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及途径_第1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及途径_第2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及途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及途径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可以说,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要“注重情感体验” ,“披文以入情”,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即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在对教材的学习、体验

2、和领悟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同时,在情感的渗透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方式,也是落实“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一、 “因文解道”,领悟人生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性,决定着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统一”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这样一组关系: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应寓德育、美育于语文训练之中。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披文以入情”,感悟课文传递出来的信息,感悟文中

3、的优美情思,这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感情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学语文课材中,不少课文本身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我们完全可以“因材施教”: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寄寓于其中的深情。从具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到了“亲朋无一字”,自己又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老病”)的困窘处境,诗人于自己仍然能以“有孤舟”自慰,而他更关心的则是“戎马关山北”的惨象。通过解读,徐徐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细细体验。很快的,他们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诗人那种飘零孤苦仍不忘国事的,令人景仰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更明确了作为中学生应肩负的历史责任,确立了心怀家国的伟

4、大志向。可见,注重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更易于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思想教育。在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类课文时,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近的实际,以情带进,诱导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不管是学习上成绩暂时不理想,还是经济上较拮据,抑或是身体上有某些缺陷,与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相比而言,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 简直不值一提 。在这样一个精心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达到感情的共鸣:在“生命的荒原”面前,只有热爱生命,敢于与之挑战,善用智慧,顽强抗争,才能战胜一切困厄,活出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尊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获得知

5、识,而且可以从中得到生命真谛的教育,获得美的熏陶。实践证明,“披文以入情”、“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因文解道”、“因文悟道”,形成健康人格,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立人”目标是大有裨益的。二、“因道悟文”,探究学习“文道统一”原则的另一层内涵,就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这样一组关系:讲文章必须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讲清语言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想促成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既需要以感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感性教育,也需要以探究、创造为主要方式的理性教育,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一种完整性教育。青少年的心是感性的,“爱”是最能引起他们达到全身心陶醉状态的情感体验,感

6、受也最深。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教材的内容,有的放矢,让学生“爱上”语文。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借助教材的主旨(或“形象”)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弄懂课文“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亮点在哪”,“我们该吸取些什么”这类问题。如在学习哦,香雪时,在了解了小说的主题后,可以从学生喜欢的主人公香雪这个具有“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的少女形象入手,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描写,体会作者铁凝的清丽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特色,探讨其艺术手法,从而为以后的写作实践积累技巧、经验。由于学生对“香雪”有着美好纯真的心理认同,当然也就很乐意去文中寻找答案。虽然,答案是见仁见智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探究的气氛就自然而然地营造出来

7、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就相应的积极主动起来了。同样,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包括试卷中的文段阅读)中,如果充分注意到“神”与“形”的辩证关系,那么就可以少走“弯路”,直奔“主题”。如在一次平时测验中,有一篇题为庄周的燕子的哲理故事,文段后面有一个问题是:“本文主要写的是燕子,题目却是庄周的燕子,请结合本文主旨作鉴赏分析。”本来,只要弄懂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抓住其蕴含的哲理(燕子的智慧其实就是庄子的智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可是,有些学生由于不能理解文段所蕴含的哲理,结果却说是“因为是庄周第一个认识到燕子的生存智慧的,所以”诸如此类的误解,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文段的主旨把握不准确,理解不

8、到位,没能融入文中体味作者创作的情思,才有此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可见,如果平时不能很好的多从“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这些方面下点苦功,注重情感体验,那么,新课标要求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了。三、延伸课外,走进生活 有人说“人才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一种文化氛围熏陶出来的。”这句话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却道出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还不够,还要延伸课外,让学生走进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化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对于一个人才的成长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开拓时空,挣脱传统方式的束缚,

9、充分把课堂、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抱怨“无话可说”或者“不知怎么说”;即使有些学生能够写出一点东西来,但也往往出现了或干瘪乏味,或没有思想深度 ,或是没有个性等情况。一般认为,这是生活积累欠缺,写作能力不高造成的困境。事实上,很大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带着一颗善感的心,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主动汲取生活营养,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如果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有了相应的语文能力,那么,“无话可说”或者“不知怎么说”的尴尬就必将成为历史。如杜甫的七律又呈吴郎,表面上是诗人写给他的一位吴姓亲戚的,所述之事

10、也极为琐碎,劝说他让“西邻”老妇“扑枣”,如此而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历代评论家均普遍认为这是杜诗中最具人民性的一首诗歌,是诗人忧国忧民精神的具体例证。又如哦,香雪中的主要情节,描写的无非是一个封闭的小山沟中,一个叫香雪的女孩和她的伙伴们的一些极为普通的生活片断而已。但也正因为小说反映了极有独特韵味的山村生活,展现了山里人那纯朴而可爱的精神风貌,富于时代气息,才能那样的感动一代读者,使到作者铁凝一举成名。如果学生明白了文学与生活的这些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有着真切的生活体验,那么,他们就不难体悟其主旨。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其实生活与创作关系就是这么密切,平时司空见惯的小事就是绝好的素材,伟大作家之所以特别,无非是多一双眼睛,多一颗心,多一点实践而已,其实“我也能!”至此,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如果能趁热打铁再加点方法指导,让他们走进生活,去寻找,去感受,去体验生活的味道,就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样,写作的困境就水到渠成地得到突破,教育教学任务也就得以落实了。 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落实“大语文”教育理念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当前提倡的新课标要求,说到底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