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_第1页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_第2页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_第3页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_第4页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吉春亚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阵阵涛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振奋。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心里却空空荡荡。也许有教师以为阅读课就是“朗读”指导课,只要学生读

2、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古语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如果这样想:感情朗读作用就被夸大得过“神”了。“其义”之所以得以“自见”,是因为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能与新信息发生联系的经验,在反复朗读中,主体一方面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一方面对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使两者发生联系,从而建构新的意义,即“其义自见。”如果他们的储备还不那么丰富,即如果原有经验与新信息无从联系,那么读百遍、千遍也是无济于事的。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把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甚至把头脑读胡涂了,这样的人古今都有,毫无所得,把头脑读胡涂了是非但无益而有害。所以,认为一味的读具有魔法似的作用,未见得妥当。”诚然,朗

3、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且“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清人唐彪),书读到一定程度,语言和精神营养的确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要思考: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一味强调感情朗读,轻视静下心来咀嚼品味的默读沉思,弱化圈圈划划、批批注注的个性表达,淡化感受独特、体验丰富的口语交流,这种偏执一端的做法,很可能使阅读教学步入新的误区。学生“思”、“说”、“写”被削弱了,长期以往,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能会是南辕北辙之果。 笔者思索着:“读”(不只指“朗读”)的确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如何把握好“多读”这一主旋律?师生共同弹奏此主旋律时,还

4、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读与思结合“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这“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与思结合的读应推轻声读与默读,尤其是后者。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默读作为人的内部精神活动,即适宜于逐句推敲的精读,也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学习课文时,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去体会,去揣摩,“入在里面,猛滚一番”,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那该多好!可以说,没有潜心的默读,就不能发现疑问;没有潜心阅读,就不能对文本的信

5、息进行归纳综合,没有潜心阅读,也不能悟得语言表达的规律不能因为默读时课堂静悄悄而被斥之为“气氛死气沉沉”而因噎废食。笔者呼吁:我们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不能把“默读沉思”打入冷宫。“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度。”(朱熹)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到不懂的地方就要读书查阅。学与思的有机结合,“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这应是“读”之要义。课堂中多一些静思的时间吧,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脑海中清晰起来,从而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有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积蓄丰富的“话资”。

6、60;(二)读与说结合“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也,所知者深也”(王维人间词话)。我们的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属“大家之作”。而学生由于缺乏体验,对作者的感受往往难以真切地体会到。如何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差异,情感差异,让他们体会到作者独特情思呢?我们教学时可以在“思”的基础上,读促说,说促读,读说结合,相得益彰。小草和大树一文有一个教学目标为“理解句子的含义”。其中一个句子是“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即便是没有老师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都能根据一定的语感读好这个句子,但是,学生是

7、否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呢?未必能够。仅仅能够有感情读句子并不完全代表语文除朗读以外的能力有提升。教学过程可以是结合思考、说话与朗读与一体。学生先结合仙人掌生活的环境和开花的状况说出仙人掌的生命如何艰辛与壮丽,接着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夏洛蒂在什么样的逆境中如何艰辛地生活,又如何取得壮丽的成绩。最后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含义。看看学生学习后的表达。生:“夏落蒂一直在逆境之中生活着,家庭,遭不幸,写诗,遇嘲讽;出版,又失败。就好比是仙人掌生活在风沙之中一样艰难。但是,她最后又取得了壮丽的成绩:夏落蒂的简·

8、;爱受到大家的欢迎和重视;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恩的小说同样获得极大成功。三姐妹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功,震动了世界文坛!如同仙人掌花傲放于风沙中一样。”生:仙人掌不怕环境的恶劣,傲然地开放在缺水、茫茫的沙漠里,而夏洛蒂也不怕生活中的种种逆境:比如,母亲早逝,她要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做家教,帮富人带孩子等,尤其是当自己把诗寄给骚塞时竟然得到的刺心的剑,把她的心刺得鲜血淋淋,没想到的诗歌好容易出版了,竟然只有卖出去两本,多么伤心的事啊。但是她们姐妹却最后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夏落蒂的简·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恩的小说同样获得极大成功。三姐妹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功,震动了世界文坛。从学

9、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们分明感到孩子情感的涌动,这是学生心灵的真切的呼唤,这是孩子情感的自由表白。说着说着,课文言语所蕴含的情感似乎骤然间与学生的情感相通了,共鸣了。在这个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已是水到渠成。即能在“读”中,将文章的情妙酣畅体现,尽情渲泄。试想,如果取消“说”的环节,一味地让学生“读读再读”,若想充分进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其情感撞击,若想深刻领会夏洛蒂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则很可能是教者的一厢情愿。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说得有特色,能带动读的深化,读得入情入境,也能推动“说”得有声有色,读与说的结合,实际上即是完善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也是言语能力不断发展的过

10、程。我们在偏爱朗读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含英咀华品真味地口语表达,让学生的言语和精神在读说结合中同构共生,在读说结合中不断升华。(三)读与写结合盘古开天辟地 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如果仅致力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不能完全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也不能促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说、写、听的其他语文能力提升。若采用读与写有机结合的教学,那么就会展现

11、一片新天地。教学过程如下: 1、乱序排列中感受想象不能随意。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双眼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四肢,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肌肤,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血液,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汗毛,变成了(隆隆的雷声);他的汗水,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学生指出这样写虽然内容没有改变,但是让人觉得想象不合理) 2、引读与背诵中内化语言表达方式。3、学生展开想象师:课文中还用了哦一个省略号,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出示:他的 

12、;          ,变成了               。               (1)学生自由畅写一个内容。(2)小组合作将内容组合成一段话。(如: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他粗粗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

13、的立交桥。他身上一个个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起伏不定的心情变成了反复无常的四季。“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  师:听了你们的述说,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在神话世界里翱翔你们能把一个省略号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真是了不起啊!省略号依然不能擦去,因为世界上的万物你写不完的。在古文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文本配乐朗读)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su)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zh

14、)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学生的不同描述,相互补充着,相互启发着,心理空间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语言施展领域也同时得到拓展。从这个教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者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与言语形象、言语内涵、言语情感的聚合点,使感情朗读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他们飞扬着智慧的言语,真正的促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读是“入”,是“吸收”;写是“出”,是表达。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交叉,滚动发展,其收效是唯“朗读”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应把握:(1)读写结合之点可以结合课文的形式进行仿写,但更多的还是结合或依据原文内容、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2)写的内容紧紧以课文内容为写的素材或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背景进行生发;(3)写的时间或随时穿插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间的内涵、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句段篇章方法过程中,或在阅读课的最后阶段,以不破坏课文的情蕴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为准。与读结合的写即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