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李暮唐卢肇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 .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 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 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 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
2、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谐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溥.,为复是好手? ”独孤生乃徐日:“公安知仆不会也? ”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李生大骇,起拜日:“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日:“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 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
3、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躇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 去。【注】 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 破 ” 的第一遍为“ 入破 ” ,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B 时州客举 进士者十人举:提拔,推举。C.公如是,是轻逑, 轻薄:
4、轻视,鄙薄。D 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进:献上。答案 B 举:考中科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以日晚方记得秦以攻取之外B 独孤生乃 无一言于是遂去,乃 令张良留谢C,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D 竟不知其所 去 某所 ,而母立于兹答案 C C.取独;A.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副词,却/副词,于是,就; 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名词,处所,地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宫廷乐师李暮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
5、道理。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暮,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D 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答案 D 错在 “ 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 。 为了突出独孤生技艺的高超,作者没有笨拙地继续描述他更高妙的笛声,而是让他指出李 暮吹奏中有夷乐,并断定李暮师事龟兹人,还指出李暮演奏的失误,更 “
6、神机妙算”断定李暮的笛子都不管用。最后才描述独孤生的笛声。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躇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 处敬伏将拜答案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躇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3 分 )译文: (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4 分 )译文: 答案 (1) 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2)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笛声中掺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
7、友?【参考译文】李暮是唐朝开元年间教坊里的首席吹笛手,近代没有人能超过他。一次,他有事请假到越州。公家、私人轮流宴请他,以便欣赏他的神妙本领。当时,有十位新中的进士寄居在州里,他们都有家产,于是凑足了二千文钱,准备在镜湖聚会,邀请李暮在湖上吹笛,想要欣赏他的风彩,尤其警人神智。因为钱多人少,就相约各带一位客人。其中有一个参加聚会的人,到了晚上才想起这事,没有时间去请别人。他的邻居是个独居者,年龄很大了,长久住在乡下,不懂人情世故,有几间茅屋,乡人都他称为“ 独孤丈 ”。于是就带着他赴会。到了聚会的地方,只见碧波万顷,景物都非常奇特。李暮以手拂笛,游船慢慢地划向湖心。此时,云雾淡淡,草木茂盛,微
8、风吹拂着水浪,波澜陡起。李 暮捧笛吹奏,笛声开始响起后,云散雾收,水面和草木阴森森的,仿佛有鬼神降临。船上的宾客都赞叹不已,都认为天上的音乐也比不过他的笛声。独孤老丈却一言未发,在场的人都很不高兴。李暮认为他轻视自己,也非常怨愤。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静思吹奏一曲,曲调更加奇妙超凡,在座的宾客无不赞赏惊骇。独孤老丈还是一言不发。请他来的人深感羞愧后悔,对众人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在座的一起责备独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语,只是微微一笑而已。李 暮问 道:“你一言不发,是轻视鄙薄,抑或是一位高人?”独孤老丈这才缓缓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音乐呢? ”独孤
9、老人说:“请你试着吹一首凉州吧。” 一曲终了,独孤老丈说:“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 了,然而,笛声中掺有夷人的声调, 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李暮大吃一惊,起身叩拜说:“老先生乃神奇少有之人, 我不知天高地厚,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独孤老丈又说:“当吹到凉州 第十三叠时误入水调,你知道吗? ”李暮说:“我愚钝蒙昧,实在不知道哇。”独孤老丈于是取 笛欲吹。李 暮连忙换了一支笛子,用袖子拂试后递给独孤老丈。独孤老丈看了看,说:“这些笛子都不中用,用的人都是些粗通吹笛的人。”于是又换了一支,说:“这支笛子吹到入破时要破裂的,你不会舍不得吧? ”李暮说:“不敢。”于是他就吹了起来。笛声响起,直入云霄,
10、四座震惊,李 暮 恭恭敬敬、惭愧不安地站那儿一动也不敢动。吹到第十三叠,独孤老丈给李暮指出他刚才吹错的地方,李暮敬重佩服地要拜谢。待到入破,笛子就破裂了,无法吹完全曲了。李暮拜了又拜,众人折服,于是散去。第二天早晨,李 暮和与会的宾客一起前去看望独孤老丈。到那儿一看,只有茅屋尚在,独孤老 丈不见了。知道这事的越州人四处寻找他,最终谁也不知他的去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19分)战国论明李贽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 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时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
11、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 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 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 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 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弟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
12、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刘子政当西汉之末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 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 亦鲁、卫之人矣。【注】 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战国策的编订者,有着 “尊王贱霸”(尊 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 )的历史观。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 ; 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 。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 。6.下面各
13、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陋:浅薄。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厥:其,这个。C.当西汉之末造. 造:时期。D.而不知战国之宜,宜:应该。答案 D 宜,时宜。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 苟以天下之大8 .而其实则父母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徒知羡三王之盛 蚓无爪牙之禾L筋骨之强D.区区褒贬,何足齿及其间旦暮闻何物答案 A A. “以”都翻译为“凭”,介词;B.则,副词,“是”;副词,"去* ; C. “之”,结构助词,“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 何,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
