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GSM交换统计_第1页
第9章 GSM交换统计_第2页
第9章 GSM交换统计_第3页
第9章 GSM交换统计_第4页
第9章 GSM交换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交换统计网络维护与优化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和依据,交换机统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网络的运行状况和运行质量,交换统计的合理规划,统计数据的采集、分析是网络维护优化必不可少的工作,帮助维护人员有效掌握网络的运行情况,实时监测网络指标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例如话务统计报告可以提供全网的话务量、系统的接通率、长途来话接通率、电路利用率、切换成功率、呼叫失败类型等。信令统计报告可以提供信令链路和信令模块的负荷、位置更新和鉴权成功率、用户使用各种业务的情况等信息。功能模块的负荷报告提供其模块的当前负荷。9.1 交换机统计网络指标作为衡量网络优劣的主要依据,统计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

2、要。交换机最大统计采样时间为24小时,长期的统计结果是建立在大量的采样观察基础之上,大大降低了短时间观察易受到各种偶然因素作用而产生误判的可能性;同时,这种观察是自动实时和不间断的,结果可随时从交换机中取出。来自于交换机乃至全网的话务业务测量数据用作对网络的测量、规划、操作维护、管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全网(可以细化到具体路由)的话务模式和分布情况测量掌握网络的话务量监控运行状况分析不同功能实体的性能情况为向上述方面提供必要的数据,GSM系统有一整套的测量功能,以下将以爱立信交换机为例介绍交换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911 STS统计1、STS(统计与话务测量子系统)概述STS是

3、一个基于IOG的APT子系统,由SP软件控制执行。STS提供采集与存储统计数据的功能,并将这些数据按照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处理,最后以特定的格式呈现,STS采集的数据按照一定时间间隔提交到CP中的计数器,通过计数器的运算,再将结果数据送到STS存储。SP也能向STS报告计数器数据,按照CP计数器数据相同的方式处理。交换机统计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别,这种类别叫“Object”,是某一类统计的集合。相关联的类别个体归为一个类别类型(Objec type),每个Object中又包括许多计数器Counters,根据不同的事件和信令消息使Counters增减,记录交换机运行情况,交换机各种指标统计就是根据不同

4、的Counters计算出来的。比如:话音信道掉话率=(TFNDROP/TASSALL)*100%,其中TFNDROP是CLTCHFCNT中的一个Counter,表示掉话次数;TASSALL是CellTCHCNT中的一个Counter,表示手机建立呼叫次数。【STS】功能由SP控制,通过一系列命令指定、操作,在命令发起之前,CP与SP会发起一个对话。STS在IOG运行之前需要一定的空闲内存空间以执行操作,例如数据库的配置和出报告结果所需的内存。由命令预先激活内存空间日志功能。系统为STS提供容量变更事件(SAES)来控制、调整STS的运作空间。【IOG】的硬盘是以卷的形式组织的,这些卷在IOG初

5、始化时就被指定。为存储STS需要用来操作的文件,【IOG】设定了其专用卷以便STS的操作与控制文件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为了允许一个操作者配置和启动【STS】子系统,必须在SP里建立一定数量的系统文件,对于文件需定义的数据可以在应用信息中找到,文件和功能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以下列举出爱立信交换机中功能模块与文件的联系及作用【STSTART】:模块STCD使用STSTART文件存放基础支持数据【STOBJTYPE】:模块STCD用此文件存放目标类型数据【STOGHFILE】:模块STDGH用此文件存放目标组文件【STDBADMFILE】:模块STDB用此文件存放管理数据以便处理数据库【STDBR

6、CFILE】:模块STDB用此文件存放计数器【STDB24HFILE】:模块STDB用此文件采集24小时报告【STTRANF1】:模块STTRAN用此文件存放翻译数据【STTRANF2】:模块STTRAN用此文件存放从CP复制的表单(用来翻译目标类型)和系统重启数据。【STREPSPFILE】:模块STRG调用此文件用来存放支持数据【STRECPARFILE】:模块STRG用此文件存放目标文件的记录参数结构【SPTRANTABLE】:模块STSPTRAN用此文件存放翻译表【SPTRANDBJECT】:模块STSPTRAN用此文件存放目标表单【STFIOPADM】:模块STFIOP用此文件存放文

7、件输出报告的管理数据【STFIOPFILE】:模块STFIOP用此文件存放测量报告2、 STS(统计与话务测量子系统)的功能块【STS】的测量统计存储由一系列功能模块实现。STS中不含有任何硬件,所有的模块都由存放在支持处理器SP中的软件来实现。1、计数器计数器属于STS之外的功能块,计数器数据由STS中的收集程序STACC处理,计数器数据是按一定时间间隔从CP中收集。其它的收集程序被分配给其它的子系统STACC统计和话务测量收集程序STACC用来在一个指定的时间间隔里堆积计数器,即基本记录期(BRP)2、收集和输出支持模块STCD为测量数据库提供统计和话务测量配置数据STCD有专用命令用作配

