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_第1页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_第2页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_第3页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_第4页
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一、 腹前外侧壁1、 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2、 麦氏点 兰氏点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阑尾的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McBurney点阑尾的体表投影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称为Lanz点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为Murphys点3、 指出腹股沟三角的境界又称Hesselbach,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管韧带和腹壁下动脉组成4、 (不考)Camper筋膜 Scarpa筋膜5、 在腹直肌鞘内找出腹壁下动脉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处,发自髂外动脉。6、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下壁腹股沟管浅环:腹外

2、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即弓状下缘腹股沟管下壁:即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成(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呈弓状行于精索的上方,在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两者呈腱性结合,形成腹股沟镰,亦称为联合腱);7、 半月线 腹白线 弓状线 腹股沟韧带半月线:在腹直肌外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着,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形,称为半月线。(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腹白线: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弓状线:在脐以

3、下约4-5cm,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的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其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腱膜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8、 腹直肌鞘前层、后层腹直肌鞘是包裹负直接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腹直肌下端的前内侧常有的三角形的小扁肌锥状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9、 腹直肌及其腱划腹直肌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肌纤维被3-5个腱划分割10、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及其腱膜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壁浅层的扁肌。肌纤维自外上向内下斜形,在腹直肌外缘侧、髂前

4、上棘与脐连线以下移为腱膜。其中,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腱膜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亦为扁肌。呈扇形斜向内上,后部纤维止于下3对肋。腹横肌:为腹前外侧壁最深层的扁肌。肌纤维自后向前内侧横行,至腹直肌的外侧缘移行为腱膜。11、 第10对肋间神经第7肋间N:分布于剑突平面第10肋间N:分布于平脐面第12肋间N:分布于髂前上棘平面第1腰N:分布于腹股沟平面12、 腹股沟管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13、 在腹前外侧壁分别画出: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麦氏切口正中切口:经腹白线(或腹部正中线的切口)经腹直肌切口:在腹直肌上,做平行于腹白线的切口麦氏切口:经过麦

5、氏点,做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切口二、 胸前外侧壁14、 颈静脉切迹 锁骨下窝 胸锁关节 胸骨角 肋弓 剑肋角颈静脉切迹:成人男性的颈静脉切迹平第2胸椎,女性平第3胸椎 锁骨下窝: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其深处有腋血管和臂丛通过胸骨角: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胸骨角平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 肋弓:肋弓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约70-100。 剑肋角:剑突和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15、 胸大肌三角肌肋间沟及其内容 16、 胸大、小肌及其止点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前

6、锯肌胸大肌:位置表浅,宽而厚,呈扇形,覆盖胸廓前臂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前锯肌:为宽大的扁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肋间外肌:共11对,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17、 胸肌间隙 第二肋软骨 肋骨 第四肋间隙胸肌间隙: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间隙18、 在

7、胸前壁比划锁骨中线 心尖体表投影点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做的垂直线心尖体表投影: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1-2cm三、 腋区19、 锁骨下静脉 腋动脉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静脉,向内行于腋动脉的前下方,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的主要属支是腋静脉和颈外静脉腋动脉: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20、 臂丛锁骨上部臂丛锁骨上部分支多为短肌支,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21、 臂丛锁骨下部的外侧束、内侧束 正中神经内侧根、外侧根位于腋窝内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由内、外和后束构成。外侧束:胸外侧神经和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外

8、侧头内侧束: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内侧头。后束及其分支: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22、 腋静脉远端(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23、 腋窝后壁的背阔肌24、 在腋窝找出: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腋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长神经位于腋窝内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由内、外和后束构成。外侧束:胸外侧神经和肌皮神经内侧束: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后束: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内、外侧束还分别发出正中神经的内、外侧根。25、 肩胛下动脉 胸背动脉肩胛下动脉:为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的第三段腋动脉的分支,沿肩胛下肌下缘

9、向后下方走行,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四、 上肢26、 锁骨 肩胛骨下角 肩胛冈 肩峰 关节盂 喙突27、 外科颈 肱骨内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茎突 腕豆骨 第二掌骨头28、 解剖学“鼻烟壶” 指蹼 解剖学“鼻烟壶”:为位于手掌外侧部的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并后伸时明显。29、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肱二头肌:呈梭形,起端有2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向下移行为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

