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养生之道-精选文档_第1页
云南彝族养生之道-精选文档_第2页
云南彝族养生之道-精选文档_第3页
云南彝族养生之道-精选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彝族养生之道1. 前言 ?养生,也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它是通 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推迟衰 老、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医事活动。人的生、长、壮、老、已是 自然规律,但衰老之迟早、寿命之长短,并非人人相同。懂得养 生的人,经常采取一些有效方法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延长寿 命。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上升为理论。 云南地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 生活和同 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医药体 系彝医药。 并且,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很多具有民族 特色、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而在彝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中, 也蕴含着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习俗。?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彝族,民族养生等文献资料查 询,调查研究云南彝族的养生理论基础、 养生方法和养生习俗等。?2.2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法,阅读了有关云南彝族养 生有关的一些文献资料; 实地调查法, 对居住在云南的大部分彝 族进行疾病医治、 预防及医治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总结出彝族养 生对他们的疾病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 结果与分析?3.1 彝族养生理论基础 ?通过阴阳概念,可以说明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解 释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的病因病机。 彝医认为, 大自然的各 种变化及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

3、阴阳消长、阴阳 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人与自然之间,人体内部各组织 器官之间,都讲究一种协调平衡关系。天地人三气同步,即人禀 天地之气而生, 为万物之灵, 同时,人也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 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 整个人体可分为三部: 上部 天,下部地, 中部人。 人体内三部之气也是同步运行, 制约化生, 才能生生不息, 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这种阴阳 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造就了彝族养生法的理论基 础。?3.2 彝族养生方法?3.2.1 环境居住养生 ?云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地势不平,虫兽众 多。云南先民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在河畔、水田

4、的台地上 “依树积木”构建寮棚,继而创建离地而居的干栏建筑。 魏书 •僚传记载彝族先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 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彝族称房屋为“栏”,干栏建筑是 用木或竹柱做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 再在底架上建造住宅, 楼上 住人,楼下养畜和贮存生产用器。这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防湿、 防兽防虫、通风采光的特点,对人体预防疾病十分有利。彝族的干栏文化是骆越文化特色之一。 1?3.2.2 饮食养生?彝族喜食糯米,由糯米做出的食品形式多种多样,有红枣 桂花糖糯米饭、南瓜糯米腊肉饭、竹筒糯米饭、粽子、糍粑、甜 酒等。糯米味甘、性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

5、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能够补养人体正气。 彝族栽种的糯米有白、黑、红色,白糯米补脾气益肺气,而黑糯 米和红糯米的补益功效更佳。 每年六月火把节, 彝族地区都有食 用糯米酒的风俗。不仅色鲜味香,而且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健胃 等保健作用,现已成为彝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3.2.3 运动养生?彝族人民素来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生活恬谈而有规律。 他们自少年时代起便长年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活到老动到老, 终 生不止。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 因地制宜地形成了自己 的传统体育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 既是劳动之余的文娱

6、活动, 也是彝族人民养生保健, 增强体质的手段。 比较喜闻乐见的传统 体育活动有彝族打歌、打扁担、老虎笙、打秋千、芦笙舞、打磨 秋、阿细跳月等。在节日里还有摔跤、打歌、舞龙狮等传统健身 活动。此外,民间彝医创编了具有独特保健功效的壮拳,体现了 彝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医学思想。 早在新石器时代, 彝族先 民就创编了原始的舞蹈。 在云南临沧地区的沧源崖壁画上就描绘 有集体祭祀舞蹈场面和彝族人民在捕获动物场面, 人物动作是典 型的舞蹈动作或功夫动作,壁画绘制的人像正面多为两手上举, 肘部弯曲成90°110°,两膝关节弯成90°110°,半蹲状。 壁画刻画出野

7、兽的凶猛, 顽抗和隐约看到狩猎者肌肉发达, 不畏 惧与动物搏斗。这些动作振作精神、健身防病,是源远流长的原 始保健方法之一。 2?3.2.4 精神养生?彝族每年的六月火把节,不仅是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和形式,同时也是彝民们交流思想感情,保持乐观、开朗、豁达 和良好心情的一种方式。 彝族人民从远古至今都过着自给自足的 生活,从刀耕火种到今天杂交水稻, 从丛林狩猎到今天的每年每 家都杀猪。他们人生理念为乐天知命、知足常乐、恬淡和谐,对 生活无过高的欲望和要求。 他们日出而作沐自然, 日落而息享宁 静,时常沉浸于一种怡然自得的愉悦心境之中。 彝族人民十分注 重人际关系,在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居住

8、着彝、佤、拉祜、汉 等二十多个民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尊老爱幼、热情好客、 安居乐业。这种和睦不论是在村邻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 还是在各民族、 各族群的人民之间, 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团结协 作、互相帮助、友好交往的人际关系。彝族人民乐天知命的性情 和和睦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思想上安定清静, 心境坦然, 不追求名 利,不妄发喜怒,也没有贪欲和妄想,减少了不良的精神刺激和 过度的情绪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通过调神养生, 使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形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 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与和谐,有利于养生,促进健康长寿。?3.3 养生习俗 ?在彝族地区,年老体弱者,常以辟

9、秽解毒或活血化瘀通三 道两路之品垫席而睡。彝医还常选用药物佩挂于人体一定部位, 利用药物的特殊气味, 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 如佩挂红松、 红蓼、 桐花、琼楠、婆罗门皂荚、 古柯等, 有驱虫、散寒、祛湿或清热、 镇痛之效。慢性病、小儿体弱多病,选用馥郁透窜性药,以丝线 串系,佩挂于颈项或戴于手腕,可开窍化湿,能辟秽祛瘴,防止 毒邪侵入体内。有研究表明用含芳香解表、健脾开胃、清肺解毒 之壮药研制成壮医花山药佩以预防小儿感冒,能有良好的效果。 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彝族家家户户都把新鲜的菖蒲、佩兰、 青蒿、艾叶等草药扎成药把挂于门旁或放置房中。 彝族人民认为 用这些方法能祛邪避瘴,并能祛湿毒,保平安。?4. 小结 ?彝族养生保健方面的方法和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