藻属)数据 资料,作为研究分析对人类干扰
13、的大区域范围内各 类生物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食虫的鸟类和硅藻 类对人类的干扰最为敏感,其次为湿地植物、鱼和 大型无脊椎动物受人类的干扰影响最小,通过这些 指标的监测可以反映大尺度湿地健康的变化状况。虽然采用生物类群指示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取 得了很大进展,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常用方法,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指示物种的筛选不明确; 又如即使是提出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指示中的很多物 种都具有很强的移动能力,对胁迫的耐受程度比较 低,与生态系统变化的相关性比较弱,并且很少有 哪个脊椎动物能够符合多个标准28。另一方面,用于指示生态系统健康的无脊椎动物通常是分类等级 较高,难以测定每个物种的作用,同
14、时这些物种中 有些可能不必要甚至不合适29。指示生物只是指示 戴纪翠等: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2111存在着一定的适宜指示物种的生态环境,而指示物 种的减少是否会对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及其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均难以确定,因此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系 统的变化趋势。如Boulton30在研究中发现指示物种 变化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性质的变化相关性很 小。关于指示物种法中所涉及的种群多样性指数测 量及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也存在着争论。2.2.2预测模型法作为生物评价的一种,预测模型法也已经从单 纯的水质评价借鉴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研究 中。预测模型法选择无人为干扰或人为干扰最小的 样点为
15、参考点,建立理想情况下样点的环境特征及 相应的生物组成的经验模型,比较观测点生物组成 的实际值(0)与模型推导的该点的预期值(E),以0/E值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价32。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 类群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如RIVPACS和澳大利亚的河流评价计划(AusRIVAS)等都是基于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监测上的河 流状况评价模型33。两者均以大量未受污染地点的 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和栖境资料为基础,根据种类 组成和相似性用聚类分析建立参照类群,并用逐步 判别功能分析法筛选出与各参照点底栖动物群落 组成有密切关系的变量,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 纬度、经度、海拔、底质组成等生物学性状
16、,建立 判别函数。评价时,将监测点的非生物学性状数据 输入模型,选择合适的参照类群,以监测点与参照 类群之间的种类相似程度判断水质级别34。借鉴水体快速生物评价的有关思想,并根据湿地泥沙自身 的特点,特别考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湿地动态变化 的特点,倪晋仁35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地动态评价 的方法,其是再类比澳大利亚水体快速生物评价的 基础上提出的,根据比较观测点的生物组成的实际 值(O)与参照点的生物群落预期(E),以O/E值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快速评估,0/E比值可以在0 1之间变化,比值越接近于1,则说明该点的健康状况越好。该种方法已经被成功用于深圳湾河口湿地的 快速评估中36。虽然利用大型底栖
17、无脊椎动物预测 模型法主要是通过单一物种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状况进行评价,并且假设任何变化都会反映在这一 物种的变化上,一旦出现水环境健康状况受到破 坏,但并未反映在所选物种的变化上,就无法反映 生态系统的真实状况。2.3 多指标评价法单个生物参数只对一类或几类干扰反应敏感, 所以单独一个生物参数并不能准确和完全地反映 水体健康状况和受损程度。生物评价中应用较多的另一种方法是多度量指数法。基于其群落结构特征 而构建的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应用最广泛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之一。生态系统健康可 以通过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完整性来体现37。生物完整性指数(IBI)主要是从生物集合体的组成
18、 成分(多样性)和结构两个方面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 况,是目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 之一 38一39。主要是用多个生物参数综合反映水体的 生物学状况,从而评价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它 是一种既可定量描述人类干扰与生物特性之间的 关系,且对干扰反应敏感的一组生物指数,它是有 Karr40最先提出并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建立的。IBI最初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共有 12个测量指 标。IBI得到许多研究者的支持,并分别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藻类、浮游生物、湿地、溪流和河口 地区的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类型生物中进行了应用 41。IBI已广泛应用于水生态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环境工程评价、政策和法律
19、的制订,也被许多环保 志愿者组织所采用。目前美国EPA已将水质生物评价的重点转向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其核心就是IBI 42。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最早由 Kerans43 (1994)提出,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 完整性指数。Genito等44(2002)研究了大型底栖无 脊椎动物群落构成与土地使用状况之间的关系,发 现采样点上游农业用地面积大于40%时,底栖动物群落中的敏感类群的种类数就越低,农业生产活动 就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Diaz45归纳了 B-IBI分值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标准:=5为高环境质量;3.04.9为良好;2.72.9为轻胁迫;2.02.6为胁迫; <2为
20、严重胁迫。王备新46据安徽黄山地区溪流的33 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Pearson相关性和判别能力分析,确定B-IBI指数 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 单元%、粘附者%、敏感类群和BI指数构成。建 立了适合祁门县溪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B-IBI标准,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李强47通过熵值权重系数计算B-IBI值对西苕溪的健康状况进行 评价,研究还表明,B-IBI指数与栖境指数、水温和 海拔显著相关。3研究展望目前人们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越来越重视,研究报 道也相对较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通 过上述研究和分析不难看出,底栖动物尤其是大
21、型 底栖动物具有易采集、种类多、对各种干扰反应敏 感以及比较容易鉴定等特点,使得它们在水生态系 统健康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生生物评价信息是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水生 生物信息如生物完整性指数和预测模型法在水生态 系统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综合应用这些方法与其 它评价指标进行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管理,都是尚需完善和研究的内容。另外,通过底栖动物的多 样性指数等各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受损水 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系,建立适合于生态 恢复与重建工程的生物学评价标准也是学者们努力 的方向之一。除此之外,随着3S等定量化的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应用,利用底栖生物评价生态系统
22、健康 的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这必将大大提高人 们对大尺度生态系统管理的能力。参考文献:1 孟伟,苏一兵,郑丙辉.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 2(4): 242-246.Meng Wei, Su Yibing, Zheng Binghui.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Chinese river basinsJ.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
