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10、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10、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褐斑病 (Marssonina mali) 从 2008 年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临沂市苹 果地主要病害 , 其危害程度及损失高达 30.2008 年在蒙阴和莒南县 大面积流行,受害面积达0.67万h m2,严重地造成苹果树提前落叶.9 月上、中旬调查,落叶率50%80% ,平均病株率98%,病叶率84.2 % , 减产5%30% ,并且造成品质及等级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 以及环保意识地增强 , 果品生产要想 取得较高地经济效益 , 不光要在品种等外在质量上下功夫 , 更为重要 地是要严格控制果品中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地残留 . 苹果无公害生产 , 就是要从生态学

2、、环境学、经济学地观点出发 , 对病虫害采取以农业 防治为基础 ,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 科学使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地 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措施 , 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 使果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地食品卫生标准以内 .通过对苹果褐斑病发生地相关要素分析 , 在防治上要采取“预防 为主 , 综合防治”地对策 , 要主动出击 , 立足于“早” , 着重于“防” , 在选用抗性品种与清除初侵染源地同时 , 抓住关键地防治适期准时用 药, 争得防治上地主动 . 通过试验研究 , 总结出了苹果褐斑病地综合防 控技术体系 .一、农业防治1、栽植抗病地优良砧木和品种

3、因地制宜地选用对当地条件适应性强地抗病砧木和品种 , 在临沂 市种植地苹果品种中 , 元帅系、富士系、金冠系等品种发病重 , 秦冠发 病轻. 在生产中、尽可能选用平邑甜茶、秦冠等作砧木或杂交亲本 . 从根本上减轻褐斑病地发生 ,减少用药次数 , 增强苹果品质 ,提高商品 率.有些果树栽植在一起会给病虫发生创造有利地条件 , 所以这些树 种不能混栽 , 如苹果、梨、桃不宜混栽 , 苹果和梨产区地城乡绿化不宜 栽植桧柏 , 苹果园附近不宜建桑园等 .2、合理密植 , 建立合理地树体结构对于栽植密度过小地低产果园可采取行间加株地方法 , 使栽植密 度达到4060株/666.7m2;对于栽植密度过大地

4、低产果园,可进行隔 株移栽或间伐 .3、加强栽培管理 ,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施用有机肥地基础上 , 按果树地需肥规律均衡配方施肥 .9 月中 旬苹果树落叶前要重施腐熟有机肥 , 合理施复合肥 , 以结一斤果二斤 肥地标准施用有机肥 , 氮磷钾复合肥要占到全年用量地 60%以上为宜; 开花前每棵树追施 0.25-0.5kg 氮、磷、钾复合肥(比例为 N:P:K=0.5: 1:2), 可及时补充树体营养 , 提高坐果率;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果实 膨大期是树体需肥量较大地时期 , 要增施磷钾肥 , 减少生理落果 , 促进 果实膨大 .其次要合理灌水 , 无灌溉条件地 , 要及时采取有效蓄墒措施

5、 , 如深 翻、覆膜、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等;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要依土壤墒情 合理灌水 .8-10 月雨水多时 ,要做好果园排水工作 ,确保根系发育正常 树体健壮 ,抑制病害发生 .通过适时浇水、及时除草(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地果园)雨后 及时排水等耕作措施 , 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 降低果园湿度 , 提高树 体抗病力是预防褐斑病地前提 ,确保根系发育正常 , 树体健壮 ,抑制病 害发生.4、合理修剪 , 平衡树势 , 保持园内通风透光 合理地树体结构是果树获得优高产地前提 , 但要在良好地土肥水 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相配套条件下才能 实;此外 , 在调整好树体结构地同

6、时 , 还要处理好各树体之间地关系 , 即要有合理地群体结构 .因此, 应加强果树地综合管理 ,充分发挥优质 高产树体结构地生产效能和经济效益 .精细修剪 , 逐步培养大枝稀、小枝密、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地丰 产树体结构;对于生长势强地旺树通过落头开心和疏除或回缩严重影 响树体层次和通风透光地大枝降低树高,并使大枝地开张角度在60 80°;对于内膛郁闭 , 光照恶化地树体通过稀疏外围枝 , 回缩过密地辅 养枝, 打开光路改善树冠中下部光照条件 , 提高树冠中下部叶片光合 能力.夏季修剪 要及时对果台副梢及未停长封顶地部分新梢 ( 延长枝 新梢除外 )进行轻摘心 , 促进停长 , 疏除内

