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1页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2页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3页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4页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第 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岳麓版必修一)杨全清临潼区化工院中学第 2 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并让学生评 价秦始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 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运用多媒体教学。3、情感目标:(1)秦

2、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 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郡县制的内容、郡县制的作用 四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五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 六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板书设计:一

3、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 2春秋大国争霸 3战国社会剧变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 二中央政府机构“始皇帝” 和三公九卿 1权力的高度集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兵马俑图片,以师生对话方式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开始。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 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分封, 反映出宗法分封制度已经无法维持,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原有的 政治体制走向崩溃,社会大变革时期已经到来。2春秋大国争霸 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4、兼并战争使 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3战国社会剧变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反 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 封。( 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因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诸侯 国变法的出发点是实现富国强兵, 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变法的结果是逐渐废 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度。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 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废除了旧制度, 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

5、)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 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二中央政府机构“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1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首先是皇权至上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嬴政自称“始皇帝”, 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史称 “秦始皇”。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 帝处理全国政务;

6、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 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教材 P7 对九卿有具体介绍(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 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 互相牵制的状态,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 军国 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例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 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时, 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 纠正丞相的失误。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 .1、郡县制的推行 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

7、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嬴政坚决否定了 分封的主张,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2、郡县制的内容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 各级官僚体系。3、郡县制的作用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四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秦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和考察官吏的?选拔制度:军功等一系列的选官制度考察制度: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官员自报政绩。五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 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 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8、六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秦王朝采取的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在 “共同地域” “共同语言”、“共同经济”、“共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虽然短暂, 但它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是中华民 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它建立的中央集权制 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效仿, 经过不断修订完善, 沿用两千多年, 对中国政治 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

9、解我国古代冶炼、 纺织、 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 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 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 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 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增强 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青铜冶炼技术 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

10、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3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深化拓展】 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提示: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 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 (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 到春秋末期,历时约 15 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 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 手工

11、业部门。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二衣被天下 1丝织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2)(3)(4)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 棉纺织业的发展。( 3)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 心。(4)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深化拓展】 想一想: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

12、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提示: 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 并且结实耐用, 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 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 为棉纺织 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三从烧陶到制瓷 陶瓷技术主要包括制陶技术和制瓷技术的演进。古代先民创造了彩陶、黑陶、白陶等1制陶技术的演变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陶器工艺。2制瓷技术的演变(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2)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3)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13、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7)清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影响: 由于陶瓷技术的进步, 陶瓷从唐代起开始大量出口, 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 象征。【深化拓展】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 四面环山。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 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 并安装

14、水磨用于粉碎瓷土。 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 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 北宋景德 年间, 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 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 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依据材料分析景德镇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瓷都”?提示:(1)这里出产优质高岭土,周围盛产松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的原料和燃料;四周河 流密布,交通便捷同时还可为制瓷业提供动力。(2)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了各地的名师名匠。(3)景德镇由于高超的陶瓷技艺,多为皇家烧制贡品,因此,备受朝廷的重视。(4)宋代,以皇帝年号将昌南镇更名为景德镇,更推动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 四官私手工业的

15、消长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有私营和官营两种方式。起初,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后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比重日益增大。1官营手工业(1)产生:西周时期。(2)特点: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生产,原料 由官府供给;职业世袭,依附关系强,后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 3)地位: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评价: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又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而 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 加之对产品质量的较高要求和严格管理, 推动了古代 手工业

16、技艺的提高; 但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 产品由官府调拨, 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 缺乏竞争, 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 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 导致 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弊端丛生。2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2)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明代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了主导地位。(3)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 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唐宋以来, 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 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 加深, 明朝中后期,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

17、资本主 义萌芽开始产生。【深化拓展】 想一想: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 动力的获得。【学海导航点拨】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的概括是本课的难点, 可通过纵向的朝代比较, 横向的与 世界比较, 注意结合史实来概括手工业发展特征。 第一,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 工越来越细;第二,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 业出现;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第五,经济重心 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第六, 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不仅供国 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