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最新文档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1.gif)
![古代汉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最新文档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2.gif)
![古代汉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最新文档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3.gif)
![古代汉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最新文档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7c5e27fa-b46b-4415-8188-b5cbee8395ff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 引言“之”字在文言文中十分重要。 尤其对从事相关工作或学习 以及古文爱好者来说掌握其意义和用法更显得十分必要。字典、 教科书及网络等上面对“之”字的相关介绍很多很多, 但都不是 十分完备。 在参考了多份资料后, 笔者初步对其意义和用法作了 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总结。部分用法附有最早的出处,每个例 句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出处。“之”的本义是“往,到去”, 作动词。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 有所之也, 一者地也。”段 注“引申之义为往, 释诂 曰: 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罗振玉增订殷墟书 契考释:“按: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尔雅 ?释诂:
2、之,往也。当为之之初谊。”(如语焉而未之然。 礼记 。俞樾平议: “此之字乃其本义。 未之者, 未出也。 ”)2 作实词 “之“字为实词时,有两种情况:一作动词、二作代词。2.1 作动词“之”作动词, 义为“到去”、 “往”、“到”、“至” 等。其基本句式是:人名或人称代词(有时也可省略) +之+处所 宾语(一般是地名或表示地方的名词) 。如果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要放在“之”的前面, 有时动词“之”后也可不带宾语。 在古文 献中“之”用作本义的例子比较少,最早见于诗经 ?国风: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你们一百个人所考虑的,都不如我为 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以基本句式形式出现的例子如:庄辛去之
3、赵。 (庄辛离开楚国到赵国去。之:往去、至U。)(庄辛论幸臣)有的是省略主语的形式,处所宾语仍旧是名词。如:去逾四 十里,之虚所卖之。(带他走了四十多里,到集市上卖他。之: 到。)(童区寄传)还有用形容词和动词做处所宾语的情况。如:故形兵之极, 至于无形。 (所以陈师布阵的方法运用到极点的,可以达到一点 行迹也没有。形:陈师布阵的态势。)(孙子兵法 ?虚实篇)有时也可以不带宾语。 如:又有剪发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 (也有剪掉头发或闭门不出,又或装疯而不知逃到何处的。之: 到。)(五人墓碑记)还有用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形式,此时疑问代词必须放在 “之”前。 如: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
4、牛何之? (有 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要被牵到哪里 去?”)(孟子 ?梁惠王上)2.2 作代词 “之”用作代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作动词的宾语。分为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2.2.1 作人称代词一般用在动词之后, 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由于上古汉语 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都有专职的词充当, 所以“之”用作第一、 第二人称代词时为活用, 具有修辞作用。 一般只出现在人物对话、 书信体文章等中。具体所指对象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翻译。(1)活用为第一人称时,可译为我(我们),常作宾语, 不作主语。其用法最早出自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寡君之以 为戮,死且不朽。 (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
5、,即使死了也将不会磨 灭。之以为戮: 是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应为“以之为戮”。 之: 指我们。)此时“之”指代对象有时出现在上下文中。如: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 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之:指鄙贱之人“我”。)(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有时指代对象则不出现。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可怜 我而且让我继续生存下去吗?之: 代词,指我。)(捕蛇者说 )2.2.2 活用为第二人称 “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此时多带有委婉语气,具有修辞色彩。如: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躁。(没有轮到你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论语?季氏)如果是否定句
6、,“之”要放在动词之前做前置宾语。如:谏 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你进谏了)(左传 ?宣公二年)2.2.3 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他们)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指人、 指物、 指事,既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之”作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 词之后作普通宾语,有时也可放于名词、形容词、数词、介词等 之后。“之”指代第三人称的用法最早出自 诗经 ?国风 ?关雎: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2.3 作指示代词 译作“此”、“这”、“那里”、“这样”、“这个”等。此时,“之”多用在名词前作复指性定语,也可作宾语。其用法 最早出自诗经 ?国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2.3.1 “之”作定语 如: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这样的君主,掌 管的事情虽然极其简要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浇注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双灰纸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杠杆浮球式疏水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套筒螺丝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移动式浇注搅拌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电脑用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信号调节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品进口冷链配送与品牌授权及推广合同
- 黑龙江省房地产项目预售合同(2025版)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业农民工劳动合同范本
- 除锈、油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样表
- pp顾问的常见面试问题
-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2021年苏州市职业大学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J∕T 13-253-2016 福建省耐腐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软体家具、沙发质量检验及工艺
- 电镀废水中各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反应原理及控制条件
- Q∕GDW 12118.1-2021 人工智能平台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架构与技术要求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3 Linked Lists
- 中建一局医院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
- 会计英语专业词汇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