8、置数据库、启动和定期的计数器收集。STDEF统计和话务测量定义STDEF是定义模块:该模块使用输出定义来减少对其它STS模块的影响。STTRAN统计和话务测量翻译功能STTRAN包含使用命令和打印输出将外部类别名称翻译成数据库中使用的编号, STSPTRAN统计和话务测量SP计数器翻译程序STSPTRAN包含了用命令和打印输出将外部目标名翻译成在数据库里使用的编号的功能,用于支援处理器的类别(OBJECT)。3、计数器收集模块下面的模块用手收集和存储计数器的值STDB统计和话务测量数据库STDB包含了用于存储程序和在数据库中读数据的程序。计数器的值会在被新数据覆盖的两小时之前存储于数据库的文件

9、之中,数据除了被【保存】在文件外,它也每隔1小时累积形成24小时文件。当需要组成一个24小时报告时就要用到24小时文件。STJTT包含了时间表功能,它与STCD协作,STJTT确认数据被收集好了,并告知不同的程序什么时候数据可用。STSORT统计和话务测量分类程序STSORT用于依据数据库表示方法在数据库中写数据,从CP里拷贝到数据库。STSP统计和话务测量,SP计数器。STSP处理每个支援处理器计数器的收集,它也在SP中追踪登记的计数器OWNER,STSPG统计和话务测量,SPG计数器处理。STSPG负责从一个SPG里的所有的SP里的STSP收集计数器的值。STSPSORT统计和话务测量SP

10、计数器分类程序。STSPSORT用于依据数据库表示方法在数据库中写数据。从CP中拷贝数据。4、报告文件支持和输出程序模块到操作者的接口界面有7个模块,也就是到外部数据系统的接口界面STFIOP统计和话务测量报告文件,输出标准格式STFIOP用命令定义文件格式。要指定名称和内容。根据预先指定的(报告程序)STFIOP也处理文件。STOGH统计和话务测量类别组处理器。STOGH包含定义类别组的命令(在一个类别组里选择类别),要指定名称和被连接的类别。我们也可以给类别组做标志记号,以便让一个特定类别组里的所有目标都可以在报告程序中相加。STRGC统计和话务测量报告文件产生器.命令处理.STRGC含有

11、定义数字报告的命令,报告名称,组的标题和内容都要指定。STRGP统计和话务测量报告产生器,输出处理。STRGP可视为一个报告程序,它根据在STRGC中预先指定的命令处理文件并输出。STMRGC统计和设备测量编辑(修改)报告产生器,命令处理。STMRGC含有定义数字报告的命令、报告名称、目标标志、标题和内容都要指定。STMRGP统计和设备测量修改报告产生器,输出处理。STMRGP作为一个报告程序。它根据在STMRGC中预先指定(描述)处理输出。STRTT统计和话务测量报告时间表STRTT含有为不同报告指定时间表的命令,STRTT可用STRG、STFOP来定义报告,也可以定义其它的报告程序,STR

12、TT也管理时间表并当报告产生时确保报告程序被唤起。5、 数据收集为了产生一个统计数据的输出,必须收集话务的数量值和测量计数器。CP计数器的收集。计数器的内容在一个固定的间隔里收集(也就是5或15分钟),这个收集间隔被认为是基本记录期(BRP),该收集是由APZ的功能块LAVS控制的。数据传输到文件管理子系统(FMS)是由任务传输协议(JTP)控制的。其收集过程如图9-1所示。:图9-1 计数器收集过程许多有同样属性的计数器由DID(数据界面描述)指定。DID是描述位于CP、SP和STS的应用之间的界面(接口)。每个DID都有一个功能名和大量的包含数据状态,这样使之与功能块中单个的计数器相符合。

13、在系统重启期间,所有功能块发DIDINFO信号给LAVS功能块。DIDINFO信号包含有可被收集的可用计数器编号,LAVS负责发DIDINFDACK信号响应并为到STS的输出建立一张变量表,其依据是变量的DID值。计数器的值被复制并依据定义的BRP值被传送到IOG硬盘上的数据库里。BRP典型的默认值是5或15分钟,数据库存储计数器的值一般是2小时和24小时,每次计数器值的拷贝都认为是一个GENERATION。用来存储“GENERATION”的文件被命名为STDBRCFICE。另外,数据库也包含当前数据和24小时前的数据的总和。GENERATION数据每小时堆积形成所谓的”DAY GENERAT

14、ION”,它存储在STDB24FILE文件中。一个DAY GENERATION堆积的开始时间是午夜12点钟。数据库用来存放收集的计数器的值,首先要被配置好,其配置基于目标类型的定义。数据库的配置数据被分成一个修改区和一个操作区,只能在修改区中改动(数据)。要想在修改区配置数据,必须开始一个配置信息,即是将操作区的数据拷贝到修改区。如果数据库第一次开始配置,初始配置数据就被传送到修改区。初始配置数据只会在IOG里面安装了统计和话务测量子系统之后才有。命令:要配置数据库,要用到设置关于统计数据、测量数据库的指令。传送/拷贝修改区中的现有数据:SDDOI;打印并改变数据库的配置:【SDDOP】OBJ

