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课件_第1页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课件_第2页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课件_第3页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课件_第4页
泉港水利项目详细勘察20130315(最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泉 港 区 南 山 片 区 水 利 项 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初步设计)二一二年十月·杭州 工程勘察证书编号综甲120005-kj 泉 港 区 南 山 片 区 水 利 项 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初步设计)核 定:林 健审 核:陈建兴校 核:蔡镇江 王兵编 写:吴建活 叶铭尧(报告专用章)二一二年十月·杭州1.前言11.1、概述11.2 勘察目的及要求11.3勘察依据21.4 勘察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2.1地形地貌42.2地质构造52.3地层岩性5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3.1地表水73.2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73.3场地

2、地下水变化73.4场地环境类别及水、土腐蚀性判别73.5土的渗透变形判别与评价104地震效应104.1地震动参数104.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14.3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135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145.1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145.2 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建议146工程地质评价156.1、堤防工程地质评价156.2东部滞洪区水闸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86.3桥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97 天然建筑材料208 结论及建议21 附表部分一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1 共8页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附表2共41页三水、土质分析试验成果表附表3共6页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4共3页五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5共21页

3、六ep曲线图附表6共20页七饱和砂土液化判别表附表7共2页八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共9页附图部分 一工程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图号HQ326C-3D2-00共1页二图例图号HQ326C-3D2-01共1页三工程地质平面图图号HQ326C-3D2-0219共17页四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HQ326C-3D2-2091共71页五钻孔柱状图(主要)共13页 附件部分一、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前言1.1、概述泉州市泉港区位于东经118°25至119°45,北纬24°59至25°45之间,东临湄洲湾,隔海与惠安县净峰镇、东桥镇相望,东北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湾相望,西北与仙游

4、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惠安县紫山镇接壤,南与辋川镇相连。泉港区是闽东南沿海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高等级的324 国道、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从其境内通过,并有漳(州)泉(州)肖(厝)铁路专用线,距泉州晋江机场65km,交通十分便捷。图1-1 工程区交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泉港石化园区位于南埔垦区内,三面环山、东面靠海,上游有施厝溪、南埔溪、林柄溪、下凉尾溪等从不同方向汇入南埔垦区,北部有东凉溪流经石化园区。施厝溪、南埔溪、林柄溪、下凉尾溪和仑头溪等五条河流水汇至南埔垦区后,由于南埔垦区的地平较低,大部分低洼地都形成滞洪区,现在拟把南埔垦区开发为石化园区,地面高程将抬高,且由于工业用地的需要,在垦区内

5、无法设置大面积的滞洪区,因此,需修建一定标准的滞洪区、排洪渠,把上游来水汇至排洪闸排至外海。为此,根据区域的总体规划及场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滞洪区、排洪渠及配套工程。本工程为明挖排洪渠道和明挖滞洪区,在渠道两侧和滞洪区周边筑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1) 排洪渠工程 南线排洪渠南线排洪渠设计堤防总长2663.8m左右,堤顶高程4.815.11m,防浪墙高度0.8m。布置在石化园区的南端,起于规划柳厝路与规划桥溪路的交叉口,渠道自西向东沿着规划的柳厝路,途经施厝路、东邱路,最后穿过沿海大通道后汇入东部滞洪区。渠线走向主要结合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市政工程规划和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

6、产业布局总体要求布置。 北线排洪渠北线排洪渠设计堤防总长4450.1m 左右,堤顶高程4.315.08m,防浪墙高度0.8m布置在石化园区北面,起于西部滞洪区最北端,先自南向北到达炼北西路,然后自西向东途经施厝路、东邱路,沿着炼北东路到达沿海大通道,最后沿着沿海大通道自北向南和南线排洪渠汇合后汇入东部滞洪区。渠线走向主要结合规划道路(铁路)和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产业布局总体要求布置。排洪渠工程新建堤防总长11.03km。(2) 滞洪区工程西部滞洪区四周设计堤线总长4254.74m左右,堤顶高程5.83m,位于石化园区西部邻近南埔镇附近的高压线走廊区域,预留的面积约1150亩左右。滞洪区工程新

