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1页
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2页
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3页
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4页
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基于对全国部分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工作结果的统计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支持, 对目前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做了一个 基本的分析, 并指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下面请看高校信息化调研报、调研背景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成为职教信息化的发展基点和重点。 就学校信息化内涵来 看,具体包括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 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与使 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育部于 2000年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从其发展目标和内容可以看出,工程主要 是从构建学校信息化环境方面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 在此 基础上,通过开设

2、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了校园网 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 这也成为在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后继续 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必要的阶段性工作和基础。本报告在教育部职成司20XX年一项有关20XX年5月-20XX年5xx、月期间对全国 1937 所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工作的结果和xx 全国重点中职学校评估工作的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试对目前我国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概况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分析, 并指出其未 来发展的方向。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的对象是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概况,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计算机房、 多媒体课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等硬件建设。一种设施环境

3、, 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 判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成 败,归根结底还是看应用, 看使用者应用的程度以及应用背后所支撑 的教育理念。(2) 校务、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指校内网络应用项目,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利用网络发布信 息、电子邮件系统等校务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在办公自动化、 网络化方面的应用, 以及所带来的快捷的双向交互沟通方式, 无疑是 电子校务发展的重要内容。(3) 学校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与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指各种应用软件平台建设, 如多媒体素材 ( 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

4、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 电子教案、题库、电子文献 (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 的积累和建设。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的建设, 不应该过分追求资源的数量和多媒体的 形式,而应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 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 另外,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估等各教学环节, 也 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4)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培训。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培训,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水平。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施者, 所以教师的 信息素

5、养和能力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三、调研结论1.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调查结果此次调研的 1937所中职校,大约占中职校 1/3(20XX 年的中职学校0.64万所,20XX年为0.58万所1),并且东、中、西部的学 校比例分别是 45.89%、22.15%、31.96%,与全国所有中职校的地区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并且从全国来看这 1937 所学校分属省级、地区 级、县级其以下三类学校的比例,基本是 1 : 1 : 1。因此,这些学校基本上能代表20XX年 5月-XX年5月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一个概貌。调研结果表明,从2000年启动“校校通”工程到20XX年,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

6、用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1) 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装备属于中等水平,生机比达到了10: 1,师机比达到了 6 : 1,配置也基本上是主流配置(就当时而言CPU为奔 3); 多媒体教室配置校均 1.81 个;42.14%的学校已经建有校园网,并 且其中 19.8%的学校为千兆干线 ; 另外,在其他信息化硬件系统配置 上, 1/5 的学校拥有卫星数字广播接收系统, 1/2 的学校拥有闭路电 视系统。不过与20XX年1073所国重中职校和XX年新增国重中职428 所学校来比较,国重学校的计算机配置在数量上校均能达到 1937所中职校平均值的 3 倍,多媒体教室配置校均能达到 5

7、个。整体来看,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处于中等偏上 ; 从地区差异来看,东 中西部的数量上呈递减, 但差距并不大, 并且国重职业学校水平明显 要好于普通职业学校水平。(2) 在管理和服务应用方面。大约 1/3 以上的学校,拥有互联网域名并通过网站对外发布信息 ; 在 15%左右的学校里,部门或个人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主页;并且 30%的学校拥有了教务、财务、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东部和中部地区有 1/4 的学校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西部大 约是 1/5; 还有 15%左右的学校拥有 1 000册以上电子图书或刊物,整体来看,职业学校电子化校务的程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东、中

8、、 西部的地区差异也不明显。(3) 在资源建设和教学方面。其一,资源建设方面,大约 1/3 以上的学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或者培训, 没有地区差异 ; 在教师课件制作方面, 数量上有地区差异,东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 ; 网络课程开发数 量方面,都差不多。其二,在信息化教学领域,东、中、西部地区学 校中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校比例不低,分别为87%、85%、 79%,不过差距不大。其三,从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来看,大约 80%的毕业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字录入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技能,70%勺毕业生掌握了操作系统Windows的使用,大约有50%勺毕 业生会使用常用的办公

9、软件,大约 40%的毕业生会上网浏览信息和使用电子邮件。而在一些要求相对高的技能,比如计算机系统维护、网 络系统维护等方面,掌握的人相对少些,大约在 20%左右。(4) 在师资方面。其一,在数量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师,东、中部校均有 13个,西部有 9个,都尚缺 2个;而计算机专业教师校均 5个左右,尚缺 2 个;网络建设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校均 2个左右,缺 1 个。整体 来看,西部地区信息化师资弱一些。其二,在教师的利用信息技术教 学的情况方面, 教师制作数字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教师开发课件、 课 程的主要技术路线,有较大的地区差异,东、中、西部教师信息技术 教学能力依次递减,东部最好,西部

