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点00000_第1页
土壤重点00000_第2页
土壤重点00000_第3页
土壤重点00000_第4页
土壤重点000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称为肥料。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2. 肥料分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3大类。3.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一般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5%以上。4. 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5. 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6. 风化

2、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过程。按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特点,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7. 土壤肥力的四大因子: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水、肥、气、热)。8. 随着土粒由粗到细,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水分物理性质由无到有,由弱到强。9. 土壤的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等四类12个质地名称。10. 质地的改良:良好的土壤质地一般应是砂黏适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土壤具有适宜的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有稳定的土壤温

3、度状况,适种植物广。在改良方法上应根据土壤本身情况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1)客土法。2)翻淤压砂,翻砂压淤。3)引洪放淤,引洪漫砂。4)增施有机肥。11. 有机质土壤: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00g/kg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12. 阳离子的交换作用的概念:土壤胶体表面通过静电作用从溶液中吸附阳离子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胶体表面上交换性离子的解吸。阳离子的交换作用的特点:1)阳离子交换液是一种可逆反应。2)阳离子交换遵循等价离子交换的原则。3)阳离子交换符合质量作用定律。13.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各种阳离子交换

4、能力的强弱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有:1)电荷价的影响。2)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3)离子运动速度。4)离子浓度。14.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以PH值为7时每千克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单位为cmol(+)/kg.15.土壤形成的5大自然成土因素:1)母质因素。2)气候因素。3)生物因素。4)地形因素。5)时间因素。16.土壤分类:所谓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另类,也就是建立一个符合逻辑的多级系统,每一个级别中可包括一定数量的土壤类型,从中容易寻查各种土壤类型,将有共性的土壤划分为同一类。 级别:1)土纲:为最高级土壤

5、分类级别,是土壤重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的共性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2)亚纲:亚纲是在同一土纲中,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和岩性及盐碱的重大差异来划分。3)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4)亚类: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续分,反映主导成土过程以外,还有其他附加的成土过程。5)土属:是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中级分类单元。17.生物因素对土壤的作用: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把大量的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有了向土壤聚积的可能,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特性,并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

6、演化,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生物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18.人为因素对土壤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可以产生正效应,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产生负效应,造成土壤退化。人类活动给土壤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很多:乱砍滥伐与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破坏天然植被,风力吹扬,引起风沙移动;大量施用农药和污水灌溉,造成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残留。19.土壤组成:固相(有机质,矿物质),液相(土壤水溶液),气相(土壤空气)。20.土壤的缓冲性:是指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值变化的能力。21.土壤的孔性:是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

7、合特性。22.土壤的结构性: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排列状况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就是土壤结构性。23.N肥:能为植物提供N元素的肥料。 分类:1)铵态氮肥。2)硝态氮肥。3)酰胺态氮肥尿素。4)长效氮肥(缓效氮肥)。 N肥损失的途径:1)铵态氮的挥发损失。2)硝态氮的淋失。3)反硝化损失。 氮肥的去向:不同的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溶解于水,分别以NH4+,NO3-,尿素分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并直接参与土壤植物体系的循环,去向可分为三个部分:1)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2)以NH4+或尿素分子被土壤吸附而保存;3)经过一系列变化,以气态(NH3、N2O)挥发,或以NO3-随水流失。2

8、4.为什么尿素特别适合作追肥?答:1)尿素是中性分子,不含副成分,直接与作物茎叶接触不易发生损伤危害;2)尿素分子体积小,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很容易被叶片吸收;3)尿素水溶性大,有一定吸湿性,容易保持湿润而被叶片吸收;4)尿素向叶内透入时,引起质壁分离的情况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恢复。25.磷肥:(一)磷的营养作用: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积极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3、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二)磷素缺乏或过多的症状:1)从植物的外部形态看,植物在缺磷时,一般在老叶首先表现出症状,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叶片的颜色为深绿色,植物生长矮小,细胞缩小,植物的分枝或分蘖减少。

9、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有糖分积累,从而易形成花青素(糖苷)。2)施用磷肥过量时,由于植物吸收作用过强,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能量,植物会产生不良反应。谷类作物会产生无效分蘖,瘪粒增加,叶肥厚而密集,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影响水稻对硅的吸收,易产生稻瘟病;叶用蔬菜纤维素的含量增加;烟草的燃烧性差等。此外,施用磷肥过多还会诱发锌、锰等元素代谢的紊乱,常导致植物缺锌症等。(三)磷肥的种类:1水溶性磷肥:1)过磷酸钙。2)重过磷酸钙。2弱酸溶性磷肥:1)钙镁磷肥。2)沉淀磷酸钙。3)脱氟磷肥。4)钢渣磷肥。3难溶性磷肥:1)磷矿粉。2)骨粉。(四)土壤中的磷按其有效性,可

10、分为全磷、速效磷和缓效磷。26.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一)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称为营养。 N、P、K被称为“肥料三要素”。(二)根部对养分的吸收:主要包括以下4个过程:1)养分从土体迁移到根表,此即养分的供应。2)养分从根表进入根内的自由空间,并在细胞膜外聚积;3)养分透过细胞膜或液泡膜,进入原生质体,此即养分的吸收,并依跨膜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4)养分从地下部运输到地上部。(三)1)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溶质(养分)随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2)营养扩

11、散: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形成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通过自由热运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而到达根表,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四)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1离子的被动吸收:1)简单扩散、2)离子通道运输。2离子的主动吸收:1)载体运输。2)离子泵运输。(五)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作物营养临界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绝对数量并不多,但对缺乏十分敏感,对需要很迫切,此时如缺乏这种养分,对植物生育的影响极其明显,并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弥补。这一

