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实验集合课件_第1页
水力学实验集合课件_第2页
水力学实验集合课件_第3页
水力学实验集合课件_第4页
水力学实验集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2013年6月6日实验名称动量方程验证实验指导老师杨小亭姓名赵志勇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实验目的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用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应用力矩平均原理如图一所示:求射流对平板和曲面板的冲击力。力矩平衡方程:,式中:F射流作用力;L作用力力臂;G砝码重量;L1砝码力臂。图一 力矩平衡原理示意图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若令,且只考虑其中

2、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板和曲面的作用力公式为:式中:Q管嘴的流量;V管嘴流速;射流射向平板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90°时,。F平:水流对平板的冲击力。=135°时,=180°时,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二,实验中配有=90°平面板和=135°及=180°的曲面板,另备大小量筒及秒表各一只。四、实验步骤1记录管嘴直径和作用力力臂。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杠杆支点上的气泡居中)。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水并

3、保持溢流。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板中心,标尺倾斜。加砝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衡。记录砝码质量和力臂L1。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Q用以计算F理。5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135°及=180°),测量水流对曲面板的冲击力并重新用体积法测量流量。6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结束实验。五、注意事项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六、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喷管直径d=0.98cm, 作用力力臂L=8cm,

4、 实验装置台号2:2记录及计算(见表一)表一:记录及计算表测次体积cm3时间s流量cm3/s平均流量cm3/s流速cm/s冲击板角度°砝码重量N×10-5力臂L1 cm实测冲击力F实N×10-5理论计算冲击力F理N×10-519507.90120.3124.2195.290490004.1240002500029957.79127.738957.31122.4124.6195.9135490007.5420004600049707.65126.859206.94132.6132.4208.2180490008.1550005000069807.41132

5、.3 3成果分析:将实测的水流对板的冲击力与由动量方程计算出的水流对板的冲击力进行比较,计算出其相对误差,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90°时,相对误差=0.04=135°时,相对误差=0.087=180°时,相对误差=0.10三: 实验效果分析(包括仪器设备等使用效果)七、误差分析1、水流可能并不是垂直射向挡水板2、力臂的测量精度不够,而且用量筒配合计时器测流量的测定误差较大八、思考题1F实与F理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答:砝码的重量、重力加速度g,水的密度等都可能与给定值相差较大。2、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答:放水前,平衡锤用

6、来克服杠杆级挡板自重产生的力矩,使杆处于水平状态,所以没有加以考虑。、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电工程 2013年5月27日实验名称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指导老师杨小亭姓名赵志勇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2、将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观测管经突然扩大时旋涡区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和水流情况,以及其他各种边界突变情况下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二、实验原理由于边界形

7、状的急剧改变,水流就会与边界分离出现旋涡以及水流流速分布的改组,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损失就是水头损失。边界形状的改变有水流断面的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弯道及管路上安装阀门等。局部水头损失常用流速水头与与系列的乘积表示。式中: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系数是流动形状与边界形状的函数,即= f(Re,边界形状)。一般水流Re数足够大时,可认为系数不再随Re数而变化,而看作常数。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目前仅有突然扩大可采用理论分析,并可得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其他情况则需要用实验方法测定值。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可应用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及连续方程联合求解得到如下公式:式中,A1和v1分别为突然扩大上

8、游管段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流速;A2和v2分别为突然扩大下游管段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流速。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一所示。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图一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记录管道直径D和d。2、检查各测压管的橡皮管接头是否接紧。3、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门,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4、检查尾阀K全关时测压管的液面是否齐平,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5、慢慢打开尾阀K,使流量在测压管量程范围内最大,待流动稳定后,记录测压管液面标高,用体积法测量管道流量。6、调节尾阀改变流量,重复测量5次。五、注

9、意事项1、实验必须在水流稳定后方可进行。2、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时,应注意选择相应流速水头;所选量测断面应选在渐变流上,尤其下游断面应选在旋涡区的末端,即主流恢复并充满全管的断面上。六、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圆管直径D=2.81 cm,圆管直径d=1.39 cm2、记录及计算(见表一)。 3、成果分析:将实测的局部水头损失数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测次123456体积w (cm3)850940870880890880时间T (s)6.127.228.0912.3515.6929.09流量Q (cm3/s)138.89130.19107.5471.2656.7230.

