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版教材第十一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密云县第二小学 陈丽方 一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3篇精读课文晏子使楚、夜莺之歌、螳螂捕蝉;2篇略读课文公输子为鹊、机器人出诊及练习六。1在全册中的位置:相对独立2课文的特点:故事情节较强有展开想象的空间,利于学习创造性的复述。二、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新词。2.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课文详写、略写与表达课文思想感情的关系。3.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4.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背诵古诗;5.学习课文写法,以“我设计的机器人为人民服务”为内容写一

2、篇想象作文。6.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7.习作:根据提示,自选内容,自定题目,写一篇作文。8.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懂得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懂得判断技能成就巧与拙的标准要看对社会是否有利,做事情处理问题不能太简单照本宣科;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四、教学难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6晏子使楚【教材分析】本文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则以自己的聪明机智,使楚国始终陷于被动尴尬、自讨没趣

3、的境地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格。晏子的语言听似简单易懂,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语言幽默而尖锐,值得细细品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10 个新词,掌握4个词语的正确读音。2.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或排演课本剧。3.体会运用夸张表达方法的好处。4.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1.抓住表现晏子聪明机智的重点语句理解内容。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性的复述课文。【教学难点】1. 依据故事情节选好展开想象的点;2.根据课文内容、情节,启发学生展开充分而合理的想象。【学情分析】由于故事

4、发生的年代距学生较远,所以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需大量查阅有关资料。晏子面对侮辱,瞬间做出的巧妙回击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敬仰与赞叹;同时,楚王先后表现出的极大反差,也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带来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晏子的语言极富逻辑性,学生理解、推导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方法】 抓住楚王前后表现的变化以及晏子的言行、神态,想象其心理,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激爱国的品质。【教学理念】 本文故事性极强,脍炙人口。因此,设计本科教学时,我采用了“读、讲(故事)”相结合,以读促讲,以讲促理解、促创新发展的教学结构模式: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故事内容,

5、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讲给大家听。【教学准备】 春秋时期的历史、晏子的个人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有很多历史人物,英勇善战,驰骋疆场维护国家尊严。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晏子就是这些人物的一个代表。今天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出使楚国。2.释题: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姓晏名婴,字平仲。字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他受齐王之命到楚国执行外交任务,所以课题为晏子使楚。3. 交流资料。(1) 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情况。(2) 老师补充内容。二、检测预习情况:

6、1.读课文。2.检测生字词。(1) 重点指导生字:晏 谎(字形) 嘻(字音)(2)多音字:“大”的读音(3)形近字组词:距( ) 淮( ) 荒( ) 喜( )矩( ) 准( ) 慌( ) 嘻( )柜( ) 椎( ) 谎() 嬉( )(4)解词:国势:安居乐业:欺君之罪:三、朗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同桌互读3.指名朗读4.自读标出:起因、经过、结果。5.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6.集体交流;7.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联系流利地朗读课文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导入:(5分钟)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告诉大

7、家,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吗?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机智过人)二、朗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20分钟)过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晏子机智过人呢?你们想放出声音读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评读中教师随时点播:(一) 第一个故事:1.抓住晏子的语言神态体会:出示: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的是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 从中你读懂什么?(晏子会想些什么?)(从“看了看便”可以看出晏子的机敏,立即明白了楚王的用意,很聪明,并想出对策:用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来回击楚王对自己及齐

8、国的侮辱。)(2)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晏子的话:可以想象当时晏子会怎么说这些话,会有什么动作,什么语气?2.楚王从开小洞到只好打开城门,抓住“只好”体会楚王的无可奈何。(从楚王的角度,抓住其先后变化,体会晏子的机智。)(1)“只好”可以换哪些词?你读懂什么?(2) 当初楚王是如何策划的?(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洋洋得意。)(3)楚王前后表现的反差中你读懂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生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教师随机评价导向,及时对加入自己丰富想象的同学及紧抓人物言行谈理解的同学给予表扬。)(二) 第二个故事1.楚王从冷笑齐国没有人到只好陪着笑,抓住“只好”体会楚王的无可奈何。(从楚王的角度研究

9、的同学可能抓住其变化来理解,面对晏子的反击,不得不承认自己有失败了,进而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机智。)(1)抓住开始的“瞅、冷笑、没有人、打发”想象楚王不肯罢休并亲自出马,自认为这次一定会行,鄙视晏子并暗自得意。(2)抓住最后“只好陪着笑”想象楚王对晏子的话无以应对,心理异常生气,可又不能表现出来,无可奈何,十分尴尬的情景。注意:请分析晏子言行的同学插入汇报,随即出示课件晏子语言,体会言外之意,指导朗读,可安排师生对读,生生对读。2.从晏子角度研究的同学抓住其神态、言行并想象心理补充汇报:(1)出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2)