23、ydropower Research, 2004, 2(4): 242-246.2 孟伟,张远,郑丙辉,等.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代 流域水环境管理战略研究”专栏序言J.环境科学学报,2007, 27(6): 906-910.Meng Wei, Zhang Yuan, Zheng Binghui, et al. The significance, challenge and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health method in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24、 management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7, 27 (6): 906-910.3 NORRIS R H, HAWKINS C P. Monitoring River healthJ. Hydrobiology, 2000, 435: 5-7.4 庞治国,王世岩,胡明罡.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展望J.中国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 4(2): 151-155.Pang Zhiguo, Wang Shiyan, Hu Minggang. Assessment of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pro
25、spectJ.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2006, 4(2): 151-155.5 唐涛,蔡庆华,刘建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2, 3(9): 1191-1194.Tang Tao, Cai Qinghua, Liu Jiankang.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assess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2, 3(9): 1191-1194.6 陈家宽.
26、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51-169.Chen Jiakuan. Overview of Shanghai Jiuduansha Wetland Nature Reserv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151-169.7 陆健健.河口生态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Lu Jianjian. Estuary EcologyM.Beijing: Ocean Press, 20038 YEOM D H, ADAMS S M. Assessing effects of stress across levels o
27、f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using an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index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7, 67(2): 286-2959 宋轩,杜丽平,李树人,等.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 评价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37(4): 375-378.Song Xuan, Du Liping, Li Shuren, et al. Study advances in the concep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ssess
28、ment of ecosystem health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3, 37(4): 375-378.10 RAPPORT D J, COSTANZA R, MCMICHAEL A J. 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J. Trends in Ecology of America, 1979, 60:180-182.11 RAPPORT D J. What constitute ecosystem health?J.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1
29、989, 33: 120-132.12 SCHAEFFER D J,COX D K. Establishing ecosystem threshold criteria. Ecosystem Health-New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2.13 COSTANZA R, NORTON B G. Ecosystem Health: New Goal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2, 23
30、-41.14 MAGEAU M T, COSTANZA R, ULANOWICA R E. 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healthJ. Ecosystem Health, 1995, 1: 201-213.15 MC MICHAEL A. J, BOLINB B, COSTANZA R, et 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health: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J. Bio
31、science, 1999, 49: 205-210.16 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理论J.生态学报,2002, 22(7): 1005-1011.Cui Baoshan, Yang Zhifeng. Establishing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on Wetlands I. Theoretical Framework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7): 1005-1011.17 许凯扬,叶万辉.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J.生态科学,2002, 21
32、(3): 279-283.Xu Kaiyang, Ye Wanhui. Ecosystem health and biodiversityJ. Ecological Science, 2002, 21(3): 279-283.18 WALLACE R L, RICCI C, MELONE G. Acladistic analysis of pseudocoelomate (aschelminth) morphologyJ. Invertebrate Biology, 1996, 115(2): 104-112.19 masero j a., perezgonzalez m, basadre M
33、, et al. Food supply for waders (Aves: Charadrii) in an estuarine area in the bay of Cadiz (SW Iberian Peninsula)J. Acta Oecologica, 1999, 20(4): 429-434.20 ATKINSON P W, CLARK N A, CLARK J A, et al.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shellfish stocks and winter weather on shorebird populations: results of a
34、 30-year study on the Wash, EnglandM. BTO Research Report No. 238. BTO, Thetford. 2000.21 HILTY J, MERENLENDER A. Fauna indicator taxa selection for monitoring ecosystem health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0, 92: 185-197.22 NOBLE I R, DIRZO R. Forests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J. Scierax, 1997, 277
35、: 522-525.23 HATCHER B G, HATCHER G H. Question of Mutual Security: Explo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Health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and Coastal CommunitiesJ. Ecohealth,2004, 1(3): 229- 235.24 ROBERT K B, AGUIRRE A A, JAMES P. Manatees as Sentinels of Marine Ecosystem Health: Are They the 2000-pou
36、nd Canaries?J. Ecohealth, 2004, 1(3): 255-26225 JESSUP D A, MILLER M, AMES J, et al. Southern Sea Otter as a Sentinel of Marine Ecosystem HealthJ. Ecohealth, 2004, 1(3): 239-245.26 DAUVIN J C, RUELLET T, DESROY N, et al. The ecological quality status of the Bay of Seine and the Seine estuary: Use of
37、 biotic indices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7, 55: 241-257.27 DAVIS J, HORWITZ P, NORRIS R, et al. Are river bioassessment methods using macroinvertebrates applicable to wetlands?J. Hydrobiologia, 2006, 572:115-12828 VITOUSEK P M. 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 ecosystem J. Science, 1997, 277: 4
