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相关知识_第1页
双龙洞相关知识_第2页
双龙洞相关知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 48 年- 公元前 33 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 多年。双龙洞海拔约 520 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 故名“双龙洞”。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 公里,坐落在海拔 350-450 多米的北山南坡, 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

2、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 66 余米,长、深各 33 余米,面积 1200 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 水道宽丈余, 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 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 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 10 米,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 2200 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 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辨

3、,形象逼真。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 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 15 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来。洞中钟乳高悬,石笋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笋形似“观音”,称“观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进一束阳光,宛如半月,也叫做“一线天”,因为只有一缕阳光。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四周的山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

4、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 多年。它海拔350 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 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 “倒挂蝙蝠” , “彩云遮月” , “天马行空” , “海龟探海” , “龟蛇共生” , “寿星与仙桃” , “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博大丰厚。 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