7、建堤防总长4.26km。拟建工程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表1 拟建工程主要设计参数表: 拟建物名称设计长度设计宽度底板设计高程纵向坡度桥梁北线排洪渠4450.1m5-20m0m- -2.39m0.05%设桥梁一座(南埔路桥)南线排洪渠2663.8m40-50m0m- -2.67m0.1%设桥梁一座(柳厝路桥)西部滞洪区面积约1150亩,堤防长度4254.74m,设计底板开挖标高0.00m。东部滞洪区目前为海水区域,面积约650亩,堤防长度2447.04m,设计底板开挖标高-3.50m,设水闸一座。南埔路桥位于南、北线排洪渠交接处,顺接南埔路,拟采用双跨,跨度21m,渠底设计标高-2.25m ,桥面

8、设计标高7.00m。柳厝路桥位于南线排洪渠,横跨北线排洪渠,拟采用三跨,跨度21m,渠底设计标高-0.87m ,桥面设计标高8.60m。设计桥梁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3.6KN/m2。东部滞洪区设闸门(南埔水闸)一座,闸底槛高程-3.00m、孔口总净宽30m闸室底板平面尺寸25m*48.8m,设计闸底标高-3.00m,闸顶设计标高8.00m。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与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等规范中关于工矿企业的等级和防洪标准部分,泉港石化园区为大型的石化工业园区,本次防洪排涝工程等级为等,按7度抗震设防,

9、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排洪沟渠及水闸等永久性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场地类别为类。综合判定勘察等级为甲级。1.2 勘察目的及要求本次勘察主要目的除查明场地一般的工程地质条件外,主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条件及排泄条件,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施工的影响,分析评价地下水、地表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型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提供基础的适宜性、各类基础持力层选择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等。1.3勘察依据勘察合同及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

11、011-2010)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国标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行标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行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行标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行标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188-2005)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

12、05)行标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行标防洪标准(GB50201-94);行标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行标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13-84-2006)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 13-07-2006)泉州市泉港石化港口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专题研究报告);1.4 勘察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4.1 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共投入19台“XY-100型”油压钻机,于2012年04月20日进场施工,至2012年09月23日,具体完成工作量详见表2。 表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 目单位可研阶段初

13、设阶段合计目的要求钻探钻 孔米/孔1608.05/813703.05/1895311.4/270查明场地土层分布及变化规律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47110651536提供地基土力学性能、判断沉桩的可能性等取样原状土试样件192160352采取的数量及位置在空间上具代表性 扰动样试样件455297水、土试样(腐蚀性判别)件14014岩石试样件73146219室内试验常规试验件192160352提供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颗分试验件12983212提供土体颗粒组成、土层定名水质分析试验件11011提供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土腐分析件303提供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三轴试验件242246提供淤泥的三轴试验

14、指标固结快剪件04747提供岩土层的快剪、固结快剪指标渗透系数件7039109提供岩土层的渗透性指标点荷载件225981提供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石饱和抗压试验件5187138提供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工程测量坐标、高程点81189270勘探点放样、孔口高程地下水位观测次162378540观测地下水初见、稳定水位、承压水层静止水位钻孔回填孔81189270采用粘土球,分球击实回填。1.4.2勘探孔的布置勘察工作紧紧围绕拟建的堤防工程、水闸工程及基附属建(构)筑物特性展开。根据构筑物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分布状况及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并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确定勘察流程及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

15、在测量地形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综合手段,即以钻探为主,各种试验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现对各构筑物的钻孔布置及完成情况分别叙述如下:(1)勘察点孔数、孔位布置南、北线排洪渠:沿渠道走向按100m-200m左右布置钻孔,并适当布置横断面钻孔,孔距在20-50m左右,共布置钻孔138个(含初勘布置钻孔);因设计线路调整,取消钻孔8个,实际施工钻孔13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72个,一般性钻孔58个。西部滞洪区:沿堤防线按120-200m左右布置钻孔,并适当布置横断面钻孔,孔距在20-30米左右,共布置钻孔46个;其中控制性钻孔26个,一般孔20个。东部滞洪区

