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_第1页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_第2页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_第3页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_第4页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盛银花关键词安陆方言指示代词来源一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安陆 方 言 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主要靠声调乘区别近指“包In iess” 和远指“包2n iess" ,“包,ni尹”、“包2n iessJ” 还有变音形式。除了单用外,还可以作为词根,构成一套指示代词系统;作为词根时它的读音有的发生变化,我们用“偌in o" ","嗒2n o"I ",“口;ni A3sr y '“口:niAss 慈in in3s" ,"惩 2n i

2、nssI” 来记录,但它们近指、远指的区别仍是声调。见下表:表 一二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用法2.1 表示直接称代的指示代词2.1.1 单用的近指代词“包;”和远指代词“包z”可以直接起指代作用,既用于指人,也用于指物。例如:(1)包1是我的舅爷,七:是我的姨爷。这是我的舅舅,那是我的姨父。(2)七;是金林的衣裳,七:是我的衣裳。2.1.2 “包1H、 K包 z”表示程度,修饰形容词。例如:(3)嗯你怎么七;好哦,帮我把东西哈都搬进来了。(4)甲:嗯你把包;碗饭吃了它。乙: 七 : 多 !嗯 你 要 把我胀死了他啦?那么多,你想把我胀死?2.1 .3 “包1)f、 K包z”的语法功能“包 ;” 可

3、 作主语,也可作宾语(一般辅以手势)。而“包:”只作主语,不作宾语。例如:(5) 我 要 是哄了嗯你,我就是个也1(说话者竖起小手指)。单用 的 “ 包:”、“包:”一般不作定语,只在“包;”、“包:”对举使用时才作定语。如果要用指示代词作定语,就必须用合成式的指示代词“包1个”、“包:个”,或者说是“指示代词+量词”的形式。例如:(6) 我 总 是有得空去看嗯你锣!不是也,事儿就是也:事儿。(7) 七 : 个李儿放在我心里得,嗯你莫着急!(8) 千 不 该万不该嗯你把七:本书借得他。你真不应该把那本书借给他.2. 1.4 “包1”和“包z”用在篇章里的时候,可以回指,而且语义是确定的。不同的

4、是,“包:”还可以是虚指。例如:(9) 甲 :嗯 你把包里的东西清哈吵!你把包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吧艺乙:七:哪,好说!那呀,没问题!(10)甲:莫紧在偌:儿站倒,帮忙把东西逞屋里捡吵!别总在那儿站着,帮忙把东西往屋里挂吧!乙 :捡 包 1哪?甲:是的,快点!要落雨了!(11)甲:听说最近嗯你很赚了一点钱,能不能借两个我用哈一下效?乙: 七 :哪 ,谈都不谈。2.2 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词“包1么”和“包:么”主要用作形容词修饰语,表示程度。例如:(12)-h,i么/七:么狠做Ime51?哪个怕嗯你啦!这么/那么凶干什么?谁怕你呀!(13)他七1个人七:么好,哪个都愿意跟他玩。(14)他的份确实是有七

5、:么聪明,埋儿埋儿每次考试打一百分。(15)七:么好的人得了癌症,真是可惜得锣!(16)七1个竿子竹竿七;么长还不够啊?(17)哎哟,几年有看倒,份都长得七1么大啦?“包1么”、“包:么”充当修饰语表示程度时与“包;”、“包z”是等值的,例(12)一(17)的“包:”、“包:”可以互换而意思不变。2.3 表 示处所的指示代词.2.3 .1 安陆方言里,表示处所的指示代词有5套属于同义系列,在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不过,这5套表示处所的指示代词的读音不同:其中“包;”、“包:”的读音受后一音节的影响而发生T变化。如:“咯1儿nor35) 这儿”、“诺:儿nor55 那)L"“口;哈儿ni

6、A35xa rI这里”、“口:哈儿niA55xa r那里”,“1伙儿no35 xu arl 这里”、“嗒z伙儿no55 xu ar那里”。但是,不管读音怎么变,在同一套指示代词中,近指、远指的声母、韵母总是相同,而且近指、远指的对立仍然依赖声调的变化。2.3 .2 处所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第一 ,可 以直接放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面,表示处所。例如:(18 )我 们 嗒,儿有得嗯你要找的七:个人。我们这儿没有你要找的那个人.(19 )七 : 棵树嗒:儿好像有个人站了得。那裸树那里好像站着一个人.(20 )他 们 七:个场儿的人几拐坏哟,动不动就打架。他们那里的人真坏呀,动不动就打架.第二 ,充 当主

7、语、宾语、定语、状语。例如:(21 )偌 1 蛮宽成,砌三间屋还有多的。这儿很宽敞,盖三间房子还有多余的.(22 )我 们 三个小时以内可以走到嗒:儿。(23 )他 们 偌z儿的屋哈都破破烂烂,有得一回像样.(24 )嗯 你 在嗒:那儿多住些时,跟她做个伴。2.4 表 示时间的指示代词“惩 ,普 儿 ”、“惩:普儿”用来指代时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时”、“那时”或“这会儿”、“会儿”或“这阵子”、“那阵子”等,既可指代时点,又可指代时段,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例如:(25 )慈 1 答儿几点嘶? 只怕转了钟哦。现在几点?一可能凌展转钟了。(26 )到 您 :答儿,只怕我们都死得骨头打鼓响

