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师说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咬文嚼字句读(dòu) 阿谀(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 李蟠(pán)老聃(dn)
2、否(fu) 经传(zhuàn) 贻(y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作名词,有三种情况: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姓:孔子师郯子师襄作动词,有三种情况:“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不耻相师(2)其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
3、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两个词,“句”和“读”)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可耻)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剖析:这是一个判断句。这
4、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依靠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字,以表示提顿(待解释),在句末用助词“也”字,以表示肯定的语气。谓语是“所以”和“传道”“受业”“解惑”三个动宾词组组成的名词性结构,即“所”字结构。“所以”在这里表示跟行为有关的人。“以”当“用”讲,“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可以译作“(是)用来传授道理、讲解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这是文章中的一个观点性语句。第一次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授)业”“解惑”。韩愈将“传道”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见解,在今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剖析:这句话译为:(我)哪里追究他们的生
5、年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呢?像这样的句子,要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单照课本注释串讲一下显然不够,最好是通过句法分析,即通过划分成分来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方能事半功倍。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生年。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这是一个单句,动词“知”的主语“吾”承前省略了,“知”的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它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即作“知”的宾语。“于吾”作“生”的补语;“于”作“比”讲,介绍比较的对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
6、准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学风、不耻下问的胸襟。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剖析:这是一个判断句。主语和谓语都由“所“字结构来充当,两者的不同仅在“道“字和“师”字的一字之差。“所”字是结构助词,它的作用是放在动词(或主谓结构中动词)的前面,表示这个动词(或主谓结构)是作定语,用来修饰那个中心词的。“所存”等于“所存之处”。“道”是“所存”的定语,“之”字表示这种关系。但译成白话,这个“之”字可以不译出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按结构可以译为:道理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意思是:道在什么地方,老师也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地方有道,什么地方就有老师。这是韩愈明确提出的择师标准,这种“师道”的标准
7、是难能可贵的,特别在当时没有从师风气的社会背景下,这既是标准,也是口号。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剖析:这句话译为: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师道之不传”是主语,谓语是“久”字,这个“久”字本是“传”的状语,“师道久不传矣”,今为突出“久”的意思,而将它移到谓语的位置上,借以加强“久”字的分量。句末语气助词“矣”字表示对上述现象的肯定,相当于“了”;句中语气助词“也”字放在主语后面,作用是略作停顿,以缓宕语气,相当于“啊”。“之”是结构助词,置于主语谓语之间,作用是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只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因而也就表示了未完的语气。这样用的“之”字,一般可以不译出。这句话表明了当时恶
8、劣的社会风气,也是韩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当时这样做、这样说的勇气,明白为什么韩愈“抗颜为师”会招来那么多的非议。二、重点语段“古之学者必有师”至“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剖析:本段是师说中的关键性语段,其论证层次十分清楚。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
9、中心论点。第二层,作者从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作者从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的道理,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从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在这一小层中,共两个分句。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在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审美鉴赏气势磅礴,
10、先声夺人 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理论本身的说服力、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从而形成了文章的夺人气势。 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挡。 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 第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光电信息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商学院《广播电视节目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4年河南信阳师范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4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工业园区拆迁安置补偿协议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解除条件合同
- 培训积分制:量化培训效果
- Unit 6 Topic 3 Section 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排气系统管件合作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打印机硒鼓密封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 2024年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ERP流程及操作手册
- 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
- 武器讲解课件
-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课件-分布系数(分数)图像
- 支委委员辞去职务申请书
- 【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与思考5300字】
- GB/T 35274-2023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 新员工入职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基于CHFS数据的江苏省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分析报告6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