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流体机械》复习_第1页
《过程流体机械》复习_第2页
《过程流体机械》复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程流体机械 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 流体机械按其能量的转换形式可分为(原动机)和(工作机)二大类。2. 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流体机械可分为(压缩机)、(泵)和(分离机)。3. 按流体机械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流体机械。4. 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压缩机。5. 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能量,用来给(液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泵。6. 用机械能将(混合介质)分离开来的机械称为分离机。7. 过程是指事物状态变化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它描述的是事物发生状态变化的经历。第2章容积式压缩机1. 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工作腔容积的

2、变化来压缩气体,因为它具有容积可周期变化的工作腔。2. 容积式压缩机的主要特点: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规律只取决于机构的尺寸,机器的压力与流量关系不大,工作的 稳定性较好;气体的吸入、排岀与气体性质无关,故适应性强、易达到较高压力;机器热效率高(因为泄漏 少);结构复杂,往复式的易损件较多;气体脉动大,易引起气柱、管道振动。3. 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 往复式)和(回转式)压缩机。4. 往复式压缩机由(工作腔)、(传动部分)、(机身部分)和(辅助设备)四部分组成。5.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腔部分主要由( 气缸)、(活塞)和(气阀)构成。6. 活塞通过(活塞杆)由传动部分驱动,活塞上设有(

3、活塞环)以密封活塞与气缸的间隙。7. (填料密封)用来密封活塞杆通过气缸的部位。8 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部分是把电动机的( 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9. 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部分一般由(曲柄)、(连杆)和(十字头)构成。10. 汽缸的基本形式: 单作用:活塞只有一个工作面,活塞和汽缸构成一个工作腔。 双作用:活塞有两个工作面,活塞和汽缸构成两个工作腔(两个工作腔进行相同级次的压缩) 级差式:活塞和汽缸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腔(工作腔内进行不同级别的压缩)11. 级:完成一次气体压缩称为一级。12. 平衡腔:不进行气体的压缩的容积腔,其中通入适当压力的气体,以使活塞往返行程中的活塞力比较

4、均衡。一列可能对应一个汽缸,也可能对应串在一起的几个13. 列:把一个连杆对应的一组汽缸及相应动静部件称为一列 汽缸。根据汽缸中心线与地平面的相应位置,可分为:立14. 级的理论循环的特点: 气阀无压力损失,且进、排气压力无波动。 压缩过程为绝热或等温过程。 所压缩气体为理想气体,压缩过程指数为定值。 被压缩气体全部排岀汽缸。 无泄漏。15. 级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差别: 气缸有余隙容积存在 进、排气通道及气阀有阻力 气体与气缸各接触壁面间存在温差 气缸容积不可能绝对密封11 阀室容积不是无限大币1亠 1VsVsVsVs 实际气体性质不同于理想气体Z4 m 1 在特殊的条件下使用压缩机Z31

5、6. 理想容积系数:17. 实际气体容积系数:18. 实行多级压缩的理由:节省压缩气体的指示功;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容积系数;降低活塞上的气体力。19. 单级的最佳压力比(P23)级的等温指示效率。20. 吸气/排气压力:往复压缩机的吸气和排气压力分别指第一级吸入管道处和末级排岀接管处的气体压力,因为压 缩机采用的是自动阀,气缸内的压力取决于进、排气系统中的压力,即由“背压”决定。所以吸、排气压力是可 以改变的。(压缩机铭牌上的吸、排气压力是指额定值,实际上只要机器强度、排气温度、电机功率和气阀工作许 可,他们是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21. 排气量 也称为容积流量或输气量, 指在单位时间内经

6、压缩机压缩后在压缩机最后一级排岀的气体,换算到第一级进口状态的压力和温度时的气体容积值,单位是M3/min或M3/h。22. 供气量也称标准容积流量,是指压缩机单位时间内排岀的气体容积折算到基准状态时的干气体容积值。23. 压缩机的热效率: 等温指示效率压缩机理论等温指示循环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反映了压缩机实际耗功与最小接近程度, 即经济性。 等温轴功率理论等温指示功与轴功之比。 绝热指示效率理论绝热循环指示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 绝热轴效率理论绝热循环指示功与轴功之比,简称绝热效率。24. 比功率:压缩机单位排气量消耗的功率之比。(比转速是离心泵中的概念)25. 压缩机中的惯性力可分为