15、TYPE=,AREA=,LIST;【SDDOC】OBJTYPE=,INCL=.,BRP=.,NOBJ=.;【OBJTYPE】OBJECT TYPE(目标类型)。【AREA】将被打印出的工作区域(OPER或CORR)【LIST】列出所有目标类型的计数器值【INCL】将对该目标类型做记录(YES或NO)【BRP】基本记录期(5或15分钟)【NOBJ】在该目标类型里允许测量的目标的最大编号。取决于应用系统,推荐的【OBJECT】类型的数量和名称可以做很大的改变。对于某些【OBJECT】类型,【OBJECT】的数量是确定的,不能改变。配置结束:。SDDOE:EXEC(QUIT).;【EXEC】执行对数

16、据库配置的改变(修改区将被清零)。【QUIT】不执行对数据库配置的改变(修改区将被清零)。更新翻译表:当有数据要存储时,以数字表格形式存在的数据,将被翻译成在数据库中使用的指示器。【SDDTI】该子命令是更新数据库,执行此命令立即更新,若不执行此命令,系统会在24小时后对翻译表自动更新。数据的处理:要得到记录数据的定制输出,数据库的内容必须被处理。这种处理基于:记录参数和用户公式的定义目标组的定义报告的定义记录参数和用户公式的定义:在数据库里面,根据用户定义,可以存储和组织不同的计数器。报告产生器功能使【STS】能够在单个计数器上报告。每个计数器或计算结果必须被赋于/指定一个记录参数。该记录参

17、数做为在输出报告中一个标志即统计报告类型参数。要允许这种赋值,被报告的这些计数器和计数结果都要输入到(用户的)公式中去,公式是由单个计数器或者是使用“反推符号”的数学表达式组成。数学表达式可能包含大量计数器和整常数,还有,×,÷号。记录参数的名称是用户定义,它可以最多有7个字母,公式使用的计数器名称必须是给object类型定义的名称。而不可能使用来自其它object类型的名称。定义需要的记录参数:【SDRPI:RECPNM】=,OBJTYPE=,FMULA=;打印输出现有记录参数:【SDRPP:RECPNM】=,【OBJTYPE】=REFC,DETAILED;删除记录参数:

18、【SDRPE:RECPNM】=,OBJTYPE=;【RECPNM】记录参数名,最多7个字母【OBJTYPE】object 类型【FMULA】指明计数器名称的公式【REFC】参考MP与/或联合报告【DETAILED】详细打印输出目标组的定义:某些object类型包含可以被独立报告的测量object,STS里面的目标组处理器功能管理object的逻辑组。有了目标组处理器,就可以在一个目标组中用两种不同方法在输出报告中引出一个【object】。输出可以被独立报告的单个object几个object的数据加起来并送给一个object要想改变目标组的数据,就要用到关于统计数据,object组操作指令的设置

19、。开始一个object组。【SDGI】:OBJGRP=OBJTYPE=,OBJ=,ADD=,OGNAME=;改变object(移除或增加object)【SDOGC】:OBJGRP=,OBJTYPE=DOBJ=;移除object组:【SDOGE】:OBJGRP=;打印所有定义的object组标志和object组说明书/规范。【SDOIP】;【SDOGP】:OBJGRP=,REFC;【OBJGRP】目标组的标志【OBJTYPE】目标类型名称最大10个字母【OBJ】要添加的object的名称【ADD】yes 单个object加起来形成一个object no 个体(object)输出【OGNAME】目

20、标组的名称,最大50个字母【DOBJ】 将要从目标组中移除的object的名字【REFC】指明在一个报告中是否引用到该目标组报告的定义:报告产生器功能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产生一个可读的报告,就STS而言,可以指定两种类型的报告。单一报告:单个报告包含的是仅有一个目标类型的结果。对于每个单个报告而言,必须指定一个报告编号(rptid)和将要包含进去的记录参数(Recp Nm)。根据指定的条件,要允许一个目标数据的输出,可对输出标准定义。单个报告的结构是由标题,管理信息和记录数据组成。联合报告:联合报告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预先定义的单个报告组成,这就意味着针对不同object类型的单个报告可以在一个输出中

21、列出,单个报告的管理信息被禁止,并且仅仅是在联合报告的顶部被引用一次,单个报告的信息,就像它被定义成单个报告的那样被给出。要想配置输出报告数据就要有关统计数据,报告产生的操作指令。定义单个报告【SDRSI】:RPTID=,HEADING=”,OBJTYPE=,RECPNM=,RECPNM=,PRTCIT=,OBJGRP=;在单个报告中改变数据【SDRSC】:RPTID=RECPNM=,DRECPNM=定义联合报告【SDRCI】:RPTID=,SRTD=,HEADING=”;在联合报告中改变数据:【SDRCI】:RPTID=,SRTID=,DSRTID=;【RPTID】报告标志(37100是给文