10、25流速v1 (cm/s)88.9983.4268.9145.6636.3419.38流速v2 (cm/s)24.2722.7518.7912.459.915.29测压管高度h1 (cm)25.426.228.430.931.632.7测压管高度h2 (cm)26.827.529.231.231.832.8断面1总水头H1(cm)4.043.552.421.060.670.19断面2总水头H2(cm)0.300.260.180.080.050.01实测的局部水头损失hj (cm)2.341.991.440.680.420.08实测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0.580.560.600.640.630.4

11、2理论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0.530.530.530.530.530.53实测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平均值0.573、结论: 流量的大小对流量系数的测定影响较大,当流量较小时,沿程水头损失可以忽略。三: 实验效果分析(包括仪器设备等使用效果)七、误差来源分析 误差主要来源于流量测定时产生的误差以及读数误差,另外,改变流量时,没有等流量稳定就开始读数也会产生较大误差。八、思考题1、试分析实测hj与理论计算hj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答:实测值受测量流量误差的影响,流量较小时候误差与理论值相差比较大。2、如不忽略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hj,所测出的值比实际的值偏大还是偏小?在使用此值是否可靠?答:偏大,使用此

12、值仍然可靠,3、在相同管径变化条件下,相应于同一流量,其突然扩大的值是否一定大于突然缩小的值?答:一定,漩涡的阻力作用较管壁作用显著,水头损失更加明显。4、不同的Re数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值是否相同?通常值是否为一常数?答:流量较小时候,即Re较小,此时系数主要受流态影响,所以系数不同;当Re较大时候,系数主要受边界条件影响,此时为常数。通常时,值为常数。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2013年5月27日实验名称管流流态实验指导老师杨小亭姓名赵志勇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

13、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目的要求1.测定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并确定临界雷诺数。2.加深对不同流态的阻力和损失规律的认识。二: 实验原理 1. 列量测段1-1与2-2断面的能量方程: 由于是等直径管道恒定均匀流,所以 v1=v2,a1=a2,hw(1-2)=hf(1-2),即沿程水头损失等于流段的测压管水头差:hf=(z1+p2/a)-(z2+p2/a) 断面1-1与2-2的测压管接读数为 h1 及h2 ,量测长度为L,则水力坡度 J=(h1-h2)sina/L 2.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利用量筒与秒表,得到量筒盛水的时间T及T时间内盛水的体积V。则流量Q=V

14、/T,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v=Q/A。3量测水温,查相关曲线得运动粘滞性系数或用下式计算:V=0.01775/(1=0.0337t+0.000221t2(cm2/s)式中t单位: 则可得到相应于不同流速时的雷诺数:Re=ud/v三:实验仪器 设备如图213所示。另备打气筒一个,量筒一个,秒表一只,温度计一只(由实验小组向实验室借用)。图2-13 管流流态试验简图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四:实验步骤1.打开水箱下的进水阀向水箱充水,使水箱稍有溢水。再全开管道上的前阀与尾阀,以冲洗管道。2.反复开关尾阀,排出管道中空气。3.从紊流做到层流

15、,将尾阀开到一定的开度,开始实验,待水流稳定后,测读 h1 ,h1、W, T 便完成了第一个测次。尔后逐次关小尾阀,重复上述操作与测读,一直做到管道出流几乎成滴淋状,方才做完了从紊流到层流的实验过程。4.再从层流做到紊流,逐次开大尾阀,逐次测读(若时间有限,可不做此步骤)。5.实验过程中,每半小时量测一次水温,取用水温平均值。6.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logJ为纵座标,以logv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上点绘其关系曲线,再从该图上确定出临界流速值vk,从而计算出临界雷诺数Rek的值,并标明实验成果线段的坡度,即为本次实验的成果。五:注意事项 1.应尽可能减少外界对水流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

