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_第1页
(完整word版)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_第2页
(完整word版)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_第3页
(完整word版)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_第4页
(完整word版)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目二的下半部分知识点,赶快背起来啦:教学设计(40分) 教学目标的内容31.2.3.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吃透新课标; 全面了解学生; 深入钻研教材。1.2.3.教学设计过程1. 课堂导入(1)直接导入;(2)直观导入;(3)情境导入;(4)提问导入;(5)复习导入;(6)悬念导入;(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2. 新课讲授 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3. 巩固练习选择或编制一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有代表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4. 课堂总结封闭型总结(认知型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

2、程 的要点上;开放型总结:把所学知识向其他地方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使知识系统化。综合课程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1.2.3.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1.2.3.4.实践性; 开放性; 自主性;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1.2.3.4.教学实施(材分 +单 选) 教学的特点1.2.3.4.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的意义1. 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

3、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 形式 ,是社会经验的再生 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 坚持 以教学为主。学校教 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的基本任务1.2.3.4.5.使 学 生 掌 握 系 统 的 科 学 文 化 基 础 知 识 ,形 成 基 本 技 能 、技 巧 ;( 首 要 任 务 )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4、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过程的要素要素:教师、学生、教材。1.2.3.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认识对象;4.5.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策略:把教师、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和桥梁; 学习环境:教与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必须条件。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具体表现 1.2.3.4.5.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况性; 认识方式的简洁性与高效性; 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1)#)3教学过程的

5、基本规律1. 间 接经 验与直接 经验 相结合;(1)学生 的学 习以 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 学习 间接 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教 育要求:教 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 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所必 须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2)2. 教 学 过 程 中 掌 握 知 识 与 发 展 能 力 相 统 一 ; 掌握 知识 是发 展能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1)2)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

6、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 教 学过 程中传授 知识 与思想教 育相 统一 。(1)知识 是思 想品 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 品德 的提 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 识和 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防止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 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两种倾向,实现教学的教育性。我国小学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量力性原则。1.2.3.4.5.6.7.8.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问答法

7、);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验法。1.2.3.4.5.6.7.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1. 基 本组 织形式 班 级授课制8.5在中国,1862 年北 京京 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2)4)7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 在教学活动程序安排下,以“课”为组织单位;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1.2.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 (1)有利 于经 济有 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 ) 有 利 于 发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3)有利 于发 挥班 集体的教学活动。 不足: (1)不利 于因 材施 教;

8、(2)不利 于学 生独 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 形式 缺乏 灵活性。2. 课 堂教 学的辅助 组织 形式( 1 ) 现 场 教 学 ;(2)个别 指导 。3. 课 堂教 学的特殊 组织 形式 复式 教学4. 其 他课 堂教学组 织形 式1)2)3)4)分组教学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 特朗普制。教学实施的环节1. 备 课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1)3)2. 上 课 ( 教 学 工 作 中 心 环 节 )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方法适当;3.4.5.5)讲究 教学 艺术 ;6 ) 板 书 有 序 ;7)充分 发挥

9、 学生 的主体性 。 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课外指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课堂总结的意义1.2.3.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课堂总结的方法1. 归 纳 总 结 式2. 启 迪 思 维 式3.分析比较式4.比照式总结5.交流评价式6.活动激趣式7.渗透式小结8.悬念式总结9.前呼后应式总结延伸式小结10.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2.3.4.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2.3.4.111.2.3.4.教师的领导风格

10、; 班级规模; 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课堂气氛及其类型1. 积极的课堂气氛: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 松与 严谨的有机统一;2. 消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表现出紧张拘谨、心不 在焉 、反应迟钝,课堂纪 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课堂;3. 对 抗的 课堂气氛 :是 一种失控 的课 堂状 态。影响课堂气氛的基本因素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1.2.3.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正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 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1.2.3.4.课堂纪律类型1.2.3.4.教师促成的

11、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1.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2.3.学生的身心因素(包括学生的生理障碍、心理缺失、倾向性); 环境的因素(家庭、大众媒体、课堂环境等)。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和处置 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协调同伴关系; 与家长合作。1.2.3.4.5.6.7.学习动机的分类1. 正确的、高

12、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的、低下的学习 动机 ; (核心是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自我中心)2. 近 景 的 直 接 性 动 机 和 远 景 的 间 接 性 动 机 ;(近景动机作用效果明显,稳定性较差)3. 内 部 动 机 和 外 部 动 机 ;4. 认 知 内 驱 力 、 自 我 提 高 内 驱 力 和 附 属 内 驱 力 。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定向功能; 维持功能。1.2.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 较容 易的任务中,工作效 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

13、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 趋势;2. 一 般来 讲,最佳 水平 为中等强 度的 动机 ;3. 动 机水 平与学习 效率 呈“倒 U” 型曲 线。强化理论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 学习行为。三个维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等原因,按照性质归属到 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 制归因。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形成因素:直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的唤起。1.

14、2.3.4.1.2.3.4.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成就动机理论 德维克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和原因,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代表人物 德维克。目标分类:掌握目标(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能力目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由低到高逐级上升,最低层 次为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 要 。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因素1. 良 好 的 学 习 心 理 环 境(1)要避 免学 生出 现高度的焦虑

15、;(2)要有 合作 化的 教学取向;(3)要满足 学生 的一些合理要求,这可为促进学生发展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创造 条件;(4)要善 于调 节学 生的情绪。2. 适 当的 任务难度 水平 ;3. 具 有价 值和意义 的学 习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 发兴 趣、维持好奇心2)3)4)问题 小而 精; 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有适当的难度; 要有启发性。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7.有效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概念教学的具体方

16、法 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正例与反例的辨别;运用变式; 恰当地运用比较。1.2.3.4.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1.2.3.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1.2.3.4.学习迁移的分类1. 正 迁移 、负迁移 、零 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零迁移:两种学习不发生影响。2. 顺 向迁 移、逆向 迁移

17、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3. 水 平迁 移、垂直 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处于同一抽象和概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和动机等迁移到另 一种学习中去;4.般迁移、特殊迁移特殊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去。5. 同 化性 迁移、顺 应性 迁移、重 组性 迁移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 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将原有认知经验

18、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 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 的变化。重组性迁移: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 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理论;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6.产生式理论。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2.3.4.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5认知策略1.2.3.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1. 计 划策 略;2. 监 控 策 略 ;3. 调 节 策 略

19、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 外援资源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心境(努力)管理策略。1.2.3.4.19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反馈功导向功检验功1.2.3.4.厶匕能;厶匕能;厶匕能;台匕能。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功能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 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1.2.3.形成性评价功能 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的学习定步; 强化学生的学习; 给教师提供反馈。1.2.3.4.总结性评价功能1.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的程 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 到教学目标的程度;2. 确 定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