22、件输出的,101356是给数字输出的)【HEADING】单个/联合报告的名字,最大63个字母【RECPNM】记录参数名字【DRECPNM】将要被删的记录参数的名字【SRTID】要添加的单个报告标志【DSRTID】要删的单个报告标志打印现有记录标志【SDRRP】:RPTID=,REFC,DETAILED;删除报告说明【SDRRE】:RPTID=;【REFC】参考MP与联合报告【DETAILED】详细输出数据表述: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方法的报告。.周期性报告:周期性数据输出是由测量程序mp和一个时间进度表管理监督。周期性测量,时间进度表指明数据的输出已经完成。它是由以下定义的:开始日期(默认值是当前

23、日期)开始时间(第一次报告输出时间)收集间隔(结果输出期的长度)日期类型重复因素(在一个24一小时期间连接报告的数量)输出间隔(测量数据的输出可以被以下间隔提供:.5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MP】和时间进度表都是用一个命令定义的:【SDTPI】:MP=,RPTID=,IO=,OBJTYPE=,OBJ=,INT=,TIME=,DATE= ,DCAT= REP=;【MP】测量程序【RPTID】报告标志【IO】IO-设备【OBJTYPE】目标类型名【OBJ】目标(只有当RPTID是单个报告时)【INT】输出的时间间隔【DATE】第一次输出报告的日期)【DCAT】日期类

24、型【REP】重复因素(每24小时连续输出的数量)因为测量程序和时间进度表的定义,使多样的输出设置成为可能,这有个例子可以记录工作日忙时数据。【SDTPI】:MP=X,RPTID=Y,TIME=1000,INT=15,REP=4,DCAT=0根据该报告,第一个输出将10:00钟出现,并且每15分钟重复4次。该报告只会在工作日被打印出来(DCAT=0)。立即报告(在时间进度表里没有):即时报告输出记录数据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引用数据依赖于测量间隔。24时间测量间隔-可以选择当前或24小时之前的记录,当前期的即时报告包含的数据来自开始时间24小时测量法间隔直到最近的文件。15和30分钟,1和2小时测

25、量间隔-即时报告包括了数据。这些记录数据是最近 5分钟期间完成的数据。要得到该输出,BRP值必须设置成5分钟。即时报告可以由命令给出:【SDTDP】:RPTID=,INT=;文件输出:输出到文件是模块STFIOP支持的,要允许一个文件输出,包含有数据的文件必须首先被定义(命令INFII)。输出报告 (周期性或按需要产生的)在主文件里的子文件里存储,子文件名称的产生依据以下的规则。主文件MMDDHHNN(月份.日期.小时.分钟)对于周期性输出。主文件DEMAND(文件按需要输出)对于即时文件。文件的内容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描述,其特点和格式在POD(输出描述)是描述成STTIOFILE。

26、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子文件可以包含大量的报告处理。子文件收集期间的时间间隔(默认值是1小时)可以被命令改变,允许值是5,15,30分钟,也可以是1,2,6,12和24小时,每个周期之后,子文件被关闭,另一个新的子文件被建立用来存放下一个收集间隔的数据。结果文件可以做为一个普通的子文件来处理,(比如它可以被送到OSS(操作支持系统)发送一过程)。OSS里面的所有应用功能使用的数据来自STS,它使用STFIOP文件格式是专用的。输出到文件只能由OBJECT类型完成。激活/改变文件输出规范的命令:【SDFOI】:FILE=,RPTID=,OBJTYPE=,OBJGRP=;【SDFSC】:FILE=,I

27、NTM=;或【SDFSC】:FILE=,INTH=;【FILE】文件名(最多12个字母)【RPTID】报告标志(37-100)【OBJTYPE】目标类型名【OBJGRP】目标组编号(光盘)【INTM】子文件按分钟计的收集期的时间间隔(5.15或30)【INTH】子文件按小时计的收集期的时间间隔(1,2,6,12或24)本章描述了STS(统计和话务测量子系统)的功能,每个功能均可由命令发起,报表就是由这些命令产生的,它可以输出在硬盘,演示在屏幕上,或存放在磁盘,或存放在磁带上。【STS】的功能包括:为所有话务,处理类型和维护应用收集测量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测量数据在报告程序中处理数据在用户定义的

28、报表图中对数据的表述每个功能都解释过了。它们是依赖于存放在SP中的软件中的模块的执行。912 TRG统计与TRD统计【TRG】统计是对中继电路运行情况的测量统计。通过对TRG统计的设置可以掌握出入中继的话务情况、中继接通率、中继设备占用情况。通过命令将我们要关注的所有路由定义到一个中继群TRG中,然后定义测量程序MP时间表以确定统计文件的生成输出次数、输出时间、开始统计的时间等。通过TRG统计数据,可以判断每线话务量是否超标,中继是否拥塞,以帮助维护人员调整电路。【TRD】统计是针对一个呼叫目的地的话务统计。例如要统计拨打一个号段的话务情况,在被叫号码分析表中对此号段设置一个目的码(TRD),

