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额定电压1KV到3KV变频器电力电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的产品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0.6/lkV和1.8/3kV变频器用电力电缆(以下简称变频电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00.102001电工术语电缆(IEC60050-461:2008,IDT)GB/T295l
2、.ll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密度测定方法一吸水试验一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
3、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3048.42007电阻试验GB/T3048.52007试验GB/T3048.82007试验GB/T2952.32008电缆外护层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IEC60060-1:1989,NEQ)GB/T3048.9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GB/T39562008GB/T6995.32008识别标志GB/T6995.52008绝缘线芯识别标志火花试验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
4、04,IDT)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5部分:电力电缆GB/T12706.12008额定电压lkV(U=1.2kV)到35kV(U=40.5kV)挤mm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1.2kV)和3kV(U=3.6kV)mm电缆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EC61196-1:2005,IDT)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JB/T10696.7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抗撕试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2900.
5、10和下列定义。额定电压ratedvoltage电缆的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额定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kV。0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0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和U值都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0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批batch批是指一次订货的同型号规格产品数量。如果一次订货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则不同的型号规格应视为不同的批。有关试验
6、的定义例行试验routinetests(符号R)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抽样试验sampletests(符号S)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型式试验typetests(符号T)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规范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代号产品系列代号变频器用电缆BP导体代号第1种、第2种铜导
7、体省略第5种导体(软结构)R绝缘代号交联聚乙烯/聚烯烃YJ硅橡TOC o 1-5 h z胶G乙丙橡胶绝缘E聚氯乙烯V护套代号(包括挤包的内衬层和隔离套等)聚乙烯/聚烯烃Y交联聚烯烃YJ硅橡胶G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E聚氯乙烯V阻燃ZR低烟无卤阻燃WDZ金属屏蔽代号铜丝疏TOC o 1-5 h z绕SP铜丝编织P镀锡铜丝编织Pl铜带P2铝塑复合带绕包P3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PP2金属铠装代号双钢带铠装2细圆钢丝疏绕铠装3镀锌钢丝编织铠装9聚氯乙烯护套V聚乙烯外护套3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产品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见图1。A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
8、压为0.6/lkV,3+3芯,标称截面16mm2,中性线截面4mm2表示为:BPYJVP0.6/lkV3X16+3X4mm2铜芯交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屏蔽聚烯烃护套低烟无卤阻燃型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lkV,3+3芯,标称截面95mm2,中性线截面16mm2表示为:WDZ-BPYJYP2-0.6/1kV3X95+3X16mm2绝缘外护套屏蔽层铠装层内护套(挤包内衬层、隔离套)导体系列代号燃烧特殊代号表1铜芯乙丙橡胶绝缘铜丝编织屏蔽硅橡胶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lkV,3+3芯,标称截面150mm2,中性线截面25mm2表示为:BPEGP-0.6/1kV3X150+3X25m
9、m2铜芯硅橡胶绝缘铜带绕包屏蔽硅橡胶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1.8/3kV,3等芯,标称截面240mm2,中性线截面50mm2表示为:BPGGP2-1.8/3kV3X240mm2电缆常用型号名称电缆常用型号名称见表1型号名称BPGG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GP2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GPP2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GP3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VFP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VFP2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
