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练习与答案_第1页
岳阳楼记练习与答案_第2页
岳阳楼记练习与答案_第3页
岳阳楼记练习与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君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_ _ _,_ _。乃重修岳阳楼,_ _,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 _ ,吞长江,_ _ _,_ 。朝晖夕阴, 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 _ _。 _,南极潇湘,_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_?_,连月不开, _ ,浊浪排空,_ , 山岳潜形。 商旅 不行,_。_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_ ,_,_ ,感极而悲者矣。_ ,_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_,_ 。岸芷汀兰,_ _ _。 _ ,皓月千里, _, _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 ,_,其喜洋洋者矣。嗟夫!_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 _ ,_。_,则忧其民, _,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_ _?其必曰“ _ _,_ _”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 1、 选自_,作者_ _ _,谥号_ ,_政治家,文学家。2 2、 翻译下列句子(1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3 )与观法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 4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5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答:4 4、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答:5 5、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答:

3、6 6、 “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_7 7、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8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 登斯楼也 微斯人C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用原文回答) )(3 3 分)B B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D D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9 9、“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2 2 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10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B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

4、”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1111、阅读文言文【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 都入学舍。昼夜苦学,

5、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 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2 分)或异二者之为() 去之南都入学舍()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4 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_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 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_表达方式。(3 3 分)4.4. 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

6、的思想基础是什么?1212、阅读文言文(甲文)岳阳楼记(乙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 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 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1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4 分)(1 1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 2)前人之述备矣(3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 4)岁衣缣一匹2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3 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A.属予作文以记之B.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C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D.以养群从之贫者去:A A .距离B B .离开C C .除掉,去掉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4 分)(1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2 )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4 4、 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 2 分)5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 3 分)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

8、知道出 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 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 他经常对自己说:“读 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 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 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

9、慨有抱负于天下, 他经常对自己说:“读 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5454. 1.1.答案:为:心理活动,心情;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 2 分,答对一个得 1 1 分。2 2答案: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评分:本题共 4 4 分,译对一句得 2 2 分,意思对即可。3 3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 议论 记叙 评分:本题共 3 3 分,答对一空得 1 1 分。4.4.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 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 尤其对待族人的人

10、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 拿一批细绢做衣服, 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 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1.( 1 1)通“俱”,全、皆详尽 (3 3)轻视、看不起(4 4)每年(每小题 1 1 分)2.2. D D (3 3 分)3.3. ( 1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

11、),不敢废除。(以上每小题 2 2 分)4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 1 分。)(2 2 分)5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 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1 分,“忧国忧民” 1 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 3 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唐贤今人诗赋“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 A BCBABCBA A A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_ _。琅琊也。山行六七里,_ _,酿泉也。_ 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_ _,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_ _,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 _,_ _。山水之乐,_ 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