29、再将此目的码定义到一个目的码群,对拨打此号段的话务量、试呼次数、应答次数等就统计到TRD中,然后定义测量程序MP时间表以确定统计文件的生成输出次数、输出时间、开始统计的时间等。TRD统计主要是对话务情况的测量,为分析话务分布状况提供数据,另外通过对新业务的TRD统计设置,观察其话务量趋势,可以从网络方面了解业务开展情况。 网络中的统计应用921 基于无线方面的统计分析及应用通过对通信过程的各种情况及其产生的计数器分析,为优化中网络指标的提高提供原始统计数据,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交换机中不同的统计都反映网络中的部分指标和性能,比如:根据CELTCHF (Traffic Channel/Ful

30、l Rate Connections per Cell)TCH信道统计和CLSDCCH (SDCCH per Cell)SDCCH信道统计,可以对TCH/SDCCH话务量、接通次数、掉话次数和拥塞次数进行分析,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判断网络的基本性能。根据NCellREL (Handover to Neighbouring Internal Cell)内部切换统计和NECellREL (Handover to Neighbouring External Cell)外部切换统计能看出小区切换的申请次数、成功次数和失败次数,从中发现是否有异常的切换关系。根据NECELASS (Assignment Ha

31、ndovers to Neighbouring External Cell)和NICELASS (Assignment Handovers to Internal Neighbouring Cell)统计可以看出切换到好(坏)小区的比 例,以及各自的成功率,从中可以发现正常切换和紧急切换所占比例。根据NECELHO (Handover to an External Neighbouring Cell)和NICELHO (Handover to Internal Neighbouring Cell)可以统计出不同原因导致切换的比例,这将反映出整个网络的切换水平,以及整体覆盖和网络质量。GSM网络

32、性能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接通率、掉话率和话音质量这几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用户投诉的热点,下面来看看如何从统计上对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1 、接通率用户希望用手机拨打电话时,在被叫正常情况下,要一打就通,而不应是需要多次拨打才能接通。因此无线接通率是一项衡量GSM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系统的可接入性,并且直接影响系统的接通率。因此如何提高呼叫建立成功率也就成为系统优化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当移动用户准备接入网络时最先向交换机发送的是随机接入请求,很高的随机接入失败会影响网络的接入性,因此随机接入成功率直接影响网络的接入性能。RANDOMACC (Random Access per Cell)统计反

33、映小区的随机接入性能,随机接入成功率较低,说明该地区电话不容易拨打,可进行硬件和频率检查,看是否存在隐性故障或干扰,同时可修改小区参数MAXRET和TX,提高随机接入成功率。随机接入的失败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原因:Ø 覆盖不理想;Ø 基站硬件问题;Ø 上下行功率不平衡;Ø 相同的BCCH/BSIC 组合带来的干扰导致无法解码;Ø 软件拥塞 (SAE);Ø CP 负荷过高, 导致随机接入请求被拒绝;Ø 外部干扰。【SDCCH】的拥塞是降低网络可接入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MSC的来话接通率和话音接通率及寻呼成功率。MS请求分配S

34、DCCH,但由于SDCCH拥塞,BSC发出一条Immediate assign reject消息给手机,分配失败。MS请求分配SDCCH,BSC通过AGCH给手机指配了SDCCH,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响应(超时失败)。【BSC】(Paging and MS sessions per BSC)反映了系统寻呼次数和MS应答次数,系统的寻呼成功率低,将造成被叫难以接通的情况。【CellCONF】(Adaptive Configuration of Logical Channels per Cell)自适应配置统计可以分析系统的TCH/SDCCH配置转换情况,根据该统计给TCH和SDCCH分配合适

35、的比例。【EOS】(End of Selection)统计对于分析网络接通率、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来说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呼叫的接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呼叫失败,而每一个失败的呼叫都会在交换机内部产生一个失败的代码-这就是EOS码。不同的EOS码代表不同的含义,对 EOS进行统计和分析就可知道整个网络的接通性,以及导致不能接通的原因。传输有误码或同步不稳定会造成基站三个小区切换成功率偏低,且接通率都受到一定的影响。【BSC】向【MSC】发出建立呼叫的请求得到证实后,MSC向BSC发一要求分配TCH消息,但由于资源不足而失败。BSC通过SDCCH向MS发出一条分配TCH的消息,MS在SDC

36、CH上回送一分配失败消息,BSC再把该消息送到MSC,呼叫建立失败。此种情况可由BTS的无线信号覆盖问题;频率干扰;功率控制设置不当等原因引起。2 、掉话率话音信道(TCH)的掉话率是无线网络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话音信道的掉话率可以理解为用户所感知的掉话率, 话音信道的掉话率的好坏表明一个网络的保持性, 掉话率越低网络的保持性越好, 用户所感知的网络质量也越好。因此当前各地GSM移动通信运营维护部门所进行的网络优化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降低掉话率。在移动通信中,掉话是指在分配了话音信道(TCH)或专用控制信道(SDCCH)后,由于某种原因,使呼叫丢失或中断,正常通话无法进行的现象。掉话给用户造成