12、时期就叫植物营养临界期。2、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植物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增产效果最大,这一时期就是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此时植物生长旺盛,对施肥的反应最为明显。27.1)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2)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一般有最基本的三个发生层组成,即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3)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A、旱地土壤的土体构型: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B、水田土壤的土体构型: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水耕淀积层、潜育层、母质层。28.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土壤中养

13、分到达根表有两个途径: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影响下,土体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养分迁移有两种方式:即质流和扩散。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29.土壤中的钾的形态:土壤中的钾主要有矿物态钾、缓效性钾和速效性钾三种形态。30.合理施肥应按植物营养的原理和作物营养特性,结合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31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收养分量对照区养分吸收量)/施入肥料中的养分量*100%32有机肥在作物中的作用:答:1)有机肥料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硫、钙、镁等。2)有机肥还含有硼、钼、铜、

14、锌、铁和锰等各种微量元素,在平衡施肥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大量和微量营养元素的逐步释放,与作物生长各阶段的不断吸收同化的过程相吻合,因而有机肥中养分利用率高于化肥。3)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CO2,改善了作物的碳素营养,这在设施保护地栽培中效果更为明显。4)植物也能直接吸收利用一些分子组成相对简单的有机营养成分,如各种氨基酸、酰酸、核酸、可溶性糖、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作物对有机营养成分的直接吸收不仅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因而施用有机肥的蔬菜和水果的糖分,维生素C含量高,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低,风味独特品质佳。5)有机肥料中的腐殖成分对种子萌发和根系的生长

15、均有刺激作用,增强作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33磷肥的有效施用技术: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2)根据作物需磷特性及轮作制度合理分配磷肥。3)根据肥料品种特性合理分配施用磷肥。4)磷肥的残效和轮作制度。5)磷肥的氮钾和其它元素的配合施用。34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可利用的形态:必需元素有16:9种大量元素:C、H、O、N、P、K、Ca、Mg、S 7种微量元素:Fe、Mn、Zn、Cu、Mo、B、Cl 在必需营养元素中,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主要来自水,而其他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来自土壤。只有豆科作物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植物的叶片也能吸收一部分气态养分,

16、如二氧化硫,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35氮肥的有效施用条件:1)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2)根据作物需肥特性施肥。3)根据肥料性质施肥。4)坚持合理的施肥技术。5)平衡施肥。36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1)介质中养分的浓度 2)温度 3)光照 4)水分 5)土壤反应(PH值) 6)通气状况 7)离子间的相互作用。37作物氮素的主要形态:1)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分2)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3)氮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组分4)氮是许多酶和多种维生素的成分38草木灰:是植物残体经过燃烧后而剩下的残渣。草木灰成分复杂,除了不含氮外,含有机植物体内各种灰

17、分元素,其中含K、Ca最多,其次是P。由于其含K较多,且易被作物吸收,常常将它当作钾肥施用。草木灰中的钾有90%以上是水溶性的,其主要形态是碳酸钾,其次是硫酸钾和氯化钾。由于草木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钙和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不能用作垫圈材料,也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39.土壤酸性的类型:根据氢离子存在的方式可分为活性酸和潜性酸。1)活性酸:土壤活性酸是指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2)潜性酸:土壤的潜性酸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这些离子呈吸附态时不显示酸性,只有当它们转移到溶液中变成溶液中的H+时才会显示酸性。(二)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18、:土壤中的活性酸和潜性酸是同处一个体系中的二种酸,它们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如果溶液的浓度和组成发生改变,它们就可以相互转化。活性酸可以被胶体吸附成为潜性酸,而潜性酸也可以被交换出来变成活性酸,潜性酸是活性酸的主要来源和后备。40.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答:1)无机肥与有机肥的配合不仅可以加速有机肥的分解,提高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而且有利于通过有机质强大的保肥能力减少无机肥损失,提高无机肥的肥效。2)无机肥与有机肥的配合使用,能减少施肥的次数,又能减少无机元素的固定。3)有机肥料养分释放缓慢,供肥时间长;无机肥养分释放快,但肥效不持久。4)有机肥料含养分全面,但养分含量低,不能满足作

19、物高产和旺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而无机肥含养分比较单一,但养分含量高,两者配合,正好达到互补效果。5)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表明,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无机肥,能达到增加产量和不断培肥土壤的需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更好。6)根据我国肥料资源的特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需要大力倡导和长期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配合的施肥方针。41.环境结构对土壤作用的影响:答:环境结构包括气候环境和地形环境。一、气候环境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水分和热量不但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过程和物质的地质淋溶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土壤有机物质的积

20、累和分解,决定着营养物质的生物学循环的速度和范围。二、在成土过程中,地形环境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和母质、气候、生物等因素不同,在成土过程中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和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主要作用表现为:一方面是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另一方面是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水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作为氧化剂。43.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很少以单位存在,多是单个土粒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相互黏合团聚形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体。44. 说明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答: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的过程,也就是岩石中的矿物

21、变化与新矿物形成的过程。岩石被风化的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决定于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等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冰、风等的机械作用,将岩石破碎成碎屑,但化学成分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也称机械崩解作用。物理风化产生的产物颗粒比较粗,多为砂和石砾,有效养分含量低。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空气(主要是CO2和O2)和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与沉淀、水化与脱水、水解与中和、氧化与还原等作用的总称。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一些元素损失掉,另一些元素富集,从根本上改变矿物,形成完全新的矿物,即粘土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