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单机械与功_第1页
11简单机械与功_第2页
11简单机械与功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目录11.1杠杆111.1杠杆211.1杠杆311.2滑轮11 1. 2滑轮21 1. 3 功11.4功率11 1. 4功率21 1. 5机械效率11 1. 5机械效率2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课题§ 11.1杠杆(第一课时)课时3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4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教学 方法实验讲

2、授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讲授新课1. 提出问题: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冋之处?2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疋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3.关于杠杆的名词:支点O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动力R: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h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1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4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杠杆示意图。先找支点0;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

3、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 表示。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fcx5.练习:”(1)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 F1和F2的力臂。02. 画出下图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 标出动力和阻力臂。教师:魏勇3.画出图所示各杠杆的力的力臂.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一根硬棒就是杠杆()(2 )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5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C.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 力臂的大

4、小不可能为零二、通过练习,总结问题和本节课知识点。三、布置作业。§ 11.1杠杆(第一课时)1. 杠杆2. 关于杠杆的专有名词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课题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 方法 教学 程序§ 11.1杠杆(第二课时)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题。4 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实验讲授一、复习:巩

5、固杠杆示意图的画法1 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阻力、动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由重力产生的阻力,要注意阻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而不是画在物 体的重心上。2 复习提问: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3 让学生找出开瓶扳手的支点,并画出阻力F2,交待支点和阻力作用点及阻力方向的确定方法。二、讲授新课:(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介绍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杠杆。2 讲清: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调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a. 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杠杆的自重落 在支点,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影响。b. 探究过程中,使

6、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 小3 分三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中:测量次数R/Nl 1/cmF2/Nl 2/cm123456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如何变化?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如何变化?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4让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此提出仅凭一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否准确?怎么解决?)多次测量,其目的是寻求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补充实验:让动力和阻力位居同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

7、杠杆和 斜向上拉动杠杆,比较拉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5 指出: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ll 1 = F2l 2(二)杠杆的应用和分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把杠杆分为三类1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费距离2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省距离3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 以上诸条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再举出应用的实例。三、练习1. 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 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A.等臂杠杆 B 费力杠杆 C 省力杠杆 D 省功杠杆

8、2. 如图所示,是各式各样剪刀的示意图,它们都是一对对的杠杆。现要用 它们来剪开较硬的物体,其中,选用最合适的剪刀是3. 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巴中大佛寺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一根A省力杠杆B 费力杠杆C.等臂杠杆D 无法确定4. 下列工具:钢丝钳 钓鱼杆筷子 镊子 开酒瓶用的起子,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B . C . D .5. 对课本P5的常见器具进行杠杆分类,并说出分类原则。四、布置作业§ 11.1杠杆(第二课时)2 杠杆的分类1.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课题§ 11.1杠杆(第三课时)课时31.

9、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教学目标2.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题。4 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实验讲授教 学 过 程教学 方法 教学 程序一、复习:1.复习力臂的画法2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讲授新课(一)学习画最省力的杠杆例1: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 A端吊一重物G,要想在B端加一最小的力 F,使A0(0为支点)保持水平平衡,试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先利用杠杆的平衡

10、条件,说明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要想动力最小,一定是动力臂最大。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力臂时,力臂最大。例2:画出使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利用这个变式,再次强调欲使力最小,必须力臂最大。3.巩固练习:画出用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最小的力把重油桶推上台阶,推力的作用点在何处? 方向如何?在图上分别画出支点、重力、推力及它们的力臂。(二)有关杠杆的计算 例1课本例题估算大象的质量。解:F2200N 9m0.07m2.57 104 N铁笼对杠杆的拉力 F2与大象所受重力大小相等(铁笼重不计):Fa=mgF2 57 x 104 n大象质量为:m =-

11、=亍=2.57 況 10 kg = 2.57tg10N kg-1例2.密度均匀的直尺 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 OB是 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 B端挂5N的重物G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 起,如图8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三)有关杠杆的简答题例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 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动力Fi/N动力臂Li/cm阻力F2/N阻力臂L2/cm455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 在什么问题?【答】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才

12、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课题§ 11.2滑轮(第一课时)课时2教学目标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难点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教学 方法实验讲授教学 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讲授新课:(一)初步认识滑轮1. 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2. 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

13、能绕轴转动的轮子。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 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b. 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3. 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 轮。4. 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 组装定滑轮。2. 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 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

14、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 .组装动滑轮。2. 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使钩码保持平衡态,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4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课堂练习: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 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