10、隆30、 在肱二头肌内侧沟找出桡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后方,并伴肱深动脉向下外行。经肱三头肌与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之间,旋向下外行,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两终支31、 在肱二头肌外侧找出头静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壁前区,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胸锁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末端可有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32、 在肘窝找出肱二头肌腱 肘正中静脉(N型或Y型)在肘窝的中央可以摸到肱二头肌的肌腱肘正中静脉:变异较多,通常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连接的那一小段才是肘正中静脉)33、 在肘窝找出正中神经 肱动脉 桡神

11、经及其深、浅两支正中神经:如36题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续为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神经浅支:为终支之一,属于皮支,自肱骨外上髁前外侧向下沿桡动脉外侧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侧桡神经深支:较粗大,主要为肌支,经桡骨颈外侧穿过旋后肌至前臂后面,在前臂浅、深层伸肌之间下行,继之沿前臂骨间膜后面下行达腕关节背面,因此深支也称“骨间后神经”34、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指浅屈肌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的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旋前圆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

12、筋膜,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掌长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止于腕豆骨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踝、尺骨和桡骨前面,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35、 在前臂找出桡动脉 桡神经浅支 尺动脉、尺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桡动脉:桡动脉的两侧有桡静脉伴行,行经肱桡肌内侧。在前臂上部,动脉位于肱桡肌和旋前圆肌之间;在前臂下部,平桡骨茎突高度处,位于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处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桡神经浅支:为桡神经的分支,在肱桡肌什么沿桡动脉外侧下行尺动脉:经旋前圆肌深面,进入前臂前区。在前臂上1/3段,行于指浅屈肌深面,至下2/3段则位于尺

13、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尺神经: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穿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前臂外侧皮神经:经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的后方,沿前臂外侧下行,并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36、 在腕部找出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外侧;约在臂中部,斜过动脉前方至其内侧下行至肘窝37、 在自己腕前区上方,找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腱握拳曲腕时,腕前区有三条纵形的肌腱隆起,近中线者为掌长肌腱;其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桡动脉位于该腱的外侧;最尺侧为尺侧腕屈肌腱。38、 在前臂找出贵要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上行至肱二头肌内

14、侧缘下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头静脉:如31题答案39、 在自己腕背面指出手背静脉网(左右手比较,与其他同学比较)五、 下肢40、 髂嵴 坐骨结节 坐骨棘 骶胛 耻骨下角 耻骨联合上缘41、 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股骨内、外侧髁42、 在自己身上指出胫骨粗隆 胫骨前缘 胫骨内侧面 内踝 外踝43、 在自己身上指出跟骨结节 第五跖骨粗隆44、 指出肌腔隙、血管腔隙位置及其内容的名称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

15、。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45、 股四头肌的四个头 缝匠肌 髌韧带股四头肌的四个头分别是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缝匠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46、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股薄肌 大收肌耻骨肌:长方形的短肌,髂腰肌的内侧短收肌: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耻骨肌和大收肌的深面长收肌:三角形,耻骨肌的内侧股薄肌:长条肌,在最内侧大收肌:在上述肌的深面,大而厚,呈三角形47、 阔筋膜张肌 髂胫束48、 指出股三角的境界(上界、内、外下界、前臂、后壁)、内容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

16、的倒三角凹陷,向下与收肌管相续。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臂为阔筋膜,后壁自外侧向内侧分别是骶腰肌、趾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核脂肪组织等49、 指出股管、收肌管的位置股管: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其前臂为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为髂腰筋膜、趾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

17、是一端面呈三角形,长约15-17cm的管状间隙。50、 股神经 股动脉 股深动脉 股静脉 股神经:起于腰丛,沿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内侧部,进入股三角。股动脉:是髂外动脉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向下的延续,在股三角内行向股三角尖,继而经收肌管下行,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处起自股动脉的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动脉等分支股静脉:为腘静脉向上的延续。起自收肌腱裂孔,与股动脉伴行,位于股动脉后方,逐渐转至动脉内侧,继而穿血管腔隙移行为髂外静脉51、 在大腿指出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