10、力电缆。BPGVFPP2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GVFP3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FFP氟46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FFP2氟46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FFPP2氟46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FFP3氟46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BPVVP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VVP2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VVPP2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VVP3聚氯
11、乙烯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YJVP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YJV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YJVP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BPYJVP3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备注:导体线芯中铜丝可以采用镀锡,阻燃型电缆型号前加ZR,软结构电缆加R。电缆规格电缆规格见表2。主线芯截面型号芯数标称截面mm2全部型号3+33+11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接地线芯截面主线芯标称截面mm2接地线芯
12、截面mm241(0.75)61.5(1)102.5(1.5)16,254(2.5)35650,70109516120,150251853524050(35)技术要求材料绝缘混合料本标准所涉及的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1)绝缘混合料绝缘混合料代号导体最高温度/C正常运行时短路时(最长持续5s)聚氯乙烯PVC/A70160交联聚乙烯XLPE90250乙丙橡胶EPR90250硅橡胶绝缘G180350护套混合料本标准不同类型护套混合物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4中2)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护套混合料代号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C聚氯乙烯ST801ST90聚乙烯2ST803ST9
13、0无卤阻燃材料7ST90弹性体(TPE、TPU、氯化聚乙烯等)8SE185硅橡胶G1804.6导体4.6.1导体应符合GB/T3956中第1种或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者第5种裸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丝。导体20C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导体表面允许用非吸湿性带料作重叠绕包或纵包,带材的性能不作考核。绝缘绝缘材料应为表3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胶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GB/T12706.1的规定;硅橡胶绝缘和交联聚烯烃绝缘机械物理性能符合附录A中表A.1
14、和表A.4规定。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5至表6的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绝缘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外观圆整且容易与导体剥离。4.7.4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规定经受表7规定的工频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主线芯与中性线芯识别标志一致,可采用数字、色带或颜色识别,均符合GB/T6995规定,但也可与用户协商确定或根据用户要求确定。标称截面mm2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0m乙丙橡胶、硅橡胶绝缘标称厚度交联聚乙烯绝缘厚度0.6/1(1.2)kV1.8/3(3.6)kV0.6/1(1.2)kV1
15、.8/3(3.6)kV0.75,1.0,1.5,2.51.0一0.7一4,61.00.710,161.02.20.72.025,351.22.20.92.0501.42.21.02.070,951.62.41.12.01201.62.41.22.01501.82.41.42.01852.02.41.62.02402.22.41.72.03002.42.41.82.03)绝缘标称厚度4)绝缘标称厚度标称截面mm2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0mPVC/A绝缘标称厚度0.6/1(1.2)kV1.8/3(3.6)kV0.75,1.00.81.5,2.50.84,61.010,161.02
16、.225,351.22.2501.42.2701.42.2951.62.41201.62.41501.82.41852.02.42402.22.43002.42.45)火花试验电压绝缘标称厚/mm试验电压/kV0.5V6W1.061.0V5W1.5101.5V5W2.0152.0V5W2.5202.525W351.235W451.445W601.660W801.8802.0金属总屏蔽层电缆必须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有铜丝编织屏蔽、铜带绕包屏蔽、镀锡铜丝编织屏蔽、铜丝编织与铜带绕包复合屏蔽等结构型式。变频电缆线芯结构为3等芯,总屏蔽时总截面应不小于中性线芯截面。编织屏蔽编织线直径无论采用何种金属
17、,编织线的标称直径符合表9的规定:7)圆编织金属丝标称直径銷装前假设直径d/mm銷装圆金属丝标称直径/mmdWIO0.1510300.304.10.2.2编织密度铜丝编织屏蔽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P=(2pp2)X100(1)式(1)中:P编织层编织密度,p单向覆盖系数式(2)中:D编织层的节圆直径,mm;d编织线的直径,mm;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上下锭股线不一样时为上下锭编织线根数的平均数);L编织节距,mm;铜带绕包采用单层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15%,铜带厚度不小于0.1mm。4.10.4铜丝缠绕总屏蔽,铜丝之间的间隔应不小于4mm,