15、是 ()板书课后记D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 F1 = F2=F3B F1< F2< F3C F1< F3V F2D.F3< F1 < F2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三、布置作业:§ 11.2滑轮(第一课时)1 滑轮的分类a. 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b. 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2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3 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

16、教案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星期三课题§ 11.2滑轮(第二课时)课时2教学目标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难点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教学 方法实验讲授教学 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纠正作业中的错误:1 滑轮的识别,尤其是乙图中的滑轮,它是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中 心的轴上,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2 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二、讲授新课:(一)讨

17、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 大小关系。2 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 变。3 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 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2倍)5 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 大(动力臂变小)。6 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的杠杆。(二)滑轮组1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2 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

18、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 重的几分之一。(三)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奇动、偶定)从里向外绕。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用G/2的力提起重物;用G/3的力提起重物。三、练习:1.将图中各图的滑轮按要求组成滑轮组(不计滑轮重),绳子自由端拉1力分别为(1) F = 1 G2r;G(3)3.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 (滑轮重及摩擦不计)?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重物G = 100N,当拉力F =40N时,重物刚好匀速上升

19、, 则动滑轮重 N ,当重物上升0.5m时,拉力 F端上升m,若重物增加 30N,这时拉力 F '为N .5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装置提升重物计),动力之比为F1 : F2 : F3 =G (动滑轮和摩擦忽略不,若绳在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相同,则物体上升的高度之比伶:h乙:人丙=§ 11.2滑轮(第二课时)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2 动滑轮实质是一种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的杠杆。板书3. 滑轮组1 定义: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三)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奇动、偶

20、定)从里向外绕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星期三课题§ 11.3 功课时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教学目标2 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1焦耳的功大约有多大。 4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 方法 教学 程序实验讲授教 学 过 程一、课题引入1 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利用定滑轮提 升重物,不能省力,但也没有多移动距离。2 分析杠杆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的关系。3 提出有

21、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二、探究斜面1 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2.提出问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斜面的 高度)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平行于斜面,匀速拉动)3 请同学们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测量次数F/Ns/mG/Nh/mFs/(N m)Gh/(N m)4 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纪录在表格中。5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三、关于功的概念1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论,得出: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没有既省力 又省距离的机械。2 指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 的

22、量,物理学中称为机械功,简称功。3 功的计算公式:W=FsW 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4.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 J 1J=1N m?-.(§1©呂世Q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5 .提出1J的功有多大?从地上拿起一只约 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课堂练习:例1.李萍同学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推上同一高度,则李萍做功()A. 沿AD推力做功较多 B .沿BD推力做功较多C.沿CD推力做功较多 D .沿AD BD CD推力做功一样多例2 .在平地上,用 50N的水平

23、推力推动重 100N的箱子,前进了 10m, 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四、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2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3. 例举下列三种情况,判断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物体受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距离; 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4. 练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例1下列实际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人肩上扛着重物,在水平路上匀速

24、前进了一段距离B.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头顶稳稳地停留3s的过程中C. 人手提着重物,在斜坡上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D. 人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0 m的过程中例2观察图片,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司机用力推汽车,但汽车纹丝不动;足球在草地上滚了一段距离;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例3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用力齐矢伯裁有锄NlfMlW上苗进ABCD例4.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 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BC = 2 AB 。设拉力F在At B的过程中做功做功W

25、,则关于 W、W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W: W2= I : lB. W: W2= 1 : 2C. Wi: W2= 2 : 1板书课后记W,在Bt C的过程中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例5.大伟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 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A. 200JB. 300J C . 400J D . 500J五、课堂综合练习1.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 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A. 0J B . 400J C . 2000J D .

26、 2400J自行车净重200N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 X 10祁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30N车轮直径0.61m轮胎承受的最大气压51.2 X 10 Pa2 .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在车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该同学骑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六、布置作业:§ 11.3 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课题§ 11.4 功率(第一课时)课时2教学目标1 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3

27、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计算功率。4会设计实验,估测功率。5知道功和功率相互间的关系。6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难点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教学 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新课导入冋题1: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 40s,请问: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你认为这两种上楼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冋?冋题2:有一堆沙子约 1t,要送到七楼上去,一种方法是把它们装在 桶里,一桶一桶的抬上去;另一种方法使用小型塔吊一次吊到七楼。 你认为两种情况下,对沙子做功是否相同?说出你的理由。用

28、这两种方法运送沙子,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哪一个快? 得出: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一功率二、讲授新课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2.功率的计算公式:P =Wt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瓦特,简称瓦,用符号 W表示。1W=1J/s(瓦特:英国工程师、发明家 )4.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1kW=10w 1MW=106W5.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课本P36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 约为6080W.三、关于功率计算的典型例题例1.卜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