16、环境安静,不要碰撞管道以及与管道有联系的器件,要仔细轻巧地操作,尾阀开度的改变对水流也是一个干扰,因而操作阀门要轻微缓慢,而且切忌在关小的过程中有开大,或在开大的过程中有关小的现象发生。2.尾阀开度的变化不宜过大。当接近临界区Rek=(23002000),更要细心操作,一个单程的量测(从紊流到层流;或从层流到紊流),应做1520个以上的测次,预计全部实测的雷诺数约在5008000之间,但在雷诺数小于2500以下时约需10个测次才能保证实验成果比较完满。3.每调节一次尾阀,必须等待3分钟,使水流稳定后,方可施测。4.量测水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量筒的水中来读数,不可将它拿出水面之外读数。六:量测与

17、计算 1实验数据 管径d= 2 cm; 管道过水面积A= 3.14 cm2; 量测段长度L= 500 cm; 水温t= 19.5 ; 运动粘性系数v= 0.010194 cm2/s,比压计倾斜率sina=0.5 ;。 2. 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测次比压计读数水头损失hf cm 水力坡度J体积Vcm3 时间T(s)流量Qcm3/s 流速Vcm/s Re logJlogv 1cm2cm1-2cm119.304.115.27.60.012678106.84118.43137.697305.2-1.89731.5763217.75.911.85.90.009838458.32101.56332.33626

18、5-2.23411.58315.68.918.034.020.008048899.1597.230.936067-2.101.49415.110.006.303.150.006307959.4084.626.925282-2.201.43514.211.084.442.220.0044485412.2969.522.124339-2.351.34613.812.112.771.380.0027689617.0752.516.713278-2.561.22713.712.342.481.240.0024883916.9349.615.773095-2.601.20813.512.482.361.

19、180.0023677516.6646.514.812906-2.631.17913.412.851.900.950.0019080619.0642.313.462640-2.721.131013.313.101.700.850.0017077019.6039.312.502452-2.771.101113.213.261.560.780.0015077120.1238.312.202394-2.811.091213.113.371.430.720.0014482022.6336.211.532262-2.871.061313.113.601.200.600.0012079022.1635.6

20、11.352227-2.921.051413.113.711.080.540.0010882924.4432.910.802119-2.971.031513.113.900.880.440.0008878024.1232.310.292019-3.061.011613.314.050.750.380.0007678026.6229.39.331830-3.120.971713.314.150.700.350.0007078427.5928.49.051776-3.150.961813.314.340.610.300.0006087834.4425.58.121593-3.220.91 3. 由

21、表格做出logJ与logv关系曲线。三: 实验效果分析(包括仪器设备等使用效果)七、思考题1、实验成果评价答:当Re大于上临界值时,处于紊流区,Re小于下临界值时,处于层流区,Re在二者之间时,处于过渡区2、为什么上下临界雷诺数不一样? 答:因为层流区和紊流区之间存在过渡区,此时两种流动都可能发生。3、若将管道倾斜放置,对临界雷诺数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答:有影响,若将管道倾斜,使水头损失发生变化,水力坡度改变,图像也将变成曲线,不容易确定临界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电工程 2013年5月27日实验名称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指导老师杨小亭

22、姓名赵志勇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目的要求1、量测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强;2、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率;3、要求掌握U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如下图所示。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三、实验步骤及原理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那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2、关闭通气孔,将开口筒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水由开口筒流向密封箱,并影

23、响其它测压管。密封箱中空气的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这个水柱高度h也等于及,而U形管两液面的压差也应等于。3、如果将开口筒向下降到一定高度,使其水面低于密封箱中的水面,则密封箱中的水流向开口筒。因此,密封箱中的空气的体积增大而增强减小,此时,待稳定后,其压强差称为真空,以水柱高度表示即为真空度: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箱液体中任一点A的绝对压强。设A点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1号管和3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为和,则:5、由于连通管和U形管反映着同一的压差,故有:由此可以求得另一种深信体的容重:四、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检查方法自己考

24、虑)。2、开口筒向上提升时不宜过高,在升降开口筒后,一定要用手拧紧左边的固定螺丝,以免开口筒向下滑动。五、量测与计算实测数据与计算(表1、表2)。 名 称测压管液面高程读数液面高程1234567单 位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p0>pa121.1017.7021.1119.4523.2014.0017.30224.9517.7524.9417.1025.3012.1019.20p0<pa113.3517.5013.3023.7018.6017.6013.3028.2017.508.2026.6016.0020.3511.00表2 计算算序项 目p0>pap0<pa单位