37、许多不便,也是用户投诉的热点。掉话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移动网网络通信质量的优劣。无线网络中产生掉话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计数器记录了不同原因的掉话,主要包括:无线链路上下行功率不平衡导致弱信号(上/下行)掉话;由频率干扰、外部干扰源,基站硬件及覆盖问题引起话音质量差(上/下行)掉话;TA值过大导致掉话;切换失败导致的掉话;系统故障传输闪断导致的掉话;以及各种用户行为都可能导致掉话。而找到掉话的原因后,就可根据情况进行优化,在交换机统计中可对掉话原因进行统计。利用BSC中的CLTCHDRF (Dropped Connections for Traffic Channels/Full Rate

38、 per Cell)统计可以分析话音信道不同掉话原因所占比例,CellCCHDR (Dropped Connections for Control Channels per Cell)可以分析SDCCH控制信道掉话原因。其中包括上下行弱信号掉话、上下行话音质量差掉话、TA超值产生的掉话,以及不属于上面几种的突然掉话。对于前面几种都好理解,也好根据情况进行优化,而突然掉话就比较复杂一些,它包括系统硬件故障、偶然的软件错误、系统重启等原因造成的掉话,也包括用户手机掉电、故障造成的掉话。SDCCH掉话原因主要由低接收电平(差覆盖)以及差质量(低C/I)引起。TCH拥塞也将导致SDCCH掉话。如果在S

39、DCCH建立以后,没有可用的TCH,则SDCCH连接将掉话。MOTS (Managed Object Time Slot Handler)统计可以看出BSC中的所有小区时隙(Time Slot)的占用情况,从中可以分析出因个别载波设备存在隐性故障(即设备完全无告警)而导致的掉话问题。MOTS中包括TS连接建立尝试数和TS异常释放次数。当时隙作为TCH或SDCCH时,每占用一次,连接次数加1;当时隙作为TCH或SDCCH时,每掉话(connection dropped)一次,异常释放次数加1。错误的指示(Error indication)、连接失败指示(Connection failure in

40、dication)、异常断开连接请求(Abnormal disconnect request)、在小重启动时跟踪失败(Trace failure at small restart)和软件功能释放导致掉话(Forlopp release)这五种情况将导致时隙异常释放。利用CTR(Cell Traffic Recording )统计可以对小区话务进行统计,统计出切换前后数据,平均TA值等,然后根据统计,就可以调整相应的参数,对小区进行优化。一般通过对该小区做CTR分析,定位掉话的原因。1、有些基站小区载波时隙交叉使用后,会造成掉话并影响TCH和SDCCH的接通率。2、两个BSC之间外部相邻小区CG

41、I做的不对,会造成掉话。3、信号覆盖不合理会引起掉话。从CTR上可看到平均TA值偏高,超时释放偏多。4、天馈有问题,在CTR上反映上下行功率和误码不平衡。5、个别TRU载波功率控制有问题也会引起掉话,用OMT2的监测SUPERVISION VALUE 观察每个TRU的上下行电平和误码,如果TA值不大,但上行电平变化较大、不稳,多半是这个TRU有问题。小区切换统计结果反映了小区内、小区间以及BSC、MSC控制的越区切换详细信息。由此可了解小区切入、切出成功率以及由切换引起的掉话率,找出切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结合切换原因分析报告结果查明切换不正常和切换掉话等原因。根据小区切换原因统计可分析引发越区

42、切换的各种原因所在,了解是否属于正常切换。在诸多切换原因中,如上下行质量、干扰或场强因素占越区切换百分比较大,则可进一步检查该小区干扰电平或覆盖区大小以及切换门限、切换余量等参数的合理性。使用超复用小区时,还应根据切入、切出SUPER小区的百分比,确定载波干扰比的切换上下门限是否合理。3、 话音质量话音质量对于用户来说,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话音质量太差,用户通话将变得不清晰,影响运营商的形象,也是投诉的热点。【CELEVENTD】(Subscriber Initiated Disconnections per Cell)用户挂机情况统计反映了无线网络质量情况,其中包括弱信号、话音质量差等情况,

43、从用户挂机时的网络质量,可以看出网络的平均水平。【CELEVENTI】(Intra Cell Channel Change per Cell)小区内切换统计反映了小区的质量情况,因为如果质量太差,小区首先考虑的是内部切换,实在不行,才进行外部切换,如果该统计值过高,那么说明小区存在硬件问题,或者是频率干扰等。【IdleTCHF】(Idle Traffic Channels/Full Rate per Cell)空闲模式下信道质量监测统计反映了小区的上行干扰情况,干扰级别越高,说明小区质量越差。上行干扰可以通过在OMC查看小区TRX状况或Cell DORDTOR的报告得到。上行干扰的一个主要原因