8、了。到那时.恐怕我们早都死了。(27 )她 怎 :答儿只会哭,么事都不晓得搞。她那时只会哭,什么都不知道做。(28 )往 常 怎:答儿的人几造孽呷!吃又有得吃的,穿又有得穿的。您,答儿的人几快活叻! 不 纺 线 , 不 织 布,不做鞋,照样有穿的。过去那时候的人真可怜啊!吃又没有吃的,穿又没有穿的 . 现 在 的 人 多 快 活 !不纺线,不织布,不做鞋,照样有穿的。2.5 表 示数量的指示代词安陆 方 言 里,表示数量的指示代词有三套:“包;些儿”、“包:些儿”;“包1点儿”、“包:点儿”;“包;个家”、“包:个家”。它们分别表示普通话里的多数、少数和种类。在句中“包,些儿”、“包:些儿”和

9、“包,点儿”、“包:点儿”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包1个家”、“包个家”不作定语,只作主语和宾语,而普通话里,“这(一)种”与“那(一)种”是可以作定语的。例如:(29)七1些儿是他的,七:些儿是嗯你的。(作主语)(30)我给嗯你的钱就剩下包:点儿啊?(作宾语)(31)七,点儿小事儿难不倒我。(作定语)(32)嗯你说的七2(33)我要的是七;个家我怎么不晓得嘶?个家,不是七:个家。(作 主语)(作宾语)2.6“包表示方式的指示代词样儿”和“包:样儿”主要用来指代动作行为的方式,以修饰动词为主,有时也可用来替代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某种状态。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用 在动词前,表示

10、动作行为的方式,充当状语。例如:(34 )吃 饭 要也;样儿吃,免得饭哈都撒得地下去了。(35 )嗯 你 七:样儿跑跑不赢他的。第二 ,替 代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某种方式、状态,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等。例如:(36 )直 呷 长期七;样儿不行0J,应该跳个门儿。长期这样不行,应该换一个方法.(37 )嗯 你 先七,样儿着。你先就这么若吧!(38 )他 哆 ,怎么变成包:样儿,搞得我们都不认得他了。他怎么变成那样,弄得我们都不认识他了。(39 )他 包 :样儿的人嗯你们哈都莫耳他,尽他一个人在嗒:儿。他那样的人你们都别理他,让他一个人 在 那 儿 。(40 )嗯 你 看锣,他的几巴嘴

11、里烂得七:样儿他还在吃大椒。你看,他的嘴里烂成那样他还在吃辣椒。三安陆方言的“更远指”安陆 方 言 的“更远指”不用一个特定的词来表示,而是通过参照点来实现的,即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听话人这一参照点,形成“面指”和“背指”,指明更远处的人或物。(张邱林1989)所谓“面指”,是所指对象说话时听话人看得见,或者说话当时看不见但曾经看见过,因而交际时双方心里都明白具体所指的是哪里。表达“更远指”时面指有两种方式:一是“看得见的参照点+那儿(辅以手势)”,二是“看不见但交际双方了然于心的参照点+那儿”。例如:(41 ) 甲: 今天来的人还蛮多啊!站在七:棵树(手指向树)偌:儿的女份年轻女子是哪个

12、嘲?乙 :七 :个 啊 , 她 是 我的同事。甲: 怎 么有 看 到 嗯 你 的屋里的那个人呢?怎么没有看到你的妻子呢?乙: 唉 ,嗯 你 不 晓 得 ,我们偌:儿在修加油站,她在嗒:儿负个责,简直忙得脚不沾地。甲第 一 次 问乙的时候用的参照点是双方都看得见的“树”,并配合手势,听话者乙明白甲具体所指的是谁,交际成功。乙第二次回答甲的问话时用了两次远指代词,指代甲看不见的地方,参照点是自家所在地,甲明白乙具体所指的地方,所以交际成功。所谓 “ 背 指”,是所指对象说话时听话人看不见但了然于心,或者看不见且未曾了然于心。表达“更远指”时背指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看不见但交际双方了然于心的参照点十

13、那儿”,二是“看不见且听话人未了然于心的参照点十那儿”。例如:(42 ) 甲: 王师傅嗒:儿缺人,嗯你是不是派几个人过去帮哈一下他嘶!乙: 哎 哟 ,七 ; 两 天 我的事都做不完。李光明嗒:儿的事我都压拖着了得,实在有得人。甲: 那 嗯 你 到刘 宗德 嗒:儿去问下有不有人。乙: 刘 宗 德 是 哪 个 嗽 ?甲: 他 是 我 的 一 个 远房亲戚。嗯你一说我的名字他就晓得的。在 甲乙 双 方的对话中,甲说的“王师傅”是交际双方看不见但了然于心的参照点。乙提到的“李光明”也属于交际双方看不见但了然于心的参照点。甲说的“刘宗德”是乙看不见而且不熟悉的一个参照点,乙就要进一步追问这个参照点的情况