7、(旋转)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26. 压缩机正常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类:(1)(气体力);(2)(惯性力);(3)(摩擦力)。27. 往复惯性力可看作为(一阶往复)惯性力和(二阶往复)惯性力之和。一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曲轴旋转一周的时间);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一阶之半)。28. 往复惯性力始终作用于该气缸(轴线)的方向,仅其大小随曲轴转角周期地变化。29. 旋转惯性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沿曲柄半径方向(向外),故其方向随曲轴旋转而(变化),而大小(不变为定值)。30. 惯性力平衡主要目的是解决和减轻压缩机与基础的振动问题。31 .惯性力的平衡问题:a. 旋转惯性力可以通过在曲

8、柄反方向上加装平衡质量mO来平衡。b. 单列往复压缩机的往复惯性力不能用平衡重的方法平衡。c. 多列往复压缩机,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压缩机的整体结构,使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得到全部或部分平衡。(合理地配置各列曲拐间的错角;在同一曲拐上配置几列气缸,合理配置各列气缸中心线间的夹角,使合成往复惯 性力为一个大小不变的径向力,然后用加装平衡质量的方法解决。)32. 飞轮设计的原因: 为了使压缩机的旋转不均匀度适当,必须在压缩机设计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合理配置多列压缩机各列的排列外,通常还采用加装飞轮平衡重的方法,以增大机器的转动惯量。33. 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 (论述题)(调节依据,原理方法 P57)?

9、用气部门的耗气量可能是变化的,当耗气量与压缩机容积流量不相等时,就要对压缩机进行流量调节,以使压缩机的容积流量适应耗气量的需求。气量调节的理论基础:qv=n*Vs*入v*入p*入t*入l。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主要包括(从驱动机构【转速】调节)、(从气体管路调节)和(压开进气阀调节)、(从气 缸余隙调节)。从驱动机构(转速)调节:降低压缩机转速,可以减少排气量,功率也按比例降低。此方法经济方便,关键驱动机转速可调。从气体管路调节:在压缩机进气管上设置减荷阀,用调节减荷阀的开度来控制进气量。这种调节方法结构简单, 经济性较好,主要用于中、小型压缩机的气量的间歇调整。压开进气阀调节(从气阀进行调节)

10、:顶开进气阀,增加气缸的外泄漏量。分为完全顶开进气阀和部分顶开进气 阀两种调节方法。调节方便,功耗较小,但阀片频繁受冲击,气阀寿命下降。从气缸余隙调节:通过增加气缸的余隙容积从而减小容积系数的方法来调节进气量。余隙容积可分为固定容积式和可变容积式。此调节方法基本不增加功耗,结构较简单,是大型压缩机气量调节经常采用的方法。第3章离心式压缩机1. 速度式压缩机通常借助做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气体获得很高的速度,然后让气体急剧降速,使气体的动能转变为 压力能。按气体在叶轮内的流动方向不同,可分为离心式和轴流式。2. 离心式压缩机按照零部件的运动方式可概括为( 转子)和(定子)两大部分。3. 转子包括转轴

11、,固定在轴上的叶轮、轴套、平衡盘、推力盘及联轴器等零件。4. 定子是压缩机的固元件,由扩压器、弯道、回流器、蜗壳及机壳组成,也称固定部件。5. 离心压缩机的级:是离心压缩机实现气体压力升高的基本单元,由一个叶轮和一组与其相配合的固定元件组成。6. 离心压缩机的段:每一进气口到排气口之间的“级”组成一 “段”,每个“段”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级”组成。(“段”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减少功耗)。7. 离心压缩机的级分为三种型式,即( 首级)、(末级)和(中间级)。8. 离心压缩机的中间级由(叶轮1)、(扩压器2)、(弯道3)、(回流器)组成。9. 离心压缩机的首级由(吸气管)和(中间级)组成。10.