16、:堤防-沿堤防线按150m左右布置钻孔,并适当布置横断面钻孔,孔距在20-50m左右,共布置钻孔28个;水闸沿水闸外轮廊线及外围共布置钻孔17个(含初勘孔3个);总计布置钻孔45个,其中控制性钻孔26个,一般性钻孔19个。桥涵:南埔路桥沿桥台及桥墩位置布设钻孔,钻孔间距12-20m,共布置钻孔12个,其中控制性钻孔6个,一般性钻孔6个;南埔路桥沿桥台及桥墩位置布设钻孔,钻孔间距9-21m,共布置钻孔2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0个,一般性钻孔10个;(2)钻探严格按钻探规程及勘察工作大纲的要求进行,回次进尺控制在2m以内,精度为0.05m,第四系全新统土层采用干钻或小水量跟管钻进。土层粘性土地层采

17、芯率80%;砂类土65%,强风化岩采芯率65%,中风化层平均采取率80,均符合规范要求。基岩破碎带及碎石类土层均缩小回次进尽,提高采取率。钻孔在野外作业结束后,采用粘性土回填。(3)孔深排洪渠堤防、滞洪区堤防:一般性钻孔深度为堤身高度的1.5倍并进入强风化花岗岩3-5m,控制性钻孔深度为堤身高度的2.0倍并进入强风化花岗岩3-5m;当相对透水层和软土层较厚时,孔深适当加深进入稳定地层不小于3m并能满足渗流和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或浅埋段,钻孔均揭穿强风化层。水闸、桥梁:水闸钻孔进入闸底板以下的深度为闸底板宽度的1.01.5倍并进入中风化层大于5m,满足设计要求。1.4.3取样与室内试验原状土

18、样粘性土采用静压法厚壁取土器采取(软土试样采用水压固定式活塞薄壁取土器采取),孔径110mm,土样取出后及时蜡封,贴好标签,装入防震箱,及时送往试验室,在土样的包装、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等环节尽量减少人为扰动因素,确保原状样质量。扰动样(颗分)采用塑料袋包装、贴上标签。岩样用土样桶包装后蜡封,水样采集后当天送检。室内土工试验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数据准确可靠。1.4.4原位测试在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残积层、全风化及强风化基岩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各岩土层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其承载力,判别砂层液化等。原位标准贯入及动力触探试验(SPT)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锤重6

19、3.5Kg,落距76cm),配合钻机进行现场测试。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1.4.5钻孔放样 本次测量采用RTK动态GPS及尼康E530全站仪施测,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控制点由业主提供(电子版)。野外钻探工作结束后所有勘探点均进行复测工作。勘探点主要数据详见附表1。1.4.6野外记录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及时、齐全、可靠,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工作。钻探施工完毕24h后量测钻孔内地下水位,资料整理符合要求。综上所述,经外业和内业分析工作,整理后提交的地质报告,能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

20、。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以海岸堆积阶地地貌为主,局部为丘陵、海岸剥蚀阶地。地面高程为-3.6048.50m,地势部体分较为低洼。工程区内分布有多个村庄,居民区及其附属建(构)筑星罗棋布,发育的植被主要为农作物。测区内分布有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的六条河流,分别为:仑头溪、施厝溪、南埔溪、林柄溪、下凉尾溪及东凉溪,河道长度1.205.70km,流域面积共24.5 km2。北线排洪渠:测区内居民区零星分布,村道交错,植被一般发育,里程KB0+000KB0+350、KB1+500KB4+450.1地貌为海岸堆积阶地,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0.8.00m。KB0+350KB1+500为丘陵,

21、坡度一般在25-35°,个别地段地势陡峭,坡度可达60-35°,地面高程为8.0060.00m。南线排洪渠:测区内村道交错,见池塘零星分布,植被一般发育,里程KN0+000KN1+300地貌为海岸剥蚀阶地,地形相对较平坦,起伏不大,坡度一般小于5°,个别地段可达10-15 °,地面高程为3.0018.00m。KN1+300KN2+663.8为海岸堆积阶地地貌,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1.003.00m。西部滞洪区:为海岸堆积阶地地貌,地形较平坦,测区内简易沟渠、道路较多,规模小,植被较发育,主要为草地、菜地,地面高程为1.006.00m。东部滞洪区、水闸:

22、场地西侧人工回填成陆地,其余三面为海水区域,均位于海平面以下,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2.807.00m。南埔路桥:为海岸堆积阶地地貌,地形较平坦、开阔,地面高程为2.505.00m。柳厝路桥: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缓,坡度5-10 o,坡上植被发育,主要为龙眼,地面高程为5.0014.00m。2.2地质构造场地位于 “闽东燕山断裂拗陷带”的东缘和“闽东南沿海变质带”的西侧,构造形迹多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要有NNE向新华夏系构造(长乐南奥断裂带)以及旋扭构造体系(南阳帚状构造)。据查1/160万福建省地质图(见附件1)结合现场钻探情况,项目区范围内无大断裂构造带通过,在区域稳定分区上,本区

23、属于稳定区,稳定性较好。2.3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钻探成果和地质测绘资料,按照各岩土层成因类型和工程特性进行综合划分,场地覆盖层主要有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及残坡积层(Q4el+dl),下伏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52)。各岩土层由上到下分述如下:(1)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11: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强风化状岩石碎块,粒径413cm为主,土质不均匀,硬物碎块石含量25%。主要分布于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北线排洪渠KNB+000KB0+750、南线排洪渠KN0+900KN2+300、西部滞洪区等地段,层厚0.406.00m(高程

24、0.386.39m)。杂填土21:杂色为主,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建筑生活垃圾,硬物含量25-35%土质不均匀。均匀性差,本层仅个别钻孔揭露,本次勘察仅在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及西部滞洪区个别地段地段分布,层厚1.003.50m,埋深0.00m(高程2.4211.47m)。填石31:褐灰为主,稍密状为主,局部呈松散、密实状,主要由碎石块组成,碎石含量60%-80%,粒径50-200mm,零散分布于场地内,主要成份为块石,呈棱角状,中粗砂、粘性土充填,土质不均匀。主要分布于南埔路桥、北线排洪渠与西部滞洪区零星分布,层厚1.2010.50m,埋深0.002.00m(高程1.8620.16m)。(2)冲洪积

25、层(Q4al+pl)粉质粘土11: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为软塑,以粘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刀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无。主要分布于北线排洪渠KB0+000KB0+300、KB1+150KB1+400、南线排洪渠KN2+300KN2+500、西部滞洪区零星分布,层厚0.603.30m,层顶埋深0.002.10m(高程0.968.40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21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99.7击,平均值为4.6击。中砂12:灰黄色,松散稍密为主,局部呈中密状,湿饱和,以中砂为主,泥质含量为515%,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颗粒呈棱角状。主要分布于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北线排洪渠

26、KB1+900KB2+200、KB3+300KB4+450等地段分布,层厚0.606.90m,层顶埋深0.002.90m(高程-1.4212.93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417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517.0击,平均值为8.1击,标准值为7.4击。淤泥21:深灰色、青灰色,流塑,饱和,稍有腥臭味,刀切面稍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低,摇震方反应迅速,极易触变。主要分布于河谷及池塘等处,呈间断不连续状分布,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线排洪渠KB0+000KB0+300、KB2+250KB4+450、南线排洪渠KB1+300KN1+600、西部滞洪区的间断分布、东部滞洪区全场分布,层厚0.8

27、011.40m,层顶埋深0.0010.50m(高程-5.576.33m)。粉质粘土42:褐黄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饱和,以粘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刀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无。主要分布在南埔路桥、柳厝路桥、KB3+000KB4+400、南线排洪渠与东部滞洪区零星分布、西部滞洪区间断分布,层厚0.409.20m,层顶埋深0.0017.20m(高程-10.806.79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426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923.2击,平均值为12.6击,标准值为11.9击。中砂61:灰黄色,松散稍密为主,局部呈中密状,饱和,以中、粗砂为主,泥质含量为1530%,分选性

28、较好,级配较差,颗粒呈棱角状。本次勘察在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北线排洪渠KB0+000KB0+300、KB2+550KB2+850、KB3+700KB4+100、西部滞洪区零星分布,层厚0.5012.50m,层顶埋深0.0015.80m(高程-14.7712.56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437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930.2击,平均值为14.1击,标准值为13.0击。(3)坡残积层(Q4el+dl)粉质粘土41:褐黄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湿饱和,以粘粉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粒,土质较均匀,刀切面粗糙,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分布在山坡地带,本次勘察主要在柳厝路桥、北线排洪渠KB0+7

