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超越性_第1页
论教育的超越性_第2页
论教育的超越性_第3页
论教育的超越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教育的超越性    内容导读:存在是教育超越性的逻辑起点。教育的超越性在宏观领域主要表现为:教育对社会现实的超越;教育对时间空间的超越;教育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教育制度的变革与超越以及理想教育对现实教育的超越。教育的超越性在微观领域的超越主要表现为:无我对有我的超越;无形对有形的超越;无法对有法的超越;无穷对有限的超越。教育的超越性还表现 教育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就是教育超出既有现实规定性(物质或非物质上的限制)以及教育活动和内部诸要素在某方面超出的本质特性。教育的超越性始于人的超越性,通过人的超越性,又归结于人的超越性。人的超越性是教育超越性的出发

2、点、连接点和终极归宿。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人所从事的超越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把人的超越性作为目的性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超越性与人的超越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超越性的教育活动中,人的超越性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存在方式。人的未特定化客观上要求人必须超越自身生理上的限制,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能熟悉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人对未来的希望是人们勇于超越的永久动力,因此,人具有超越性,作为超越性的人的存在是教育超越性的逻辑起点。教育的超越性在宏观领域主要表现为:教育对社会现实的超越;教育对时间空间的超越;教育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教育制度的变革与超越以及理想教育对现实教育的超越。教育的

3、超越性在微观领域的超越主要表现为:无我对有我的超越;无形对有形的超越;无法对有法的超越;无穷对有限的超越。教育的超越性还表现为: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超越;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超越,以及教育主体的自我超越。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客观上必然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产生一定关系。教育的超越性的发挥以及发挥到何种程度有赖于人们超越意识的觉醒,有赖于人们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尊重,更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化进程。教育的超越性是有限度的,无论是人的超越,还是基于人的超越性之上的教育的超越都不能以损害人的生命存在为条件|教育论文网|;教育也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更不能危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4、教育的超越起于实践,终于实践,是此岸世界的超越。探求教育超越的限度旨在表明,夸大|教学论文网|教育的超越性,并不是对教育适应性的否定。关注教育的超越性,理应在把握教育的适应与超越之间四)教育的超越性始于人的超越性又归结为人的超越性52三、超越性教育的本质特性52-60(一)人的超越性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3-55(二)实践的超越性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5-56(三)人的超越性与实践的超越性的内在同一性56-57(四)辩证法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7-58(五)超越性是教育活动诸方面的基础58-59(六)超越性作上一页 1 2 3 4  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5、上,把握教育超越的限度并寻求教育适应与超越的动态平衡。【关键词】:教育超越适应实践【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10· 引言10-12· 第一章导论12-41· 一、研究背景12-18· (一)理论背景13-16· (二)实践背景16-18· (三)研究意义18· 二、论文主题与问题域18-21· (一)研究的主题18-20· (二)问题域的确定20-21· 三、研究综述21-35· (一)关于教育的超越的概念解读21-22· (

6、二)关于教育的超越问题22-24· (三)关于教育的适应问题24-25· (四)关于教育的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25-26· (五)教育超越性的历史探寻26-27· (六)教育超越性的哲学诠释27· (七)关于教育的超越价值27-28· (八)关于人的超越性与教育28-31· (九)哲学领域的超越31-33· (十)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价33-35· 四、选题依据35-36· (一)理论上的争议36· (二)理论研究的不足36·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36· 五、论文

7、立论与方法36-41· (一)本文立论所依据的主要观点36-38· (二)主要研究方法38-41· 第二章教育超越性的本体确证41-74· 一、超越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之辨析41-50· (一)超越的概念分析与界定41-46· (二)超越与相关概念之辨析46-50· 二、教育超越性的内涵50-52· (一)教育的超越是对既有现实规定性的超越50· (二)教育的超越是教育自身及诸要素之间的超越50-51· (三)教育的超越性是关注和激发人的超越意识的价值自觉51-52· (四)教育的超越

8、性始于人的超越性又归结为人的超越性52· 三、超越性教育的本质特性52-60· (一)人的超越性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3-55· (二)实践的超越性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5-56· (三)人的超越性与实践的超越性的内在同一性56-57· (四)辩证法对教育超越性的确证57-58· (五)超越性是教育活动诸方面的基础58-59· (六)超越性作页 1 2 3 4 下一页 为教育的本质特性并不是唯一的59-60· 四、教育超越性的张力60-66· (一)理论阐释6

9、0-63· (二)实践表征63-66· 五、教育超越的特征66-74· (一)实践性66-67· (二)天生|教育论文网|性67-68· (三)历史性68-69· (四)主体性69-71· (五)批判性71-74· 第三章教育超越的逻辑起点74-121· 一、超越的历史向度74-102· (一)中国的超越思想74-82· (二)西方的超越思想82-96· (三)超越思想的历史启示96-102· 二、作为超越性的人的存在教育超越的逻辑起点102-115· (

10、一)人的未特定化客观上要求人必须超越自身生理上的限制102-106· (二)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能熟悉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106-109· (三)对未来的希望是人勇于超越的永久动力109-111· (四)人作为超越性的存在的基本特质111-115· 三、教育超越的价值诉求115-121· (一)超越意识116-117· (二)批判精神117-118· (三)创新精神118-119· (四)冒险精神119-121· 第四章教育超越的维度教育超越的主体与对象之考察121-144· 一、宏观领域教育的超越1

11、21-131· (一)教育对社会现实的超越121-123· (二)教育对时间空间的超越123-125· (三)教育思想的批判与超越125-126· (四)教育制度的沿革与超越126-128· (五)理想教育对现实教育的超越128-131· 二、微观领域教育的超越131-138· (一)无我对有我的超越131-133· (二)无形对有形的超越133-136· (三)无法对有法的超越136· (四)无穷对有限的超越136-138· 三、超越与自我超越138-144· (一)主体对

12、对象的超越138-140· (二)教育主体的自我超越140-144· 第五章教育超越的可能性144-157· 一、教育超越的条件144-151· (一)主体的自我意识144-145· (二)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尊重145-148·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48-149(四)社会民主化进程149-151二、教育超越的限度151-157(一)主体的生命存在152-153(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153-154(三)此岸世界154-156(四)寻求超越与适应的动态平衡156-157结语157-160参考文献160-168后记168-171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71上一页 1 2 3 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48-149· (四)社会民主化进程149-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