18、屏蔽外可以用薄铜带或包带间隙绕包扎紧。屏蔽铜丝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规定。屏蔽与缆芯之间允许有一层内垫层。金属铠装金属铠装类型包括扁金属丝铠装、圆金属丝铠装、双金属带铠装。允许经制造方与购买方协商一致,导体截面不超过6mm2的电缆,可采用镀锌钢丝、铜丝编织铠装。材料扁金属丝或圆金属丝应是镀锌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铝或铝合金丝。金属带为钢带、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具有商品质量认可的热轧或冷轧钢带。隔离套当铠装下的金属层与铠装材料不同时,必须用表4中规定的一种材料,挤包一层护套将其隔开。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T(以mm计)应按下列s公式计算:T=0.02D+0.6su式中D-挤
19、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u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圆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分别不小于表10和表11规定的数值。8)圆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铠装前假设直径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mmmmdW100.810dW151.2515dW251.625dW352.035dW602.560d3.159)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铠装前假设直径/mm金属带标称厚度/mm钢带或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dW300.20.530dW700.50.570d0.80.8铠装前电缆假设直径大于15mm的电缆,扁金属丝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电缆假设直径为15mm及以下时,不应采用扁金属丝铠装。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
20、铠装金属丝铠装应紧密,即使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为最小。必要时,可在扁金属丝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丝。双金属带铠装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的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尺寸低于5.6.4中规定的标称尺寸的量值应不超过:圆金属丝:5%;扁金属丝:8%;金属带:10%。外护套所有电缆都应具有外护套。外护套通常为黑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非黑色,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条件。外护套材料应与表4中规定的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聚氯乙烯护套料性能符合GB/T12706.1中规定,其他护套性能符
21、合附录A中规定。在特殊条件下(例如为了防鼠、蚁类动物)使用的外护套,可在配方中加入化学添加剂。但这些添加剂应对人类及环境无害。厚度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聚氯乙烯护套TS=0.035D+1.0硅橡胶外护套TS=0.040D+1.2式中:D-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1mm。无铠装的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其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不小于1.8mm。护套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包覆在光滑圆柱体表面的外护套(例如挤包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上)
22、,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0.1mm。包覆在不规则圆柱体表面的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无铠装多芯电缆护套:挤入缆芯空隙,或者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的护套)和隔离套的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护套应表面光滑、圆整、色泽基本一致,断面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其他应符合GB/T2952规定。成品电缆结构尺寸成品电缆的导体结构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2.1条的规定。成品电缆绝缘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3.2条的规定。成品电缆成缆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4.1条的规定。成品电缆内衬层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
23、5.3条的规定。成品电缆总屏蔽层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6条的规定。成品电缆金属铠装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7条的规定。成品电缆护套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8条的规定。电气性能成品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2.2条的规定。成品电缆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2的规定。10)绝缘电阻额定电压电缆规格20C绝缘电阻/MQkm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MQkm0.6/lkV35mm2及以下1500.1550150mm21000.10185400mm2800.081.8/3kV35mm2及以下2500.2550150mm22000.20185400mm21500.15基本电缆规格及结构参数线芯*标称截面(mm2
