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_第1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_第2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单项选择题1-5:AADAC;6-10:BDCBB11-15:ACAAD16-20:ACBBB主观填空题:张仲景包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背后腹清热泻火、养阴清热表里18、5心、肾、肝、胃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和气虚37.写出以下腧穴的定位及所属经脉。中脘、内关、合谷、大椎、环跳(分值:10分)答:中脘: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内关:手厥阴

2、心包经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大椎:督脉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环跳:足少阳胆经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合谷穴取穴位置: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横侧中点处。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阳明经循行于人身之前,手阳明从手上行止于头面部,故合谷穴能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眼,鼻,耳,口齿病症,口眼歪斜是阳明经筋拘所致,合谷对此症尤为有效,故有“面口合

3、谷收”的名句。大肠与肺经相表里,故合谷穴又能止咳嗽哮喘。 38.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分值:10分)答: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假设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

4、,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30.方剂(分值:4分)答: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31.未病先防(分

5、值:4分)答:是指在人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表达。32.阿是穴(分值:4分)答: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中医穴位名。医生在治疗时,有时会选取患者身体上的某些压痛点或疼痛局部作为施术部位,这些部位即可称为阿是穴。33.八纲(分值:4分)答: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区分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34.祛邪(分值:4分)答:除体内的邪气,到达邪去正复的目的。适用于

6、邪气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的运用。 问答题 3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分值:10分)答: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炽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日炽热之气所化,炽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

7、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3暑多挟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而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阻症状。36.举例说明腧穴的治疗作用。每个作用举一个例子(分值:10分)答: 一、近治作用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作用,但凡腧穴均能治疗该穴听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悬颅,颌厌治偏头痛;面目浮肿,取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取听会、翳风;如上肢病可以肩躜,曲池,合谷;下肢可取环跳、委中等·取肺俞、风门、天突等穴治疗肺部疾患 取心俞、巨阙、章

8、门等治疗心脾胸胁疾患 取中脘、天枢、大肠俞等穴治疗胃肠疾患;以及取肾俞、关元、中极、维道等穴治疗泌尿,生殖疾患等等,都是腧穴治疗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的例子。二、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脉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病患的作用。如大全载:“三里,内庭穴,肚腹妙中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痛可撤;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聚英也有类似记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又“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等等。三、特殊作用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主要指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和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两个方面而言。腧穴的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或这一腧穴与那一腧穴在治疗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也就是每一个腧穴对不同脏器与部位所发生的各种病变具有特殊作用。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首先表现在穴位与非穴位的明显差异。大多数的研究资料证明,穴位的作用明显,非穴位大多无作用或作用较差。这样,取穴的准确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