29、的功越多,则功率就越大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星期三B. 物体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C.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D. 功率越大,则做功越多例2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时,甲用了9s,乙用了10s,甲、乙两人质量之比是 5: 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 P甲:P乙等 于().A. 3: 4 B . 4 : 3 C . 25: 27 D . 27 : 25四、课堂练习:1.中考体育跳绳项目测试中,小明同学在lmin内跳了 120次,则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是A. 0. 5 W B. 5 W C. 50W D. 500 W2如图所示,要粗测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的功

30、率。下面所列的 物理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A.他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五、布置作业:§ 11.4 功率(第一课时)板书课后记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2 .功率的计算公式:P二一t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课题§ 11.4 功率(第二课时)课时2教学目标1 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3 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能用公

31、式计算功率。4会设计实验,估测功率。5知道功和功率相互间的关系。6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难点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教学 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设计、实施估测人的功率的实验1回顾功率的计算公式2在现代生活中,在制定健身训练计划时,常常要测出在正常情况下 人的功率。指出在学校里,可以利用台阶进行测量。3请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测出人的功率?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设计出记录表格实验 次数重力G/N台阶数n一级台阶高度h/m时间t/s功率P/W1234.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5.

32、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跑步等)健身教练为什么能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学员的运动量?二、功和功率的有关练习1. 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p = W =皂=Fv tt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2. 典型例题例1.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跳了 120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星期三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若她的质量为 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J,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W (g=10N /kg)例2 小敏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重约600N,上学路上他骑车在20

33、s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 100m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 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 0.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冋学蹬车的 功率约为 ()A. 150W B 300W C 1500W D 3000W说明这两种方法也可以测人的功率。例3. 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 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三、课堂练习1.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多B 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快C.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时间越短D.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越慢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爬竿比赛,匀速爬上相同高度的竿,甲同学用 了 9s,乙同学用了 10s,甲、乙两位同学的功率之比

34、是12: 9,则两位冋学爬竿的体重之比是()A 120: 81 B 81: 120 C 5: 6D 6: 53 某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A 1W B 10W C 100W D 1000W四、作业:1 在水平地面上,用 50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 100N的箱子,在10s内前进了 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功J ,做功的功率为W。2 小强冋学家住北园小区3号楼的五楼。放学后,他从一楼到五楼共用了 20s。若小强及书包总重为 480N,每层楼的高度为 3m则他上 楼的功率是W3小刚在体育中考“跳绳”项目中,

35、1min跳了 120次,每次跳起的咼度为5cm,小刚的质量是 50kg,求:(1)小刚跳一次做的功;(2)小刚跳绳时的平均功率。4 电动自行车轻便、安全、无污染,很受人们喜爱,某冋学在双休日骑电动自行车到海滨、连岛观光,途经全长7000m被人们称之为“神州第一堤”的连云港拦海大堤若电动自行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电动自行车牵引力的功率为150W求:(1)该同学通过大堤全程所需的时间;(2)电动自行车通过大堤全程牵引力所做的功;(3)电动自行车的牵引力。板书§ 11.4 功率(第二课时)p=W =旦=Fvtt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

36、星期三课题教学目标§ 11.5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课时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4 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5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 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难点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实验讲授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1 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 滑轮对木料做

37、的功相等吗?2 怎样探究这个问题?二、活动:再探动滑轮1 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 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 G的钩码。2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h。3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4 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实验 次数手的拉力F/N手移动距离s/m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1235 分析实验数据: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三、关于机械效率的概念1.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额外功W额

38、外一一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总功W总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2 三者之间的关系:= W有用+W额外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有用功即:机械效率="00%总功W右田计算公式:n 有用"00%W总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nV 1。四、关于机械效率概念的巩固和计算例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效率可以提咼到 100%B. 机械效率总小于 1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咼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例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 400N的重物G在10s内重物匀速 上升了 2m已知拉绳子的

39、力F为25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是J ,机械效率为申冗图10例3.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把同一货物提到同一高度, 使用滑轮能够省力,使用滑轮机械效率较高。例4.如图所示,斜面咼为1m,长为3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 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推力做了J的功,机械效率为五、布置作业板书§ 11.5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1 .分析做功实例有用2 .有用功 总功 额外功 计算公式:”=用"00%W总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上课日期:2010年9月1日星期三课题教学目标§ 11.5 机械效率(第二课时)课时1.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