24、导体结构(根数*直径)mm电缆最大外径(mm)BPVVPP2BPYJVPP2BPGGPP23*41/2.2613.515.53*61/2.7814.016.03*107/1.3519.021.03*167/1.7022.024.03*257/2.1525.026.53*357/2.5226.035.53*5010/2.5228.540.03*7014/2.5231.543.53*9519/2.5236.550.03*12024/2.5240.056.03*15030/2.5245.060.03*18537/2.5247.067.03*4+3*0.751/2.2614.516.53*6+3*11
25、/2.7815.017.03*10+3*2.57/1.3520.822.03*16+3*2.57/1.7023.025.03*25+3*47/2.1528.027.53*35+3*67/2.5232.036.53*50+3*1010/2.5237.041.03*70+3*1014/2.5241.644.53*95+3*1619/2.5247.051.03*120+3*2524/2.5250.157.03*150+3*2530/2.5252.061.03*185+3*3537/2.5258.568.0产品结构示意图图5.2.3成品电缆耐压试验成品电缆应能经受表13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5min不击穿
26、11)成品耐压试验电压额定电压/kV试验电压/kV0.6/13.51.8/36.54U电压试验:额定电压0.6/lkV和1.8/3kV成品电缆绝缘线芯应0经受环境温度下,浸水至少1h、试验电压为4U的工频电压试验,电压应0逐渐升高并持续4h,试验过程中应不发生击穿现象。试样长度(1015)m。冲击电压试验:电缆应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应在另外(1015)m长的成品电缆上进行,试验温度高于导体最高工作温度5C10C。试验应按GB/T3048.13规定步骤施加冲击电压,额定电压0.6/1kV变频电缆其冲击电压峰值为40kV;额定电压1.8/3kV变频电缆其冲击电压峰值应为50kV。对于没有分相屏蔽
27、的多芯电缆,每次冲击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每相导体与地之间,其它导体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每根电缆绝缘线芯应承受正负极性各十次冲击电压后不击穿。屏蔽转移阻抗电缆在100MHz时传输阻抗必须等于或小于1Q/m;电缆纵向干扰电压为50mV时的理想屏蔽系数等于或小于0.66。屏蔽层传输阻抗按GB/T17737.1分别测量30MHz、60MHz、100MHz三个点的数值。非电气性能5.3.1成品电缆的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表A.1和A.4的要求。5.3.2成品电缆的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表A.2和A.3的要求。5.3.3如用户有要求时,成品电缆燃烧性能符合GB/T19666标准的要求。5.3.4成品
28、电缆应有连续的制造厂名、电压、型号、规格等识别标志。标志应符合GB/T6995的规定。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产品应有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1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对整批产品逐一进行试验。产品外观应在正常视力下逐批检查。产品试验项目、试验类型、试验方法按表14规定。交货长度客户有定长要求的电缆交货长度应按约定长度交货。7.2其他电缆的交货长度:成圈为100m,成盘应大于100m。允许提供用户最短使用长度的整倍数电缆交货。根据双方协议,允许
29、任何长度的成品电缆交货。成品电缆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电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JB/T8137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重量不超过80kg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为防止贮运中损坏,盘装产品还应附加适当的保护。成圈包装应用一定强度的带状材料多层包覆,并捆扎牢固。每个电缆端头采用热缩帽进行良好的密封。运输电缆运输应不得使电缆盘处于平放位置;不得作长距离滚动;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长时间暴晒。每个电缆盘都将标明以下内容:制造厂家;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电缆长度、净重、
30、总重;制造年月。表示电缆盘滚动方向的箭头。质量检验合格证每盘电缆均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电缆在装卸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以避免损伤电缆。在运输工具上应进行良好的固定。电缆尽量避免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装箱时,箱体外壳上应标明:制造厂家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电缆长度、净重、总重;制造年月防潮、防掷标志。12)成品电缆性能注:序号试验项目符合标准条文号试验类型试验方法注:1外观注:1.1识别标志注:1.1.1电缆标志内容本标准5.3.5T、SGB/T6995注:1.1.2电缆标志连续性本标准5.3.5T、SGB/T6995注:1.1.3绝缘线芯识别本标准5.3.5T、S目测注:1
31、.2电缆表面质量本标准5.8.4T、S目测2结构尺寸2.1导体结构本标准5.2.1T、SGB/T4909.22.2绝缘厚度本标准5.3.2T、SGB/T2951.112.3缆芯节径比本标准5.4.1.1T、SGB/T2951.112.4金属屏蔽层本标准5.6T、SGB/T2951.112.5金属铠装层本标准5.7T、SGB/T2951.112.6护套厚度本标准5.8.3T、SGB/T2951.113电性能3.1导体电阻(20C)本标准5.2.2T、RGB/T3048.43.2绝缘电阻试验3.2.1绝缘电阻(20C)本标准6.2.2T、RGB/T3048.53.2.2绝缘电阻(额定工作温度时)本
32、标准6.2.2T、SGB/T3048.53.3电压试验3.3.1绝缘线芯耐压试验本标准5.3.4TGB/T3048.83.3.2成品电缆耐压试验本标准6.2.3RGB/T3048.83.3.34h电压试验本标准6.2.4TGB/T3048.83.3.4冲击电压试验本标准6.2.5TGB/T3048.133.3.5屏蔽转移阻抗本标准6.2.6T、SGB/T122693.3.6理想屏蔽系数本标准6.2.6T、SGB5441.94绝缘机械物理性能本标准6.3.1TGB/T2951和本标准5护套机械物理性能本标准6.3.2TGB/T2951和本标准6成品电缆特殊性能试验T6.1电缆的燃烧试验本标准6.