29、50KN1+200等地段、北线排洪渠零星分布;层厚0.506.40m,层顶埋深0.000.90m(高程6.6917.67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026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9.924.4击,平均值为15.5击,标准值为13.9击。残积砂质粘性土21: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硬塑为主,部层底呈坚硬状,湿饱和,成分以粘粒为主,含大量云母碎片,含石英砂2030%,手捏易散,泡水易崩解。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局部呈不连续间断分布,主要分段为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北线排洪渠KB2+00KB4+400、南线排洪渠KN1+400KN2+600、西部滞洪区大部分地段;层厚1.1013.30m,层顶埋深0.0017

30、.60m(高程-16.3816.79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629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5.627.3击,平均值为17.8击,标准值为17.2击。(4)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52)全风化花岗岩11: 灰黄色、灰白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极破碎,呈砂土状,手捏即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分布于大部分场地,主要分布段为南埔路桥,柳厝路桥,南、北线排洪渠,西部滞洪区普遍分布。缺失地段主要集中于东部滞洪区,揭露厚度0.6011.60m,层顶埋深0.0020.60m(高程-18.5821.91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049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6.548.2击,平均值为37

31、.6击,标准值为28.4击。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21:灰黄色、褐黄色,岩石极破碎,岩芯呈砂土状、碎屑状,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样中可见岩石裂隙发育,裂面有铁锰质渲染;岩芯泡水易软化,局部夹少量呈碎石状岩芯,用手可折断,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本层全场分布,部分孔受孔深限制未揭穿,揭露厚度0.5023.70m,层顶埋深0.0022.70m(高程-22.0242.16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均大于5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1.7击反弹。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31:灰黄色、灰褐色,岩石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原岩结构清晰,岩芯样中可见岩石裂隙发育,裂面有铁锰质渲染;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局部呈短柱状,岩体完整

32、程度属较破碎,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平均为9.84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受孔深限制,本次勘察揭露段主要位于南埔路桥、柳厝路桥、东部滞洪区、南、北线排洪渠个别钻孔揭露。揭露厚度0.4011.10m,层顶埋深0.0028.40m(高程-25.5729.57m);。中风化花岗岩41:灰白色、浅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云母、长石、角闪石等,石英晶粒以中粗粒为主;岩石属较完整,主要为坚硬岩,局部为较硬岩,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状,锤击声脆,RQD为6080%为主,部分为3860%、8096%,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平均为42.49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主要

33、揭露地段为南埔路桥、柳厝路桥、东部滞洪区水闸、北线KB0+000KB1+500、南线KN0+000KN1+300(复核位置)。均未揭穿,揭露厚度1.6045.30m,层顶埋深1.5034.90m(高程-30.0640.96m)。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图号:3-13-9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地表水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分布于东凉溪排洪洪渠东段、东部滞洪区的海水及场地内分布的河道(仑头溪、施厝溪、南埔溪、林柄溪、下凉尾溪及东凉溪,河道长度1.205.70km,流域面积共24.5 km2),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海水位涨潮最高水位相当于黄海标高4.98m,退潮时水位

34、相当于黄海标高-2.53m。3.2地下水(1)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中砂层孔隙中以及各风化带孔隙潜水、裂隙中的潜水(粉质粘土之下及风化带中局部具承压性质),填土属强透水层,仅局部含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中砂属强透水层,呈饱和状态,水量丰富,补给来源广泛;粉质粘土、淤泥属微透水或相对隔水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强风化岩呈渐变关系,渗透性具有自上向下增强的趋势,但总体均属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中风化花岗岩渗透性、富水性受制于裂隙性质及发育程度,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从揭示情况看,总体也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的可能性。 场地上层滞水主

35、要赋存于填土、中砂12、中砂61,水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直接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及沿含水层从高往低排泄;其余各岩土层的水量补给来源主要为同一含水层侧向补给、相邻含水层的渗透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沿含水层从高往低排泄。(2)地下水动态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现地面以下3.8022.50m,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现地面以下2.4020.30m(标高为279.32286.00m)。中砂61的地下水存在上覆相对隔水粉质粘土、淤泥时具承压性,经采用套管止水观测中砂61的稳定水位,水位埋深为8.18m,承压水头高度为0.50m根据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地下水变化幅度