14、么。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B 文章虽然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D 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答案 C 宋代曾巩有误
15、,是刘向的观点。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答案 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 分 )译文: (2)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 分 )译文: 答案 (1) 像这样,不能用春秋时期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来治理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很显然的呀。(翻译时要落实“治”“明”和语气)(2) 那么怎能不演变为战国
16、的局面,而纷纷在千里之外招纳有谋略的臣子和有计策的士人呢!(翻译时要落实“安”“为”“致”“哉”和状语后置句式)【参考译文】我阅读了战国策就知道刘子政浅薄无知。春秋之后就是战国。已经是战国了,就自然有战 国时期的治道谋略。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道理必然如此。像这样,不能用春秋时期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来治理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很显然的呀。何况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更古的时代呢!齐桓公、 晋文公等五个诸侯先后称霸,是春秋时期的事。五霸为什么唯独在春秋时期强盛呢?因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天子不能掌握政治军事大权,来指挥诸侯各国,所以诸侯当中有不服从王室命令的国家,诸侯当中的大小首领方伯、连帅,就
17、率领诸侯当中的其他国家去讨伐他,一起尊奉周天子,使诸侯同盟协调一致,然后天下的形势又趋于联合统一。这好比父母患病在床,不能做事,儿女辈互相争斗,没有谁能够禁止,这时其中有一个贤能的儿子自告奋勇担任家庭的主持者,于是代行父母的权力。因此他在名义上是其他人的兄弟,但实际上却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虽然似乎侵夺了父母的权力,但实际上,父母依靠他得到了安宁,兄弟依靠他而能够和睦,左右僮仆等人依靠他能各安其位,各执其事,因此他对这个家庭的功劳很大啊。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就是第一个承担这种事的人。从此,五霸一个接一个地兴起,互相接替着称霸,拱卫辅佐周王室,率领诸侯作周王朝的屏障。如俗话所说:“ 百足之虫,死而不
18、僵。” 周王朝仍能延续到二百四十年,这都是管仲的功劳,五霸的业绩啊。诸侯当中又有不能像春秋五霸那样建立霸业的,于是就一心想吞并周室,统一天下,如战国时齐宣王想要做的那样。晋国的卿大夫把晋国分为赵、韩、魏三国,吕氏的齐国也被田氏取代,诸侯中也没有谁能纠正这种事情。那么怎能不演变为战国的局面,而纷纷在千里之外招纳有谋略的大臣和有计策的士人呢!其发展趋势是不到全国统一时,一定不会终止。刘子政处于西汉末期,痛感王室即将毁灭。只晓得羡慕禹、汤、文、武往古的盛世,而不懂得战国的时宜,他的见解本来就已经乖僻,那鲍彪、吴师道两人生于宋末和元末,胸中充满着儒家教条,两耳听到的都是仁义之道,他们对战国策的褒贬,怎
19、么值得一提!而曾子固倒是很自负,声称自己的文章都是本于儒家六经,反而讥刺刘向被流俗的见解迷惑,不能坚持自己尊王贱霸的观点,邪说应当纠正,他也不知道六经为何物,而只会窃取春秋褒“ 王道 ”、贬“ 霸道 的滥条来衡量世人,那么拿他跟鲍彪和吴师道相比,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题。(19分)答李端叔书宋苏轼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 .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 .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20、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歌、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 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工且划即以此得厚以为经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
21、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木有瘤,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注】 斩然在疚:卧病在床。 递:驿站传递。昌歌: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范。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亦足以仿佛
22、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B 无一字见 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C.足下又复创相推与.与:称赞。D 必喻 此意 喻:明白、理解。答案 A 此处 “ 仿佛 ” 为 “ 揣摩大概” 或 “ 想象 ” 之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师足下终不弃绝终苟免而.不怀仁B 遂欲以 移之众口曼辞以 自饰C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念谁力之戕贼D 以取妍于 人 其制稍异于 前答案 A A.表转折,去hB.介词,把;介词,用。 C.介词,表被动;动词,此处为“引发”之意。 D. 介词,从;介词,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23、作者感于李端叔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B 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D 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 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答案 D 说 “ 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 不对,作者主
24、要还是因文章得罪,希望混迹众生,不为人所识以避祸,联系后文,连此信也不愿示人,可知心有忧惧,始终惴惴。1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 虏 以 口 舌 得 官” 直 可 笑 也答案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歌、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3分)译文: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4 分 )译文: 答案(1)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
25、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歌、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2) 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参考译文】苏轼顿首拜两次。(我 )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 )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 )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统编版)
- 成功训练-挑战迷宫(教学设计)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第1课《在线学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B(1a-2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5课 第二子目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
- XXXX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政教处工作计划范文
-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18课《修正并展示图片》教学设计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树脂光学镜片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洁净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HSK标准教程3》第10课
- 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试题及答案
- 屈光手术分类
- 系统上线验收合格证书
-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 【重庆长安汽车公司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7600字论文)】
-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3000字
- 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允许偏差
- 农村公共基础知识
- BBC-商务英语会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