14、,要求甲回答。所以表达“更远指”时用背指的方式,尽管看不见或听话人不了解参照点的情况,也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两种背指方式的区别在于用第二种方式“看不见且听话人未了然于心的参照点+那儿”时必须有后续句出现,如例(42)中乙问的“刘宗德是哪个嘲?,就是后续句,是乙不明白的参照点,所以甲针对乙的问话作出解释,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四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来源4.1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来源于提示词“包ni司”,或者说至少跟提示词“包”有关。“包”相当于北京话的“诺”。现在的安陆话口语中还经常用“包”。例如:毕业论文论文(43 )七 , 吴庆林借的钱,把得嗯你去

15、了啊!(同时把钱给对方)(44)甲:嗯你把剪子递得我哈一下。乙: 七 ,嗯 你拿去。例(43)和(44)中的提示词“包”都念轻声,很明显,它有提醒和指示的作用。提示词的这种指示和提醒作用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语气词,成为向指示代词演化的重要基础。(陆镜光2001)因为“包ni司”作提示词  的时候都是在交际双方视线所及的范围,而指示代词的近指和远指也是交际双方视线范围内的人或物,再加上用声调的不同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两种语法意义在古汉语中常见,如:“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郑伯克段于都)从陆镜光(2001)记录的汉语方言里的提示

16、词来看,“汉语方言中大多数都有一个到两个的提示词”。或者用一个汉字记录,用声调来区别;或者是用两个不同的汉字来记录,但两个汉字的读音比较接近。陆先生甚至明确地说:“提示词往往有近指和远指的区别。云南方言的提示词嗒,因远近的分别声调有所不同。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503页:滇西片潞西方言中,指示代词“嗒"no213、 noi",有近指和远指之别,相当于普通话的“个”、“那个”、“这里”、“那里”。方言中是用语音(声调)变化来区别近指和远指的。”指示代词和提示词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推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是由提示词“包ni司”的作用之一“指示”分化出来并通过声调变化来区别

17、近指和远指的。刘丹 青 ( 2005)认为:“研究指示词要特别注意语音关系,语音关系可能是语义对立和聚合关系的关键因素。”的确,在安陆方言中,指示代词近指、远指完全依赖声调来显示其对立。安陆方言远指代词的读音是niess, 在安陆方言中没有同音的字,我们仍用“包:”来记录,“包:”如同北京话的“那”来源于提示词“嗒”一样,来源于安陆方言的提示词“包 nie",(王求是1999)另外,吕叔湘(1985)在考察北京话远指代词“那”的来源时指出:“若变成那是很有可能的。”“若”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作用,“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战国策齐策)。王力(1980)认

18、为:“刀眨字的来源比较简单。如果不是上古的指示代词若字,就是尔字。我们比较地相信是来自尔字。”王力又指出,“汝、尔、若、而、乃、你实同一词”,而“若”和“偌”同源。安陆 方 言 近指代词的读音是niess, 我们用“包、”记录。小川环树(1981)在谈到苏州方言的指示代词时说:“我看松下大三郎(Matsushita Daizaburo)的标准汉文法,忽然发现山东某处方言里有中称。松下说:近时(中国)俗语已无中称,唯山东省之一部有“包”一词。“包”系俗字,是中称代词。”,遗憾的是他没有注“包”字的读音。查古今汉字字典)(修订本)(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包”字一音mie,"

19、包斜”之意,又音nie,去声,指姓。而安陆方言的去声分阴去和阳去,近指代词“包,nieas ”读阴去,远指代词“包2n i ess ”读阳去。4.2 从 共时的方言分布来看,指示代词近指、远指的对立一般与语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是声调相同,如北京话的“这”和“那”,有的是声母相同,有的是韵母相近或韵母主元音相同。下面略举方言中指示代词近指、远指的对立与语音有关系的例子:涟 源荷 塘 方言中的指示代词二分,部分是通过改变声调形式来实现的。例如:嗯个 'n ko 13 ( 这) 嗯个n53ko '3( 那)嗯头 n2 1ti e '3 ( 这里) 嗯头n53ti e'3( 那里)(李雄燕、尹钟宏2001)甄 尚灵 (1983)描写了四川方言的指示代词“这”说法有“12种,归为两大类:即ts/t类和n类。其中n类为:ne。和nie'。只出现在人声归阳平的地区,有七个点:重庆、垫江、万县、合川、遂宁、蓬安、平昌。只有万县读nie'"。万县的读音与安陆方言“包:”的读音差不多。汪化 云 ( 2000),它们的声母相同,这一点与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声母相同,有的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