12、离心压缩机的末级由(叶轮)、(扩压器)和(排气蜗壳)组成。11. 特征截面:in-吸气管进口截面,0-叶轮进口截面; -叶轮叶道进口截面;-叶轮岀口截面;-扩压器进口截面;-扩压器出口截面,也即弯道进口截面;-弯道出口截面,也即回流器进口截面;-回流器出口截面;0'- 本级出口截面,也即下一级的进口截面;-排气涡室进口截面。12. 叶轮是外界(原动机)传递给气体能量的部件,也是使气体增压的主要部件,不是唯一是气体增压的部件,是唯 一对气体做功的部件。13. 离心叶轮的常见型式有(闭式叶轮)、(半开式叶轮)和(双面进气叶轮)叶轮。14. 叶轮结构型式按叶片弯曲型式可分为(后弯型B 2A&

13、lt;90)叶轮、(径向型B 2A= 90)叶轮和(前弯型 B 2A>90)叶轮。15. 叶轮岀口速度三角形由(牵连)速度、(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构成。16. 扩压器的作用是让气流的动能有效地转化为压力能。17. 离心压缩机的流动属于三元、不稳定的流动。其基本方程有连续性方程(P102)、欧拉方程(P103)。18.压缩机级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有流动损失、漏气损失和轮阻损失。 离心压缩机级内的:20.漏气损的原因:间存在间隙。21讪级的总能量头分配示意图22. 能量头的含义是什么,总能量头包含哪几部分?量头、轮阻损失能量头和叶19.级岀口压力大于叶轮岀口压力;干进H ipd损失、二次损失

14、和尾迹损失。叶 I损失分为摩阻损失、分离损失、在叶轮两侧与固定部件之气损失能量头三部分。23离心压缩机的工作特性可简要地表示为,在一定转速和进口条件下的(1kg 气体从叶轮中获得的能量漏气能失头。总能量头包含理论能Hdf :轮阻损失;Ht压力气体的理论能量头效率)与流量的性能曲线。 C2/2:气体获得的动能;24. 就压力比与流量的性能曲线而言,在一定转速下,增大流量,压缩机的压力比将下(降:,气之的流升损失;25. 通常将曲线上的效率最高点称为最佳工况点。从节能的观点岀发,要求选用机器时|,尽量使机器变能在头最佳工能头增量) 况点上)或尽量靠近(最佳工况点上),以减小能量的消耗与浪费。26.

15、 压缩机的踹振机理:旋转脱离(P115);压缩机的踹振(P11。旋转脱离是踹振的前奏,而踹振是旋转脱离进一步恶化的结果。发生踹振的内在因素是叶道中几乎充满了气流的脱离,而外在条件与管网的容积和特性曲线有关。27. 踹振的危害:压缩机的性能恶化,压力效率显着降低,机器岀现异常噪声、吼叫和爆声;使机器岀现强烈振动, 致使机器的轴承、密封遭到损坏,甚至发生转子和固定部件的碰撞,造成机器的严重破坏。100028. 防踹振的措施:由于踹振对机器的危害严重,应严格防止压缩机进入踹振工况,带旦发生踹振,应立即采取措施 e. _ _ _ (k")消除或停机。 操作者应具备标注踹振线的压缩机性能曲线,

16、随时了解压缩机工况点处在性能曲线图上的位置。为便于运行安全,可在比踹振线的流量大岀5汇10%的地方加注一条防踹振线,已提醒操作者注意; 降低运行转速,可使流量减少为不致进入踹振状态,但岀口压力随之降低。 在首级或各级设置导叶转动机构以调节导叶角度,是流量减少时的进气冲角不致太大,从而避免发生踹振。 在压缩机岀口设置旁通管道。 在压缩机进口安置温度、流量监视仪表,岀口安置压力监视仪表,一旦岀现异常货踹振及时报警,最好还能 与防踹振控制操作联动或紧急停车联动。 运行操作人员应了解压缩机的工作原理,随时注意机器所在的工况位置,熟悉各种监测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 的操作,尽量使机器不致于进入踹振状态。29

17、. 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P117):压缩机工况点:压缩机特性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30. 管网特性曲线决定于管网本身的( 结构)和用户的要求。31. 流动相似的相似条件是模型与实物机之间(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和(热力)相似。32. 符合流动相似的机器其相似工况的( 效率)相等。33. 转速调节时压力和流量的变化都较大,从而可显着扩大(稳定工况区),且并不引起其他附加(损失),亦不附加其他(结构),因而它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34. 通过改变管网特性曲线的位置来调节压缩机的工况(P121-P122)。35. 油膜振荡:当转子转速升高到 2倍于第1阶临界转速时,此时半速涡动