10、你能把这三个情景换成三个四字词语吗?(3)晏子这么说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夸张的好处)(4)“装着为难、拱了拱手”,体会晏子面对高高在上的楚王,不卑不亢,沉着应对,充分展示了他的机智。3.小结:晏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句话无不包蕴着深刻的含义,假如此刻你就是跟随在晏子身边的齐国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三) 第三个故事:(略处理)“笑嘻嘻”、“只好赔不是”来理解。2.抓住晏子的言行、神态,想象心理。(如果学生只谈到聪明机智没理解到爱国,则进行第3步。)3.教师引导:晏子作为齐国的大夫,在外交中面对别国的侮辱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

11、我们除了感觉到他的聪明机智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 (四)谁来读读晏子和楚王交锋时的三个小故事。(指名读-评读-自由体会读)联系前后三个故事,体会楚王用心一次比一次险恶,结果一次比一次尴尬,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三、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15分钟)过渡:多么聪明的晏子呀!多么脍炙人口的故事啊!大家想不想眉飞色舞地讲讲这个故事?1.思考:怎样讲好这些故事呢?(选好想象的点,展开充分而合理的想象,围绕中心边讲边做着动作,)2.找想象点,展开想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可以展开想象?3.展开想象,两人互讲:同桌互相讲述,注意要语句通顺、明白,想想要充分而合理,最好能绘声绘色

12、。4.指名分别讲述故事:指名讲-讲后评-评后补充评价重点: 第一个故事:(1)楚王听到晏子要来,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2)晏子看到出国接待他的人让他从城门旁边的狗洞钻进去,他当时会怎么想? (3)楚王听到晏子的话后会有哪些反映?(想些什么,脸色有什么变化,会有哪些动作,说些什么?)第二个故事:(1)这一次楚王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2)晏子听楚王说起过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时”,他会怎么想?(3)楚王听了晏子的话后会怎么想?第三个故事:(1)前两次都没有侮辱成晏子,第三次楚王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2)听楚王说齐国人没有出息,看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洋洋的笑起来时,晏子会怎么

13、想?(3)这一次,楚王又会怎么想?5.把故事连起来完整讲述:选代表在小组内把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完整的讲一讲。6.小结:创造性复述就是在充分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的基础上,记住课文内容的顺序,努力寻找课文中描述的空白,捕捉想象点,并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出内容和情节,把想象的内容描述出来,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四、由课内到课外,指导阅读:老师希望你们下课后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发挥你们的才智,锻炼你们的口才。谁还想更深入了解晏子,了解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相互争斗的故事,可以看一看上下五千年这部少儿故事丛书,相信你们看后,历史知识会更丰富。课后小结:27夜莺之歌【教材分析】本文描写了在苏联卫

14、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为“小夜莺”的男孩把一小队德寇引进游击队的伏击圈,并消灭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好品质。课文1、3段是从正面描写小夜莺的,而第2段描写游击队员的备战和战斗胜利的内容,是从侧面描写小夜莺的,应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6个词组。2. 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或排演课本剧。3. 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课文详写和略写与表达课文思想感情的关系。4.理解课文,体会“小夜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认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

15、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一、学生对描写小英雄的课文很感兴趣,为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苏联卫国战争这一时代背景了解不够,应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理解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学习课文的方法,所以通过品文,比较容易体会并认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但对第二段的写法与表达中心的关系领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应发挥及时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方法】 全文以歌声为线索,结构清楚,引人入胜。紧扣歌声引带学生读懂歌声,品味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教学理念

16、】 本文生动活泼,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变教师设计“教路”为启发学生选择“学路”。即: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需要:请学生选择“学路”。然后组织学生先读再演可以以人言多个角色,也可以以人演一个角色,几人分工合作;可以带叙述语,也可以不带叙述语。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主,力求使课堂上生生在动,生生在演,生生进入情境,个个学得眉飞色舞。【教学准备】查阅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介绍背景,引入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二、初

17、读课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正音:削xiao 空kong 塞sai (2)重点指导书写:蔑(3)形近字组词:蔑( ) 杉 ( ) 婉( ) 宛( )篾( ) 衫 ( ) 碗( ) 腕( )(4)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搭拉:向下垂。(5)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介绍有关资料,(师生互动)简介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

18、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 伊始启发思考:(1)从课题看,文章写什么?(2)为什么要写夜莺的歌声?(3)几次写到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唱“歌”的?(4)这歌声有什么作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体会小夜莺是一个勇敢、机智、痛恨敌人、热爱祖国的好孩子。展开想象,创造地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回忆“歌声”,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