25、121213.377.16-4.22-9.08厘米298323.498695.897578.697152.33431.2803.6-308.7-813.4498431.298803.697691.397186.55323.4695.8-421.4-847.768624.08485.48262.77997.2注:设A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h0A = 1厘米。六、结论 压强差与高度差成正比三: 实验效果分析(包括仪器设备等使用效果)七、误差来源分析 1、实验仪器不精确,如通气管气密性不好等。 2、操作规范引起误差。如钢尺不垂直,桌面振动,液面未稳定就读数等。八、思考题 1、第1、2、3和第4、6号管

26、,可否取等压面?为什么? 答:第1、2、3号管可取等压面,因为它们符合等压面介质连续条件,第4、6号管不能取等压面,因为它们不符合等压面介质 2、第1、4、6和第1、3号中液面是否为等压面,为什么? 答:1、4、6号管中液面不为等压面,因为P1=Pa,P4=P6=P0, PaP0, 1、3号管中液面为等压面,因为P1=P3=Pa。、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2013年5月27日实验名称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指导老师杨小亭姓名赵志勇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

27、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实验目的要求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速工具(毕托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绘制各垂线上的流速分布图,点绘断面上的等流速分布曲线,以加深对明槽水流流速分布的认识。3、根据实测的流速分布图,计算断面上的平均流速v和流量Q测,并与实验流量Q实相比较。二、主要仪器设备毕托管、比压计及水槽。简图如下:毕托管测速示意图三、实验原理毕托管是由两根同心圆的小管所组成。A管通头部顶端小孔,B管与离头部顶端为3d的断面上的环形孔相通。环形孔与毕托管的圆柱表面垂直,因此它所测得的是水流的势能,在测压牌上所反映的水面差即为测点的流速水头。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

28、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为了提高量测的精度,将比压计斜放成角,若两测压管水面之间的读数差为,则有,从而可以求得测点的流速表达式:式中 C流速修正系数,对不同结构的毕托管,其值由率定得之。本实验使用的毕托管,经率定C=1。1、垂线流速分布图的画法,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将所测得的同一垂线各点流速,按选定的比例尺画在坐标纸上。槽底的底流为零,水面的流速矢端为水面以下各点流速矢端向上顺延与水面相交的那一点。由水深线及各点流速矢端所围成的矢量图,即为垂线流速分布图。显然,流速分布图的面积除以水深h,就是垂线的平均流速。垂线平均流速:式中 垂线平均流速(cm/s);w垂线流速分布图的面

29、积(cm2);h水深(cm)。2、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断面平均流速:式中 v断面平均流速(cm/s);第i根垂线上的平均流速(cm/s);n垂线个数。量测断面垂线及测点布置图垂线流速分布图3、流量的计算实测的流量:式中 Q测实测流量(cm3/s);v断面平均流速(cm/s);A过水断面面积(c)。实验流量从电磁流量计中读出。四、方法步骤1、打开水槽的进水阀门,调节尾门,将水深控制在20厘米左右。2、用测针测得水深h。如图所示,在断面上布置5条垂线,每条垂线布置5个测点。毕托管最高点宜在水面以下2厘米,最低点为毕托管的半径(0.4厘米),其余各点均布其中。3、按所布置的垂线及测点位置逐步进行测量。

30、例如:把毕托管首先放在第一条垂线上,即毕托管中心到槽边壁的距离(B/10)厘米。接着把毕托管放到槽底,同时测读固定毕托管测杆标尺上的读数,稍待稳定后,再测读比压计上的读数、,这就完成了第1个测点的工作。然后将毕托管依次提升,直至水面下2厘米那一点为止。其它各条垂线的测量方法同上述步骤一样,并把各条垂线各测点相应的距离和高度记录在垂线流速分布测点表中。4、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采用坐标纸按一定的比例:(a)点绘各垂线上的流速分布图。(b)点绘断面上各等流速点的分布曲线。5、分析比较实测流量与实验流量有何差别。五、注意事项1、测速之前,首先要对毕托管、比压计进行排气。排气方法:从比压计三通