36、为在同一地段1.003.00m,地势高处变化幅度大。场地属海岸堆积阶地地貌,在地势低洼地段,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略高于海平面,地下水的变化幅度与外海涨落潮有直接的水利水力联系,根据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考虑到排洪渠修建后周边的地形、地势将有所改变,最高水位建议取排洪渠防洪水位(具体标高以设计资料为准)。3.3场地环境类别及水、土腐蚀性判别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0.1规定,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处于湿润气候区,强透水层中,故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地层渗透性类型为A类。室内试验成果见附表3。(1)地表水腐蚀性评价1)海水 根据水质分析

37、报告试验结果,海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3,综合判定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建筑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进行防护。表3 海水腐蚀性判定类型试验指标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项目单位试验范围值对砼结构环境类型类SO42-mg/L1972.65-2122.051500-3000(中等)中等腐蚀性Mg2+mg/L1467.25-1523.20<2000(微)NH4+mg/L1.98-2.59<500(微)OH-mg/L未检出<43000

38、(微)总矿化度Mg/L28038.4-28952.420000-50000(弱)地层渗透性A类PH7.29-7.48>6.5(微)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未检出<15(微)HCO3-mmol/L4.62-4.85>1.0(微)对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CL-mg/L14972.31-15395.8710000-2000(弱)弱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干湿交替)CL-mg/L14972.31-15395.87>5000(强)强腐蚀性2)河道水根据室内试验成果,河道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4,综合判定场地河道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

39、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腐蚀性。建筑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进行防护。表4 河道水腐蚀性判定类型试验指标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项目单位试验范围值对砼结构环境类型类SO42-mg/L992.34-1115.62300-1500(弱)弱腐蚀性Mg2+mg/L428.34-436.37<2000(微)NH4+mg/L1.18-1.25<500(微)OH-mg/L未检出<43000(微)总矿化度Mg/L3204.2-3217.2<20000(微)地层渗透性A类PH7.08-7.15>6.5(微)

40、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未检出<15(微)HCO3-mmol/L3.52-4.52>1.0(微)对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CL-mg/L985.34-1058.14<10000(微)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干湿交替)CL-mg/L985.34-1058.14500-5000(中等)中腐蚀性 (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5,综合判定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腐蚀性。建筑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41、的规定进行防护。表5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 类型试验指标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项目单位试验范围值对砼结构环境类型类SO42-mg/L863.05-965.32300-1500(弱)弱腐蚀性Mg2+mg/L376.32-453.23<2000(微)NH4+mg/L0.98-1.72<500(微)OH-mg/L未检出<43000(微)总矿化度Mg/L2729.2-3826.6<20000(微)地层渗透性A类PH7.05-7.12>6.5(微)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未检出<15(微)HCO3-mmol/L3.04-3.37>1.0(微)对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

42、)CL-mg/L825.43-1495.52<10000(微)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干湿交替)CL-mg/L825.43-1495.52500-5000(中等)中腐蚀性 (3)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6,场地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建筑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进行防护。表6 场地土腐蚀性判定表 类型试验指标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项目单位试验范围值对砼结构环境类型类SO42-mg/ Kg68.3-148.9<450(微)微腐蚀性Mg2+mg/ Kg1

43、7.8-255.2<3000(微)NH4+mg/ Kg0.1-0.3<750(微)OH-mg/ Kg未检出<64500(微)总矿化度mg/ Kg367.6-1253.8<30000(微)地层渗透性A类PH6.77-7.31>6.5(微)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 Kg未检出<15(微)HCO3-mmol/ Kg87.5-239.6>6.5(微)对砼结构中钢筋CL-mg/Kg70.7-287.2<400(微)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PH6.77-7.31>5.5(微)微腐蚀性 另按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200