18、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2、 在小腿指出大隐静脉 隐神经大隐静脉:见51题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入收肌管,在收肌管下端穿大收肌腱板,行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在膝关节内侧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行至足内侧缘,在小腿上部隐神经居静脉后方,在小腿下部绕至静脉前方53、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穿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拇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下2/3和骨间膜,止于脚拇指远节趾骨底趾长

19、伸肌:起自腓骨前面、胫骨上端和小腿骨间隙,止于中节、远节趾骨底54、 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胫前动脉:于腘肌下缘由腘动脉分出后,即向前穿骨间膜,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紧贴骨间膜前面,伴腓深神经下行。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之间胫前静脉:2支,与同名动脉伴行腓深神经:在腓骨颈高度发自腓总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肌间隔,进入前骨筋膜鞘与胫前血管伴行腓浅神经:也是在腓骨颈高度发自腓总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发肌支支配此二肌。于小腿外侧中、下1/3交点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55、 足背动脉体表投影六、腰背部(不考)56、 胸椎棘突 腰椎棘突

20、57、 冈下肌 三边孔境界 四边孔境界 肱三头肌58、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菱形肌 胸腰筋膜59、 臀大、中、小肌 梨状肌60、 梨状肌上、孔及其穿行结构 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61、 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分支:腓总神经 胫神经62、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63、 腘窝境界 内容64、 小腿三头肌三个头 跟腱65、 踝管位置及其内容66、 喉结 舌骨 乳突 下颌骨下缘 下颌角 环状软骨67、 指出胸锁乳突肌及其起、止点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68、 指出耳大神经 颈外静脉及其体表投影69、 指出颈动脉三角 下颌下三角 劾下三角的境界70、 锁骨上大窝的位置71、 在颈部指出气管 食管72、

21、在颈部指出膈神经73、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迷走神经74、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如何区别颈内、外动脉) 颈动脉窦 面动脉75、 颈交感干及颈上神经节76、 舌下神经 副神经77、 下颌下腺 下颌下淋巴结78、 甲状腺侧叶 甲状腺峡及其附着处79、 前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内容 静脉角80、 指出角淋巴结、魏尔啸淋巴结的位置81、 在颈根部找出锁骨下动脉八、 胸腔82、 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贴于第1-6肋软骨后面,沿胸骨外侧约1.25cm下方,至第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其在上段发出的心包膈动脉与膈神经伴行83、 脏胸膜 肋胸膜 胸膜顶及其体表投影 肋膈隐窝脏胸膜:是贴附于肺表面,并伸入

22、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因其与肺实质连接紧密故又肺胸膜肋胸膜: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等诸结构内面的浆膜。其前缘位于胸骨后方,后缘达脊柱两侧,下缘以锐角反折移行为膈胸膜,上部移行为胸膜顶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与肺尖表面的腹脏膜相对。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锁骨上方2.5cm(1-4cm)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反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84、 在肺门指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肺斜裂 肺尖 肺底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根部,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向上突至锁骨上方达2.5cm肺底:坐于膈肌上面,受

23、膈肌压迫肺底呈半月形凹陷85、 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奇静脉及奇静脉弓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汇合而成,下行至第2胸肋关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在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其前方有胸膜和肺,后方有气管和迷走神经,左侧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4胸椎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半奇静脉: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动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达第8胸椎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跨越记住,注入奇静脉。86、 主动脉弓及

24、其三大分支 动脉导管三角境界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下半的后方,在右侧达第2胸肋关节的后方起自主动脉升部上端,由右前方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的左侧移行于主动脉胸部。弓的上缘可达胸骨柄中份或稍上方,下缘平胸骨角。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动脉导管三角:前方为左膈神经,后方为左迷走神经,下方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导管(胎儿)或动脉韧带(成人)自左主动脉连至主动脉弓87、 心包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心包前下窦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是浆膜心包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心包前壁

25、与膈之间的交角处,由心包前壁移行至下壁所形成心包横窦:为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心包斜窦:为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88、 左心耳 右心耳 心尖 动脉圆锥 肺动脉干左心耳:较右心耳狭长,壁厚,边缘有几个深陷的切迹。凸向左前方,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机左侧半冠状沟前部,后方与食管毗邻心尖: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右心室流出道:又称动脉圆锥或漏斗部,位于右心室前上方,内壁光滑无肉柱,呈椎体状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89、 在胸腔