31、管注入有一定压力的水流,使水和空气由毕托管喷出,冲水约3分钟左右将毕托管浸入防气盒静水中。然后打开三通管,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比压计测管中的水面下降,待降不便于测读的位置时,用止水夹夹紧三通管。此时比压计两测管中的水面应该齐平,否则要重新冲水排气,直至两管水面齐平后方能进行测速工作。2、实验过程中,为防止进气,毕托管不得露出水面。实验结束后,将毕托管放入防气盒静水中,检查是否进气,若比压计两管水面不平,说明所测数据有误差,应重新冲水排气,重新施测。3、毕托管嘴必须正对流向。4、测读时,视线应垂直于比压计的倾斜面,读取弯液面的最低点读数,当测管中的水面上下脉动时,读取平均值。六、量测与计算1、已知数

32、据由电磁流量计读出实验流量Q实水槽宽度B=60(cm)。毕托管直径d=0.8(cm)。水压计倾斜角=30°。重力加速度g=980(cm/s2)。2、实测数据与计算槽底测针读数 -3.64 厘米;测针尖接触水面时的读数 19.37 厘米;测针量得水深h= 23.01 厘米。垂线流速分布测定表垂线编号测点编号测点到槽底高度(cm)毕托管测杆读数cm斜比压读数-cmcm测流流速ucm/s垂线平均流速cm/scmcm中垂线L=B/210.4000.4421.3519.302.051.02544.8267.2323.853.8922.1518.453.701.8560.2237.307.342

33、2.4618.114.352.17565.29410.7510.7922.4518.054.402.2065.67514.2014.2422.6117.904.712.35567.94617.6517.6922.6917.854.842.4268.87水面72.603、绘制垂线上的速度分布图即z-u图像图像见本报告所附坐标纸4、计算 三: 实验效果分析(包括仪器设备等使用效果)七、思考题:1. 毕托管、比压计排气不净,为什么会影响测量精度?答:毕托管、比压计极其连通管道只有充满被测液体才能满足连续条件,才有可能测得真值;否则若有气泡夹杂,会使测压存在误差。误差值与气柱高度和位置有关。对于非堵塞

34、性气泡,虽不产生误差,但若不将它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变成堵塞性气柱而影响精度。2. 为什么必须将毕托管正对来流方向?如何判断毕托管是否正对了流向?答:因为毕托管测流速是将来流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因此必须将毕托管正对来流方向。转动毕托管,当两液柱高度差最大时的位置,就可判断毕托管已正对了流向。3. 比压计安放位置的高低,是否影响测量数据?为什么?答:不影响。因为比压计测量的是两个位置的压强差,而与安放高度无关,所以,比压计安放高度的高低,不影响测得的压强差数据。八、误差来源分析1、水槽内水流未稳定就开始测量,导致误差偏大。2、毕托管嘴未正对水流,测得流速有误差。、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35、大学教学实验报告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2013年 5月 27日 实验名称文丘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指导教师杨小亭姓名赵志勇年级2011级学号2011301580282成绩一、预习部分1 实验目的2 实验基本原理3 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1、 实验目的:(1) 了解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的原理及其实验装置。(2) 绘出压差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值。2、 实验基本原理: 文丘里流量计是在管道中常用的流量计,它包括收缩段、喉管、扩散段三部分。由于喉管过水断面的收缩,该断面水流动能加大,势能减小,造成收缩段前后断面压强不同而产生

36、的势能差。此势能差可由压差计测得。孔板流量计原理与文丘里流量计相同,根据能量方程以及等压面原理可得出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其中: 对于文丘里流量计:对于孔板流量计: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管道的实测流量Q实由体积法测出。在实际液体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或孔板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流量Q实一般比Q理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测流量与理想液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称为流量系数,即3、主要仪器:量筒、秒表温度计各一个,其他设备如下图所示:二、实验操作部分 4. 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5. 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6. 结论

37、1. 实验步骤(1) 熟悉仪器,记录管道直径D和d。(2) 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进入水箱,并使水箱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3) 检查尾阀K,压差计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4) 调节尾阀K,依次增大流量和依次减小流量。量测各次流量相应的压差值。共做10次。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 改变流量时,需待开关改变后,水流稳定(至少35分钟),方可记录。(2) 当管内流量较大时,测压管内水面会有波动现象。应读取波动水面的最高与最低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次读数。2. 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1) 有关常数圆管直径D= 1.87cm,圆管直径d= 1 cm 。(2) 实验数据及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