38、94 - 499.29 孔红梅,赵景柱,姬兰柱.生态学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4): 486-490.Kong Hongmei, Zhao Jingzhu, Ji Lanzhu. Assessment method of ecosystem health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2, 13(4): 486-490.30 BOULTON A J. An over view of river health assessment: philosophies, practice, problems and prognosis. Fr
39、eshwater Biology, 1999, 41: 469-479.31 BRAZNER J C, DANZ N P, NIEMI G J, et al. Evaluating geographic, geomorphic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Great Lakes wetland indicators: multi-assemblage variance partitioning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7, 7(3): 610-635.32 HAWK INS C P, NORRIS R H, HOGUE J N, et al.
40、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models for measuring the bio logical integrity of streams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456-1477.33 SIMPSON J C, NORRIS R H. 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river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USRIV AS models and outputsM. In Wright, J. F., D. W. Sutcliffe & M.
41、T. Furse (eds), Assessing the Biological Qualityof Fresh Waters: RIVPACS and other techniques. Freshwater Biological Assessment, Ambleside, U.K. 2000, 125-142.34 WRIGHT J F. An introduction to RIVPACS. In J. F. Wright, D. W. Sutcliffe, & M. T. Furse (Eds.), Assessing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fr
42、esh waters Ambleside, UKM. Freshwater B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0, 1-2435 倪晋仁,方圆.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I)理论J.环境科学学报,2000, 20(6): 665-669.Ni Jinren, Fang Yuan. Dynam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for wetland sediments-(I) Theory 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0, 20(6): 665-669.36 方圆,倪晋仁,蔡立哲.湿地泥沙环境动
43、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II)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0, 20(6): 670-675.Fang Yuan, Ni Jinren, Cai Lizhe. Dynam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for wetland sediments-(I) Application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0, 20(6): 670-675.37 BUTCHER J T, STEWART P M, SIMON T P. A benthic community index for streams in the northern
44、lakes and forests ecoreg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3, 3(3):181-193.38 ODE P R, REHN A C, MAY J T. A quantitative tool for assessing the integrity of southern coastal California streamsJ.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05, 35(4): 493-504.39 SILVEIRA M P, BAPTISTA D F, BUSS D F, et al . Application of
45、 biological measures for stream intergrity assessment in south-east Brazil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5, 101:117-128.40 KARR J R. Assessment of biotic integrity using fish communitiesJ. Fisheries, 1981, 6 (6): 21- 27.41 张远,徐成斌,马溪平,等.辽河流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指 标与标准J.环境科学学报,2007, 27 (6): 919-
46、927.Zhang Yuan, Xu Chengbin, Ma Xiping, et al. Biotic integrity index and criteria of benthic organizms in Liao RiverBasin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7, 27 (6): 919-927.42 BARBOUR M T, GERRITSEN J, SNYDER B D, et al. 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 for Use in Streams and Wadeable Rivers : Per
47、iphyton ,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 ( 2nd Ed )M. Washington DC: EPA 84120B2992002.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Water. 1999.43 KERANS B L, KARR J R. A 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for rivers of the Tennessee Valley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994, 4: 768-785
48、.44 GENITO D, GBUREK W J, SHARPLEY A N. Response of stream macroinvertebrates to agricultural land cover in a small watershedJ.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2, 17:109-119.45 DIAZ R J, RANDY CUTTER JR G, DAUER D M. 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status of benthic habitat quality in the Virginia Chesapeake Bay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003, (285-286): 371-381.46 王备新,杨莲芳,胡本进,等.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B-IBI评 价溪流健康J.生态学报,2005, 25(6): 1481-1490Wa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小区火灾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化训练探讨
- 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践
- 班级环境卫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 4《机械摆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预习 新知早知道1(教用文档)说课稿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日本食品业A公司特许合同样本
- 2025年银行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1小蝌蚪找妈妈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家庭燃气和煤气防火安全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5年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DB3713T 340-2024 实景三维数据接口及服务发布技术规范
-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长沙专用)(考试版)
- (工作规范)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 车间空调岗位送风方案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