26、内指出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膈神经:是颈丛的重要分支,经前斜角肌前面降至该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此后,有心包膈血管伴行经肺根前方,在纵膈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于膈中心腱附近传入膈肌90、 在胸腔指出食管 胸主动脉 肋间后血管、神经 胸交感干食管胸部:上端平第6颈椎下缘起于咽,下端平第11胸椎高度与胃贲门相续,分为颈、胸、腹三段,其中穿经上纵隔的部分为胸段。其与脊柱间构成食管后间隙,其间隙内有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下段、右侧肋间后动脉以及半奇静脉与胸导管的横段。胸主动脉:平第4胸椎下缘接主动脉弓,沿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后转至脊柱前方平第12胸椎穿主动脉裂孔续腹主动脉胸交感干:位于脊

27、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后外方,肋头和肋血管的前方91、 膈及其中心腱膈:呈穹窿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的上面与胸膜腔、肺和心包腔相邻,下面与肝、胃和脾相邻。膈的腱性部为中心腱,呈三叶状92、 在肺根后方找出迷走神经干迷走神经经肺根的后方下行,与交感干的分支分别在主动脉弓前下方及主动脉弓与气管杈之间构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在肺根周围、食管前、后面构成肺丛以及食管前、后丛,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后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93、 说出纵膈的概念 上、下纵膈的分界处纵膈:纵膈是位于左、右纵膈胸膜之间所有脏器与结构的总称,为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隙上纵隔: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

28、缘的平面,前方为胸骨柄,后方为第1-4胸椎体下纵隔:上界为上纵隔的下界,下界是膈,两侧为纵膈胸膜九、 腹腔94、 指出脏腹膜 壁腹膜 脐正中壁腹膜是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层浆膜,依照其覆盖的部位不同分为脏腹膜和壁腹膜。脏腹膜覆盖在腹、盆腔脏器的表面;壁腹膜则衬于腹、盆腔壁的内面。脏、壁腹膜相互延续所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脐正中壁:在腹前壁内面,位于中线上,由脐至膀胱尖,内有脐尿管索,是胚胎期脐尿管闭锁形成的痕迹95、 大网膜 小网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大网膜:连接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呈围裙状下垂,遮盖于横结肠和小肠的前面。小网膜:连接于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

29、间的双层腹膜横结肠系膜:是将横结肠系于腹后壁和胰腺的双层腹膜。横结肠系膜根从结肠右曲自右向左跨过右肾、十二指肠降部、胰头、胰体下缘和左肾的前方,至结肠左曲,系膜内有中结肠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乙状结肠系膜:位于左髂窝,其根部附着于左侧髂嵴至骶岬之间,跨越左侧输尿管之前,其内有乙状结肠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96、 肝十二指肠韧带位置 肝圆韧带 肝镰状韧带小网膜右侧部从肝门连至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镰状韧带:位于膈与肝上面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大致呈矢状位,居前正中线右侧,侧面观呈镰刀状,其游离缘含有肝圆韧带97、 左结肠外侧沟 右结肠外侧沟 肝肾隐窝 右肝上间隙左结肠旁沟(或降结肠旁沟):位于

30、降结肠左侧与腹腔侧壁的壁腹膜之间。由于上方有膈结肠韧带,左结肠旁沟向上不直接与隔下间隙相通,向下通左髂窝和盆腔右结肠旁沟(或升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右侧与腹腔侧壁的壁腹膜之间。右结肠旁沟向上通向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向下通向右髂窝和盆腔膈下间隙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此间隙又被肝分为肝上及肝下间隙;纵行的镰状韧带又将肝上间隙分为左、右肝上间隙。镰状韧带与右冠状韧带之间的间隙为右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98、 指出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位置及其内容小网膜右侧部从肝门连至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含肝总管、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

31、脉99、 指出网膜孔的位置 网膜囊的位置网膜孔:又称Winslow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一般可通过1-2横指。孔的上界是肝的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为腹膜小囊或小腹膜腔,位于小网膜和胃的后方100、 胃幽门 胃大弯 胃小弯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十二指肠球部胃幽门:胃的远端连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转折处称为角切迹胃底:贲门平面向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胃体: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部分幽门部:胃体与幽门之间的部分十二指肠球部:

32、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接的一段肠管,长约2.5cm,由于其肠壁薄,管径大,粘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壁,故临床称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穿孔及溃疡的好发部位101、 肝前缘 肝膈面 肝脏面 肝门 肝左、右叶 肝方叶 肝尾状叶肝前缘:也称下缘,是肝的脏面和膈面之间的分界线,薄而锐利肝膈面: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故又称膈面肝脏面: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肝门: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肝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即左纵沟的左侧;肝右叶:位于

33、胆囊窝与腔静脉沟的右侧,即右纵沟的右侧肝方叶: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肝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102、 胆囊底 胆囊体 脾 胰胆囊底:底部稍突出肝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胆囊体:体部位于底和颈之间,伸缩性较大脾:位于左季肋区的肋弓深部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过第1、2腰椎前方,居网膜囊后面,形成胃床的大部分103、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结肠下区的大部被空肠及回肠占据,两者间无明显分界,一般近侧的2/5为空肠,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远侧的3/5为回肠,位于结肠下区的右下部盲肠:为大

34、肠的起始部,居右髂窝,直立时可垂入盆腔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沿腹腔右外侧区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移行所形成玩去称结肠右曲,长约12-20cm横结肠:于结肠右曲开始,向左呈下垂的弓形,横过腹腔中部,至脾前端下极处折转下行续于降结肠,长约40-50cm,折转处称结肠左曲降结肠:始于结肠左曲,沿腹腔左外侧贴腹后壁向下,至做髂嵴水平续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自左髂嵴起自降结肠至第3骶椎续于直肠,长约40cm,呈已状弯曲104、 结肠外观的三个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结肠带:有3条,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结肠袋: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

35、起,这是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形成的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105、 子宫底 输卵管(注意辨认输卵管伞) 卵巢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宽而圆凸输卵管:由卵巢上端连于子宫底的两侧,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略呈冠状位);腹腔口周围,输卵管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盖与卵巢表面卵巢:呈扁卵圆形,位于盆腔内,贴靠小骨盆侧壁相当于髂内、外动脉夹角处的卵巢窝106、 胃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向左上方经胃胰壁深面至贲门附近,转向前下,在肝胃韧带内循胃小弯右

36、侧下行,终支多与胃右动脉吻合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大网膜前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左行肝总动脉:腹腔干向右侧分支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总动脉的分支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107、 脾动脉 脾静脉腹腔干多在第1腰椎水平分出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胃左动脉,脾动脉沿胰背侧面的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脾静脉:起自脾门处,经脾动脉下方和胰后方右行,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肝门静脉108、 肠系膜上动脉 空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发自腹主动脉前壁,起点多在第1腰椎水平空肠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行于肠系膜内,反复分支并吻合形成多级动脉弓回结肠动脉:肠系

37、膜上动脉右侧的最下一条分支,在肠系膜根内向右下方走行右结肠动脉:在回结肠动脉上方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行走在壁腹膜厚让青年团,跨过右睾丸(卵巢)动、静脉和右输卵管后,在近升结肠内侧缘发出升、降两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及回肠动脉的分支吻合中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进入横结肠系膜,在系膜偏右侧向右下行109、 空肠动脉弓 回肠动脉弓 结肠边缘动脉 阑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平第1腰椎起于腹主动脉,向前下经过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入肠系膜行向右下,想左侧发出12-18条空、回肠动脉,在肠系膜内放射状走向肠壁,途中分支吻合形成动脉弓。弓的级数近侧少,远侧多,至末端复又成单弓。末级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

38、结肠边缘动脉:结肠的动脉包括起于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及起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各结肠动脉分支间依次吻合,在近结肠处形成一个连续的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阑尾动脉:多数为1支,常起于回结肠动脉或其分支,经回肠末部后方入阑尾系膜,沿其游离缘走行,分支分布于阑尾110、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在第3腰椎水平发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腹后壁腹膜深面行向左下方,经乙状结肠系膜进入盆腔。分支分部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左结肠动脉: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支、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动脉:2-3支,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各支间相互吻合成动脉弓,分支营养乙状结肠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