10、最弱 ; 另外,从整体来看,会使 用 PowerPoint 编写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教师,也少于会利用文字处理 软件编写教案的教师, 可见教师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其三,在针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上, 东部学校的培训次数远多 于中、西部地区 ;从培训途径来看, 形式最多的是学校自组织的培训,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5) 在投入方面。其一,从投入看,东部地区在硬件校均投入上的资金远远大于在软件上的投入,分别为 230万和 9万,这与目前软硬件不配套、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应用效果不明显、 使用率低的现实一致、 西部虽 然在硬件投入上的绝对值小于东部地区, 但是硬软

11、投入的差距也比较 大,分别是 66万和 6万;相对来说,中部地区硬件和软件投入的差距不是很大,分别为 30万和 37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硬件校均投入高于中部,软件投入却低于中部。其二,从学校未来23 年的建设规划来看,在硬件投入上,东部地区的校均投入规划明显 低于往年的投入总额,不足往年的 1/5 ,而软件投入,则比往年投入 高 1/3;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类似,硬件未来校均投入比往年的 1/2略低,但软件投入却约为往年投入的 3 倍; 相对来讲,中部地区的未 来校均投入比往年增加了 1/3 ,而软件投入上却减少, 约为往年的 1/2 。这一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应用软件购买或开发上的

12、费用和通用软件购 买的费用有所减少,大约共 20 万,这与这些软件已经配备后期不需 要再投入资金有关, 同时也与未来用于师资信息技术培训上的费用由 往年的 1.6 万增加到 4 万有关。可以看出,目前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半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上,也取得了许多进步 和成就,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比例。因此,从发展阶段来看,学 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是实现从无到有、 注重硬件产品配备 的信息化投入期, 且重点放在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上, 当然也包括前 期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师资的信息技术培训。2.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

13、有如下三条原则要遵守 : 第一,硬件环境建设应最终落实到实际应用 ; 第二,软件资源建设应最终落实 到数字化教学 ; 第三,教师培训建设应最终落实到推进素质教育,实 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这三条实际上也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和 判断的标准。这次调研,虽然数据不是很全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 够反映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问题。首先,从硬件环境建设及其应用对比来看,学校校园网应用比例小于校园网建设比例, 说明许多学校对校园网的应用还不是很充分, 尤其是在电子校务方面,比如还没有实现教务、财务、人事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应用比例较低。所以说,已备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学校, 在应用上还不是很充分。其次

14、,在资源建设和教学支持上,学校自己开发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或多或少受到学校人力、 财力的限制, 所以也 不是很丰富, 并且在教学支持中, 其利用率也受到了学校配套的教学 环境和师资的影响,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益。最后,师资方面,教师是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实施者,所以校长、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是决定这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的快慢、 发展是否合理顺畅、 效果效益 是否明显和突出的关键因素。 此次调研可以看出, 学校教师的信息素 养和能力整体偏低, 并且数量不多, 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和对创 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推进。3. 职

15、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动向。(1) 资金投入的重点和方向。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前 20年的信息化是实现从无到有、 注重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覆盖、 注重硬 件产品、配备的信息化投入期 ; 那么,未来三年将是实现质量 ( 应用水 平)的提升,逐步达到“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共享利用信息、学 习资源,从而实现对外部信息 ( 市场)快速反应” 目的的信息化整合见 效期。如果说在信息化的投入期,硬件产品大行其道的话,那么在信 息化的整合见效期, 软件和服务将以提升软硬件应用效果的强大功能

16、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发动机, 所以进入这一阶段才标 志着信息化正实现由初级向中级乃至向高级应用水平的跨越, 从而进 入我国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具体投资比例来看,尽管xx 年教育行业硬件采购市场异常活跃,但是软件市场总体增长已经 超过硬件总体的增长,达到 9.7%的增长速度。根据计世资讯 (CCWResearch的研究资料,xx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为 272.6亿元,增长8.7%,主要集中在软件方面。XX年,教育行业的软件投 资市场占总体市场 23.1%。所以,软件与服务投资比例的上升也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注重应用的整合期,并将持续一段时间。(2) 教育信息化的本

17、质和目的。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行业进行系统分析, 从而达到全新与超前认识的 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 才是我们教育信息 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 而如果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停留在用媒体设备代 替教师讲课,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写板书, 用电子文档代替印刷教 材的初级阶段, 这必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歧途, 也不可能培养跨 世纪的创新人才,这也决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因此,要在科 学的教育观指导下,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 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 行全面改革, 所以只有

18、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 从传 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 技术; 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 径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为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服务。(3) 学校信息化的内容。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引入过程。学校信息化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后在教学、 管理中的具体应 用,学校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学校各 个部门的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 索新的教育模式。 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最普遍的三大应用平台 是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务管理 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是整个 校园网建设的重点系统。据调查, xx 年教学资源整合系统和多媒体 网络教学系统投资比例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 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 具备现代化教学的中小学、 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最普遍的应 用环境。计世资讯(CC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