44、是直放站干扰或其它电磁波发射源(如其他手机)干扰,这可以通过干扰报告和TA报告得出。根据Active BA-list Recording、Measurement Result Recording、Radio Interference Recording、Cell Traffic Recording、Channel Event Recording和Idle Channel Measurement统计,可针对小区、信道进行更加详细的统计,从而更加深入的进行网络优化。922 其他统计1话音信道(TCH)信道可用率TCH可用率是指可用的TCH占所有已定义的TCH的比例。硬件故障和传输闪断都可能造成低T

45、CH可用率。低TCH可用率将导致TCH拥塞。如果一个小区所有的TRX都不能正常工作,则将引起覆盖问题以及邻小区的质量问题,同时传输闪断导致基站不能正常工作会直接影响全网掉话率,特别是突然掉话次数也会增加。2TCH指派成功率TCH分配发生在呼叫建立过程中SDCCH转换为TCH的阶段。低分配成功率表明有硬件问题,覆盖问题以及干扰等。3话音信道(TCH)话务量及拥塞TCH的拥塞直接影响了呼叫建立,切换以及SDCCH的掉话等,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服务质量。解决TCH的拥塞主要通过话务分担(如调整Locating参数和HCS参数等)即针对小区的手机空闲模式及专用状态的参数进行了调整,但解决拥塞最根本的方法是

46、扩容。拥塞主要来自郊区小配置小区的随机拥塞,随着话务量的增长,有些小区的拥塞问题仍然会重新出现,原来就拥塞的小区会变得更加拥塞,或者是一些突发时间也会产生小区的拥塞,同时有时由于邻小区基站瞬断导致个别站拥塞上升,如想彻底解决,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对这些小区进行扩容,在扩容时应特别考虑到小区话务量的随机变化情况,这样可以增加小区对话务量负荷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4话音信道(TCH)话务掉话比话务掉话比是从网络和市场两方面对掉话率进行描述,它是结合掉话次数和话务量的综合指标,因此是衡量全网掉话情况的最直观的指标。5切换成功率切换是实现网络连续的唯一方法,也是蜂窝网络的最重要的功能。但切换同时也是风险

47、比较大的行为,在切换过程中的所有信令需要一次正确完成,才能实现正常切换。除了网络自身的问题会影响切换的成功之外,手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切换失败。因此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对切换关系及一些小区的切换参数进行了调整,确保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掉话降到最低。必要的相邻关系如果被遗漏,将引起掉话增大系统网内干扰。不需要的相邻关系及测量频率被删除以提高网络性能。如果小区切换频繁且丢失率及返回率较高,说明乒乓切换严重,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然后调整各种小区和相邻关系参数。6传输质量根据LAPD统计可以观察到LAPD链路的质量情况,因为信令质量太差,或者信令闪断都将造成系统各种故障,从而影响上面的各种指标。92

48、3 交换统计分析应用目前,对交换网络的优化主要通过MSC中的话务统计数据及信令流程,对来去话、处理机负荷、7号信令链路负荷、中继话务分析等方法来实现,另外还可分析无线寻呼等无线指标。下面就对这些交换网络优化方法进行说明。1、 去话分析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去话(Mobile Originated Call)是指手机用户发起的呼叫,其基本信令流程如图9-2所示。图9-2 去话的基本信令流程图从图9-2信令流程可以看出,对去话的分析,主要是移动用户发起服务请求后对呼损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MSC与无线系统间鉴权、加密以及TMSI重新分配失败造成呼损,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站SDCCH信道

49、拥塞、无线网络质量差等因素造成,需要通过在交换网络合理设置鉴权、TMSI重新分配及周期性位置更新等参数以减轻基站SDCCH信道负荷从而降低拥塞,同时还需要进行无线网络优化以提高无线网络质量。(2) 无线资源分配失败造成的呼损,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站SDCCH信道及TCH信道拥塞造成,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优化解决。(3) MSC收到ACM后的呼损,主要原因是被叫用户久叫不应等用户行为造成的呼损。实例分析:某一天忙时在A接口统计到的数据,根据去话的基本信令流程分析发现,无线资源分配完成的情况较为理想,但应答率却偏低(46.1%),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振铃率和应答率有明显差异(72.7%46.1%=26.6

50、%),这主要是用户行为(如:久叫不应)造成的对实际的网络服务质量没有影响。2 、来话分析来话(Mobile Terminated Call)分析反映手机用户作被叫时的情况,其基本信令流程如图9-3所示。图9-3来话(MTC)基本信令流程从图9-3可以看出,对来话呼损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MSC收到IAI(IAM)后,没有向BSC发寻呼消息造成的呼损,主要原因是由于用户处于关机状态或用户忙。(2) 寻呼无响应造成的呼损,主要是由于无线网络覆盖及基站SDCCH信道拥塞造成的,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优化解决。(3) 【MSC】与无线系统间鉴权、加密以及TMSI重新分配失败造成呼损,与去话类似