19、了解。文章每个段落都写到小夜莺的歌声 。谁还记得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二、深入阅读第一段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练习表演。1.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同学们初读了这篇课文,愿意怎样深入学习?(因为刚学完晏子使楚一课,同学们还沉浸在表演的快乐气氛中,所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脱口说出:表演。)同学们要想把课文演好,首先就要读进去,把课文读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读的好?(自由读指名、评读)在评读中指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应该读出孩子故意打叉,装作天真无知,以此来麻痹敌人,斥骂敌人的语气。)“人哪,战争一开始,刚刚开火,村子

20、就着火了,大家喊着” (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勇敢、痛恨敌人的品质。)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抓住“有时侯学夜莺叫有时侯学杜鹃叫”体会他以此用来麻痹敌人,机智,聪明的特点;抓住“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体会作者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2.自由组合小组,练习表演。过渡语:通过朗读,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小夜莺的勇敢机智,如果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她演出来就更好了。出示投影:自由结组表演:(1) 可以一人

21、充当几个角色进行创造性表演。(2) 可以两个人一组分角色表演。(3) 可以是一个叙述者和几个角色合作表演。 三、学习第二、三段,重在展开合理的想象。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也应机智巧妙的把信号传给了游击队员。自由读第22-23自然段:体会一下,游击队员们是怎样准确得知敌人详细情况的?想想一下,游击队员们消灭了德国兵以后,会怎么说,说些什么,怎么做?2.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到什么?四、总结课文,体会课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1.教师导学: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小夜莺如何引诱敌人,而是通过游击队员得到小夜莺传递的情报后,如何备战和战斗胜利来表明小夜莺所起的作用,突出了人物品质。如果写小

22、夜莺的地方是正面描写,那么写游击队员备战、战斗胜利的内容就是侧面烘托,同样能为小夜莺这个中心人物服务。显然,课文一、三段是正面描写,二段是侧面描写,作者详写了一段,略写了二、三段。2.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用歌声诱敌,送情报。歌颂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五、布置作业:以下作业任选其一。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把课文严格爸爸妈妈看;3.第二天又将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发生,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下续写这个故事。课后小结:课后小结:28螳螂捕蝉【教材分析】这篇古文讲的是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从而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考虑

23、问题和处理问题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3. 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的意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古文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于读懂文章的内容应该说轻而易举,但在古文中进行人物的分析应是一个新的实践,需要教师辅导完成从

24、学好写人的白话文到写人的古文的过渡。课前仍需大量搜集一些有关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对充分理解课文内涵有帮助。【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适当点拨,理解课文内涵。【教学理念】 课堂上时刻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地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知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本文作者刘向及当时时代背景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古文,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明确:多读。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

25、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谏(jiàn) 孺子(rú) 曲附(q) 颈(jing) 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

26、们一起来看课文。 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 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字词的理解。 (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 (2)以下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

27、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6.读古文、译文,了解故事内容。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四、作业: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理解古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板书:吴王攻楚)二、讲述故事: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

28、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1)学生自练(2)指名讲故事。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蝉、螳螂、黄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教师板书)并背诵螳螂捕蝉的段落。(课件演示)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1.回顾质疑: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吗?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29、(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老师可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2)少孺子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3)吴王为什么没

30、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 (教材的译文翻译成“你讲得很好!”似乎不完全,吴王当时不仅在感叹少孺子讲得好,同时也感叹少孺子的办法想的好,也为自己没攻打楚国而庆幸,一个“善哉”包涵了多重含义。当然,面对小学生,也完全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解释一下,说成“你讲得很好!”) 四、总结全文 练习复述1.准备:读课文,围绕人物特点寻找“想象点”,练习复述。2.小组评比,推荐优秀。3.个人展示,其他学生赏评,适当补充。五、作业:背诵

31、课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课后小结:29公输子为鹊【教材分析】公输子为鹊是墨子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木匠鼻祖鲁班有天做了个木头鸟,自以为技术精湛,就拿到大思想家墨子跟前去显示。没想到墨子对此不以为然,说一个东西做得算不算巧,得看它对人有没有用。有用的就是巧,没用的就叫拙。 【教学目标】1. 查字典自学生字,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内容。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理解墨子的话,懂得判断技巧成就巧与拙的标准要看对社会是否有利。【教学重点】理解墨子的两句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为什么墨子不称赞鲁班做鸟的技巧。墨子的平民立场,他看中实用而反对浮华的思想根源。【学情分析】

32、有了前一课的实践,同学们学习本课应该比较轻松。课前仍需大量搜集一些有关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对充分理解课文内涵有帮助。【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教学理念】课堂实现“以学生为本”,时刻为学生服务,顺学而导。【教学准备】查阅墨子及公输班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上一篇,我们学了一则文言文寓言,谁能归纳一下学习方法?(读熟 理解内容 明白道理)二、独立自学三、检测交流1.检查朗读情况。(读准字音:辖 臾 拙) 2.理解课文内容。对照注释、译文,逐词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老师引导理解墨子的话。讨论:你对墨子