33、3.3TGB/T196667交货长度本标准8T计米器附录A(规范性附录)绝缘和护套材料性能要求表A.1绝缘橡皮材料非电性试验要求序号试验项目单位混合料代号试验方法GIE4EPR1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GB/T1.1交货状态原始性能2951.111.1.1抗张强度原始值一最小中间值N/mm25.05.04.21.1.2断裂伸长率原始值一最小中间值%1502002001.2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1.2.1老化条件a,bGB/T温度C2002100213522951.12处理时间h10X247X247X241.2.2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N/mm24.04.2一最大变化率c%一25301.2.3老化后
34、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120200一最大变化率c%一25301.3空气弹老化后的性能1.3.1老化条件a温度C一1272一GB/T处理时间h一40一2951.121.3.2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N/mm2一一一最大变化率c%一30一1.3.3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c%一30一2热延伸试验2.1试验条件温度C200320032503处理时间min151515GB/T机械应力N/mm20.200.200.202951.212.2试验结果载荷下的伸长率,最大值%175100175冷却后的伸长率,最大值%2525153耐臭氧试验3.1试验条件试验温度C一252252试验时间h一2424臭氧浓度%
35、一0.0250.0300.0250.030GB/T3.2试验结果2951.214抗撕试验抗撕强度最小N/mm4.0无裂纹无裂纹JB/T10696.7aIE4绝缘应带导体或取走不超过30%的铜丝进行老化。b除非产品规范中另有规定,橡皮混合物的老化不采用强迫鼓风烘箱。仲裁试验时,必须采用自然通风老化箱。c变化率:老化后中间值与老化前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表A.2护套材料非电性试验要求序号试验项目单位混合料代号试验方法SE4SHGTPUTPV-70TPV-901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GB/T2951.111.1交货状态原始性能1.1.1抗张强度原始值一最小中间值N/mm210.0
36、10.06.020.010.010.01.1.2断裂伸长率原始值一最小中间值%3002502003003003001.2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GB/T2951.121.2.1老化条件温度C70212022002110210021352处理时间h10X247X2410X247X247X247X241.2.2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N/mm2一一5.0一10.010.0最大变化率a%-15b-30b一3025251.2.3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250一150300300300最大变化率a%-25b-40b一3025251.3浸矿物油后机械性能GB/T2951.211.3.1试验条件油温C100
37、2一100210021002浸油时间h241002一2424241.3.2浸油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a%40一40-40b-40b1.3.3浸油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a%4024一30-40b-40b2热延伸试验GB/T2951.212.1试验条件-40b温度C20032003一一一处理时间min15-40b15一一一机械应力N/mm20.200.20一一一2.2试验结果载荷下的伸长率,最大值%175175一一一冷却后的伸长率,最大值%2525一一一3抗撕试验2003抗撕强度最小N/mm5.05.0一一一JB/T10696.74高温压力试验15GB/T2951.314.1温度C一0.20一10080904.2压痕中间值/平均厚度最大值%一一5050505抗开裂试验5.1试验条件175GB/T2951.31温度C一15一150315031503持续时间h一一1115.2试验结果无裂纹无裂纹无裂纹6低温拉伸试验5.0GB/T2951.146.1试验温度C-252c-402c-402c-252c-252c6.2试验结果一未断裂时的伸长率,最小值%30一303030307低温冲击试验GB/T2951.1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单绍平75课件
- 条码技术物流工程课件
- 中医职业医师课件
- 房贷合同协议书范本
- 医师劳动合同书
- 股东出资合作合同协议
- 世纪英才文化课件藏戏
- 销售人员合同
- 设备租赁合同范本详细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十六章 行政复议申请书-ldfjxs004
- 煤矿污水处理站制度(完整版)资料
- 光伏储能一体化充电站设计方案
- 双语 -【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
- 康复医学科全新笔记汇总
- 学校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样表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 农业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第4章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影响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