51、,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站【SDCCH】信道拥塞、无线网络质量差等因素造成,需要通过在交换网络合理设置鉴权、TMSI重新分配及周期性位置更新等参数以减轻基站SDCCH信道负荷从而降低拥塞,同时还需要进行无线网络优化以提高无线网络质量。(4) 无线资源分配失败造成的呼损,主要是由于基站SDCCH信道及TCH信道拥塞造成,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优化解决。(5) 被叫移动用户振铃后的呼损,主要是由于用户无应答、拒绝接听等用户行为造成的。来话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应答率(%)=(应答数/试呼次数)×100无应答率(%)=(无应答数/试呼次数) ×100用户忙率(%)=(用户忙次数/试呼

52、次数) ×100寻呼成功率(%)=(寻呼响应次数/寻呼次数) ×100来话成功率(%)=(应答数+无应答数+用户忙次数)/试呼次数) ×100用以上呼损原因和来话分析公式进行分析发现,应答率都超过了55%,由于用户行为造成的不应答的比率较高(15%左右),直接影响了应答率。同时,当寻呼响应后,呼叫才被进一步接续,因此无线寻呼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来话成功率,提高来话成功率需要无线网络的持续扩容和优化。3 、处理机负荷分析【MSC】的协调处理机(CP)是MSC进行呼叫和信息处理的核心部分,其负荷的情况直接关系到MSC的安全运行。MSC的CP分为基处理器(BAP,Ba

53、se Processor)和呼叫处理器(CAP,Call Processor)。MSC中基处理器的数量是固定的,而呼叫处理器的数量则根据MSC容量进行配置。MSC不断监测CP运行情况,并每15min输出一次统计结果,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CP在15min内的负荷:CP负荷率(%)=(BAP上加载的话务量+CAP上加载的话务量)/ Xn用MSC中的统计数据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处理机负荷,可以掌握处理机负荷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话务和信令负荷的调整,平衡处理机负荷,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当CP负荷过载(>120%),必须采取一些控制话务冲击的措施,例如限制无线网络话务流量等方法,以防CP吊死

54、,导致整个MSC瘫机重启。同时,对于经常过载的情况,要尽快对CP进行扩4、 七号信令链路负荷分析在GSM移动交换系统中,七号信令链路负荷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信令链路负荷=(消息信号单元数×6字节+信号信息字段数+业务信息八位组数)×8/64000其中,消息信号单元按每条平均6字节计算,参数64000表示信令链路传输速率为64kbit/s。根据以上公式及MSC中信令链路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得到链路的发送负荷和接收负荷,两者都应小于0.4Erl,而且同一信令链路组中的各条信令链路负荷应当均衡,以优化利用资源并保证网络质量。5 、中继分析对与MSC直连的各局向中继组进行中继话务分析,以

55、观察各局向话务流量、每线话务量及来去话接通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处理。MSC要求各中继组每线话务量低于0.7Erl,以保持中继接通率,因此,中继话务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中继组上述几项指标,通过话务均衡及扩容保证各局向中继的接通率。对新建或扩容的话务中继一定要进行CIC(Circuit Identification Code)测试,以防止单通、静音、串线等问题出现。结合话务分析,对中继信令进行跟踪和分析是交换网络优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例如:MSC与PSTN之间与呼叫相关的信令采用7号信令的电话用户部分(TUP)互连,必须符合中国7号信令相应的技术规范。因此,交换机间的信令配合会影响到网络质量。在

56、MSC和电信实现直连后,在对该局向直连中继进行话务统计时发现,来话接通率较低,仅为20%多。经过对该中继组TUP层信令跟踪和分析,发现电信接口局向GMSC(Gateway MSC)发IAM(初始地址消息)后,发送SAO(带一个地址信号的后续地址消息),造成GMSC判断超时并回发CFL(呼叫失败信号),结束此次呼叫,因此来话接通率偏低。通过与电信局协调,电信接口局将IAM及SAO改为IAI(带有附加信息的初始地址消息)后,来话接通率提高到近60%,优化了网络质量。因此,结合日常中继的话务分析,定期进行信令跟踪和分析,可以实现交换网络质量的持续优化。6 、无线寻呼分析无线寻呼分析的是MSC向无线系

57、统发出的寻呼次数与成功收到的寻呼响应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无线网络的质量,同时也对交换网络的一些指标产生影响(如来话成功率)。同时,MSC中一些相关定时器(Timer)的设置对寻呼成功率也有影响。例如,我们在对MSC优化时发现,该业务区无线系统寻呼成功率仅有68%,而寻呼超时的比例高达30%。这固然与当时该业务区无线网络质量有关,但同时,在分析MSC中相关定时器的设置时发现,定时器TPAG(Time of Paging) 设置为4s。这个定时器设置时限过低会造成无线系统寻呼成功率过低,过高又会造成移动用户呼叫建立时间过长。通过试验并参考其它通信网的经验,将该定时器设置到5s后,该业务区无线系统寻呼成功率提高到72%,寻呼超时的比例下降为26%,而对呼叫建立时间的影响用户几乎察觉不到。当然,该指标的持续优化和提高需要通过无线网络质量的提高实现。7、特殊问题的分析解决交换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