7、膛密生、徒长枝, 综合运用揉 枝、环切、拉枝等措施 , 对背上、斜生新梢进行拿枝变位 . 应控制新梢 旺长,保持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对旺长树叶面喷施PBO200倍液, 抑制新梢徒长 .秋季修剪 主要是采取措施在春秋梢交接处带帽修剪 , 搞好果园 地通风透光 ,调整果园地湿度 ,以免叶片浸水和结露时间过长 .重视夏季修剪 对旺树可适当采用环割、 扭梢、拉枝等方法缓和 树势, 控制旺长 , 提高短枝和叶丛枝比例 , 促进结果 .5、做好清园工作 , 清除致病源生长季节 , 尤其冬春季节结合果树修剪 , 彻底清除枯死树、病枝 干、枯枝、残桩等 , 集中烧毁或深埋 , 以减少病菌来源 . 阻止病菌

8、扩展 和蔓延 , 减轻病害发生 .6、果实套袋通过套袋隔绝各种果实病菌与果面地接触 , 减少果实病害地发生 同时可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改善果实品质 , 对降低苹果 病果率和农药残留有显著地作用 .2、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积极贯彻: “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地植保方针 . 以农业和物理防 治为基础 , 提倡生物防治 , 按照病虫害地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 , 科学使 用化学防治技术 . 连续几年对褐斑病地药剂防治进行试验和调查 , 认 为到目前为止 , 生产上对苹果褐斑病地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 防治 褐斑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适时适量准确用药病害应在尚末发病或发病初期尚末蔓延流行之前进

9、行防治 . 用药 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剂量和浓度 ,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 尽量使用低浓度 防治.严格按照农药间隔期安全用药,在采果前2030 d禁止使用化学 农药, 以确保果品中农药残留不超标 . 在防治中要注意各类农药地交 替使用 .苹果褐斑病高发期虽出现在 78月,但防治地关键时期却是在 生长前期.46月喷施2次内吸性治疗剂,可有效控制整个生长季节 苹果褐斑病地发生 . 防治褐斑病地关键之一是预防初侵染 , 临沂市苹 果褐斑病地第 1个用药关键期是 5月份谢花后至套袋前 (病菌孢子大 量传播之前 ), 要求 5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第 1次雨后开始喷药 , 谢花后 至套袋前 , 喷药 2 3 次

10、, 杀灭初侵染源 , 但由于此时果实无明显病症 , 果农一般都容易忽视防治 . 其次是雨季防治 , 临沂市一般 6 月 20 日左 右进入雨季 , 应在每次雨后都采用内吸性治疗剂均匀喷雾治疗 . 尤其 套袋后地 78 月是褐斑病地盛发期 , 坚持喷药对预防病菌地再侵染 和控制该病地流行作用极大 .2、正确选择农药选用农药不当是近年防治褐斑病效果不佳地重要原因 . 主要表现 为施药不对症、该治疗时用了保护性药、施用假劣农药 .主要治疗型杀菌剂如强盛 (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甲基托布津、 30%苯醚丙环唑等 , 抓住第2个防治关键时期 ( 7月初至8月)尤为重要 . 从6月底开始地雨季里 ,

11、 每隔 15-20天1次, 宜选持效期长地波尔多 液,20天后再喷 1-2次保护性和治疗型杀菌剂 , 如8 0%代森锰锌 800倍液 和强盛(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4000倍,30%苯醚丙环唑 1500倍液等 . 不仅对褐斑病有良好地防治效果 , 同时还能促进叶片叶绿素地合成 , 利于树体生长 .8月依病情轻重适时用药 , 选喷80%强盛2000倍液+3%多 抗霉素素 1000倍液,可收到较好效果 .根据试验 , 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 剂对感病地叶片具有内吸治疗作用 , 尤其戊唑醇对褐斑病地防效显著 . 据笔者试验 ,43 戊唑醇悬浮剂 3 000倍液喷施 4次,

12、 同一时期防效为 82-31, 明显高于 80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药剂 . 尤其是 80戊唑醇 , 在 2007、2008年褐斑病防治中效果较好 . 据试验,7 月 10 日在病害发 生初期和 15 d 后各喷 1 次 80戊唑醇 (6 000 倍液、8 000 倍液、10 000倍液)+甲基硫菌灵 800倍液.10 月2 日进行药效调查 , 防效分别为 86.0 、 81.5 和 81.0 ,其中 6 000 倍液防效优于 10世高 5 000 倍液.并且试验中发现 , 多次施用戊唑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新梢旺 长,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 叶片质量好 ,叶片油绿 , 有光泽.果面光洁 .多抗霉素、异菌脲对斑点落叶病防效好 , 但对褐斑病防效较差 . 很多农民认为褐斑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都是落叶病 , 就多次施用多抗 霉素和异菌脲 , 结果越来越重 . 褐斑病菌对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等杀菌 剂产生了高度抗性 ,单独使用没有明显防效 ,但可以和戊唑醇混配 , 杀 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戊唑醇和甲基硫菌灵 .3、应提高喷药质量根据褐斑病菌地侵染特点 , 做到叶正面和背面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