33、的话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既理解墨子话的内容:公输子做的喜鹊,不如木匠做的车辖,要说是否有成就有功劳,要看对人对社会是否有利。又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这则寓言里,墨子以对人类社会是否有利作为判断技艺优劣的标准,这是对的。但是,墨子否定鲁班精心制作的喜鹊,却反映了他的狭隘眼光。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四、练习复述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的话练习复述。2.同桌复述。3.指名复述。板书 29 公输子为鹊 鹊 车辖飞 三日不下 任五十石之重 不利于人 利于人 拙 巧 课后小结:30机器人出诊【教材分析】本文讲述的是机器人为小动物们看病是闹出一系列的笑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照搬

34、书本,应结合生活实际,机器人是人制造出来的,再聪明也只能按照人的意志去办事。故事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吸引人。【教学目标】1. 自学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新词。2. 学习课文的写法,学写一篇想象的作文。3. 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不能简单地照搬书本知识,要结合实际情况,机器人是人制造出来的,再聪明也只能按人们意志办事。【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学情分析】 童话题材的文章,情节曲折,语言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在杜文中能学到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就更加吸引孩子。【教学方法】读讲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理念】以读为本,将读与讲故事贯彻始终。【教学准备

35、】了解动物的生理卫生常识;【教学过程】一、题目质疑导入:见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可能:给谁看病?怎么看?)二、独立自学 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小组或班内讨论。)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按事情发展顺序或地点转换顺序)(1-4 5-25 26-30)三、细读理解内容1.自学:(提示注意学习新的知识和道理)边读边画边思考你从中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2.讨论交流:上述问题。追问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引导学生将读与议结合起来)新知:人与动物在正常心跳、体温、血压

36、等方面的区别。道理:不能简单地照搬书本,要结合实际四、展开想象复述:说说机器人会怎样给其它小动物看病?(1)看时,会说它有什么病?怎么说?小动物会有怎样的表现?(小白兔,小猴子,小青蛙,小壁虎)(2)用什么方法治?做?说?小动物有怎样的表现?2.练习复述(小组交流-推荐优秀-全班展示,发喜报给予奖励)五、作业:你想设计出怎样的机器人,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课后小结:练习六【单元回顾总结】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前两篇都是写人的课文,第三、四篇则是古文;第五篇是一篇科学童话,后三篇都具有叙述、明理的特点,与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及本次作文形成一体,便于学习及指导。五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写人记事以表现人物

37、特点和说明道理的。晏子使楚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则以自己的聪明机智,使楚国始终陷于被动尴尬、自讨没趣的境地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格。夜莺之歌描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为“小夜莺”的男孩把一小队德寇引进游击队的伏击圈,并消灭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好品质。螳螂捕蝉讲的是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从而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公输子为鹊是墨子的一篇

38、文章。说的是木匠鼻祖鲁班有天做了个木头鸟,自以为技术精湛,就拿到大思想家墨子跟前去显示。没想到墨子对此不以为然,说一个东西做得算不算巧,得看它对人有没有用。有用的就是巧,没用的就叫拙。 机器人出诊讲述的是机器人为小动物们看病是闹出一系列的笑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照搬书本,应结合生活实际,机器人是人制造出来的,再聪明也只能按照人的意志去办事。故事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吸引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写人记事的方法融入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内容当中,即:围绕人物的特点及说明的道理充分寻找课文中描写的空白之处(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捕捉想象点

39、,从而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将写作方法与复述相整合,在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此,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谁还记得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五篇课文?2.每篇课文记叙了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道理?3.回顾本单元中的各篇课文是通过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说出你印象深刻的一处。4.经验交流:你是怎样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的?介绍一处成功的经验。(1)记住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2)寻找事件之间的联系;(3) 围绕人物特点想象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适当而合理的填补文中空白,实现创造性复述。5.选

40、取一个情节进行复述。【独立阅读实践】教学要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教学过程:1.回顾:平时,你是怎样完成阅读短文这样的习题的?2.读要求,明确阅读目标。3.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想好文后问题,与大家交流。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也可以分为四部分)这个故事与原文有如下不同:(1)结局不同(2)细致程度不同(3)寓意不同4.练习复述(开放教学)5.作业:从课外书中找出寓言故事阅读及复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感受、体会或续写、改编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看图讲故事,“我又找到了一个家”。教学过程:一、交代本次练习内容:二、看图讲故事:我又找到了一个家提示: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画,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要求:1.语句比较通顺,有一定条理。 2.发言时间2分钟左右。方法: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2.放手让学生思考,想象故事。教师提示:(想象得越丰富越细致,越好。) (1)人们为什么砍伐树木和怎样砍伐树木?(2)鸟怎样失去了家,又怎样到处安家?(3)人们会怎样想?怎样说?3.悟出漫画的主要意思,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