44、9版判定如下:(1) 海水评价结果见表7,综合判定场地海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重碳酸型均无腐蚀性、镁离子型具中等腐蚀性、对硫酸盐型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需要按规范规定进行防护处理。表7 海水腐蚀性评价表 腐蚀类型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腐蚀类型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重碳酸型镁离子型硫酸盐型腐蚀介质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Mg2+(mg/L) SO42-(mg/L)Cl-pH值、(Cl-+SO42-) (mg/L)腐蚀标准无>6.515>1.07100

45、0250-弱6.06.515301.070.710001500250400100500PH值311,(Cl-+SO42-)500中等5.56.030600.7150020004005005005000PH值311,、(Cl-+SO42-)500强5.560-2000500>5000PH值<3,(Cl-+SO42-)任何浓度试验范围值7.29-7.48T4.52-5.171467.25-1712.341972.65-2317.6714972.31-16548.687.29-7.48,16977.96-18866.35腐蚀等级无无无中等强强中等(2)河道水河道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8,综

46、合判定场地河道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镁离子型、重碳酸型均无腐蚀性,对硫酸盐型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需要按规范规定进行防护。表8 地表水腐蚀性评价表-河道水腐蚀类型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腐蚀类型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重碳酸型镁离子型硫酸盐型腐蚀介质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Mg2+(mg/L) SO42-(mg/L)Cl-pH值、(Cl-+SO42-) (mg/L)腐蚀标准无>6.515>1.071000250-弱6.06.515301.070.71

47、0001500250400100500PH值311,(Cl-+SO42-)500中等5.56.030600.7150020004005005005000PH值311,、(Cl-+SO42-)500强5.560-2000500>5000PH值<3,(Cl-+SO42-)任何浓度试验范围值7.08-7.15T3.52-4.52428.34-436.37992.34-1115.62985.34-1058.147.08-7.15,2050.48-2100.96腐蚀等级无无无无强中等中等(3)地下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9,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镁离子型、重碳酸

48、型均无腐蚀性,对硫酸盐型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需要按规范规定进行防护处理。表9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腐蚀类型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腐蚀类型一般酸性型碳酸型重碳酸型镁离子型硫酸盐型腐蚀介质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Mg2+(mg/L) SO42-(mg/L)Cl-pH值、(Cl-+SO42-) (mg/L)腐蚀标准无>6.515>1.071000250-弱6.06.515301.070.710001500250400100500PH值311,(Cl-+SO

49、42-)500中等5.56.030600.7150020004005005005000PH值311,、(Cl-+SO42-)500强5.560-2000500>5000PH值<3,(Cl-+SO42-)任何浓度试验范围值7.05-7.24T3.04-3.37376.32-457.23863.05-973.24825.43-1495.527.05-7.24,1790.75-2447.84腐蚀等级无无无无强中等中等3.4土的渗透变形判别与评价(1)土的渗透变形判别根据室内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统计得中砂12不均匀系数Cu平均为6.58、中砂61不均匀系数Cu平均为14.3。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50、规程(SL 1882005)附录D第D.0.1条可判定:粉质粘土11、淤泥21、粉质粘土42及残积砂质粘性土21的渗透变形均为流土;中砂12及中砂61的渗透变形为管涌(流砂);本堤防工程为1级,取安全系数为2.5,可计算出各土层的允许水力比降如下:根据流土型堤基土的临界水力比降Jcr=(Gs-1)×(1-n),计算结果见表10:式中:Jcr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Gs土的比重; n土的孔隙率(%); e土的孔隙比;表10 堤基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土层名称破坏方式GsnJcrJ允备注粉质粘土11流土型2.700.480.850.34中砂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附录D表

51、D.0.4取经验值淤泥212.630.620.620.25粉质粘土422.710.460.920.37残积砂质粘性土212.680.440.940.38中砂12管涌型(流砂)/0.1中砂61/0.1注:孔隙度根据公式n=e÷(1+e) 计算得到。(2)土的渗漏和渗透变形评价1)土的渗漏场地浅层主要土层有素填土11、粉质粘土11、中砂12、淤泥21、粉质粘土42、中砂61等。其中中砂12、中砂61层,属中等强透水层,在堤基及堤内侧会产生渗漏,若设计有防渗要求的,需要防渗处理。2)土的渗透变形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素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需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填石属巨粒土不易破坏;粉质粘土11、淤泥21、粉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