18、的角速度恰好等于第1阶临界转速,则转子-轴承等于发生共振性振荡。36. 油膜振荡的危害:转子一轴承系统振动,油膜破裂,轴承温度突然升高,导致转子和轴承损坏。?37. 防止油膜振荡的方法:提高转子刚度。主要是提高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采用抑振性能良好的轴承,改变轴 承的结构或参数,不涉及整个系统的结构,相对来说较易实现,这包括:增加轴承压比;减小轴承间隙;采用抗 振性好的结构型式。第4章泵1. 泵:将机械能转变成液体(包括气液、固液、气固液等)的能量,用来增压输送液体的机械。2. 泵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叶片式泵: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旋涡泵;容积式泵:往复泵(活塞泵、柱塞泵等)、回转泵(齿轮泵、

19、螺杆泵、滑片泵等); 其它:喷射泵、水锤泵、真空泵。按流体压力:低压泵(低于 2MPa ;中压泵(2 6MPa ;高压泵(高于 6MPa。3.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吸入室、叶轮、蜗壳和轴,其他的还有轴向推力平衡装置和密封装置等。4. 离心泵的命名。IS80-65-160 :吸入口直径为80mm压出口直径为65mm叶轮直径为160mm勺单级单吸清水泵。(P155)5.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 扬程:泵使单位重量(N的液体获得的有效能量头,即泵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符号H,单位为m?有效功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用Ne表示。?泵的能量损失:容积损失;水力损失;机械损失。6. 汽蚀的机理:泵

20、内的压力变化,在叶片入口附近 K处存在低压区;当K处压力低于液体相应温度下饱和蒸汽压时, 液体汽化,产生气泡;随着叶轮做功压力上升,高于饱和蒸汽压时气泡凝结溃灭;周围液体瞬间冲击空穴,形成水击;金属表面因冲击疲劳而剥裂。7. 汽蚀的危害:使过流部件(主要是叶轮)表面被剥蚀破坏;使泵的性能下降;产生噪声和振动;是水利机械向高速发展的障碍。8. 汽蚀余量:又叫净正吸入压头,是表示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用NPSH表示,单位是 吸入装置 有效汽蚀余量NPSHa泵本身一一必需汽蚀余量 NPSH。9. 当液体一定时,泵发生汽蚀是由吸入装置和泵本身两方面决定的。10.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液体自吸液罐到达吸入口(

21、S-S)后,高出汽化压力pv所富余的部分能量头,用 NPSHa表示NPSHa与泵的吸入装置有关,而与泵本身无关。Ps吸入口 s-s处的压力;吸入口 s-s处的液体速度11. 必需汽蚀余量:是指泵入口( S-S)到叶轮最低压力点KP处为静入装置低值;,用HgNPSH表安装高度; ha-s为吸12. 泵发生气蚀的判别式二: 当NPSHa大于 NPSHr时,不发生汽蚀管的流动损失等于NPSHr时,开始发生汽蚀;当NPSHa 小于NPSHr时,发生严重汽蚀。13.(1)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2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的性能:A改进泵的吸入口至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结构设计;纟 pB采用前置诱导轮;S 2

22、g g ASC采用双吸式叶轮;D设计工况采用稍大的正冲角;E采用抗汽蚀的材料。(2)提高进液装置汽蚀余量的措施: A增加泵前储液罐中液面上的压力;B减小泵前吸上装置的安装高度; C将吸上装置改为倒罐装置;1NPS吸上真空度:泵入口 H S-S处的真空度,用Hs表示。可通过安装在泵入口法兰处的真空压力表测量。agAS15. 泵的特性曲线:gH-qv曲线:平坦状、陡降状、驼峰状;N-qv曲线:是选择原动机和启动泵的依据;n -qv曲线:衡量泵工作的经济性;NPSHr-qv曲线:是否发生汽蚀的依据。(P163)16. 离心泵运行工况的调节: 改变泵的特性曲线:调节转速一一 n增大,特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切割叶轮外径一一特性曲线向左下方移 动;改变前置导叶叶片的角度;泵的串连或并联。 改变管网的特性曲线:阀调节;如:调节阀门A的开度,曲线由I变为H液位调节;如:调节阀门B使液位升高,曲线由H 变为山;旁路分流调节。1) 同时改变泵和管网的特性曲线:17. 离心泵的相似条件:两泵流动相似应具备几何相似和运动相似。几何相似:是指泵过流元件的对应线性尺寸比值相等,无量纲值相同。运动相似:是指对应点上同名速度的方向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